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混在北平当知县 第328章

作者:树上木

  “殿下仁慈,乃是北平府百姓之幸!”

  不知想起什么来,朱复也是满脸激动。

  不过,郭安则是有着不同意见,“朱长史,我北平府领七县四州,每个州县五座,便是五十五座蒙学。

  每座蒙学一百个启蒙孩童,便是五千五百个启蒙孩童。

  不知我北平府下这些州县,可有这般多的适龄孩童?

  那些孩童家中长辈,可会让他们家中孩童去启蒙?

  又或者,可否能招下一百多个启蒙夫子?

  ……”

  “这……”

  朱复不由一愣。

  朱棣也是眉头微皱。

  见状,张玉连忙说道:“殿下,朱长史,郭长史,这些蒙学可否让我等军户子弟前去启蒙?”

  “这是自然!”

  朱棣微微点头。

  “多谢殿下!”

  张玉大喜。

  朱复心中一定,再次说道:“郭长史,加上军户子嗣,五千五百个适龄孩童应该足够了吧?”

  郭安淡淡一笑,“朱长史,那可是每年都需要五千五百个适龄孩童!

  我北平府总共加起来,才有十多万户百姓。

  这十多万户百姓,有多少家中才有可需要启蒙的孩童?”

  朱复:“……”

  确实,按照郭安这么说,北平府内确实没有那么多的适龄孩童。

  而且,还有些百姓并不会让他们孩童去启蒙,觉得太费钱。

  还有些孩童,则是调皮捣蛋,不适合启蒙!

  如此下来,适龄孩童更少!

  郭安继续说道:“朱长史只是建造蒙学,那不知那些孩童启蒙完之后,又该如何办?

  放回家中去四处野着?

  不出两年,将蒙学里面所学的又全给忘掉了!”

  这下,朱棣听出一丝不对,“郭卿之意?”

  郭安微微拱手,“微臣建议,在蒙学之中,再加一堂课,为小学生。

  那些启蒙完的孩童,可直接在那里上小学,进一步学习。

  如此,学习两三年之后,他们基本上可认清所有常用文字,也会读过一些典籍。

  另外,对于数字术算,也应该会最简单的术算。”

  “这些孩童可进一步直接前往书院,又或者可直接在他们家中读书!

  这样的孩童,也才能算是读书人……”

  “可!”

  朱棣与朱复等人,都不由两眼一亮,十分满意的点着头。

  至于这其中要花多少钱财,朱棣则是丝毫不在意。

  现在,随着高丽被逐渐攻下,他才算是真正体会到,他燕王府有多么需要有才干的读书人!

  ……

第334章 社学

  随着朱棣一张诏令,北平府其余州县的知县、知州,士绅,乡老们,也都快速拿着他们各个州县可建造蒙学的舆图,聚集在燕王府。

  然后,再由朱复、郭安审核,朱棣也看了一眼。

  不过,这些州县并没宛平县、大兴县百姓那么多。

  自然,适龄儿童也少些。

  因此,一些适龄儿童多的州县,才可建四座蒙学,至于百姓少的州县,只能建造三座。

  哪怕是如此,那些知县们也是十分满意,这些都是他们在任期间的功绩。

  至于那些乡老、士绅们,也都是满脸喜色。

  他们都知道,燕王府长史郭安,偏爱宛平县,接下来便是大兴县。

  谁让宛平县与大兴县是北平城的附郭。

  现在,能给他们所在州县建起四座,或是三座蒙学,他们已经很是满足了。

  而且,现在在蒙学之上,还要多加一个三年小学,相当于左学!

  这对那些士绅乡老来说,更是大喜。

  如此,他们也不至于在家中崽子启蒙完之后,还要请一些夫子去家中专门教导。

  讨论了半晌,一些乡老又提出了他们担忧的问题。

  “可是郭长史,如此多的蒙学,能否招上足够的夫子来?”

  “蒙学中的夫子,可享与燕王府书吏一般的薪俸与待遇。”

  “另外,十年之内,在这些蒙学当够五年夫子,可直接成为燕王府书吏,又或者可享与燕王府书吏一般的名额,前往高丽或是倭国为官!

  十年之后,凡是在蒙学之内当够三年夫子,在考试燕王府书吏之时,可加十分!”

  “殿下英明!”

  一众士绅乡老们,又都是满脸喜色。

  如此一来,必然会有很多书生前去那些蒙学当夫子。

  只有一众知州知县面色犹豫,不过仅仅只是犹豫了片刻,那些知州知县便缓缓开口说道:“燕王殿下,郭长史,如此一来,很多孩童学子都去了蒙学。

  而各州县的州学、县学便是有些浪费了。”

  “嗯?”

  听此,朱棣与郭安等人都不由一愣。

  他们好像一开始,就将各州县的州学县学给忘了。

  “如此,每个州县各少建一座蒙学!”

  朱棣这话一出,一众士绅乡老们,顿时满脸大惊。

  至于那些知州知县则是脸色一喜,满脸期待的看向朱棣。

  只是,等了半晌,朱棣没有再次开口的意思。

  而那些士绅乡老们,便再也忍不住了,满脸凄苦。

  “殿下明鉴,我等各个州县的村落本来就相距较远,如若每个州县只有两三座蒙学。

  那些相距较远的孩童,便是需要行走数十里地来上学。”

  “是啊,殿下,不说乡间道路危险,还有野兽出没。就是这般远的道路,很多孩童从家中走到蒙学,便是已经天黑了,根本无法上学!”

  “殿下,要是不能让所有孩童都入读蒙学,那殿下费力建造的蒙学,便会极大的浪费……”

  “这……”

  朱棣眉头微皱,思索片刻,便看向一旁的朱复。

  “朱卿,诸位乡绅乡老所言也有些道理。那宛平县与大兴县内建造的蒙学,可否也有这般问题?”

  听此,一众士绅与乡老们,都不由眼中闪过一丝得意。

  他们就是因为关注了宛平县与大兴县的蒙学之事,才会说出这番话。

  果然,朱复微微点头。

  “殿下恕罪,这一段时日内,微臣也收到几次那些蒙学夫子的禀报,虽然有一些孩童虽路途遥远,但数量并不是很多。”

  朱棣问道:“这是为何?”

  朱复想了想,便说道:“殿下,宛平县、大兴县的那五座蒙学,只有一座在北平城内。

  剩余四座,都分散在下方村落内。

  因此,出现那番情况的学生还是较少!”

  应该是有很多百姓,都还在观望,不敢随意让他们的孩子上学吧?

  郭安心中默默吐槽着。

  “原来如此!”

  朱棣微微点头,又不由说道:“难不成,在其余州县,也需要建造四五座的蒙学?”

  有了之前的经验教训,朱复连忙说道:“启禀殿下,微臣以为应结合各个州县百姓的情况,再决定兴建多少座学蒙学!”

  一众士绅乡老们顿时满脸喜色。

  不过,朱棣则是看向一旁的郭安,他觉得此事应该没有朱复想的那么简单。

  “不知此事上,郭卿可有何好的解决方法?”

  郭安沉思片刻,缓缓说道:“殿下,微臣觉得应将蒙学转为社学!”

  “社学?”

  朱棣与朱复等人,都是一愣,随即两眼发亮。

  郭安已经开口说道:“前元至元二十三年,前元朝廷曾颁令:凡各县所属村庄以五十家为一社,设社长一人,教劝农桑为务,并设学校一所,择通晓经书者为教师,农闲时令子弟入学。

  那时,江西福建等地,便开始创办社学。”

  郭安道:“只是,社学乃是各个乡里最基本的蒙学,朝廷很难监管。

  因而,很多官吏乡绅们,便利用社学来毒害百姓,百姓的子嗣必须额外交课金、鸡米、酒食,甚至还有额外的劳役。

  使得那些百姓的子嗣入读社学,便犹如一番苦役。”

  “洪武八年,陛下也曾诏令天下立社学,也是依照前元制度,各州县每五十家设社学一所,用于招收八到十五岁的民间孩童入学。

  只是,自古官吏与乡绅喜欢盘剥欺压百姓来压榨钱财。

  社学很难犹如县学那般,全面建造,陛下对建造社学的心思,也淡了很多。”

  “至于北平府,殿下也知,北平府被北元糟践的太厉害,哪怕是中山王奉陛下之令,治理北平多年,从山西、山东各地迁来诸多百姓,才让北平恢复一些元气。

  因此,至今,北平府也没建造起来社学。”

  对于郭安当着他们的面,说他们这些官吏与士绅乡老们,喜欢盘剥压榨百姓。

  一众官吏与士绅乡老们,都不由满脸尴尬。

  但无人辩解。

  这是事实,北平府要不是有燕王府压着,还有长史郭安带着他们赚钱,他们也会忍不住欺压一些百姓。

  实在是,盘剥压榨百姓不仅容易,而且还不用担心什么后果。

  不过,现在,他们已经有多年没有盘剥百姓了。

  朱棣若有所思的问道:“所以,郭卿准备创办社学?”

  “殿下英明!”

  郭安点头应道。

  听此,一众官吏与士绅乡老们,都不由脸色大喜。

上一篇:超神玩家

下一篇:这个影帝要加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