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方程式 第172章

作者:二目

“我能否问一下,炽姑娘此次来金霞城的目的?”夏凡问道,“若是为了躲避枢密府的追查,来这里绝对是个正确的选择。另外我听说蓬莱岛已经被枢密府盯上,不知岛上还有多少你的同族?如果他们有意搬迁,我也可以进行安排,走海运的话应该比陆路安全。”

龙虽然可以飞行,但变身时消耗的气巨大,载一个人的情况下最多横跨申州一地,之后便要休息,这也是他从奥利娜的测试中得出的结论。炽或许飞行能力更强,不过出于稳妥考虑,他还是将迁移方式一并提了出来。

对方直接问目的了!

现在正是直入正题的好机会!

空玄子盯着自己的侍主,暗中为其鼓劲道。

说出来吧,这次一定有圆满的结果!

“你以为龙跟飞天蜥蜴一样,满大街都是吗?”炽的回答却和空玄子预想的大相径庭,“即使最鼎盛时期,蓬莱岛也只有三只龙,现在则仅剩我一个。不过除开龙以外,上面还住着上万人,其中有二十多位感气者,我确实不想他们落入枢密府手中。”

“至于此行的目的……”她顿了顿,“我——希望找一个需要龙的地方久居下来。”

空玄子差点咳嗽出声。

“需要龙的地方?”夏凡好奇的问。

“你没听过以前的那些传闻吗?龙可以驱散云雾,也可以降下雨水。一旦一个地方有龙庇佑,则会风调雨顺,谷物丰收。”炽稍稍昂起下巴,“这是龙的能力,亦是龙的天职——我虽然还未成年,在这方面的天赋却是毋庸置疑的。”

居然是跟农业息息相关吗……

难怪对方敢以庇护者的身份自居。

要知道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耕种都是一件看天吃饭的事情。

这对于农业时代的大国而言,绝对有着非凡的意义。

只是夏凡略有些疑惑,哪怕是今天,能够让干旱之地雨水丰厚都能救助成千上万人,龙是怎么突然销声匿迹的?

他问出了这个问题。

“这些内容在蓬莱史册中都有记载。空玄子,由你来告诉他吧。”

“是。”空玄子连忙收敛心神,朝夏凡拱拱手,“夏大人,此事可以一直追溯到一千多年前。”

一千多年——夏凡心中微微一跳,这个跨度已经能够让一些文明从无到有,再从鼎盛到灭亡了。

“那时候大陆上还未有统一的王朝,分散的部族、城邦举不胜数,有些地方甚至一城便是一国。而谁能得到龙的庇佑,就能兴盛不衰。”空玄子认真说道,“不过那时候感气者也同样寥寥无几,但凡能觉醒感气能力的,都会成为名震天下的人物。”

“经过几百年的联合与吞并,最终有两个王朝脱颖而出,一个叫渭,一个叫楚。渭朝的领地差不多就是现在的茂国、丰国与齐国一带,龙当时庇护的正是渭朝。而楚国可以算是永朝的前身。”

从地理分布上来说,大概就是大陆的东面与西面之争——渭和楚差不多各占一半。夏凡思忖道,“既然龙选择了渭朝,那边应该不缺粮草、兵强马壮才是,为何最后反倒会输给楚国?”

“因为感气者的变化。”空玄子回道,“根据蓬莱记载,感气者在千年前还是极为稀少的存在,但后来渐渐开始增多了起来。到了五百年前的四国时期更是如此,差不多每处城镇都能出现一两位感气者。楚国先行一步加强了对感气者的管理,为其正式授官,并称有官衔者为方士,这一政策吸引了大量感气者前往。等到它连续吞并另外两国时,感气者的数量已经超过了渭国许多。”

夏凡忽然意识到了关键,“这些方士……让龙的意义显得没那么重大了?”

炽皱眉扫了他一眼,却没有开口反驳。

空玄子叹气道,“您的才智令在下敬佩。感气者数量多起来后,人们抵御野兽、贼匪、邪祟、天灾的能力都大幅提高。比如一些擅长兑术的方士,也能滋润土壤,令贫瘠之地一点点变成良田;专精于坎术的方士,则可以化气为水,即便在大旱年间,人们亦不至于无计可施。反倒是渭国,有龙庇佑的地方固然风调匀顺,可龙不可能顾及到每一片土地。此消彼长之下,楚国在农事上并不比渭国要差上多少。”

原来如此。

夏凡心道,如果说千年之前蒙昧仍是世界的主基调,接下来的五百年则给了思想萌芽的时间。人们通过接触世界、了解世界,并亲手改造世界——这个过程让学识得以沉积,导致了感气者的数量有了明显提升。

只是没有人能从宏观上觉察到这两者之间的联系。

学堂里那“不正常”的觉醒率,或许也可以作为佐证之一——相比起那些半带猜测的实践经验,学堂教的那可都是千百年理论浓缩出来的精华,看似不起眼的一道公式,背后都站着好几个耳熟能详的大拿,学识的增长速度用起飞来形容都不为过。

“人们渐渐发现,邻国即使不需要龙,也能过上好日子,于是对龙的质疑声开始出现。”空玄子的声音变得有些低沉,“因为遵照古法,请龙招雨需要摆坛献祭,除开三牲之外,还要准备十名三岁以下的孩童。”

夏凡惊讶的望向炽。

这回炽忍不住了,“吾也不知道这是谁想出来的歪点子!只是传统难改,他们用来献祭的孩子,都被带到蓬莱岛好生给养起来了!”

“炽大人说的都是实话,我就是被献祭者的后代之一。”空玄子作证道,“可惜蓬莱的解释收效甚微,加上渭国军队连战连败,赋税加剧,这一传言也越来越普遍。如果只是民众反对,大家还能忍耐下去,然而没人预料到,最终是渭王和上层世族给了蓬莱最致命的一击。”

夏凡忽然生出股不好的预感,“发生了……什么事?”

“那时王宫里忽然里流传起了一个新的传言,龙血和龙心是大补之物,吃下后可延寿百年。”空玄子低声说道,“恰好那时渭王身体染疾,寻求太医与各地感气者医治未果,于是把主意打到了龙身上。”

第三百四十八章 参观邀请

“他们动手了?”

“被杀的,是一只叫烛的龙。”姑娘再次开口道,“从关系上看,他是我的祖辈。渭王将烛引进皇宫,然后设伏杀之。书上没有记载过程,只知道烛最终死在皇宫,并遭到开胸破腹,连遗骸都没有留下。”

她的声音很轻,语气没有起伏。

“炽大人……”空玄子担忧道。

“无妨,这是蓬莱无法忘记的惨剧,理应由我来说。”炽伸手打断了他的话,“龙和伴侣结合后将不可分割、同生共死。烛的妻子几乎遭受了一半的痛苦,不幸又或者说幸运的是,她是人类,因此没有撑到摘心之后。正是她的遭遇让蓬莱意识到,远在渭国王都的烛发生了不测。”

“可笑的是,渭王对这种联系毫不知情,他甚至想再诳骗一只龙去王都。”说到这里她收紧了放在膝盖上的拳头,“不过这一次,他等到的是祖辈的怒火。王都连降十多天暴雨,洪水漫过大堤,冲进了城内。渭王慌张中出逃,半途被另一只龙杀死,而后者也死在了诸多感气者的围剿之下。这一场变故不仅让蓬莱岛的龙三去其二,也波及到了周边百姓——泛滥的洪水淹没了许多村庄与良田,近万人死于水灾,而他们之前都是受龙庇护之人。”

夏凡注意到她的拇指在微微抖动。

“仅存的龙便是我的祖母,她知道数百年来维系的关系已荡然无存,于是封闭了蓬莱岛,并在海边设下阵法,让大雾常年弥漫。从那天起,龙便消失在所有人的视野中。”炽停顿了下,“岛上的人也是后来才知道,仅过了十年不到,渭国就被楚国击败,宣告灭亡。”

“我明白了……”夏凡不禁有些感叹,尽管当时的情况已无法溯源,但他隐隐觉得,那些传言的背后只怕有邻国的影子。渭国民众受龙庇佑数百年,最后却因为龙遭受灭顶之灾,这无疑是一场双输,唯一的受益者就只有不依靠龙发展的楚国了。

“怪不得枢密府的妖邪册里没有关于龙的记载。你祖母的选择是正确的,能平息怨气和仇恨的只有时间。估计在大部分人眼中,那两条龙消亡以后,蓬莱再无真龙。”

“不止是龙,连蓬莱岛都差不多被世人遗忘了。”炽并不避讳这一点,“我进入茂国后,几乎没人知道海外有一座隐世之岛,除开枢密府外。”

毕竟那都是五百多年前的事情了。夏凡点点头,“枢密府已经登上蓬莱岛了吗?”

“我离开的时候,他们正在尝试解除法阵。为了保险起见,我已让大家分散离岛,就算方士上去了,也没什么值得劫掠的。”

没剩下什么东西,却不可能抹消居住过的痕迹。

徐国枢密府只怕正是根据这点线索,摸到了炽的尾巴。

不过夏凡依旧有些不解。

如果他们认为龙是巨大威胁,为何只有徐国在隐秘行动?若是动用七星的力量搜寻,或许炽根本没法活着来到申州。

还是说……他们有别的东西想从炽的身上得到?

而这件东西,绝不可向外人透露——哪怕是已经在明面上合围一体的他国枢密府,也在防范之列。

夏凡来来回回仔细打量了对方一番。

不管如何,眼前的姑娘便已是世间仅存的龙。

“怎么,吾有地方长得奇怪吗?”

炽微微扬起眉头。

夏凡已经发现了,对方在涉及正事或是感到不太愉快时,就会用吾来自称。而一个外表看上去才十来岁的小姑娘,却一本正经的用古语称呼自己,无论听多少次都觉得颇为有趣。

“不,只是想起了点事情。”他笑了笑,如果是黎这么问他,他肯定就要回以你长得很漂亮,但面对龙姑娘还是算了,他不想在这种时候弄出“外交事故”来。“我已经完全明白了你的来意。金霞城可以任你和蓬莱岛的人们自由居住。至于你说的需要……金霞城,以及整个申州需要每一个能支援建设它的人。”

不,夏大人,你没有明白!空玄子在心里呐喊道。

“你没明白。”炽忍不住着重道,“我可以调整这片地方的气候,使农田遍布原野,让山头长满树林。”

她昂起脑袋,“来这里的路上,我便做过调查,金霞又称盐城,需要砍伐大量木柴来煮盐。这里也不产粮,所需食物都需从外地运入,原因在于过于靠近大海,一旦遇到狂风暴雨就能让农田荒废。有我帮助的话,三四年以后金霞便会有砍不完的木头,足够自足的粮食。”

“能控制云雨确实是罕见的能力,但是……”夏凡清了清喉咙,“现在这儿产盐已不需要再耗费木柴,而且农田也正在开发中,到夏天时应该就能满足本地需求……你还有什么别的想做的事吗?”

“什么?”炽和空玄子齐齐愣道。

“夏大人,可我们来的路上,明明看到山边有大量被砍倒的树兜。”特别是空玄子,他原本以为对方那句“但是”后面要接的是“报酬是多少,太高金霞可付不起”之类的话,这时炽再将自己的打算顺带说出,简直是恰到好处,结果没想到对方话锋一转,表示金霞并不需要这个能力?

如果说三四年前的讯息有可能跟不上变化,他们打听到的可都是最近的消息,怎么可能一两个月就失效了?

“你……不会是为了讨价还价故意这么说吧?”炽的心中一紧,“我要的报偿并没有你想的那么高。”

“当然不是。”夏凡亦有些为难,万一人家觉得自己缺乏诚意,决定再到别处看看怎么办?“这样好了,我先安排一处住所,把你们安置下来。等到各位休息好了,我再带你们参观下海边的新盐场和新农田。亲眼见过之后你们自然会明白,金霞城现在是如何产盐及种地的。炽姑娘,你觉得怎么样?”

“……我知道了。”炽沉默片刻后同意道,“不过没必要等到休息好之后。若没有其他事的话,请你现在就带我们过去吧。”

第三百四十九章 砂之盐

等待夏凡安排的空档,空玄子靠到侍主身边,压低声音说道,“炽大人,您一开始怎么不直接说出来?那明明是个极好的机会。”

五年里,他陪同侍主探查过许多城市,能面见到当地主官的次数屈指可数,即便花费银两见到了,也几乎没机会挑明自己的身份。由于对方态度不明,光是互相试探就要绞尽脑汁,交谈往往在伪装成大商人或世家子弟时能顺畅进行,但一提到妖类时,进展就会变得异常艰难,更别提婚配这种事了。

明明在蓬莱兴盛的年代,妖还能和人平和共处,而龙的青睐更是绝大多数人求之不得的好事。

“我——觉得这种大事果然还是不能草率。”炽生硬的回道,“从表面上看他确实对妖没有偏见,但实际上的想法谁也不清楚。”

“心里的想法如何,大可以在朝夕相处时了解啊……”

“是你找夫婿还是我找?”炽瞪了侍从一眼。

空玄子识趣的闭上了嘴。

“其实仔细想一想,我们对他根本一无所知不是吗?”炽环抱双手道,“此人的籍贯生平、背景来历……为何同枢密府闹翻,又是怎样得到公主的赏识。我甚至不知道他有没有婚配,或者是立下婚约。这种事情……还是得多观察一阵才行。”

您决意离开蓬莱岛时可不是这么说的。

空玄子在心里腹诽,那时候大家也不是没表示过担忧,但您不是自信满满的说没人能拒绝您的提议和这份荣光么。就算对方已有婚配,那也是休了再娶的事,总之就没顾忌过。

不过这点怨念很快被他抛在脑后。

毕竟外面的世界和大家所想的已大相径庭,五年时间里侍主遭受的挫折可能比过去百年都多,在经历过种种打击后还能坚持到现在……她已经很不容易了。

作为被龙一手养大的人,不管炽做出什么决定,空玄子都会支持她。

炽则望着街头的人流有些出神。

她忽然想起夏凡说过的话,犹豫了片刻,试着解开了头顶缠绕的布条。

随着这一动作散开的,除开娟娟秀发外,还有一对分叉的绒角——比起眼睛所显露出来的特征,这对形如鹿茸的钝角无疑要醒目得多。

接着,她越过院墙大门,站在了事务局的石阶前。

很快便有人注意到了头顶的异样。

这一发现如细流般扩散开来,越来越多的目光投掷在她身上。

但没有人露出惊慌或惧怕的表情。

炽感受到最多的是好奇与审视。

善意者也有,只是数量没那么多罢了。

另外还有一些难以理解的低语,比如“这回居然不是狼耳”、“事务局又换人来引诱上钩了吗”之类的对话,但总得来说,大家并没有因为她非人的外表显得排斥或憎恶,就好像大街上出现妖已不是什么稀罕之事一般。

他说的……居然是真的。

“炽大人,金霞那边说马车已经准备好了。”侍卫的声音打断了炽的思绪。

她点点头,“我们出发吧。”

……

夏凡领着一行人穿过东城门,来到盐田生产区。

雪季和灰蒙蒙的天空使得晒盐场的产量下降到最低点,一片片平坦洁白的洼池中看不到几个工作的人影,但这些四四方方的池子依旧给了到访者最直观的视觉震撼——新盐场的规模几乎是煮盐场的十倍,延绵数里的白地可谓一眼望不到头。

车队在一处空地停下,夏凡向走下马车的众人介绍道,“这里就是金霞的新盐场。它目前生产的盐已能满足申州民众的全部所需。冬天对露天产区确实有一定影响,不过我们还有二号产区来保证基本供应。”

炽确实没有看到一点柴火烧灼的痕迹,这里的第一印象便是干净整洁,池中的白色底面乍看像雪,细瞧才会发现那是一层如冰晶般的凝结物。

问题是,产盐是一项规模庞大的产业,需要大量人力来维持,这里连人影都不见几个,真能制取出足量的海盐出来?

“大人,您看脚下!”空玄子忽然惊讶的说道,“这沙粒上盖着的好像不全是雪。”

炽低头望去,随即也发觉了这一情况。

她蹲下身,拨开那些冰凉的积雪,只见褐黄色的砂石中还混杂着不少白色的颗粒,而雪不可能透过沙子表层渗入这些缝隙中。

难不成这是——盐?

她尝试着捏起一小颗放入嘴中,咸咸的味道顿时在舌尖化开。

竟然还真是!

其他侍从也做出了同样的举动。

“不会吧,他们居然就让盐洒在地里?”

“快看池子边上,那片似乎全是盐!”

“这也太浪费了点。”

“如果把这些盐从沙子里筛出来,应该能装满好几麻袋了。”

队伍里一时泛起了议论之声。

炽走到夏凡面前,略带责怪之意道,“虽不知道你是如何制盐的,不过管理上未免有些太松懈了。你或许不把几袋盐放在心上,但对寻常百姓来说,一袋足可以满足一家三口数十年所需。积少成多之下,就是成百上千户家庭的用盐开销。”

夏凡没料到她会这么说,一时有些意外,“这倒不是我想要浪费,而是这种制盐法难免会让盐渗入大地中。与其花费精力将它们筛选出来,不如再新制取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