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之百味人生 第189章

作者:闭口禅

  可经过之前的接触,孙阁老对这个西平侯的看法有了些许的改变,对方弑杀不假,但杀的人都有取死之道,他又开始觉得华十二是个毛骧似的人物。

  毛骧,第一代锦衣卫指挥使,是明太祖朱元璋手里的一把锋利的刀,在大明朝建立之初,朝堂乱象纷呈的时候,大开杀戒,弄死了不少不稳定因素,为朱元璋稳固江山,起到了很大作用。

  比如著名的胡惟庸案,就是毛骧办的,值得一提的是,胡惟庸是华夏历史上最后一任丞相。

  孙阁老觉得,如今的大明王朝比刚建国时那百废待兴时候,也强不到哪里去,甚至那时候是欣欣向荣,而如今已经是江河日下了。

  若是能有一个毛骧这样的人替皇帝,替大明,扫清那些不稳定因素,去芜存菁,或许也是一件极好的事情。

  这才是孙阁老对华十二转变看法的原因,也是他支持搞财产公示,搞严打的原因。

  只是孙阁老没想到的是,华十二手段竟然如此酷烈,刚到金陵第一天就动手了,三天之后将金陵辅京的小朝廷都快给杀没了,就是世袭国公都砍了好几个。

  毛骧是狠,可跟这位一比,那算个屁啊。

  孙承宗有些痛心疾首,怎么就这么莽撞呢,走之前与他说好的徐徐图之呢?

  如此狠辣杀戮,必然会遭受反弹,会被各地勋贵官员上书弹劾攻讦,再看刚才皇上发的那么大火气,西平侯此次简直就是,吃了砒霜再上吊,死定了啊!

  就在这时,便听御座上的朱由校拍着龙椅扶手骂道:

  “这帮该死的贪官,着实该杀,西平侯杀的好!”

  “啊?”

  孙承宗感觉自己岁数大了,一个思维上的急转弯差点直接把他放倒。

  不是,杀了这么多勋贵大臣,换成旁人,早死一百多遍了吧,还得鞭尸才行。

  您这也太偏心眼儿了!

  皇上如此宠信一个臣子,怕非朝廷之福啊。

  孙承宗有些不解的问道:“皇上,西平侯他杀了这么多勋贵大臣,您就一点不生气?”

  朱由校朝那密折一指:“生什么气,你看看朕的那些好臣子们都干了什么!”

  孙阁老继续往下看,就见密折上华十二把杀人的原因,写的清清楚楚。

  原来就在京城进行财产公示之后,消息传开,江南各地官员闻风而动,都把名下的财产挂靠在勋贵名下。

  只魏国公徐弘基一家,就在最近这段时间里,名下多了一千多间商铺,耕地、水田、棉桑等田地共两万多倾,其中大部分来自江南和两广地区的官员挂靠。

  如今整个大明的耕地面积不过四百万倾,一个魏国公就敢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收别人挂靠的两万多土地,这胆子得有多大?

  又看看华十二在密折上对魏国公家产的粗略统计,加上之前说的挂靠的那些财产,魏国公府的财产,不低于两亿两白银。

  孙阁老终于知道皇上为什么说杀的好了,一个国公的家产,都赶上十分之一个沈万三了,此取死之道啊。

  而大明有多少像徐家这样的勋贵?怕是太多了。

  这也无外乎皇上如此气愤。

  孙承宗想了想,这件事还得劝一劝才行,如此酷烈手段,怕引起江南动荡啊,当即出言道:

  “皇上,西平侯欲肃清江南官场,此事虽是好事,却应徐徐图之,如此霹雳手段,怕是祸非福啊!”

  朱由校深以为然,点头道:“阁老说的不错,朕这就下旨,让西平侯放手去做,有什么事情,朕给他做主撑腰!”

  说完就招呼王体乾,要开始拟旨,孙承宗一脸懵逼,我是这个意思吗?

  孙承宗虽然不赞同华十二的做法,也劝不动皇帝,但他并没有拖后腿,他按照华十二的意思,开始选拔官员,就从那些心怀抱负却不得志的年轻官员中选拔人才,并且尽快派遣这些人前往金陵拟补空缺。

  非但如此,孙阁老还非常有预见性的多选拔了许多人,他料想华十二不会这么轻易只杀一批人就罢手的,事后证明,他猜的没错。

  金陵城城里,华十二杀了一大批勋贵、官员之后,对于那些被杀的勋贵官员,他也派遣厂卫开始抄家,统计这些被杀的财产。

  至于那些没有被查出问题的勋贵和官员,华十二也没打算就这么放过,是好还是奸,总要过一遍才行。

  他直接在金陵紫禁城午门前放置鸣冤鼓,然后张贴告示,通知全城百姓有冤屈者,皆可鸣鼓。

  华十二以手中的尚方宝剑保证,无论涉及到谁,都会一查到底,给一个公道。

  一开始鸣冤鼓放在午门前,围观的百姓倒是不少,可众目癸癸之下,也没人敢上前击鼓的。

  不过华十二并不着急,他让裴伦开始对金陵衙门中历年案宗进行审核,若是有问题的,全部推翻重审,若是冤假错案,便立刻翻案,制造冤案的相关人等,无论是谁,统统抓起来杀了。

  其中有个案子,乃是一恶霸强占他人酒楼的案子,具体情况就是一家酒楼生意兴隆,结果被金陵城里一个开武馆的恶霸看上了。

  这恶霸在某天晚上带着不少打手,撬开酒楼东家的家门,冲进去先给对方夫妻一顿暴打,把这东家家里的钱财掠夺一空,然后逼着他们签下了借印子钱的手印。

  这还不算,这恶霸竟然第二天就去应天府告官,索要那欠条上的巨额银两。

  酒楼东家夫妇头天晚上被打的狠了,是被人抬上公堂的,因为是平民身份,按照律法平民见官要跪拜,更何况是在公堂之上,可这东家两口子身上有伤连坐起来都困难,哪里还能跪了。

  于是乎,还没开审,这两口子就被应天府尹以藐视公堂的借口,叉出去每人打了二十板子。

  本就有伤在身的酒楼东家夫妇,经过这二十板子,都不用重新上堂了,直接就死在了公堂之外。

  那恶霸手中有昨夜这对夫妇签下的字据,是以人死了账还不能销,应天府尹判定,酒楼归那恶霸所有。

  这桩案子发生在去年,看上去有那酒楼东家两口子按了手印的欠条,没什么毛病,但在知道那恶霸平日所为的百姓心中,是非对错一目了然。

  裴伦当即就以这案子入手,开始调查此事细节,凭锦衣卫的手段,一天之内就水落石出。

  原来那恶霸走的是应天府尹丈人家的门路,在动手之前给应天府尹的老丈人送上了一百两银子的礼,然后那丈人写了个条子,让自己儿子去姐夫府上走一趟。

  等到那对夫妇死后,恶霸又把酒楼三成的股份送给了那应天府尹的丈人,如此一帮贱人皆大欢喜。

  当裴伦将调查结果呈给华十二看的时候,都把华十二给气笑了,这些人不弄死留着生小恶人吗?

  当即派人将那应天府尹的丈人、小舅子,还有府尹夫人,全都拖到应天府的公堂外,就在打死那酒楼东家两口子的地方,生生打死。

  至于那应天府尹,直接被拖到金陵紫禁城的午门外,在宣读了罪状之后,一刀就给咔嚓了。

  华十二就是抛砖引玉,用这一个典型的冤案,来向金陵城里的老百姓,证明他严打的决心。

  果然在这案件之后,许多有冤屈的百姓都选择去午门敲鸣冤鼓,鼓声三日未停,日夜不休。

  这通鼓声,敲得惊天动地,敲得老百姓热血沸腾,可却震的贪官污吏们一个个胆战心惊。

  试问,在封建制度下,能不仗势欺人的勋贵、官员能有多少呢?怕是百不足一。

  所以接下来华十二都杀红眼睛了,一批批勋贵官员的人头落地,将午门前的石砖都染成了殷红色,用水洗都洗不干净了。

  当然也不是所有勋贵、官员都犯了死罪,那些家里财产来路正当的,手里没有人命的,都没什么大事儿,要是犯过案子,罪不至死,就按照大明律处理。

  华十二告诉裴伦,在处理案子的时候,要保留完整的证据,到时候谁敢那他杀人说事儿,有这证据,就是师出有名。

  他的准备并非无用之功,要知道华十二之前下令封城三日,三日之后,封城就自动解除了,原本不知道金陵城内发生了什么的江南各地官员,都在几天之内陆续得到了消息。

  登时都吓傻了,不知道真是义愤填膺,还是出于恐惧要自保,这些江南地区的官员,竟然联名上奏,弹劾华十二滥杀无辜。

  果然如孙阁老之前预料那样,等到消息传开,不止江南一地,其他地方的勋贵、官员,也都纷纷上书弹劾华十二手段酷烈,构陷同僚。

  朱由校虽然支持华十二,但看到小山一样的弹劾奏章也有些心慌,当即写了密信给华十二问他怎么办?

  华十二就将锦衣卫办案的卷宗让人送入京城,让朱由校可以昭告天下。

  另外对于江南官场,华十二承诺会稳妥处理,不会再让江南这些官员不满了。

  当孙承宗看到华十二的奏折时,长舒了一口气,觉得这位西平侯终于成熟了。

  可就在三天之后,再次收到华十二的奏折,扬州官员斩四十六人,苏杭二地官员斩一百三十八人,随着奏折而来的还有这些官员的罪状,桩桩件件,都是真凭实据。

  孙承宗差点晕过去,合着稳妥处理,就是全都杀了啊。

  华十二自然不知道孙承宗如何想的,他此时正安排陆文昭带着丁泰、丁翀这些边军出身的人,开始整顿金陵军府,重新训练可战之军呢。

  感谢:08a、老.书.虫兄弟的打赏,感谢一包辣条200块兄弟的支持,感谢投月票、推荐票的兄弟,感谢看书追读收藏的兄弟,多谢。

第326章 九九重阳,改天换日!(求全订)

  金陵、扬州、苏杭三地的贪官污吏,士绅豪强,被华十二杀了一大批,或许是时间问题,本来预想中的地方官员和士族反弹并没有发生。

  华十二初时不解,但仔细一琢磨,又似乎明白了什么,只要想想就连一百倭寇都能在江南转战千里,如入无人之境,那如今自己这两千名虎狼般的厂卫,横扫江南,这不是正常的事情么。

  更何况,即便有人心怀不轨,也只能暗中行事,不能公开动武,毕竟‘锦衣卫’是天子亲军,‘东厂’乃帝之内臣,谁敢动厂卫,那就无异于造反。

  有了这个认知,华十二所幸也放开了整,在‘财产公示’和‘翻旧案’的两大杀器之下,大明江南之地,每天都有上百颗人头落地,无数的罪证在通过锦衣卫的渠道被快速送往京城。

  华十二在给朱由校和孙阁老的信中说:“非是臣弑杀成性,而是该杀之人实在太多。”

  他还在信中表示,他所杀之人,皆有取死之道,朝廷若有存疑,可让法司验证。

  孙承宗当然不相信这么多人都该死,便和朱由校建议,点名让为官刚正不阿,敢于为民请命的袁可立为主官,率三法司官员,核验那些被杀官员的罪行。

  结果通过袁可立的复核,所有证据全都对的上,实地探察,事情也都真实不虚。

  调查结果让孙承宗无话可说,也对大明腐败的程度有了一个新的认知,还能做什么呢,只能从选拔官员上更加尽心竭力一些。

  华十二这边,在扬州、苏杭弄了一波之后,就返回金陵坐镇,江南其他地方,就都让裴伦这个擅长查案的带着一千厂卫照葫芦画瓢去弄。

  是以后来杀的人头,多半都是裴伦这小子下的狠手,跟谁学谁,这小子跟着华十二,杀起贪官污吏来那也绝不含糊。

  华十二坐镇金陵,原因有三。

  第一个原因是懒,让手下人干活,他带着老婆丁白缨游览这历史名都,整日游山玩水不干正事儿,如此逍遥自在,他不香吗?

  另一个就是金陵的官员被他杀了大半,若是没有华十二坐镇,怕要闹出乱来。

  第三个,就是训练新兵的事情,他若不在,陆文昭那边没他撑腰,不好大刀阔斧的征兵训练。

  说起练兵,华十二给陆文昭唯一的要求,就是训练出一支能打的军队,待遇方面,他直接给堆到顶。

  其实最早大明朝的军队待遇是相当不错的,明朝初期招募士兵的待遇并不差,每个士兵月领饷银三两,按照当时物价,折现成软妹子大概在两千左右。

  看上去虽然不多,但还有福利呢,包吃喝住宿,每位士兵每月派发三斤猪油,一斤盐,二十斤大米,五斤布匹日用物资,有家室者饷银更多。

  这在当时简直就是现在公务员的待遇水平,比在家种地,土里刨食,不知强出多少。

  正因为待遇好,所以大明立国初期,军队朝气蓬勃,每逢战时,将士用命,战无不胜。

  但随着明朝后期越发腐败,喝兵血吃空饷的事情也越演越烈,以至于每位士兵拿到手的饷银不足一两,有的时候还有欠饷的事情发生。

  所以在明末时期,大明军队不能打,倒也不怨当兵的贪生怕死,肚子都填不饱,家里老婆孩都饿得面黄肌瘦,老娘看病都没有钱买药,再加上偷工减料的劣质兵器,要军心没军心,要装备没装备,这样的军队怎么能打仗?

  朝廷不给吃喝饷银,又凭什么让人家饿着肚子,给你卖命?

  华十二让陆文昭练新军,人数就定在五万,军饷直接就按明初时期的最高待遇发放,反正他抄了江南官场,银子有的是。

  为此他将一半在江南抄家所得银两,派人护送上京,充入国库,另一半给朱由校去信,说明情况,要留在江南整顿军队。

  朝廷方面,孙阁老对华十二在江南整顿军务,意见颇大,这事儿说起来是华十二不占理,毕竟军务可不是一个锦衣卫指挥使能够插手的。

  孙阁老几次进言,都被朱由校否了,用熹宗的话来讲,西平侯南下带了一千东厂的人,你还怕他造反?

  孙承宗这么一想也对,东厂是天子内臣,就算当初强势如魏忠贤,那不也是只能忠于皇上。

  一千多东厂番子,那就等于一千多个皇上的眼线,只要西平侯有半点不轨的举动,怕也瞒不过皇上和朝廷的眼睛。

  其实孙承宗哪里知道,整个东厂的高层,现在忠心的只有一人,但那个人已经不是大明帝王了,而是华十二,因为后者掌控了他们的生死。

  这也是华十二没有反心,若有造反的心思,只要他动动嘴皮子随便说一句,只一个修炼《葵花宝典》的王体乾,就能让朱由校死的不明不白。

  说回练兵的事情,华十二让陆文昭派人在江南各地,张贴榜文,招兵买马,榜文上把待遇写的清清楚楚,并且声明,只要报名被选中,就发一两的安家银。

  一开始老百姓还不信,觉得朝廷不可能那么大方,结果有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报名,真领到实实在在的银子,这一下瞬间轰动起来了。

  不但许多青壮都报名当兵,就是四五十岁的中年大叔都踊跃报名,不过都被回绝了。

  就只招青壮的情况下,五万人的名额轻松就凑够了。

  陆文昭练兵的时候,华十二也没有管理金陵城的意思,事务太多,他看着就头痛,还是那句话,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金陵城里也不都是该死的贪官污吏,也有清正廉洁的,比如南京内阁的大学士张海瑞,便是一个没有被严打波及到的好官。

  一开始听到这个名字,华十二总感觉在哪听过,不过想想又觉得可能是对方和历史上的清官海瑞同名,这才感觉熟悉,所以没有在意。

  华十二就让张海瑞暂代应天府尹,主持金陵大小事务。

  要说人家不亏是大学士,当真是有才之人,只用了半月的时间,便将严打过后,缺少官员而变得一团糟的金陵城,打理的井井有条。

  随着朝廷派下来的候补官员陆续到任,整个金陵又恢复了正常运转,亦渐渐恢复繁华。

  这一日,华十二已经把金陵附近的山水都转了一遍,实在没什么地方去了,便让镇守太监韩赞周带着他和丁白缨,去金陵的皇宫里转上一圈。

  金陵皇宫,被后世成为中世纪第一宫殿,据说占地面积比京城的皇宫还要大,只是可惜在后世太平天国灭亡的时候,金陵紫禁城里的宫殿和宫墙已基本无存,毁坏的差不多了。

  能看到完整的金陵紫禁城,华十二也是十分向往的。

  进入皇宫的时候,金陵宫中的太监总管王学通亲自来迎,并和韩赞周一起甘当向导,为华十二夫妇介绍宫中景色和各种传说。

  华十二第一眼看见这个王学通时,就认出了对方的长相,这不就是‘十月’里的李玉堂嘛。

  他猜测这王学通应该是哪部电影中的人物,不过华十二对这位王老师演过的影视剧看的不多,甚至可以说极少,所以并不知道这个人到底出自哪部影视剧情。

上一篇:我在综武当神捕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