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聊斋写小说 第191章

作者:蜀三郎

当然,要不是有着这样的氛围,顾鸣所写的红楼梦、西厢记恐怕早就404了。

第一天,顾鸣没有动笔。

其实,第一天很少有考生动笔。

毕竟大多考生都没有休息好,需要调整一下心态、精神,好好咀嚼一下考题。

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胸有成竹,方才能够下笔如神。

第一场考试的题目虽多,一般为三道四书题,四道经义题,五言八韵诗一首,合计八题。

不过,字数要求并不多,除诗以外,一般每题大约就是两百至五六百字之间。

正应了一句古话:浓缩的才是精华。

真要是有了成熟的构思,两三个时辰足以完成所有考题。

而考试时间为三天,所以有足够的时间供考生去思考与斟酌。

当然,一道题也可以多写几篇,最终挑出最满意的一篇工工整整誊写下来。

“不知那江南考生顾鸣此次会试会否又引起什么异象?”

“这个不好说”

四个主考官闲着无事,不由的聚到一起议论起来。

“老夫感觉上次或许只是一个巧合,正好是天显异象,不一定是因此子而起。”

“唉,要说此子所作的诗词的确令老夫叹服,可惜”

“可惜什么?丘大人为何不说了?”

“可惜却不务正业,写了几本乱七八糟的书,偏偏还有不少朝中大臣追捧,边宫里的娘娘也”

“丘大人此言差矣!其实本官倒是觉得顾解元为当今坛开创了一股清流,绘声绘色,雅俗共赏,令人拍案叫绝”

“呵呵,冯大人,你怕是枉读了多年的圣贤书,你当老夫没看过他的书是不?

当然,老夫是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看的

通篇固然有一些可取之处,但也不能掩饰其糟粕。

皇恩浩荡,皇上念其才华,破例钦点其为解元。结果,此子却不思报效,逐利为本。

堂堂解元非得学那些个落魄书生,去写什么民间白话本。

这也就罢了,偏生还写的庸俗,简直有辱斯”

“丘大人,据本官所知,皇上也夸赞过顾生的书,你这么一说,难不成是在质疑皇上的眼光?”

“你”

“行了,二位大人不要吵了。这可是会试考场,要让考生听到二位大人争吵,岂不沦为笑谈?”

“对对对,考场重地,我等不宜议论考生的事”

经过另外两个主考官的劝和,一场小小风波终于暂时平息下来。

不知不觉,太阳西沉。

动了一天脑的一众考生简单吃了点东西,纷纷躺在小小的号舍里沉沉睡去。

顾鸣却趁着这个机会开始动笔

当然,他并没有做题,而是在完成系统日常任务。

哪怕在会试中,也不能放弃每日经验。

特别是在经历了王府事件之后,顾鸣更是意识到实力与地位的重要。

小王爷之所以那般嚣张,还不就是因为顾鸣目前在京城没有什么根基。

假如点选了翰林,那小子还敢那般明目张胆?

归根结底,无论身处何地,都必须得有令人忌惮的实力或是地位。

第一百九十章 《三字经》现世,轰动京师!

第二日,午后。

御书房内,皇帝批完手中的奏折,方才抬眼瞟向站在下方的太监道:“考场那边依然没有动静?”

“回皇上话,暂时没有。”

“嗯,继续去打探,有什么动静第一时间向朕禀报。”

“遵旨!”

小太监躬着腰退到门口,这才转身走了出去。

除了皇帝之外,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在关注着考场的动静。

毕竟,上次乡试之时顾鸣引来了五彩祥云,这事在京城似的神乎其神。

所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绝大多数人还是持怀疑态度的,认为传闻有些夸张,或是像丘大人的看法那样,认为只是一种巧合,并不一定是顾鸣之功。

后宫的几个娘娘也在暗中关注,纷纷派人出宫打探。

说起来,以太后娘娘与皇后娘娘为首,后宫不少娘娘皆已已经迷恋上了顾鸣的书。

她们最喜欢的看的乃是红楼梦与西厢记。

偏偏,这两本书又是被不少自命清高的大臣所诟病的。

在他们眼中,顾鸣所写的书乃是不入流的民间话本,字里行间更是充斥着不少“道德败坏”的字眼与情节,容易教坏女人与小盆友

但,无论他们如何抨击,一众娘娘大多予以无礼,依然看的津津有味。

包括京城不少夫人、小姐、才女也将之视若珍宝,成为闺房必备的枕边书。

“咦,那小子怎么一直不动笔?”

考场中,两个同考官密切地关注着顾鸣,却见他一直闭目静坐。

“难不成压力太大?”

“也有这个可能,毕竟起点太高了。上次乡试被钦点为解元,这次要是考不好,岂不让人贻笑大方?”

“所以说这考试的心态还是很重要的。”

“没错”

又过了差不多半个来时辰,顾鸣终于睁开眼,抓起笔开始书写。

“动了动了”

“终于开写了。”

顾鸣一动笔,顿时牵动了不少主考官或同考官的视线。

他先做的是四书题。

这个几乎没什么难度,只要熟读四书便能答。

做完题,顾鸣细细检查了两三遍,确认无错漏方才放到一边晾着,然后略略沉吟了一会,再次提笔写下一首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没动静?”

“看来上次真的只是巧合”

“此次会试可谓人才济济,想要出人头地哪有这般容易?”

在场的考官,有不少对顾鸣其实是心怀嫉妒的,巴不得他这次发挥失常。

毕竟,顾鸣根基尚浅、崛起太快、锋芒过盛,难免会招人妒恨。

特别是那些清高自负,自认怀才不遇者心态更是不平衡。

号舍中,顾鸣写完这首诗,又开始闭目养神。

这一天,风平浪静。

至少表面上是如此,没有什么特别的事件发生。

第三天,也就是第一场考试的最后一天顾鸣终于一口气将四道经义题完成。

字数也不算多,四题合起来不到一千五百字。

写完后反复检查了几遍,待晾干之后方才叠到一起,等待考官前来收卷。

这也意味着,第一场考试就此结束。

第二场考试便以五经为重了。

一早,试卷发放。

一众考生拿到试卷之后先行浏览,随之一个个陷入苦思之中。

同样,选择在第一天动笔的人不多。

不过顾鸣这一次倒是一反常态,中午过后便开始动笔。

期间作废了几篇,经反复修改,最终完成了其中两篇。

第二日,依然还是如此,修改了几次,又完成一篇。

直到日落时分,天色如常,没有一丝异象。

这不由得又让一众考官议论起来。

当然,也不是所有考官都在黑顾鸣,也有不少力挺他的,认为天显异象可遇而不可求,并不一定说每次考试都会这样。

第三日。

只剩最后一题。

一上午,顾鸣都在沉思中,并未动笔。

直到午后,脑海中突然闪过一道灵光

这道题选自五经,乃是一句儒家名言,要求考生给合个人观点阐述其意,字数要求三百字以上。

思来想去,顾鸣突然想到了前世一个绝妙的千古名篇:三字经。

既称经,可想而知其影响之深远。

三字经涵盖了学、历史、哲学、天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儒家所推崇的仁,义,诚,敬,孝等等内容。

此时用来应答,可谓最为合适不过。

当然,也不能原照搬,毕竟三字经中提到的一些历史或是历史人物在聊斋世界并没有。

那就需要顾鸣结合实际情况斟情修改,使其契合当前世界内容。

这一点,以顾鸣现在的功底来说,完全不成问题。

于是乎精神一振,在脑海中先将三字诗反复咀嚼了几遍,并想好了修改方案。

随之,提笔洋洋洒洒开始书写。

这一次,他用了上妙笔生花。

妙笔生花虽然是对敌技能,但在用于书写之时同样也有奇效,令写出来的字显得更加苍遒有力、笔锋飘逸、仿佛字字跃然于纸上。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铛、铛、铛!”

皇宫里,突然响起了一阵悠扬的钟声。

“怎么回事?谁在胡乱敲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