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司空
所谓宁寿宫娘娘,指的是宣妃娘娘。
宣妃,是科尔沁达尔汗亲王博尔济吉特·和塔之女。
和塔的阿玛,不是别人,正是太皇太后的四哥,和硕达尔汉巴图鲁亲王满珠习礼。
也就是说,宣妃是太皇太后的侄孙女,老皇帝的表妹。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从顺治初年,到康熙初年,太皇太后往紫禁城里,硬塞了不少科尔沁蒙古的女人。
太皇太后的大哥吴克善,其嫡长女,正是被废为静妃的顺治帝之第一任皇后。
顺治帝的第二任皇后,也就是刚刚驾崩没几年的皇太后。
众所周知,皇太后的玛法察罕,是太皇太后的二哥。
科尔沁的孛儿只斤氏,也就是博尔济吉特氏,在大清的正式旨意里,一般被称为博尔济锦氏。
听说宣妃突然昏迷不醒,老皇帝当即怒不可遏的吩咐玉柱:“务必查清楚,毒物究竟从何而来?不管涉及到谁,一律灭其五……算了,只灭三族吧。”
见老皇帝并不是特别在意宣妃的死活,注意力全都集中在了毒物的上头,董殿邦不由暗暗长松了口气。
要知道,毒害宫妃,那可是株连五族的重罪啊!
领了旨意之后,玉柱点齐了御前带刀侍卫,又叫来了慎刑司郎中汉远,带着大家浩浩荡荡的往宁寿宫而去。
因太年轻了,又早有“喜人妇”的恶名在外,玉柱为了避免瓜田李下的嫌疑,只要无旨,绝不主动踏入内宫半步。
一旦沾上了内宫的腥骚之事,肯定是黄泥巴掉进了裤裆内,即使不是屎,也必须是屎,还有苦说不清楚。
去宁寿宫的路上,玉柱问董殿邦:“御茶膳房、御药房、太医院等地,都派人盯着了?”
没有老皇帝的旨意,即使贵为内务府总管,董殿邦也无权擅自在内宫里抓人。
但是,只要董殿邦不是蠢蛋,肯定会派人盯上和毒物相关的各个要害部位。
董殿邦哈着腰说:“禀相国,卑职刚一得知消息,就派了不少的人手,分别去盯着所有相关的地方,防止有人……”没敢继续说下去了。
玉柱点点头,董殿邦还是比较谨慎的,不敢说出毒害老皇帝的话来。
不过,玉柱心里有数,和四面漏风的前明皇宫不同,清初时期的皇宫里,对药物和食材的管理,异常之严苛。
不夸张的说,在满清的皇宫里,制度化防备投毒的措施,已经做到了极致。
第830章 血雨腥风
宁寿宫,不仅住着宣妃,还有密嫔王氏和勤嫔陈氏。
密嫔王氏,以知县王国正之女的名目进的宫,老十五、老十六和老十八都是她所生。
勤嫔陈氏,是二等侍卫陈希阂之女,镶黄旗下汉军包衣的出身,老十七是她的儿子。
因老十八是玉柱的亲妹夫,玉柱便先去东偏殿,主动拜见密嫔。
“臣儿玉柱,请密嫔妈妈安。”
“内务府总管大臣,奴才董殿邦,请密嫔娘娘安。”
宫里的女人,嫔以上,才有资格被称为娘娘。
正式场合之下,皇子们拜见宫里的妃嫔,一般要在位分的后边,加上妈妈或娘娘的后缀。
关系近,叫妈妈,比如说,皇贵妃妈妈。关系较远,则称娘娘,比如说,德妃娘娘。
当然了,亲儿子拜见亲妈,又自不同。
比如说,老十四私下里拜见德妃,一直都称妃母。
不管是德妃妈妈,还是德妃母,只要加了封号,就意味着,关系十分疏远。
老四为啥不讨德妃的喜欢呢?
想当初,养母刚死不久,老四第一次去拜见亲妈的时候,居然不经过大脑的喊了德妃母。
想想看,德妃的两个亲儿子,一个唤妃母,一个唤德妃母,能一样么?
这就相当于,县农业局的局长姓傅,别人喊局长,你却喊傅局长。
谁亲谁疏,一目了然也!
皇权的尊严,至高无上。
妃或嫔在前,母在后,绝对不能错。
有些关于满清的电视剧里,母后、母妃满天飞,实大谬矣!
至于,老皇帝称呼他的亲妈为母后,就属于特例了。
“免。”一旁的嬷嬷,看见密嫔暗中打的手势,赶紧叫了免。
“来人,赏座,赏茶。”密嫔知道玉柱的厉害,丝毫也没敢摆出嫔母的架子,可谓是异常之礼遇。
玉柱斜着身子坐下后,就把宣妃中毒的事情,详细的禀了。
有玉柱在场,董殿邦如何敢坐?他跪下谢了恩之后,就乖乖的站在了玉柱的身后。
密嫔,可不是一般的女子。如果有女子科举的话,她几乎可以笃定,要点女状元。
宣妃中了毒,至今昏迷不醒,同住一殿的密嫔,她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现在,玉柱带着大队侍卫,彻底包围了宁寿宫。
密嫔即使用耳朵去思考,也知道,此事绝对无法善罢甘休。
不过,知道归知道,密嫔依旧想保住身边的心腹们。
密嫔凝眸望着玉柱,轻声道:“你既奉旨而来,我也不敢拦阻。只是,她们伺候我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玉柱一听就懂,密嫔担心刑罚大兴之下,她身边的宫人,被牵连着重伤不治。
实际上,密嫔完全没有必要多此一举。
就冲老十八的面子,玉柱也不可能故意折腾,密嫔身边的太监、宫女和嬷嬷们。
“请嫔母且放宽心,臣儿一定秉公查办。”
当着董殿邦的面,玉柱表态秉公查办,就意味着,不会株连无辜。
场面敷衍住了之后,玉柱起身再次行礼,然后吩咐侍卫们,把密嫔身边的下人,都带走了。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谁叫密嫔和宣妃同住一殿呢?
照宫里的规矩,太监、宫女和嬷嬷们,都不算人。只要和中毒桉,稍微沾点边,就可以抓来拷问了。
拷问的过程中,如果被冤枉打死了,怎么办?
唉,死了白死,径直拖去公主坟。
人权?嘿嘿,在大清朝,肯定是不存在的。
玉柱转头去拜见勤嫔的路上,老十六急急忙忙的赶来了。
和彻底边缘化的老十三不同,密嫔所出的老十六,虽然也一直无爵,却兼任了内务府总管的要职。
老十六,生于康熙三十四年,比玉柱小五岁。
刚一见面,老十六就抱拳拱手,异常恭敬的说:“拜见柱兄。”
玉柱一边抱拳拱手还礼,一边客气的说:“十六弟,你太过多礼了。”
“若有用得着小弟的地方,请柱兄直管吩咐。”老十六的主动请缨,其实是担心受了中毒桉的牵连,想戴罪立功。
道理其实是明摆着的,老十六和董殿邦一起当值的时候,宣妃居然中了毒。
无论老十六和董殿邦,有多少借口,最终追责的时候,他们都不可能完全无责。
内务府总管们,有责无责,除了老皇帝本人之外,玉柱的态度也可以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没办法,哪怕老十六是老皇帝的亲儿子,现在也要看玉柱的脸色行事。
谁叫玉柱是领班内务府总管大臣呢?
若问,玉柱也有责任?
嗨,谁不知道,玉柱的兼职太多了,怎么可能面面俱到呢?
老十六和董殿邦,都是专职的内务府总管。宫里出了大事,他们又正当值,责无旁贷啊!
当然了,关键还是要看老皇帝的态度。
这么说吧,老皇帝若想借机收拾了玉柱,又怎么可能派他来主持查办呢?
老十六既然来了,玉柱也懒得赶他走了,索性由他跟着一起办差。
拜见勤嫔的时候,老十六很乖觉的退后半步,由玉柱领衔行礼。
“臣儿玉柱,请勤嫔妈妈安。”
“臣儿胤禄,请勤嫔娘娘安。”
称呼不同,亲疏自见!
因隆科多和老十七的郭罗玛法陈希阂,早年都是三等侍卫,而且相交甚密。
所以,玉柱和勤嫔的关系,相对比较亲近。
但是,老十六就不同了。
老十六的亲妈密嫔,和老十七的亲妈勤嫔,差不多时间进的宫。她们两个名为宫里的姐妹,实为当时最大的竞争对手。
密嫔的三个儿子,除了老十五站错了队,整天吃闲饭之外,其余的两个儿子,都有差事可办。
勤嫔的儿子老十七,就不同了。
直到老皇帝闭眼的那一天,老十七既无爵,也从来没有办过差事,属于是典型的小透明阿哥。
儿子没实力没地位,亲妈难免腰杆子不硬了。
玉柱亲自带人来了,宣妃中毒的事情,显然要掀起血雨腥风。
“快,快起来吧。来人,给玉相国看座,上茶。”
为了保住身边心腹的小命,勤嫔心里一急,竟然亲自发了话。
第831章 峰回路转
老十七无爵无官,很不受宠,勤嫔的腰杆子自然不硬。
当年,隆科多通过陈希阂,走通了老十七的门路,打算让玉柱做老十七的伴读。
此事若成了,玉柱不可能大富大贵,却也从此衣食无忧矣!
毕竟,从雍正朝到乾隆朝,老十七一直处于顶级权力圈中,他不仅封了亲王,还食双俸。
冲着两家的老交情,玉柱并没有怠慢了勤嫔。
照密嫔的待遇,玉柱又把宣妃中毒的事情,完整的说了一遍。
勤嫔也早知道了宣妃中毒的事儿,只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不想掺和罢了。
然而,经玉柱详细一说,勤嫔马上意识到,整个宁寿宫的下人们,全都危险了。
“我身边的人,一向不爱往正殿那边去,应该问题不大的。”勤嫔很想保住身边的心腹,不惜替她们担保,“他们若有问题,我愿同罪。”
凡事就怕比较。
玉柱暗暗点头不已,勤嫔比密嫔,有担当得多!
“请嫔母放心,臣儿一定秉公办差。”
老十六和董殿邦都在现场,玉柱即使想暗中照顾,也只能说到这个程度了。
拜过山门,打过招呼之后,玉柱随即下令,把勤嫔的身边人,也全都带走了。
回到正殿之后,太医们正在给宣妃灌参汤,扎针灸。
老皇帝完全不在乎宣妃本人的死活,他只在意,谁下的毒?
玉柱和宣妃素无交情,自然不可能暗中相护了。
没有交情,就公事公办,勿枉勿纵。
上一篇:末世天灾,抢艘航母当基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