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从献仙药开始 第110章

作者:香瓜很香

这样一个被国家,被人民都敌视的身份地位,可以说,提升商人这个群体的地位,是每个商人梦寐以求都想去实现的事情,为此也愿意付出一切。

一位商人叹道:“此次项目我等倒是无力与巴兄相争了,只能看看后面的项目,能否拿下一二,也好为大秦,为天下尽些绵薄之力了。”

“是啊,此秦陵项目,我等便不与巴兄相争了。”众人纷纷点头。

巴适笑道:“此次国家工程,总共不过百余,而我咸阳城之富商,便有十二万之数,能竟得项目者,千人里只一人也。不过,中丞相也说了,项目虽百余,但实则十二万富商,人人有份。”

“哦?巴兄此话怎讲?”众商人不解道。

巴适道:“我巴家得了秦陵项目,难道真可一家完成否?非也!雇用五十万灾民劳力,粮需否?菜需否?石料需否?工具器械、盐铁需否?但凡诸位经营之货物,皆必不可缺。用中丞相之言,我等皆是大秦江山之砖石,人人皆可发挥作用,缺一不可。!”

一众商人连连点头,心情激动,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懂商人者,唯中丞相也!

谁说商人作用不大?

国不可无商,民不可无商,商人何其之重要乎?

与此同时,嬴政和文武百官们,却全都惊呆了!

眼前的一切,完全颠覆了大家对商人的认知。

商人之觉悟,如此之高!

商人之爱国之心,如此之赤诚!

商人之作用,如此之重要!

嬴政沉默了……

他突然间发现,以往推行的重农轻商的政策,兴许是错误的。

大秦有此赤诚之心的商人,何尝不是大秦之幸?

更重要的是,那个巴适之所以会有今日之行为,显然是受了李阳之感化。

官商勾结?

想到御史们的参奏、诋毁和攻击,嬴政就觉得这是多么的可笑。

更重要的是,那些文武百官们,在此次饥荒乱象当前,不仅一个个束手无策,反而还对一个为大秦献计献策,呕心沥血,赤胆忠心的臣子群起诋毁和攻击,这是多么的讽刺。

就连一直被鄙视的商人,亦比那些朝堂上的文武大臣更明事理,可晓如何为国解忧。

这一刻,嬴政厌恶的回头扫视了一眼冯去疾和那群御史们,冷然道:“此便是尔等说的官商勾结?”

第一百零四章 背锅侠

冯去疾等人,此时是完全傻逼了。

一个个低垂着脑袋,脸色要多难看,就有多难看。此时,他们心里那是有一万群草尼马奔腾而过……

谁会想到,事情会是这样子的啊?

开局妥妥的官商勾结,最后的结果竟然有这样大的一个反转。

商人不为了赚钱,居然想着体现自我价值……

换你,你能想到吗?

说实话,冯去疾等人,哪怕眼前的事实结果就摆在了眼前,他们都还是想不明白,这些商人为何会愿意如此做。

虽然这些工程,还尚有利润可图,但是……

他们难道不知道国库空虚,就不担心承接这些工程项目,最后国库无法兑现钱粮,而导致倾家荡产吗?

他们难道不知道大江流域都有人在造反吗?就真的不担心乱象蔓延开来,今年无法征收到赋税吗?

当然,更加想不通的是,李阳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信心,一开始就认为工程招标可行?

特别是他将工程的招标价格定的那么的高,他为什么就一定相信商人们会相互竟价呢?他难道就一点也不担心,亏空国库的风险吗?

…………

所有人都一脸的迷茫,这些事情,他们一时根本就无法理解。

当然,这也不怪他们会无法理解,其实李阳叫李斯将招标价定这么高的时候,李斯也吓得不轻。

后来经过半天的口舌,这才让李斯接受了他的想法。

招标,价格越高越好,越高,吸引到的商人越多,竟争越为激烈。

对于李阳来说,爱国爱民,这只是情怀,自私和利益才是千年恒古不变的主旋律。

十二万富商,都被高额的利润吸引到了投标会上,只要工程还有利可图,谁都不会愿意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吃那口肥肉,自己就算吃不上,也会让对方尽量少赚点。

所以成交价,与定价无关,只跟竟争程度有关。

“怎么,此时都变成哑巴了?”

嬴政嗤之以鼻的冷哼一声,气愤道:“尔等毫无证据,便对忠良贤臣妄加抨击诋毁,朕决定,凡今日参奏李阳官商勾结者,罚俸一年,以用振灾!”

一众文武大臣,一脸死灰,一年俸禄啊,就这么没了……

此时,大家就像吃了苍蝇似的,心里也是十分无语的。

明明一开始,皇帝你自己也认为李阳亏空国库,要不然怎么会跑到发改署来亲眼见证呢?

结果现在倒好,到头来您居然把所有错误都怪在了大家的头上……

这算不算是落井下石?拿人替罪?

一众人面面相嘘,没有想到皇帝居然是这样的人!

惩治完那群大臣,嬴政便回过头来,望向了李阳,眼里满是欣赏之色。

这家伙可真是一个人才啊!

谁会想到,他用一个工程招标,轻而易举的便解决了这次的饥荒问题啊?

而且他对大秦,更是赤胆忠心,就连巴家都受他的感化和号召,在毫无竟争的情况下,自愿以九十五万金的低价,承包了秦陵工程,如此觉悟,皆是此人之功也!

特别是那句“一个人,一个群体,其地位之高低,唯看他为国家、为社会贡献之价值而论……”,更是激发商人的爱国之热情。

此话,当可称之为至理名言,可广为推崇。

若是人人都争着为大秦、为社会贡献价值,何谈大秦不兴?

还有那句“没有国,何来的家?”,这亦可称之为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