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司空
不然的话,以孝治天下的基本原则,就彻底崩塌了。小皇帝也成了忤逆不孝之徒,人人得而诛之!
第二道诏书,由老七来念。
“……大赦天下,普免钱粮……”
由于玉柱的坚持,除了十不赦之徒外,其余的罪犯,一体赦免。
老皇帝给周家的严厉处分,正式被赦免了,从此后,周筌可以入朝为官矣。
诏书一道接着一道的颁布,等张廷玉出面的时候,就和小皇帝的兄弟们,息息相关了。
“……为避当今天子讳,诸皇子之名讳,著改胤为允……钦此。”
“臣允佑领旨谢恩。”
玉柱觉得有趣之极,来时,老七是胤佑,回去的时候,就变成了允佑。
堂堂和硕亲王,名字被改了,还要谢恩,唉,万恶的皇权砖制社会啊!
十几道诏书和旨意发下去之后,和满洲旧勋贵们比较相关的是,赐银问题和晋爵问题。
王公大臣的晋爵问题,涉及到和皇家亲疏远近的麻烦事,特别复杂,需要从长计议。
因为西北一直在打仗,国库较为空虚,辅臣们集体商议好了:亲王赐银一万两,郡王五千两,贝勒和贝子三千两,奉恩镇国公以下,从一千两到一百两不等。
赐银的重头戏,是大犒三军,尤其是拥立有功的九门步军和新军。
七七八八的花销之后,国库的存银,急剧减少,全面告急。
赐银的事情,属于是稳定朝局的重要举措,非赐不可!
不赐或是赐太少了,军心不稳,满洲勋贵不稳,群臣不稳,宗室王公也不稳。
想当年,宋太宗率军灭了北汉之后,承诺的赐银,完全没有兑现。结果,军心士气大衰。
高梁河车神的丑闻,流传数百年,经久不息。
客观的说,清军入关后,深刻的吸取了前明藩王遍地爬的教训,对宗室王公的爵位作出了合理的限制措施。
除了几个世袭罔替的王爷之外,其余的王爷即使是皇帝的手足,也要逐代降袭爵位。
奉灵回京的路上,玉柱接到了密报,隆科多的死,好象是戴铎暗中所为。
戴铎是老四的心腹谋士,这么多年下来,帮着出了不少的鬼主意,坏主意。
隆科多毕竟是玉柱亲爹,那些年玉柱尚未崛起之时,多亏了隆科多的明帮暗助。
再说了,玉柱假死之时,隆科多的表现,配得上玉柱真心诚意唤一声:父亲。
玉柱当即哭着去找老五和老七,狠声道:“五哥、七哥,你们帮不帮我出气?”
于私,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于公,没有玉柱的支持,老五和老七焉能大权在握?
老五和老七,没有任何理由拦阻玉柱报仇雪恨,于是,灭戴铎五族的旨意,顺利出炉了。
有清一朝,别看是外族统治,始终忌惮天下汉人群起造反,灭三族已经是顶天了。
如今,灭五族的旨意一出,天下人皆惊!
因玉柱是兼祧两房的缘故,隆科多和庆泰都是阿玛,将来,难道说,要立两个太上皇的天下奇观么?
现在,人死不能复生,只能怪隆科多没福气了。
不过,将来也许会困扰玉柱难题,也迎刃而解。到时候,只立庆泰一人即可!
为了表示孝道,在老五和老七的坚持下,老皇帝的梓宫,正式停灵于乾清宫的正殿内。
这么一来,垂帘听政的地点,就要另选了!
毕竟,老皇帝已经驾崩了。但是,天下政务也绝不能有丝毫的耽搁。
老三阴恻恻的说:“照我看啊,不如选在皇极殿?”
众所周知,皇极殿是内廷外东路宁寿宫的正殿。
别人肯定不清楚,玉柱却是心里数。
历史上,弘历让位不让权后,就是在皇极殿内,临朝受贺。
老五的汉文水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老七读过不少书,但是,毕竟不如十年寒窗的进士和翰林们,他也没明白老三的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
老五和老七,不约而同的把目光投到了玉柱的身上。
玉柱心里清楚得很,老三这是故意想欺负老五和老七没文化,不知道皇极殿的厉害之处。
但是,玉柱却没吱声,而是瞥了眼张廷玉。
张廷玉何等聪明?
他心里有数得很,玉柱的意思是,衡臣啊,施展才华的时候到了!
张廷玉随即挺身而出,大声反驳道:“皇极殿与前明太和殿同名,非母后皇太后垂帘之所也……”
据张廷玉引经据典的介绍,皇极殿本名奉天殿,前明嘉靖时改称皇极殿。顺治二年,改名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康熙朝,又改为皇极殿。
众所周知,凡是和太和殿沾边的宫殿,都属于是皇帝的专用之所,任何人不得僭越。
老五这才恍然大悟,好家伙,如果不是张廷玉懂行,他们这些没文化的满洲宗室,肯定会上当。
垂帘的皇太后,坐进了皇极殿内,肯定会被天下臣工耻笑。
徒留话柄,有百害无一利也!
尼玛,老三仗着读书甚多,居然故意挖坑害人,是可忍,孰不可忍!
老七怒了,猛一拍桌子,吼道:“三哥,你是成心的吧?”
俗话说的好,越是平时话少的人,一旦动了真怒,那就要言出诛心了!
你是成心的吧?
妥了,老三是个阴谋家的形象,就此彻底的树立了起来。
不是我军太狡猾,而是敌军太愚蠢啊!
因为军力严重不足的缘故,玉柱明智的选择了主动退让放权。
以退为进的策略,等的就是老三和老九,主动犯错误,惹出众怒。
此时此刻,老五也被惹急了,流利的蒙古骂句,喷涌而出。
“三哥,你也太不像话了,你自己想被天下人骂死,爷今天索性成全了你。来人,把三哥的话,录下来,发交翰詹科道以及天下臣工。”
玉柱十分有趣的望着老五,嘿,从不咬人的老五,被惹急了之后,下手既毒且狠啊!
翰詹科道,也就是翰林院、詹事府、六科给事中和都察院的统称。
这帮人,也就是常人所熟知的清流言官集团。
清流言官们,几乎没啥实权,全靠着提笔骂人成名了!
嘿嘿,只要老三的建议,落到了这帮人的手里,肯定会被咬得体无完肤。
当是时,老三面如土色,老九呐呐不敢言,玉柱则隔岸观火也!
重要应酬,不能缺席。更晚了,抱歉哈。
第949章 好大的胆子?
“五哥,这又是何苦呢?毕竟,在天下人的眼里,咱们这些辅政王大臣,就是一个整体啊!三哥丢了脸,咱们也跟着一起捞不着好。”
老九不愧毒蛇之名,他一张嘴,就让老五楞住了。
“总不能就这么算了吧?”老七余怒未熄的追问老九。
老九装模作样的走到老三的跟前,大声说:“三哥说错了话,该罚。以小弟之见,索性就罚他去大行皇帝的灵位前,跪一整天,不许用膳。”
玉柱差点笑出了声,这叫什么惩罚?
不过,玉柱不打算站出来添油加醋。
让老三和老九混进辅臣队伍里,玉柱就是想让他们时不时的搅个局,说几句恶心话,免得老五和老七掌权太容易了,失了必要的牵制。
四王是亲兄弟,玉柱是外人尔。
兄弟吵嘴,正常得很。若是外人掺和了进去,斗争的目标,反而会转移到玉柱的身上。
玉柱不吱声,张廷玉也不敢吱声。
马齐仗着资格老,又想帮着玉柱出出气,便插话道:“总不能这么轻易的算了吧?”
老五瞥了眼马齐,又看了看玉柱,心头的火气,反而消了大半。
老九说的没错,大行皇帝刚刚驾崩不久,辅臣集团就闹出了内讧,成何体统?
老七比较了解老三,老三一向喜欢暗箭伤人,他在暗中干的龌龊事儿,何止是一桩两桩呢?
张廷玉瞥了眼马齐,心说,马齐老矣,尚能饭否?
在皇权砖制的社会,家务事和国事,其实不太可能分得很清晰,界限也异常之模糊。
玉柱都不想说话,马齐这一掺和,好嘛,老五和老七反而警觉了。
老五不再穷追不舍,老七也坐回去,端起了茶盏。
人在庙堂混,大家说话也都是含而不露,故意让你去猜。
这个时候,摆出的姿态,也就具有极大的暗示性。
老九见局势已经缓和了下来,赶紧冲老三丢了个眼色。
老三只是做人比较阴罢了,他一点都不蠢。
“五弟、七弟,哥哥我一时不察,说了错话,对不住了。”老三也是能屈能伸之辈,在老九的提醒下,他居然当面扎千,赔礼道歉。
老三再阴,毕竟是哥哥。
哥哥服了软,若是继续穷追猛打,徒惹外人看笑话!
“罢了。不过,三哥啊,不是我说您,往后啊,说话还是多注意点分寸。”老五毕竟厚道,既然老三认了错,他的气也消得差不多了,随即作罢。
老七没吱声,却下意识的瞥了眼一言不发的玉柱。实话说,玉柱的心思,老七真没看明白。
玉柱明明看见了老七的小动作,却只当没看见似的。
当务之急,别的都是虚的,赶紧把新军扩编到五至八镇,方为正道理也!
吏部和户部,两大实权衙门,玉柱都不在乎,更何况,老三想阴人的区区小事呢?
在天朝,很多原本的铁杆兄弟,只要一起合伙做生意,或是一起掌了权,九成以上,最终会撕破脸皮。
本质是,只有一个人说了算,其余的人,要么俯首贴耳的当弟弟,要么被扫地出门。
安禄山和史思明如此,曾为“刎颈之交”的张耳和陈余是如此,黄帝和炎帝亦是如此。
在老九的缓颊之下,老三出去跪大行皇帝了,老五和老七不吱声,也就是默许了。
从头到尾,玉柱一直是冷眼旁观,不发一语。
历史早有明鉴,司马懿和德川家康,都是出了名的老乌龟,却都笑到了最后。
偶然之中,其实蕴藏着必然。
混庙堂之人,不能忍的家伙,迟早是个悲剧。
实力不够的时候,冒然出手,等于是自寻死路。
比如说,高平陵政变之后,淮南的王凌、毋秋俭和诸葛诞,先后起兵,先后被灭族。
以地方对抗朝廷,因为实力不足的缘故,失败的概率大得惊人!
前明的高拱,本是裕王最信任的讲官。因为做人太高调了,隆庆二年就被徐阶整下去一回。
后来,隆庆帝刚刚驾崩,高拱又被张居正和冯保联手,赶下了台。
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放之四海而皆准也!
实践证明,哭灵不仅是个技术活,还是个体力活。
大清立国,垂七十八年之久,各项典章制度,日臻完备。
上一篇:末世天灾,抢艘航母当基地
下一篇:重生后,我只想躺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