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桶布丁
“鲁师兄,不要计较这些细节。北大、江大不都是咱们大华夏的学校嘛,一点点算力算什么?对了,余师兄,辛苦了,赶紧把行李先放那边房间里。”反应过来的宁为热心的上前准备接过余兴伟的行李。
“不用,不用,我自己来!”果然,小宁总还是向着他的。
余兴伟开心的将行李照着宁为的指引都放到了宁为的办公室里,便听到宁为在他身后问道:“余哥,赶路累了不?要不要先去休息一下?”
“不累,昨天晚上睡得挺好的,我现在就可以开始研究我的博士选题了!”余兴伟兴致勃勃的说道,然后走出了办公室跟宁为和鲁东义再次站到了一起。
“不累就好,博士选题什么的别着急,我给你微信上转三万,你先去商场里逛逛吧。”宁为说道。
“嗯?不是吧?小宁总,我衣服什么的都带来了,这一来就让你破费也不好意思啊!而且这次老板说了我算出差,所有费用实验室都有得报的。”余兴伟羞涩的说道。
鲁东义已经懒得听了,难怪宁为走哪都喜欢带着这家伙,也是个一根筋的老实人啊,于是摇着头将注意力放了电钢琴的搬运上,房间已经腾空,可以把电钢琴摆进去了。
“余哥,想多了吧?事情是这样的,我跟鲁教授有了个重要发现,当有人每天在旁边弹一个小时钢琴,帮我们放松下大脑的时候,工作效率能提高百分之八十甚至更多,所以我们专门请了一位钢琴师来,这不是要给她准备工装嘛?麻烦你去购置一下,春夏秋冬各两套,其实也不一定要那种职业装。反正你觉得什么衣服好看,买就完了,钱不够回来再找我报。”宁为解释道。
听到这话,余兴伟愣了:“还有这种事情?小宁总你早说啊,我可是西江省考过古典钢琴八级的,虽然是业余考试,但水平还是可以的。”
宁为眨了眨眼,回头看了眼鲁东义。
“正好让他试试琴?”鲁东义建议道。
“那你去弹一首?”宁为指了指已经被搬进教室的电钢琴。
“好嘞!”余兴伟兴致勃勃的冲进教室,先是看着电钢琴摇了摇头说道:“以前弹的都是钢琴,电钢琴还真是第一次弹啊。”
“哪那么多屁话。”宁为忍不住说道。
“嘿嘿,那我就献丑了。”
余兴伟将电源接好,做在位置上试了试音,踩了踩下面的踏板,找了找节奏感,酝酿了一番情感,双手终于搭在了钢琴的键盘上,然后双手开始轻盈的在键盘上跳动起来。
这位计算机博士选的是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下一刻轻快的钢琴声便在这小教室响起。刚刚搬琴的工人们都凑到了旁边欣赏着余兴伟在那摇头晃脑的演绎。
然而两分钟后,宁为跟鲁东义对视了一眼,然后几乎同时摇了摇头。
宁为很中肯的评价道:“这就是八级水平?好像的确不咋滴,没江同学弹的好。”
鲁东义认同的点了点头:“是的,听不懂他弹了啥,一点效果都没有。”
两人的声音不大,但教室也不大,于是钢琴音戛然而止,搬运的工人们见没热闹可看了,便也自己散开。
余兴伟本以为看到是电钢琴,就下意识的认为小宁总跟陆教授请的钢琴师也不是太牛的人物,果然还是他肤浅了。但还是忍不住问出了心头的困惑:“小宁总,鲁教授,如果那位老师钢琴弹的很好,会不会不喜欢用电钢啊?老师们弹钢琴还是很讲究的。”
“这个你别管,去买衣服就行了。”宁为说道。
“小宁总,买衣服到是没问题,但总的把码子告诉我吧?不然不合适怎么办?”余兴伟说道。
“嗯,身高大概是1米67到1米7的样子,跟售货员说就这个高度按偏瘦型的了买。”宁为想了想,说道。
“哦!那是男装还是女装?”余兴伟问道。
“当然是女装。”宁为瞥了余兴伟一眼。
“好吧,那我去了!”余兴伟无奈的摊了摊手。
“嗯,明天我们在正式研究你的博士开题。对了,记得买完之后把所有吊牌都剪掉,反正衣服上不要有任何体现价格的东西。如果有多的钱,你给自己也买两套。”宁为最后交代道。
……
余兴伟最大的优点大概就是心态超好,更别提公费花钱这种事,虽然说买女装这种事,许多直男会觉得很尴尬,但其实余兴伟感觉还不错,毕竟专柜的小姐姐们面对财神爷时,压根不会有什么歧视的目光,只会用最热心的话来温暖一个单身男子。
“哎,谁有你这样的男朋友真是太贴心了,你女朋友收到你的礼物肯定开心死了。”
其实面对漂亮的专柜小姐姐,余兴伟很想回一句其实我还是单身来着,但是想到他似乎还没这个本钱在京城这座大都市里,随随便便拿出三万买衣服,还是将这话忍住了。
回去后,余兴伟将东西交给了宁为,宁为则直接转交给了鲁东义,让鲁教授以研究中心的名义转交给江同学。以宁为对江同学的了解,在他那天孟浪的表白之后,如果他去送的话,对方大概率是不会要的。
甚至晚上江同学依约而来的时候,宁为也只是安静的坐在办公室里静静的听着旁边小教室里传来的琴声,没有过去看上一眼。
最蛋疼的大概就是余兴伟了。
江同学演奏的时候,余兴伟只能在办公室这边安静的陪着宁为静静听着,但毕竟是钢琴业余八级选手,鉴赏能力自然不是对钢琴一窍不通的宁为和鲁东义所能比拟的,如果让他给个评语,这钢琴水平最多也就是中规中矩啊,如果给他乐谱,他上他也行啊,两位牛人如此陶醉是什么鬼?
当然,这种话他也不敢说,也不敢问,但度过了最初的不适期后,余兴伟发现其实对面那位老师其实弹得也不错的。这种心态大概可以写成一篇论文,《论大佬的影响力》。
钢琴声最后停下,传来钢琴盖被关上的声音后,鲁东义过去了一趟。衣服虽然放在琴房那边,但他要做个交接,显得更为正式。
对于宁为不肯过去跟江同学见一面的决定,鲁东义也没说什么,男欢女爱的事情反正他不懂,也没打算搀和,他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够了,比如看着江晨霜拿走“工装”,然后回到办公室冲着宁为点了点头。
看着自家小宁总松了口气的样子,余兴伟也大概明白是怎么个情况了,然后突然觉得刚才的钢琴声似乎更悦耳了。当然这种事宁为不谈,他也绝对不会问的。
只是……
“哎呀,我还没去订房间呢,今天晚上住哪?”余兴伟一拍脑门道。
“订什么房间?去我那儿住吧。”宁为看了一眼余兴伟道。
“这多不好意思,不会太打搅吧?”之前微信里宁为告诉过他买房的事情,余兴伟到也不太惊讶。
“嗯,如果可能会打搅到我的时候你在搬出去不就行了。”宁为想了想说道。
余兴伟:“……”
……
就这两天时间一晃而过,似乎是觉得自己欠下了“巨债”,江同学到是连续两晚都来研究中心这边弹了整整一小时,然后悄悄离开。
第二天晚上宁为偷偷的站在窗前看了一眼,江同学换上了一条余兴伟买的翠色裙子,很完美的勾勒出了她纤细的身材,唯一可惜的是只能看到背影,当目送着女孩走远后,他又拍了拍脑袋。
麻蛋……竟然忘记让余兴伟顺便买几双鞋了。
实在没忍住,找鲁东义拿了备用钥匙去琴室里看了一眼,果然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电钢琴旁的桌子上,还多出了一个用可乐瓶做的艺术花瓶,里面插了两朵月季,让琴室里似乎多了一丝淡淡的幽香。
“那啥,小宁总,我觉得你要是真碰到一个喜欢的,还是应该勇敢一点。”余兴伟终于还是没忍住含蓄的说了句。
听了这话,宁为便有些气闷。为啥现在搞成这样?还不是他太勇敢了?
“余哥啊,我的论文你看明白没有?还有时间管我的事?”
“咳咳,懂了,这就去继续研究。不过已经快11点了……”
“算了,回去。”
……
心情再郁闷正经事也是要做的。
好在只要江晨霜每天晚上能来弹上一小时钢琴,足以让宁为缓解内心的不适感,起码能集中精神来做自己的事情。第三天,宁为又去了趟计算中心,这次没找刘老师,直接找了台空位,登陆了账号密码。
计算得没错,计算过程跟演算结果已经出来了,跟预想一致,也意味着他可以投论文了。
回到研究中心后,他将从计算中心拷贝出的计算过程跟结果引入论文中后,便按照大会官网公布的邮箱投了出去,当然他也没忘了加上那句刘老师提点的东西,“本研究工作得到北京大学高性能计算校级公共平台支持。”毕竟论文一旦被大会录用了就能换来3万小时的免费时长,更重要的是能获得优先处理的权限,免得每次都要麻烦田导。
点击了邮箱的发送键后,对于宁为来说近期的研发工作也算告一段落,接下来最重要的任务就是……
宁为看了眼还在啃论文的余兴伟,突然感觉自己的命挺苦,比如他承担了本不该他这个年纪承担的重任。
刘聪在微信的寝室群里天天憧憬学妹的时候,他却要承担起一位正儿八经的博导才需要考虑的问题——如何培养一个合格的博士生,还要让他拥有独立完成课题的能力……
“余哥啊……”
“嗯?”
“我看着你突然觉得心好累……”
“这个……”余兴伟沉吟了片刻,然后一脸认真的说道:“小宁总,要不今天晚上我帮你把那位江同学抗去你家吧?然后我就去住酒店。”
鲁东义抬起头,看了眼余兴伟,一脸唏嘘而又认真的点评了句:“小余啊,你以后的成就必然不可限量!”
------------
155 那个曾支配过我们恐惧的华夏本科生又要来?
余兴伟觉得燕北大学都是怪人。
比如鲁东义。
自己的到来直接把本就不算大的办公室又占了一片,但鲁东义一点不爽的意思都没表现出来……
又比如他闹不明白,为什么以宁为的成就竟然搞不定江同学。
但某天下午余兴伟在食堂偶遇江同学后,发现她依然穿着自己那套朴素到极致的衣服,当天晚上又穿着他去购置的“工装”来为办公室里两个人弹奏钢琴的时候,余兴伟感觉自己终于明白了点什么,又没有完全懂。
所以才有了他反应即时的那句话。
这种感觉非常玄妙。
就如同已经收到宁为稿件的那些算法大佬们,他们的感觉同样很玄妙。
……
STOC跟SODA一样,是理论计算机科学领域最顶级的国际会议,只不过它是由ACM算法和计算理论兴趣小组组织并提供各项支持。
但实际上,如果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其实虽然两届大会是不同的组织支持举办,但其实这些会议各种程序委员会的副主席、委员们都挂的是相同的名字,审核无数投稿的自然也大半都是同一批的人。
这就是国际学术大佬的影响力了。
当人在某个领域取得了世界公认的巨大成功,那么各种该领域的顶级大会不给你挂个名字,大会的公信力似乎都低了几分。
所以不少看到宁为论文的都是他曾在SODA大会上遇到过的熟人。
比如沈教授、比如约翰·威尔逊教授,等等。
当然也有宁为还没来得及认识的也有很多,毕竟STOC跟SODA最大的区别大概就是STOC更偏向于理论而不是具体应用,这也是宁为决定将自己的稿件投给大会的原因。
他的论文可是百分之八十都是纯理论的干货。
……
马萨诸塞州简称麻省,属于温带气候,四季分明,夏季较短。
哈佛大学所在的剑桥市也是如此,但八月依然处于燥热的夏季,约翰·威尔逊办公室里的空调已经连续开了三天,事实上这些日子他大半时间都呆在办公室里,就连睡觉也是如此。
这种情况已经很少见了。
但没办法,当宁为那篇长达207页的论文,被大会无数特邀审稿人一层层往上传达之后,最终他也收到了邮件,然后便开始了对论文不眠不休的研究。
不管是数学还是计算机,做纯理论研究的人都是最少的。
因为做单纯做理论方面的研究,其实很枯燥且乏味,而且门槛极高,如果不是因为浓厚的兴趣跟强大的智力做支撑很难坚持下来。更别提从纯物质方面考虑,理论研究往往也是费力却不讨好的。
毕竟理论研究提出的是一种指导思想,影响的往往是不知多久后的未来。尤其是理论一旦具体到应用层面,就涉及到各种推广的成本考量跟利益之争,所以并不是研究出的理论极为先进,就一定会被现实世界所接受。
但在做理论研究又有一点好,因为真的做出颠覆性成果,立刻会成为学术界最闪耀的那颗星星,名誉、利益接憧而来,哪怕是在遥远的未来,这些理论才会被科学家们应用到现实,那么未来所有这些应用层面的成果都绕不过这位理论突破者的名字。
比如牛顿、比如爱因斯坦、比如玻尔兹曼……
尤其是玻尔兹曼,虽然因为提出的理论不被当时的世界所理解,最终选择了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所有研究热力学跟统计物理的科学家们都绕不过这个名字。
这就是做理论学家的两条路了,要么就流芳百世,以其名字命名的定理、公式、猜想,永远影响这个世界,要么一辈子默默无闻,百年后大概就跟普通人一样,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无人记得。
显然前者的数量是极其稀少的,人类数千年文明史,能被一直记得的理论先驱者,不过寥寥数百人。且绝大多数还只在特定学术圈内留名。
比如曾经英国著名的科学家道尔顿,大概除了物化生专业的学子们,很少人还会记得他就是学界公认的科学原子论之父。
而此时之所以让约翰·威尔逊如此痴迷的泡在他的办公室里,就是因为他发现一个极有可能被后世所牢记的新星正在冉冉升起。
湍流算法的成功已经让宁为在计算机算法界拥有了一席之地,但在约翰·威尔逊看来,湍流算法跟这篇论文相比并不算什么,哪怕这一算法已经被证明了能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而这篇论文什么时候能带来经济效益还未可知。
原因很简单,在约翰·威尔逊看来评价世界科学界理论学家一生研究成果的对科学贡献度其实也是有标准的,这一标准跟即时的经济效益无关,那是搞应用的家伙们才会关心的事情!
对于理论学家而言,其贡献评判标准永远应该排在最第一位的就是奠基性贡献,也就是宁为所说的开宗立派。
因为开创性的理论一旦被业界接受,就会有成百上千的科学家在这一理论基础上去做推进工作,而这所有成果都是在奠基人提出的理论基础上的。
从宁为的论文中,他看到了一个计算机理论学界细化分支奠基的潜质,甚至如果有一天这些理论性的成果开始在现实中真正开始应用,宁为也将成为这个世纪最重要的计算机理论学家,最多在后面加个之一。
更可怕的是,宁为今年才22岁,远远没有到一位受人尊敬的计算机理论学家出成果的巅峰时期,换而言之,他还有足够的时间在无数对该领域感兴趣的科学家帮助下,去丰满构全他的理论。
让所有研究大数据的理论学家,都能对大数据有一个全新的更为直观的认识。
对于同样研究计算机理论的约翰·威尔逊而言,宁为这篇论文带给他的震撼可想而知。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这篇207也的论文,其中有192页都是在纯数领域的论述跟讲解,只有8页是对计算机应用层面的各项标准化建议,还有7页是利用超算给出的验证报告。
换而言之,把最后15页剔除掉,这就是一篇应该拿去投四大数学顶刊的纯数论文。但想到宁为现在跟数学界一帮人的关系,约翰·威尔逊便下意识的会心一笑。
毕竟在他看来,这篇论文如果投到《自然》上那绝对是暴殄天物。
这些日子,他已经将宁为的论文发给了好几位至交好友,其中不乏纯数领域的大佬,也跟这篇论文的其他审稿人做过极为深入的交流,大家的想法也大都是趋同的。
这足以让他兴奋到震颤。
这篇论文唯一让他不满的大概就是上面属了单位,燕北国际数学研究中心……
他很后悔为什么没有在SODA大会上跟宁为进行一次深谈,他当时应该更重视这个年轻人,把他邀请到哈佛来学习……不,应该是聘他来做教授,天啊,上帝才知道他曾经错过了怎样的一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