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树上木
对此,郭秉雍与郭直四人,也乐得如此。
不仅有人帮他们干活,经受风吹日晒,他们的知识,也有人传承。
郭安进入农场后,郭秉雍与郭直几人,正站在那百亩的试验稻田之中,挨个巡查登记。
“诸位族兄,不知今年的稻谷如何了?”
“唉!”
郭秉雍与郭直几人朝着郭安微微见礼,随后郭直微微叹息一声。
“宁毅,我等今年仍是按照去年的方法,所有稻谷都挨个接种了一遍,但好像并没有任何效果。”
“是啊,今年的稻谷真的是怪的很!”
“莫不是我们去年的那种良稻,只是碰巧……”
“胡说!”
不等郭山源说完,郭安直接打断他的话。
“诸位族兄,你们去年所研究出的良稻绝对不是什么碰巧,也不是走了大运,而是你们辛辛苦苦的研究成果。”
“那为何今年却是没有丝毫进展?”
郭山源有些颓废。
“谁说没有进展?”
郭安淡笑一声,直接上前钻进稻田,指着一簇明显大于其它稻谷的稻穗说道:“诸位族兄,此稻穗不就比其它的稻谷要大的许多?”
“宁毅,每块田地中,总会长出这么几株明显大于其它稻谷的稻穗来。”
郭安有些怪异的看了一眼郭山源与郭直几人,“四位族兄,你们这一片稻谷可是普通的稻谷?”
郭秉雍与郭直四人顿时一愣。
郭安继续说道:“莫说这一片稻谷,就是这二百亩的稻谷,都是比外面那些寻常稻谷要大上一截的稻谷。
现在,竟然还能出现个头明显更大的稻谷,这不就是诸位族兄研究的成果?”
郭秉雍与郭直四人的眼睛直接冒着亮光。
郭安再次说道:“还有,我汉人先辈种田上千年,才将水稻的产量提高了多少?
此事,将会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
甚至,我担忧,哪怕是四位族兄研究一生,还是研究不通。”
“研究一生……”
郭秉雍与郭直四人再次一怔,随即满脸向往。
“宁毅,如若我等研究一生,那水稻的产量可提高到多少啊?”
郭安直接说道:“亩产八百斤可否?”
“八百斤?”
郭秉雍与郭直四人直接瞪大眼睛。
郭安再次试探着说道:“那九百斤……或是一千斤?……”
“真能那般多?”
郭秉雍与郭直几人不由满脸期待的看向郭安。
郭安一脸自信,“诸位族兄,诸位现在才研究水稻,研究了几年?
眼前这一片的水稻亩产能达到多少?
诸位心中也应该有数!
只要诸位再研究出三四个进展,必然可达到亩产七百斤……
那一千斤,对于诸位来说,也不是不可冲锋一下!”
“是极,一千斤也不是没有可能!”
“我等至少还有三十年可活,只需每五年研究出一个新的进展,那一千斤也可达到!”
“拼了……”
瞬间,郭秉雍与郭直四人像是打了鸡血一般,浑身上下充满干劲。
至于周围那一群刚跟着郭秉雍与郭直几人的书生农家子,一个个也都是张大嘴巴,满脸不可思议。
亩产千斤的稻谷,那长什么样子啊?
反倒是郭安,满心喜色。
他有些明白了,为什么有些老板喜欢画饼。
因为,有些心思单纯的人,真的喜欢这种大饼!
郭安一直在农场待了五天,理清郭秉雍与郭直等人在农场还有什么需求,又或者农场那两百亩稻谷有什么需求之后,才放心的回去。
同样,对于今年的稻田秋收,郭安也是充满信心与期待。
……
第270章 秋收开始
因为,在郭安不再四处巡视之后,整个北平府直接下开大雨。
一连下了五日,整个北平府都安静了下来。
除了那些需要带着货物四处奔跑商贾之外,北平府上上下下,所有人都满脸喜色。
因为,今年的整个北平府,沟渠水利都已经用水泥修缮过一次,这场大雨并没带来什么大的灾难。
有些道路被冲垮,最多重新修缮一番。
最重要的是,北平府数万顷稻田,都喝饱了。
按照一些老农的推测,这一场大雨之后,那些稻谷还能再长上一些个头。
这场大雨便是北平府的祥瑞!
今年,必定丰收!
人们,都是满脸欢喜。
……
燕王宫。
大雨过后,不到两日,北平府又开始变的闷热了起来。
大殿内。
朱棣直接让人摆放了六盆冷冰,但仍是有些闷热。
于是,又在怀中抱着一盆冰镇西瓜,一边啃着,朱棣一边问道:“郭卿,这一段时日,你一直在外面四处奔波巡视,可看到我北平府的今年的稻田如何?可否丰收?”
郭安放下手中的西瓜,一脸认真的点着头,“回禀殿下,只要今年不出现什么天灾,我北平府的稻田必然大丰收!”
朱棣大喜,哈哈大笑,“咱就知道,自从郭卿来到北平府之后,咱北平府便来了一个祥瑞,咱做起什么事来,都十分的顺利。”
“此事全赖殿下的信任!”
郭安丝毫不居功。
朱棣低头,再次大口吃了几口,“郭卿,咱听闻宛平县与大兴县那些士绅富商们,现在又是天天来寻你?”
郭安微微点头,“回殿下,以前那些士绅对微臣爱答不理,现如今,一个个却是赶着趟,想要往微臣身旁凑!”
朱棣看向郭安,有些期待的问道:“郭卿,那你可有准备让那些士绅去作何生意?”
郭安微微摇头,“殿下,微臣暂没并没任何想法。”
朱棣眼中闪过一丝失望,随即便振奋道,“正该如此,如今秋收才是大事。”
“殿下英明!”
郭安微微点头,“不过,微臣建议那些士绅,可雇佣一些匠人,从我燕王府购买一些水泥。
将他们家中的晒谷场都铺上一层水泥,他们家中的那些稻谷,必然可以晾晒的更快!”
“水泥稻谷场?”
朱棣一愣,随即便有些感兴趣的问道:“郭卿,如此一来,他们必然要花费不少钱财,此事可行否?”
“所以,微臣才建议那些让那些士绅去铺设水泥晒谷场。”
朱棣问道:“那我农场,还有府上那两个庄子……”
郭安道:“回殿下,微臣已经命人去铺设了!”
“甚好!”
朱棣一脸喜色。
随后,朱棣又问道:“郭卿,我燕王府可还需再开垦一些田地否?又或者是再建造几个工坊?”
郭安叹息一声,“殿下,微臣也想建造。然,我北平府没那么多的工匠。”
朱棣直接道:“我北平府那么多的农户,怎能没有……”
还未说完,朱棣便反应了过来。
“郭卿,我大明还是以农为本,工匠虽好,但现如今需要解决的,还是让百姓们安心耕种田地。”
郭安一脸正色道:“殿下,我北平府从今年以后,只要不出现天灾人祸,百姓们必然可一日三餐,顿顿吃饱。
哪怕是出现一些贪官污吏,或是一些不可预测的天灾,也不再会饿死人!”
朱棣微微点头,“咱相信郭卿所言!”
郭安心中不由微微叹息一声。
果然,哪怕北平府再富裕,朱棣还是不敢在这件事上,有违背老朱的想法。
或者是,朱棣也还是认为,现如今仍是需要以农为国本。
……
现在北平府的士绅们,虽然对郭安的话,可能还有些阳奉阴违。
不过,明面上,对于郭安的话,却是十分遵从。
不到几日的功夫,所有的士绅,都从水泥工坊购买了大量的水泥。
然后,整个北平府的各州县,都铺建起了大大小小的水泥晒谷场。
看的北平府的那些官吏们,啧啧称奇。
往日,他们让这些富的流油的士绅们,捐点钱,修缮一下衙门,或许学堂,甚至是道路,这些士绅们抠搜的,向他们讨要各种好处。
结果,现在那位燕王府的郭长史,只是向几个士绅递了几句话,整个北平府的大大小小士绅,都直接争抢着,花上大笔的冤枉钱,找那燕王府购买水泥。
然后,铺设晒谷场。
但是,那些士绅一个个都是乐在其中。
他们也都认为,花上一大笔钱晾晒稻谷,是花了冤枉钱。
但是,给那位郭长史花钱,他们乐意!
一大批舔狗的既视感……
这个时节。
北平府晒得很,比火炉子还要火炉。
那些水泥铺设的晒谷场连三天便可以干透,一直到最远的梁城士绅都铺建上水泥晒谷场后。
大片的水稻,终于开始变的金黄起来。
北平府的气氛骤然一变,所有人都神情肃然。
家家户户,都开始将镰刀磨着锃光亮,然后进入各自的田地种中,挑选着已经干掉的稻谷,一小块一小块的收割着。
老天爷最喜欢在秋收农忙之时,给脆弱的农户降下天灾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