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改正归邪的许大茂 第19章

作者:浮云一抹万事休

  俩人急忙冲进厨房,见娄小娥手足无措的站在水池边。地面满是碎碗碎碟,还有满地的水。

  许大茂冲到娄小娥身边,握起娄小娥的双手仔细检查了一遍。见没有伤口,这才放下心来。

  看着一脸委屈,眼红欲哭的娄小娥。

  许大茂真心想笑的,但还是强忍着笑意,关切的问道:“怎么样?没哪里伤着吧?”

  娄小娥瘪着嘴,摇摇头。

  许大茂牵着娄小娥因为泡水而冰凉的小手往外走去,待走到娄谭氏身边,把娄小娥交给她妈。

  这才顺手拿起门边的扫帚洋铁皮簸箕,把地上的杂乱收拾了起来。

  见姑娘还是委委屈屈的把头靠在娄谭氏身上,不由失笑道:“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这些碗碟欺负你了。”

  “伱,你讨厌。”娄小娥一听没有安慰,反而是嘲笑,不由生气了起来。

  娄谭氏赶忙安抚住了。

  许大茂也知道这种事肯定是急不来的,总归要让这个傻娥子慢慢学,慢慢习惯。

  许大茂又拿着墩布把地面的水全部拖干净了,这才有空搭理娄小娥。

  许大茂笑道:“娄小娥同志,对于你的家务能力,我觉得要给你进行一段时间的培训,你有没有信心能学好?”

  娄小娥还是小孩性子的,自认为聪明。一听要学东西,立马表现出积极性来。一挺胸脯,撅嘴冷哼道:“学就学,这些事,我以前是没干过,真要学起来,还不是有手就行。”

  许大茂听到娄小娥的豪言壮语,不由竖起大拇指说道:“好,厉害。那么明天我让我妈过来教你做面食。”

  “啊?明天就学啊?”娄小娥怂了。

  只是娄谭氏笑得太早了,娄小娥学厨艺的第一个受害者就是娄谭氏。

  有个笑话,说的是新媳妇揉面做馒头。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最后家里面粉用光了,面团还没揉好。

  第一天中午,在许母的手把手教学下,娄谭氏吃到一顿正常的白面馒头。

  到了晚上时,娄小娥还想着表现一下。把娄谭氏以及前来见证的许大茂赶出了厨房外,自己在厨房忙活了起来。

  只是半个小时过去,娄小娥满脸满身的面粉走了出来,头发上还挂着几坨小面团疙瘩。娄小娥哭丧着脸说道:“那面粉太不听话了,一会太硬,一会又太软了。”

  这还能咋滴?许大茂走进厨房一看,见到的场景让许大茂不由苦笑。

  也幸亏娄家家底殷实,不会在乎这点东西。不过如果让外面那些饭都吃不饱的人看到,估计生撕了娄小娥的心都有。

  本来就准备几小碗面粉做几个馒头的,结果,娄谭氏准备的半袋面粉全让娄小娥给造了。

  也幸好,这年头就算娄家,买粮食也不敢一买几十上百斤那种。

  许大茂无奈,也只能洗手后亲自上手操作。

  总归是一番折腾吧!

  待许大茂处理完,娄谭氏已经带着娄小娥洗漱过后回来了。

  母女俩依偎在厨房门口,见许大茂娴熟的动作,不由面面相觑。

  这个年头,除了傻柱这样的厨子外,男人大多是不沾厨事的。

  许大茂原来也没在娄家表现过,娄小娥母女自然不会知道原来许大茂会这些,还这么熟练。

  娄小娥不由好奇的问道:“大茂哥,你怎么会这些的?”

  许大茂顿了顿,难不成他能说,这是前世为了哄前女友特意学的么?

  许大茂只能糊弄道:“我爸妈前两年搬到那边去了以后,院子里就剩我一个人。我这不也只能学着做做么,人啊,什么事都是逼出来的。”

  娄小娥点点头,然后又迟疑的问道:“大茂哥,你说我能学会么?”

  许大茂把揉好的面团放进盆里,用东西盖严实了,等着发酵。

  收拾了桌面,地面,又洗了手,擦干净。许大茂这才走到娄小娥身边,也不避讳娄谭氏,伸手摸着娄小娥头发说道:“以后我教你,慢慢学,我家小娥这么聪明,总能学会的。”

  娄小娥点头如捣蒜,坚决赞同许大茂的表扬。把边上的娄谭氏逗得跟什么似的。

  这一段时间的许大茂,给娄谭氏的感觉很好。有什么事,有什么需求,都是光明正大的跟她说。

  而不是像以前那种,把自己吹的天花乱坠,把娄小娥也捧到天上那样。

  这样的相处模式就让娄谭氏感觉很舒服了,她以前不赞同跟许家的婚事,就是怕把女儿所托非人。

  而如今,许大茂虽然跟她直白的要东西,要求娄小娥做这学那,却真是准备跟娄小娥过日子的打算。

  娄谭氏就这一个女儿,自然希望她能遇到真心人。

第37章,娄小娥的改变进行时

  娄小娥并不是什么都不会,至少她泡茶就泡的很好。

  这个大概是她为了讨好娄半城,特意学过的。

  大户人家的子女,并不一定事事轻松。

  学习,自然也学,比如跟娄谭氏学着怎么接人待客,怎么安排宴席,以及其他物件的欣赏水平,还有对上对下的各种方法。

  换句话说,娄小娥学的是那些上流社会的女孩子,应该学的那些东西。

  这在四合院这样的环境里,就相当于屠龙术。可四合院,并没有龙。也就造成了娄小娥的各种不适应。

  在原剧里,很简单的就被聋老太太试探出了深浅,并往别的地方越拐越弯。

  有人老拿老太太最后让傻柱求人救娄半城夫妇说事,说聋老太太是真的对娄小娥好。

  换个场景,王婆让潘金莲过去替她做衣服,然后自己出去把西门庆放了进去。

  是不是与聋老太太把傻柱跟娄小娥关在一起很像?

  至于让傻柱求大领导,一个老太太,她哪里知道风有多大?

  说不定聋老太太以为把人救出来就行了,然后娄小娥会感激老太太,傻柱会感谢老太太,一个有钱,一个有手艺。

  可问题的关键是,聋老太太付出了什么?

  她真心实意的为娄小娥跟傻柱做过什么?

  什么都没有,连娄小娥在聋老太太家里吃的东西,都是傻柱准备的。傻柱的鞋,是娄小娥出钱买的。

  这种慷他人之慨的手法是不是很熟悉?

  对的,跟易中海道德绑架那一套如出一辙。

  看清了这些,也就理解了为什么许大茂痛恨老太太胜过易中海了。

  说白了,易中海是傻柱兄妹的仇人。而聋老太太,如果不预防,很可能是他许大茂的仇人。

  所以这几天,院子里别家人,许大茂只是简单的跟娄小娥说了一下。

  贾家的胡搅蛮缠加贪婪,只要不搭理就行。

  易中海的虚伪跟道德绑架,只要不搭理就行。

  闫埠贵的算计与抠门,只要不搭理就行。

  刘海中的官气与糊涂,只要捧着他就行。

  唯有聋老太太,许大茂详细的把她所有可能做的事情,全部跟娄小娥分析了一遍。

  娄小娥正在揉面,已经是有模有样,做出来的那些东西总归不会浪费。娄家吃不完,全被许大茂带给了父母那边,便宜了许招娣。

  许大茂在边上说道:“好了,差不多了,用盆盖上等发酵吧!”

  娄小娥如同完成了一桩了不得的大事情一般,安排完所有的事后,嘚瑟的把双手在许大茂面前比划着。

  许大茂抓住娄小娥的小手,拉到水龙头前面,耐心的给娄小娥洗着手。

  娄小娥突然问道:“大茂哥,你说那个老太太那么坏,街道办怎么会安排五保户的名头给她?”

  许大茂抽过边上的毛巾,给娄小娥擦拭着双手,随口接话道:“我听我父母说,那院子原来可能是老太太的。后来老太太看情况不对,除了卖了一间给中院何家。其他就全部捐给了街道办,这才换了一个五保户的名额。”

  “何家?我听我妈说过,据说是学过谭家菜的,原来也在我家钢厂当厨子的。”娄小娥娇憨的说道。

  娄小娥气呼呼的说道:“能占什么便宜?我什么都不给他们。”

  娄小娥这段时间也给许大茂洗脑了,把那个院子当成了魔窟一般。

  许大茂牵着少女的手往外走去,少女的头发透过来一缕缕清香,很是好闻。

  许大茂边走边笑道:“比如说那个老太太,看你出门,在你面前跌倒,你扶不扶?

  扶了,扶她回家。她说她腿疼,什么事都不能干,你帮不帮?

  然后又跟你哭穷,说家里没粮食什么的,你给不给?”

  许大茂的三连问,让善良的娄小娥,不知道该怎么拒绝。

  娄小娥嗫喏的答道:“就算这样,咱家也不过损失一点粮食啊,也没什么。”

  许大茂嘻笑道:“呵呵,那人家借着这个事跟你拉关系呢?

  比如给钱给你让你帮忙去买双鞋,然后那双鞋出现在院里别的男人脚上。

  再给你宣传出去,三人成虎,传来传去,就变成你给别的男人买鞋穿了。

  你知道,这对一个已婚女人意味着什么吗?”

  娄小娥的脸色已经不太好,她自然知道这种事意味着什么,~出轨。

  到那个时候,别说她解释不清,就算能解释清楚,别人也只会相信谣言,而不会相信事实。

  许大茂自然知道这段,这个在短视频上可是热点。

  所以许大茂提前把这种事当故事给娄小娥说了出来。

  许大茂又说道:“我经常下乡,有时候会陪着喝酒。如果某些人在你面前嘀咕我在乡下有什么风流韵事你信不信?一次不信,十次八次呢?”

  这个事,许大茂自然也要给娄小娥打预防针。事实上,原剧开始时,娄小娥跟许大茂的矛盾,一是因为没孩子,再者就是这方面的事了。

  搞到娄小娥情愿信外人,也不愿意信许大茂。

  特别是情愿信傻柱编的谣言,要把许大茂送去保卫科那段。事实上,自那开始,俩人的感情,已经是完全破裂了。

  干嘛?许大茂的媳妇,信许大茂死敌的话,要把自己老公送去保卫科。娄小娥不会不清楚送去保卫科,对许大茂意味着什么吧?

  关键是除了傻柱,没有人证,没有物证,娄小娥就相信了。可想而知,娄小娥那时该听了多少谣言了。

  最后傻柱说是开玩笑,表面上好像是给娄小娥跟许大茂解围了,实际上是补上了最后一刀。

  这个可能是傻柱无意为之,但从那时候起,许大茂对娄小娥应该没有感情了。

  自家的媳妇都想着要整死他了,还特么爱什么爱啊?

  当然这也跟许大茂立身不正有关系,现在的许大茂也是立身不正,外边花花事儿不少。

  但现在的许大茂又比原剧里低调多了,至少在轧钢厂,再没有招蜂引蝶过。

第38章,老贾的死亡原因

  难,难,难。

  这就是贾家现在的生活,真心太难了。

  许大茂还用面粉教娄小娥做吃的。

  而贾家已经几个月没有看到过白面是什么颜色了。

  这在这个年头来看,许大茂跟娄小娥是不道德的。

  前段时间贾家粗粮还能管饱,现在别说吃饱了,吃了上顿下顿都不知道去哪解决。

  一开始还是贾东旭去求易中海,易中海不管从哪搞的,总归红薯,玉米面什么的,还能给贾家搞点。

  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外面也是越来越难。

  这一阶段的玉米面并不是玉米粒磨成粉,玉米芯也在里面。长期吃这东西,别的不清楚,泛酸水,拉不出来是肯定的。

  再加上又没有油水润滑,所以贾家这一时间段的全家,都是孕妇样。肚子老大的,却是骨瘦如柴。

  贾东旭比起闫埠贵都差不到哪去了。

  闫家虽然苦归苦,但在闫埠贵的算计下,总归每个月的粗粮都能从月头吃到月底。

  其实也没别的办法,就是拿着自家的细粮份额,去周边村子换些红薯跟老南瓜什么的。

  闫埠贵虽然天天在院子里哭穷,可他自己知道,床底下塞的满满的是红薯,房梁上挨个放着的是南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