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捂中生友
昏迷中的姐妹花.AVI暂时无法拍摄。
不过姐妹花而已,董璜手中有的是,还有寡妇清三姐妹没有品尝呢!
董璜也不急。
处理完九嶷山的事宜,董璜先是慰问了在荆南等地平定蛮人的祝融女王等人,又再次会盟、宴请了周围的蛮王、大姓。
因为之前的太阳神鸟事件与屠龙事件,董璜在蛮人心中的地位近乎神圣。
这也意味着,用不了几年,董璜将能够再增添几千万归心的蛮人。
董璜估计,等这次任务结束,他的个人专属战争空间里的人口将能够过亿,这样的人口基数已经堪称恐怖,唯一的问题就是蛮人或者说巫人所占的比例大了一些。不过,董璜那边不搞民族歧视,大家都是大虞子民,都是他这个大虞皇帝陛下忠心耿耿的臣民啊!
这样的臣民自然多多益善。
不过有了这么多人,董璜仅有的三千多座城池就显得有些拥挤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瀛洲的那些城市都太小,必须要进行扩建,因而,又要苦一苦瀛洲百姓了。
可能苦一苦还不够。董璜不得不把平定百越、百濮等提上日程,平定这些地方,既能够赚取战争点,还能够抓捕野人奴隶。
董璜需要大量的奴隶去瀛洲帮忙建城。
在这个资源丰富的世界,城市扩建的部分,也是能够带走的,前提是交足够的费用。
处理完荆南杂事,董璜又去郢都慰问犒劳将士,祭奠死去的士卒,并参观郢都防线。
从高顺等部队修整进行准备,到粮草运输到巴城囤积,再到各部先后开赴巴蜀以及董璜的御驾从郢都离开逆流前往巴蜀,时间已经推进到了八月份。
不是董璜不懂兵贵神速的道理,而是刚打完郢都之战的高顺所部等大批部队总得缓口气歇一歇吧?如此多的大军调动,粮草保障必须得提前做好吧?
瀛洲的粮食、荆南的粮食得先调过去,大军才好跟进,否则只有大军没有粮草,那和赵括出营送人头有什么区别。
此外,大军也得好好休整放松一下,才能够保持较高的战斗力。若是这边苦战了一年,接着再去别的地方苦战,军心士气绝对无法保障,战斗力也会大大折扣。
在大虞积极进行军事调动的这几个月里,秦国自然也没闲着。
秦国,其实才是这个时代攻击性最高的国家,也是实力最强的国家。
之前的几场失利,秦国并没有伤筋动骨,反而因为近年来吸收吞并了大量战争代行者,得到了万座城邑和大量战争代行者麾下将领、士兵的加入,导致国力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强,潜力更是成倍提升。
如今的秦国,辅兵完全可以几百万几百万的爆兵、消耗,唯一的问题是能够训练激发出军团的士兵数量并不是很多罢了,但基层优秀人才的数量却绝对是爆炸式增加!
等这些人才能够完美的激活了军阵,群策群力之下,秦国就相当于有了万国武将所组成的军团。只不过,这些战争代行武将掌握军团的速度没有董璜所部快罢了。
看似大虞对大秦一直处在战略攻势,但事实上大秦的国力也在厚积薄发中,差不多等到秦始皇成年,这些加入到秦国的各方数以万计的武将们,也该掌握军阵,成为秦国的中坚力量了。
毕竟,武将们的资质摆在那里,给他们足够的时间,突破到九阶乃至神话一阶问题并不是很大。甚至不排除天纵奇才突破到神话二阶的可能性。
哪怕这些武将中只有一万人掌握了训练技能,等他们掌握了军阵,将军阵和自己的领域相融合后,他们麾下的将领卫队和训练兵种最起码也能受到军阵的加成与能力的提升吧?这最起码也得有一百万人吧?哪怕是一百万普通的军团精锐也堪称恐怖了!
可事实上,这个数量只多不少!
且谁也没法保证这些武将中有没有武庙武将人物或者其他非华夏历史传说中的强大名将。
除了武将,战争代行者们麾下的文臣谋士也绝对不少,就连战争代行者本身也基本都是一流人才,如果这些人真的能够结成可信赖的同盟,团结在始皇帝麾下的话,发挥出的作用想想都觉得可怕。
幸好秦国的大增强是在中后期,不像赵国死了郭开后立竿见影得到了增强效果,且至少现阶段军粮问题也是秦国的一大软肋。这个时空的秦国也不会有水工郑国帮助。所以目前秦国对于山东六国的优势并不算很大。
总之,大虞和大秦算是各有优势。
此时的大虞有点像是蓝星的某国,有一个韩国当小弟,尽管不是同一个韩国;也可以肆无忌惮的在倭国身上吸血割肉,还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操控魏国这个代理人跟秦国交战。
赵国也对秦国虎视眈眈。
至于齐国,有点法国的味道。
而大秦,却举目皆敌,虽有英主,但内部也有叛徒。
秦国也很难啊。
在处处皆敌的情况下,秦国想要突围,就必须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找准突破口。
现在哪里是软柿子呢?
答案自然是魏国!
于是,秦国再次大军出动。
蒙骜假装与魏国罢战,大军去支援野王对抗赵国的廉颇,并与廉颇所部交战。
这让魏国多少松了一口气。
魏王本意是想要就此罢战,卷丢了就丢了,他实在是不想再和秦国打了,再打下去,魏武卒都要打没了。但不论是魏庸、尉达还是虞韩两国的援军主帅,都建议魏国继续打下去,至少也要把卷给收复。
卷这个位置还是很重要的,是魏长城后的第一座坚城,是魏国防御秦国的前线。
虽然说魏长城的防御力不咋地,但起码也是一道防线啊,最起码还能够起警示作用不是?
单论能够起警示作用这一点,就要强过某个时空的马奇诺防线了。
被手下和盟友裹挟的魏王,只能够下令对卷发动了进攻,他也害怕一旦这次惹恼了两个盟友,下次秦国再来的时候就没有援军了。
卷城下大军云集,这下子倒把守卫卷城的秦军守将给吓了一跳。
联军没有置酒高歌也没有各回各家,反而主动发起进攻,这可不在秦军的计划之中。
秦军最好的设想,可是等蒙骜北上过河与廉颇交战后,虞国和韩国的联军就会准备撤军了。
不过料敌从宽,这次蒙骜在卷倒是留下了不少人马,所以卷城一时半会儿还能够坚守,只是秦军的另一个计划却泡汤了。
在野王与廉颇对峙的蒙骜在得到卷城的求援信后,也是冷笑一声,忽然连夜撤军,然后在白马津渡河,绕道魏国的东方,偷袭攻下了魏国的燕、虚等城,而后疾驰酸枣。
与此同时,从郢都之战撤退后,在鄢城集中的一部约二十万秦军精锐,也在麃公的带领下,已经奔袭到卷城附近。
(蒙骜作战计划图)
局势,对于三国联军而言,一下子变得恶劣起来。
郭嘉等人其实都对蒙骜可能会渡河偷袭有所警惕,因为大河实际上是秦国的自留地,大虞在这里并没有水军,自然也就无法从容渡河,反倒是秦军可以利用水军优势作战。
但郭嘉等人却没有想到秦军会直接调动刚刚打完郢都之战的疲兵。
郢都之战,除了最开始的竟陵之战外,秦军其实并没有特别重大的损失,加上竟陵损失的兵马和西陵损失的兵马,整场郢都之战下来,秦军的主力伤亡不超过十万人,辅兵倒是伤亡惨重了一些,但秦国并不缺辅兵,且虞军的损失也小不到哪里去。
但损失小,并不意味着士兵不会疲惫啊,并不意味着士气不会降低啊!
更何况这支部队还隔得这么远,几乎称得上万里奔袭了。
【料敌从宽啊!】
郭嘉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会吃这个亏。
【幸好发现的早啊!】
郭嘉悄咪咪的舒了一口气。
虽然没有料到秦军会从这个方向调兵,但自从蒙骜主力离开后,联军便已经收复了周围大部分被秦军占领的土地,只剩了卷城,黄忠军的骑兵也早就撒了出去,董璜军还有海东青等的侦察优势,所以秦军的动向还是被联军提前发现了。
【五十里而争利,则撅上将军!】
郭嘉看着地图,突然想要玩儿一场大的——正面击败这支疲军。
郭嘉将自己的想法跟黄忠、庞统沟通之后,得到了他们支持,而后郭嘉和黄忠一起去找尉达陈说利害。
按理说联军应该有个统一的统帅的,否则各自为战不异于自取灭亡。
本来四国联军预想的统帅是赵国的廉颇,这倒不是说廉颇一定比黄忠加郭嘉加庞统加夏侯兄弟的组合强,而是廉颇在这个世界更有名,更容易服众。
结果廉颇去打秦国的野王等地去了。
廉颇不在,剩下的三国联军却找不出一个可以服众的统帅来。
其实黄忠倒是可以,反正大虞和韩国其实是一个国家,但总得考虑魏国的感受不是?
所以有事一般都是尉达、黄忠、郭嘉三人商量着来,这次也不例外。
“会不会太冒险了?”
尉达听了郭嘉的想法后大吃一惊。
“我们还是先防守住酸枣为好啊。”
尉达来回踱着步子,目光却一刻也离不开地图。
作为魏国的主帅,他显然也有自己的考量与想法:“万一蒙骜所部夺取酸枣的话,不仅会断了我军退路,还可以南下威逼大梁啊。”
尉达的想法还是求稳。
真要让蒙骜达到魏国首都大梁,那政治上的影响可就太恶劣了,军事上也会变得极为被动。
说不定到时候还会再来一场马陵之战。
“若是给了西面秦军修整之机,到时候秦军就可以从容两面夹击酸枣了。与其等秦军汇合,不如各个击破!”
郭嘉的想法也很坚决。
各个击破尚有战胜的可能,若是真要等到秦军形成合围,那才要命。
“我也觉得还是趁此机会各个击破为好,若是真的等到敌军汇合了,那我军才是真的情势危急。”
利用骑兵立下大功的黄忠立刻出来给郭嘉站台。
两方友军都这么说,尉达也很犹疑。
关键时刻,他的儿子尉缭竟然也站在了郭嘉一方。
“将军,在下也觉得应该先各个击破!”
工作时候称职务的尉缭劝说道。
“就怕是击不破啊!”
尉达深深看了尉缭一眼,叹了一口气:“就依诸位所言吧。”
得到了想要的结果,郭嘉和黄忠联袂而出,却不料尉达之子尉缭跟了出来。
“在下谢过少将军,不知少将军有何事?”
郭嘉很客气的问道。
郭嘉可是读过《尉缭子》的,对于这个时空的尉缭也很感兴趣,只是不好出面招揽罢了。
像尉缭这种典型的兵家人物,其实都是利己主义者,往往对于实现自身价值的渴望,要压过对于国家的忠诚。
想要让这样的人归心很难,但对于国家而言,只要他不为秦国所用就足够了。
“此战过后,魏国恐怕没有我们父子的容身之处了,不知虞国可愿意收留我们?”
尉缭看着郭嘉,开门见山道。
尉缭的举动很有意思,他明明说着想要让虞国收留,看的却是假扮成韩国大将白亦非的郭嘉。
很显然,他已经看出了点儿什么,这次恐怕是来交投名状并进行试探。
至于说投名状是什么?
尉缭没有明说,但郭嘉却已经猜到,而这也确实是郭嘉的目的。
只能说,聪明人之间的交流,真的特别有意思。
郭嘉很喜欢这种解谜式的交流,这让他感到很愉悦。
黄忠却满脑子懵逼:你们马上也被带飞打胜仗了,咋魏国还没有你们的容身之处了呢?我大虞自然是愿意收留你们,可你难道不应该问我这个大虞大将吗?你是不是傻?
不过,整天跟一些喜欢故作高深的聪明人待久了的黄忠,脸上却没有表现出丝毫的疑惑不解,反而一副了然淡笑,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还战略性的抚了抚胡须。
“你可曾拜师?”
郭嘉看似问了一个不相关的问题。
“不曾。”
尉缭心下一喜。
“大虞丞相好收徒,黄将军为大虞第一武将,也好收徒。”
郭嘉给尉缭指路道。
“在下愿拜将军为师!”
听出了郭嘉话里隐藏意思的尉缭恭敬的向郭嘉作揖。
尉缭懂面相善占卜,某些传说中他给秦始皇相过面。
他也偷偷给郭嘉和黄忠相过面,发现一个早夭一个绝后,然而再仔细一看,又发现二人已经被逆天改命,一个早就过了该死的年纪,反而一副破而后立福寿延年之相,一个则是多子多孙瓜瓞绵延之相。
一个人逆天改命也就罢了,两个人同时出现,这可就很有意思了。
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巧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