靖安侯 第173章

作者:漫客1

  沈毅不置可否的摇了摇头,他静静的说道:“顾大家是要熬几年时间的,几年之后,顾大家或许可得自由,或许可得富贵。”

  这一切都要看皇帝的喜好。

  几年之后皇帝成熟了,能够在朝廷里说了算了,到时候如果依旧喜欢她,便有可能给她安排个干净的出身,弄到宫里去,如果不喜欢了,也就不会再单独占有她,而是会放她自由。

  沈毅看着眼前这个年纪轻轻却韵味十足的女子,笑了笑:“将来有一天,说不定顾大家,能站到从前想到不敢想的高度。”

  沈毅说的这个高度,是给皇帝生个儿子。

  顾横波双目秋波闪动。

  她似乎隐隐猜到了一些什么,但是张了张口,又不敢说。

  沈毅伸出手,缓缓说道:“顾大家,能否把这里的钥匙给我一把,我转交给李公子。”

  顾大家没有说话,而是默默的看了一眼自己的丫鬟,丫鬟很快回到了屋子里,取出了一把黄铜钥匙,递在沈毅手里。

  沈毅转头便走。

  “顾大家记住,今天我没有来过,你也没有见过我。”

  这种事情,即便是给皇帝办,也多少有些丢人。

  如果不是顾横波吵着要见正主,沈毅不会亲自来这里见她。

  ……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沈毅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里养伤,偶尔憋闷了,便去大义坊找顾先生说说话,下下棋,或者去醴泉楼看书。

  有时候陆师妹也会来家里瞧他,沈毅便带着陆师妹,参观这座已经挂上了“沈宅”的宅邸。

  他悄悄告诉陆姑娘,这里已经是他沈子恒的产业了。

  陆姑娘表面上没有说什么,但是明显上心不少,除了给沈毅熬药之外,还从东市街买了几盆花,放在了沈家的后院里。

  随着时间一天一天过去,沈毅的伤也渐渐好的差不多了。

  本来也只是脱臼而已,没有伤到骨头。

  六月上旬,他便摘掉了挂在脖子上的白布,又去看了一下孙大夫,确定没有落下什么病根。

  沈毅胳膊大好之后的第二天,朝廷的圣旨,就送到了沈毅家里。

  来宣旨的是沈毅的老熟人孙谨。

  至于旨意的内容,沈毅早已经从高太监口中听过,基本上一模一样,没有任何差别。

  这不由的让沈毅感慨皇权的强势。

  他这个二甲五十一名的进士,按照原有的规矩,基本上没有任何可能进翰林院,但是皇帝这个规矩的制定者,可以轻而易举的再凭空创立一套规矩出来,硬生生把他抬进翰林院。

  宣完圣旨之后,孙谨孙太监把圣旨递到了沈毅手里,笑着说道:“沈司正,今后共同在邸报司做事情,您便是奴婢的上官了,可要多多照顾奴婢才是。”

  如今邸报司,正是这位孙太监负责。

  不过邸报司挂靠在礼部名下,是个外廷的衙门,因此孙谨也没有司正的名头,只是代表内侍省在邸报司理事而已。

  邸报司司正的职位,在此之前是空缺的。

  沈毅跟他客气了几句,笑着说道:“我什么都不懂,还要孙公公多多教导才是。”

  两个人互相拍了几句马屁之后,孙太监便离开了。

  而沈毅换了一身进士服之后,也朝着皇宫走去。

  他要去宫里向皇帝述职,顺便……

  去翰林院报道。

第三百二十四章 沈司正的第一把火

  一般人是见不到皇帝的,一般的官老爷也不成。

  见皇帝如果不是皇帝召见,那么流程就会很麻烦,要提前给宫里递奏折,然后乖乖的等候宫里的回音。

  即便是皇帝同意见你了,那也要去宫里排队,毕竟皇帝每天要见的人不是一个两个,有时候排不上队,说不定就见不着了。

  不过沈毅没有这方面的烦恼,高太监曾经给他打过招呼,让他伤好了之后去宫里见皇帝一面,有这位大太监的首肯,沈毅见皇帝不会很难。

  不过他还是等着孙谨离开之后,才自己一个人进了皇宫。

  与太监交朋友没有什么问题,毕竟沈毅不歧视这个群体,但是公然与太监走的太近,就不是什么好事情了,被那些眼尖的御史瞧见了,说不定就会上书打沈毅的小报告。

  沈毅是清晨时分接到的朝廷诏书,到了巳时左右他才进了宫里,因为这天是朝会的日子,沈毅便被几个太监领着,在德庆殿门口的一处偏房里等候,差不多等了半个时辰,等到德庆殿里的文武百官都退下去之后,一个小太监才来偏房里,领着沈毅进了德庆殿,在德庆殿的后殿。

  这会儿皇帝正在约见大臣。

  片刻之后,大臣从里面走了出来,与沈毅错肩而过。

  这个大臣沈毅不认得。

  好消息是,这位大臣也不认得沈毅。

  大臣迈着大步离开,而沈毅则被一个小太监领着进了皇帝在德庆殿的小书房。

  进去之后,沈毅整理了一番自己的进士袍,然后对皇帝下跪行礼,叩首道:“臣新科进士沈毅,叩见陛下。”

  皇帝停笔,但是没有抬头,而是懒洋洋的说道:“自己找个凳子坐下。”

  皇帝正式的书房在甘露殿,德庆殿是朝会的大殿,德庆殿的书房只是临时办公和接见大臣之处,因此房间里很多椅子,是给面圣的大臣坐的。

  这就是汉人王朝的好处了,不至于见个皇帝还要全程跪着,听说北边的那个北齐,大臣进宫里给皇帝汇报工作,有时候要全程下跪,朝廷里从上到下,统统都是磕头虫。

  沈毅起身,自己找了个小板凳坐了下来。

  皇帝低头在写些什么东西,过了一会儿之后,他写完了手里的东西,然后交给一旁的高明,这才把目光放在了沈毅身上,他看了一眼沈毅的脸跟胳膊,问道:“身上的伤好了?”

  “回陛下。”

  沈毅连忙低头道:“已经大好了。”

  “委屈你了。”

  小皇帝的表情有些无奈,他叹了口气,开口道:“说到底,你是因为朕,因为邸报司才挨得这顿打,结果朕不仅没有将那些人绳之以法,连给你的补偿都拖后了十天,今天才送到你的手上。”

  说到这里,小皇帝有些生气,闷声道:“门下省太可恶,朕许多天前拟的诏书,今天才审发出来。”

  三省各有职司。

  中书是负责起草诏书的,有时候翰林院也帮着干点,也就是所谓的决策权。

  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书,有封驳之权。

  尚书省总领六部,则是政令的负责具体施行。

  其中中书门下两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不过议事堂在中书,因此几位宰相大部分时间都在中书省上班,被称为中书宰相。

  沈毅连忙低头:“陛下圣恩如天之隆,臣受之惭愧不已,臣之德行,原是不该去翰林院的……”

  “让你去你便去。”

  小皇帝闷哼了一声:“去年邸报司这邸报,朕也让翰林院那帮人写了,不知是他们不上心还是技止于此,没有一个写的比你好的,既然没有比你写得好的,你自然也能进翰林院。”

  他低眉看向沈毅,缓缓说道:“再者说了,这好处不止是给你,也是给那些人看的。”

  说完这句话,小皇帝伸了个大大的懒腰,低眉道:“沈毅。”

  沈毅连忙站了起来,低头道:“臣在。”

  “你原先与朕说,给你邸报司,你会如何如何,现在你已经是邸报司司正了,与朕说一说,你这邸报司以后打算怎么办?”

  这一点,沈毅早已经想好了。

  他低着头,开口道:“陛下,臣今天在家里问过孙公公,邸报司现在刊印和发行,自己在外面搜罗消息的人手,加在一起也就只有二三百人……”

  “这么些人是绝对不够的。”

  他缓缓说道:“臣打算,在一年到两年时间里,把邸报司的人手扩建到三千人,到时候邸报司依然会刊印邸报,但是会分为内外两份。”

  “对外的那份,便是现在邸报司刊印的邸报,发行天下,为朝廷喉舌,为陛下喉舌。”

  “而内报……”

  沈毅低头道:“会直送陛下桌案,陛下想看到什么,上面就会写什么。”

  小皇帝再一次伸了个懒腰,半躺在榻上,淡淡的说道:“听起来与情报衙门没有什么分别,而且你要把邸报司的人手扩张十倍……”

  “邸报司是挂在礼部名下的,到时候户部不会给礼部拨钱,礼部便不会给你拨钱了。”

  说着,小皇帝眯了眯眼睛,开口道:“朕的内库,也没有闲钱给你。”

  “陛下放心,臣执掌邸报司,只需要现在的开销,不会让朝廷多出一个铜子儿。”

  说到这里,沈毅顿了顿,然后咳嗽了一声:“前提是,朝廷不允许任何人,任何衙门再办第二份报。”

  掌握舆论垄断,想要赚钱再容易不过了。

  只需要邸报上新开一个“建康名吃”“建康名铺”的版面,沈毅想要多少钱都能赚来。

  到时候等沈毅在各个城市建起邸报司分部,还可以因地制宜,比如说在江都开“江都名吃”版面,在姑苏开“姑苏名吃”版面。

  商人逐利。

  等那些做生意的人看出这其中的巨大流量,就会抢着给邸报司投钱。

  听到沈毅这句话,小皇帝眼前一亮。

  新建一个情报组织,并不能让他有太多兴趣。

  但是新建一个不怎么需要花钱的情报组织,那就让这位陈国的大老板有兴趣了。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即便他这个皇帝,有些时候也需要精打细算去花钱。

  “嗯,这就有点意思了。”

  皇帝对着沈毅笑了笑,开口道:“那你就先干着,做点效果出来给朕看看。”

  “说一说,你去邸报司之后的第一版邸报,准备写什么?”

  沈毅眨了眨眼睛:“陛下,赵家人打臣的消息,能不能写?”

  皇帝脸色一黑,摇头道:“不能。”

  沈毅又问:“前线战事能不能写?”

  皇帝还是摇头:“吃了点小亏,还是别写了。”

  他闷声道:“朕不想用邸报司,去夸他们赵家人了。”

  沈毅想了想,然后开口道:“那就写一写杨公子的事情?”

  小皇帝一愣,然后抚掌笑道:“好,就写他!”

  如今赵家在打仗,动弹不得,但是已经退下来的杨相,或者说杨家人倒是可以搞一搞。

  即便不往死里搞,至少也要表达一下皇帝的不满,毕竟赵杨两家,暗地里有些不清不楚的味道。

  在德庆殿里跟皇帝做了一番工作报告之后,沈毅把那把黄铜钥匙塞给了高明,然后离开了德庆殿,大踏步朝着邸报司走去。

  这一天,沈司正走马上任。

第三百二十五章 师恩深重

第三百二十六章 师恩深重

上一篇:死亡巫师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