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 第379章

作者:安化军

  不多时,李复圭进来,与杜中宵说些闲话。知道了现在杜中宵要避开朝中纷纷攘攘的朝事,李复圭便不再提朝政,只说些日常趣事。

  过了一会,杜中宵道:“昨日耶律洪基不做事情,被守卫扣了饭菜,今日要来见我。”

  李复圭听了忙道:“太尉,他是什么意思?此是契丹皇帝,他若是闹事,必定有许多人响应。”

  杜中宵道:“放心。战场上他数十万大军都闹不出事来,现在又能够做什么。虎落平阳,除非真心投降,不然就只能够老实干活。牢城营里,做多少活吃多少饭,不做活就有惚吃,最是公平。”

  李复圭道:“就怕他狠下心来,宁可饿死,也不干活,又该如何?”

  杜中宵道:“若是如此,我还真有些佩服他了。不过,规矩定下来不能变。他宁可饿也不干活,就只能饿死了。不要以为他曾经是契丹皇帝,就不敢在这里饿死他。”

  李复圭听了不由皱眉:“若是饿死契丹皇帝,会不会有什么闲话?”

  杜中宵道:“有闲话又如何?难道闲话还能杀人?就是要告诉契丹人,做了俘虏,就老老实实守规矩。他们以前的身份,是契丹给他们的,在大宋没有用处。为大宋做事,才有奖赏。”

  李复圭听了,摇了摇头,不再多说。转念一想,有的事情,因为身份不同,看法不同。这样的事情自己认为不合适,但以杜中宵的身份,反而合适了。

  建牢城营其实不合传统,但杜中宵提出来,一直到现在都没有人反对,包括皇帝赵祯在内。不是他们认同这样做,而是他们尊重杜中宵而已。依照传统习惯,契丹俘虏要么杀掉,要么就封官,好好把他们养起来。一二十年过去,还会有人记得他们是谁?

  大宋初立国,南唐、后蜀,不知道有多少皇帝和高官显贵做了俘虏。有的被杀掉了,但大部分都养了起来。皇帝封王爵,大臣入宋做官。到了现在,除了钱家等少数例外,还有多少人记得他们?甚至像南唐后主李煜之类,还被宋太宗用手段杀死,一切事过无痕。

  杜中宵坚持建牢城营,其实是对这些契丹人好。契丹败了,这些契丹俘虏,实际上是求做一平常人而不得。进了牢城营,最少出来之后,可以做个普通百姓。只是这份心思,契丹人不领情罢了。

  过了好地会,李复圭才道:“太尉仁心,只怕契丹人认识不到。”

  杜中宵道:“何必要他们认识到?我们做事,不是为了要争取别人同意,甚至感激,而是因为应该这样做。契丹与宋是兄弟之邦,澶州之后再无大战,不应过于苛待。但若是让这些契丹重臣做官,不说耗费朝廷多少俸禄,以后也是个麻烦。他们无权,他们的后代呢?时间长了,终究会出事情。不如就这样在牢城营里,关上几年,出去做个平常百姓。只要他们不闹事,几十年后,此事就无声无息过去了。”

  李复圭道:“无声无息?只怕不容易。王凯等人已经围了奉贤州,据传契丹人还要组织援军呢。现在的契丹,已是虚有其表,还是不服。”

  “曾经大国,怎么可能那么容易就服了?”杜中宵摇了摇头。“知道幽州一战,契丹的主力已经全部消灭的,其实才有多少人?许多人眼里,是看不明白的。越是下层的人,越是看不明白。想着幽州一战之后,契丹人就甘愿投降,那是想多了。要想彻底消灭契丹,应该还有几场大战。”

第130章 没有不同

  这世间大部分的人,他们所熟悉的,是隔壁阿大,对门大个,斜对面的二寡妇。一场关系国家命运的大战,对于最普通的人来说,就是有几个自己熟悉的人没有回来,永远也不会回来了。他的身边依然有很多的人,一切都很热闹,并不知道整个国家怎么样了。

  不是他们愚笨,而是人的眼光,就只能够知道那些。不像杜中宵前世,一有大事,电视、电影和各种报纸,铺天盖地都是,人人都知道要怎样了。

  现在的契丹就是如此。杜中宵知道,朝中的大臣大将知,契丹要不行了。但契丹人自己那里,只要宋军还没有到那里,他们是不会承认的,还要一场仗一场仗去打才行。

  与李复圭聊了一会闲话,看看时间差不多,杜中宵换了公服到了客厅里。

  耶律洪基已经等在那里,见到杜中宵进来,也不起身。就坐在那里,冷冷地看着杜中宵。一边的崔向心中着急,拉耶律洪基衣角,让他起身杜中宵行礼。耶律洪基哪里肯?

  杜中宵在主位坐下,看着耶律洪基。并没有多少时间,耶律洪基就像换了个人。人瘦了很多,皮肤黑了很多,脸上甚至有了皱纹,不再是从前那个容光焕发的样子。

  上了茶来,杜中宵看着耶律洪基,道:“今日来报,你要见我。有什么事情?”

  耶律洪基道:“我是契丹皇帝,纵然降了你们,也不该如此待我!昨日一天没有吃饭,听说今天还不给饭吃,如何得了!早知如此,那日我又何向你投降!”

  杜中宵道:“说话不要那么急,一件一件说。第一件,牢城营的规矩,做活有饭吃,不做活就没有饭吃。做得好的吃的好,做的不好的吃得差。你不做活,自然没有饭吃——”

  耶律洪基道:“我堂堂天子,岂能跟下人一样,去做那种活计!真真是岂有此理!”

  杜中宵摇了摇头:“现在是在开封府,大宋的开封府,不是在契丹。你在契丹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里是战俘,战俘就是这样的规矩!”

  耶律洪基看着杜中宵,冷声道:“若我一直不干活,是不是一直不给饭吃?”

  杜中宵点头:“不错,就是这样的规矩!”

  “我就不信,你还真敢把我饿死!我一国之君,若是在大宋被饿死了,传出去是天大笑话!”

  杜中宵平静地看着耶律洪基,淡淡地道:“什么笑话?饿死了就饿死了,为什么会有人笑呢?你还是搞不明白,纵然死了,也是你自己把自己饿死了,与我何干?我只是定下做活吃饭的规矩而已。这世间绝大多数的人,本来就是如此。不做活,谁来种地?不种地哪来的粮食?”

  耶律洪基道:“百姓自然是如此,我是堂堂天——”

  杜中宵摆了摆手:“我再跟你说一次,这里大宋开封府,不是契丹!在这里,不要摆什么契丹国主的架子,你只是战俘而已!我已经跟你们说过很多次了,现在再说一次。在牢城营里做得好了,以后可以放出去,做个寻常百姓。做得不好,那便关在这里。听明白没有?”

  耶律洪基冷笑:“我就不信,你还真能做到这样!”

  杜中宵道:“说实话,我自己也不知道,最后会是什么样子。你可以慢慢等,看看结果。不过现在呢,要想活着等结果,就要老实做活。”

  耶律洪基不语,看着杜中宵。过了好一会,才道:“我要怎样,才可以不做活?”

  杜中宵道:“简单哪。投靠朝廷,真正立下功劳,朝廷自然奖赏。你们当时一起被俘的,本来就有人立了功,现在好好做着官呢。他们不用干活,每月还俸禄呢。”

  耶律洪基又道:“我要怎样,才能立下功劳?”

  杜中宵道:“向当今上递上降表,而后传令给契丹将领,让他们老实投降。朝廷一统天下,你就是功臣,当然跟现在不同了。不必瞒你,朝廷大军已经包围了奉圣州,州中将领还带兵顽抗。只要你能劝得几州的将领投降,自然就是大功。”

  耶律洪基笑道:“果然就是如此!契丹儿郎,岂能因为一场战败,就会向你们屈膝!妄想逼着我招降各州,你们想的美事!我就是饿死,也不会让你们如愿!”

  杜中宵看着耶律洪基,微笑着道:“国主,你想得太多了。能够投靠朝廷立功,自然是好,主要对你自己是好事。不做也没有关系,宋军从来没有想过借助你的名头来打仗。”

  说完,杜中宵叹了口气:“你终究不明白,契丹在幽州一败,四十万大军一朝丧尽,实际上已经无力抵挡朝廷大军。他们不降又怎么样?无非是多围几天。大宋跟你契丹不一样,几十万大军的粮草,他们就是围上十年,也不会短缺。之所以想让他们投降,是少杀伤人命。还有,这些年来,契丹战事不断,百姓够辛苦了。早一天结束,百姓就少受些苦,你明白不明白?”

  耶律洪基只是冷笑:“任你舌绽莲花,为的还不是想我的地方不战而降?妄想!”

  杜中宵没说话。过了好一会,摇了摇头,站起身来道:“有什么办法?你本是契丹国主,却丝毫不关心手下百姓们的性命。我是大宋枢密使,还要时时想着他们。你说,你岂能不败?罢了,你既是这样想的,说再多也是没有用处。回去吧,想吃饭就老实做活,不然就没有饭吃。我还是说清楚一点,哪怕就是你被饿死了,这规矩也不会改的。你不必以为自己有多重要,在这里,你跟其他人一样。”

  说完,杜中宵摆了摆手,让崔向把耶律洪基押回去。

  看着几人出了门,杜中宵叹了口气。自己真没想耶律洪基做什么,在牢城营里,他真地很普通。奈何耶律洪基认为自己不普通,拼命想跟别人不一样。

  如果耶律洪基真心投降,能够让剩下的契丹守将投降,宋军北进会轻松很多。这是事实,没有必要否认。但没有耶律洪基,宋军的脚步也不会停住。现在的契丹,根本就没有抵挡宋军的实力。王凯等人进攻奉圣州,完全没有考虑过契丹投降,就是准备硬攻下来。

  这世上就是这么奇怪。有的人因为身份,生下来就比别人高贵,他就认为自己与众不同,天生就是了不得的大人物。实际上哪里会有呢?只是生得好罢了。去除了他出生的身份,实际上一钱不值。耶律洪基就是如此,怎么也接受不了自己跟契丹人是一样的。总是认为,自己与其他人比是特别的。

第131章 受不了了

  第二天一早,一众契丹人上工。耶律洪基靠着一棵树,冷眼看着,也不上前。

  孙鹏走上前对马铉道:“今日你队里,耶律洪基依然不干活。我告诉你,牢城营里,不干活是没有饭吃的。你早早处理,不要到时喊饿。”

  马铉怒道:“我什么身份?敢去差遣圣上!这里这么多人,你别选一人来做队正就是!”

  孙鹏摇了摇头:“不好意思,没有这个规矩。我们这些人在这里看着你们,上头最重要的,就是要我们一切守规矩。我们守规矩管你们,你们依着规矩做活吃饭。好了,我已经提醒你了,做不做就与我无关。你们不吃的饭,正好便宜我们。”

  说完,转身离去,与几个士卒一起在边上看着。

  马铉叹了口气,到耶律查葛身边,低声道:“大王,这可如何是好?圣上贵为天子,与我们一起住在这里,已是天大的屈辱,如何能做活计?可他不做活,宋人就不给他饭吃。这样下去,只怕身体会饿坏了。我们要想个办法,解决此事才对。”

  耶律查葛无奈地摇了摇头:“有什么办法?此次幽州一战,圣上心神受到重击,与以前不同。若是以前,我说话,圣上多少是会听的。现在,谁的话都听不进去。唉,你先忍忍吧。等过上几天,圣上总会明白过来。到了那时,我们再说话才有用处。”

  马铉黑着脸,不知道该说什么。耶律查葛是耶律洪基的堂叔,在契丹地位贵重,而且是长辈,他不出面,其他人更不好说什么了。现在盖房子,天天做的是重活,只能吃半餐,马铉如何受得了?耶律洪基能忍到什么时候不知道,自己可实在是受不了了。

  契丹除了耶律皇族,萧家后族,还有一些其他大家族。汉人之中,韩、刘、马、赵四姓,被称为四大世家,身份显赫。马铉作为马家的重要人物,落到这个下场已经是极为恼怒,被耶律洪基连累没有饭吃更加愤恨不已。他跟契丹人不一样,本来是汉人,却跟契丹人一样做活。

  这四大家族,与契丹人的待遇一样,并没有格外优待。杜中宵的解释,他们虽是汉人,但与契丹合作多年,而且主动契丹化,不适宜作为汉人看待。

  马铉有时候想,如果自己还在契丹的族人能够投降宋朝,立下功劳,自己或许就不一样。说到底是汉人,投降起来,没有任何顾虑。现在被耶律洪基牵连,这种想法就更加强烈。

  到了中午,果然没有耶律洪基的饭菜,马铉也只有一半。

  此时的习惯,其实是没有午饭的。因为这些人做重活,杜中宵特意吩咐,提供午饭。虽然饭菜比较简单,补充的是下午的能量。马铉吃了饭,只觉得肚子里依然空空。看看狼吞虎咽的其人,心中恨恨不已。

  一边的耶律洪使劲吞咽口水,别过头去,不看别人。只是肚子不争气,咕咕叫了起来。一边的耶律查葛不忍,把自己的馒头一掰两半,悄悄递给耶律洪基。

  耶律洪基刚要接馒头,就见孙鹏大步跨过来,厉声道:“若是饭菜吃不完,就留在盘子里,不许私相授受!这里的规矩,你们不懂吗?”

  耶律查葛猛地站起来:“你们不给饭吃,我愿让出去也肯吗?这样做,是不是要把人饿死?”

  孙鹏冷冷看着耶律查葛,道:“你让出去?这饭是朝廷赏给你的!不吃放到一边,谁允许你私自给别人了!违反规矩,就要受到惩罚!这一餐你不要吃了,下一餐减半!”

  说完,吩咐一边的士卒,把耶律查葛的饭菜撤了下去。

  一众契丹人都站了起来,双目怒视,死死看着孙鹏。孙鹏冷笑一声,命令手下士卒列成队伍,厉声道:“有敢不听号令,私自闹事者,就地格杀!”

  话音一落,士卒一起抽出腰刀,看着一众契丹人。

  孙鹏道:“你们四十万大军,在战场上被打得落花流水。怎么,以为这一百人,可以闹事吗?朝廷待你们不薄,只要老实做活,就有吃有喝。现在盖的房子,是给你们自己住的!种的粮食,也是给你们以后吃的!还要闹事,是欺我的刀不利!”

  耶律查葛见孙鹏毫不退缩,心些心虚。一众契丹人听了孙鹏的话,都不由低下头去。是啊,战场上四十万大军,连宋朝的毛都摸不到,就被打得落花流水,现在闹事能有什么结果。而且事情的起因,是耶律洪基坚决不肯做活,宋朝并没有苛待大家。

  契丹俘虏一共一千五百多人,崔向的属下有一千人多一点,加上管理的官员,共一千二百多人。这些契丹人哪怕能一条心,起来反了,也不会闹出事来。

  过了好一会,耶律查葛见一边的耶律洪基神色不动,也不知道什么意思。心中叹了口气,只好吩咐大家冷静,不要惹出事来。如果宋军真敢杀人,自己这些人有什么用?

  看众人重新安静下来,孙鹏道:“今日你们闹事,那我便把话说清楚了,免得还有心存侥幸。上司吩咐,我们按规矩办事,不得打骂俘虏。但是,也说得很清楚,如果有人犯了规矩,打死勿论!你们好好依规矩做事吃饭,大家一切安好。若是有人存心闹事,说不得,就不要怪我们手辣了!”

  说完,转身对马铉道:“出了这种事,你这个队正难辞其咎!今晚的饭,就免了吧!”

  马铉只觉得一口气憋在胸口,差点晕过去。自己活了几十年,什么时候为一顿饭操心过。可现在为了一顿饭,却受这种苦。奈何天天干活,吃不饱饭,实在扛不住。

  到了下午,太阳还高高挂在天上,马铉找到孙鹏。道:“将军,这样下去,我如何受得了?但凡队中有人犯事,便就要罚我不吃饭。要不了多久,我就撑不住了。”

  孙鹏道:“没有办法,你是队正,管得不好,当然要受惩罚。若不如此,这队正岂不只混日子?”

  马铉道:“将军既是这样说,也只好如此。这样吧,等到下午做了活,吃了饭,我要把所有的人招集起来,把事情说一说。此事还请将军成全。”

  孙鹏道:“你是队正,这些事情本就是要做的。放心,你告诉了我,尽管招集属下就是。若是有人不听招乎,我自会处理。记住,你是队正,这一百人就全是你的属下。管不了,管不好,不怪别人,只能是你自己倒霉。若是你的话有人不听,告诉我就是。”

第132章 正道而行

  杜中宵正在房中看着朝廷公文。崔向进来,拱手道:“太尉,南边村子里的孙鹏求见。”

  放下公文,杜中宵道:“有什么事情?”

  崔向道:“耶律洪基依然不做活,今日被罚了不许吃饭。结果耶律查葛要分给他,被孙鹏及时阻止住了。当时的契丹人,有些要闹事的样子,还好弹压下去。今夜他们的队正孙铉,要招集所有的人契丹说话,孙鹏答应了。此事不寻常,是以前来求见。”

  杜中宵道:“好,让他进来。乘着这几天我在这里,这些事情多看一看。过几日我回京城,但愿这些契丹人都收了心,好好做活,好好做人。几年之后,能出去做个百姓。”

  不多时,孙鹏进来,向杜中宵躬身行礼。

  杜中宵道:“听说耶律洪基依然不肯干活,又没有饭吃?”

  孙鹏拱手道:“回太尉,确实如此。下官见这样也不是办法。若是耶律洪基一直不肯干活,不给他饭吃,真饿坏了身子可如何是好?他曾是契丹皇帝,真是饿死在了这里,岂不让人笑话?”

  杜中宵道:“什么人笑?你只管依着规矩管这些契丹人就是。真有狠的,宁可活活饿死,也不肯干活,与你无关。牢城营很简单,就是做活吃饭。等把这简单的事情做好了,再说其他。”

  孙鹏叹了口气:“做活吃饭,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难。指定的队正马铉,因为耶律洪基,已经两天被罚只吃半餐。他向我说了几次,不想做队正了,要我重新选人。我告诉他,队正是上面选定的,与我无关。看他实在受不住了,今夜要招集手下的人,一起商议。”

  杜中宵道:“队正当然不能由他们选。这些人本来就是同朝君臣,若是自己选,还不把以前的官职带进来,依然跟在契丹一样。他们早一点认识清楚,早一点好好做事。”

  相了想,又道:“这个马铉,看来有些忍不住了。既然今夜他们议事,我便也过去看看。”

  孙鹏愣了下:“太尉,你要听马铉议事?”

  杜中宵连连摇头:“这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我如何能听?有我在,他们也为好说话了。就是在一边等着,等他们议完,听听结果如何。指定队正,本来就是要让他做这些事情的。”

  孙鹏点了点头:“太尉说的是。现在队中有耶律洪基,还有耶律查葛等等前王公,马铉不敢得罪他们,一直不敢管。被饿了两天,看来有些受不住了。”

  杜中宵道:“不给饭吃看起来不是重罚,其实人被饿得狠了,是很难受的。耶律洪基能够连着两天不吃饭,也都有些佩服他。不过,记住,哪怕契丹饿死,也不许坏了规矩。规矩定下来,一旦有例外,事情就难办了。只要他们守规矩,事情就会慢慢好起来。”

  孙鹏拱手称是。又问了杜中宵行程,才告辞离去。

  孙鹏出去,杜中宵问崔向:“这些日子,除了耶律洪基,还有没有其他契丹人闹事?”

  崔向道:“倒是没有。下官想来,是其他人都在看着耶律洪基。若是我们退缩,以后只怕就不好管了。所以对耶律洪基,一定不能丝毫手软。”

  杜中宵点头:“不错,应该如此。管这些契丹人,对于你的属下士卒来说,是轻松差事。甚至很多人,可能认识不到此事的意义。你要多教导属下,让他们明白。关在这里的,都是契丹上层,地位最低的也是中级将领。能够让这些人口服心服,剩下的契丹地方,就好办许多。”

  崔向道:“太尉的意思,是管好了这些契丹,让他们回去联络亲朋,迎接朝廷大军?”

  杜中宵摇了摇头:“若是这样做,反而落了下乘。我们做事,要坦坦荡荡,不要蝇营狗苟。牢城营里的契丹人,就真地是让他们在这里学会做活,学会做个普通百姓,没有其他的想法。不过,哪怕是我们不说,这里的事情,还是会传出去。传到还没投降的契丹人的耳朵里,他们怎么想,其实挺有意思的。”

  崔向拱手:“是下官误会。原来太尉想的,如此深远。”

  杜中宵笑着摆了摆手,让崔向去忙自己的事情。什么想的深远,是根本不深远好不好。现在宋朝的优势太大,对付契丹,根本不必用什么手段。堂堂正正大军开过去,契丹人要么降,要么就被消灭,根本不需要想的太多。纵然有一时失败,却不能改变大势。

  契丹是宋朝的兄弟之邦,这不是说说,而是几十年来,两国就是这样做的。两国交往,派的使节除了朝廷官员,还有皇帝私下的使节。两国皇帝以兄弟相称,使节行兄弟之礼,从不间断。虽然后来耶律宗真乘着对党项大胜,来夺宋朝的唐龙镇,结果把命送在了那里。

  怎么处理战败的契丹,对宋朝是一件大事。这件事情的重要性,有的人明白,有的人不明白。处理得好了,不但是灭亡了契丹,占领了土地,扩大了领土,还可以四夷宾服。如果处理不好,让周边的邻国寒心,周边四处狼烟,也不稀奇。

  历史上金国打败契丹,与宋朝盟约,割了幽燕之地。宋朝看不清局势,兴冲冲地去接收土地,闹得一团糟不说,也让金国看清了宋朝实力,很快南下。最后北宋灭亡,宋朝只剩半壁江山。

  杜中宵不想犯那样的错误,幽州大胜,就要把胜果结结实实地吃下去。不能因为一时疏忽,最后惹出事情来。一通乱杀,虽然痛快,却会有很大的隐患。把这些契丹人好好养起来,也会给周边的各个小势力一种错觉。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这些契丹人改造,成为普通百姓。

  有契丹的例子,周边势力才能认清形势,知道对宋朝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什么事情。周边安定下来,宋朝才可以安心改革国内,真正全力发展国力。

  建这处牢城营,自己亲自过来,既有杜中宵躲开现在朝中激烈的政争的原因,也有真地要把这些契丹人改造好的原因。这是对这些契丹人负责,也是对宋朝负责。

  崔向说的不对,杜中宵根本就没有考虑深远,既没有必要,也不好考虑。能让这些契丹人老实接受改造,就非常不容易了。再想更多,纯粹是给自己找麻烦。

  站起身来,杜中宵走到门外面,看着明媚的春光,伸了个懒腰。许多事情,开始容易,但要有个圆满的结局,可就难了。与契丹的战争其实不难,很多时候是自己吓唬自己。但要有个结局,可能并不比打一场仗容易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