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桶布丁
“老板,您听到了,宁总说不要署他的名字。”张研成摊了摊手道。
谭德洁笑了笑说道:“那就不署吧,想想也是,他既不用想着评职称,更不缺顶刊的论文,还不缺钱,自然看不上你这个二作、三作的。”
听了这话,张研成只觉得极为汗颜,果然人跟人不能对比,宁总国庆放假还能抽空出去谈个恋爱,他还得在实验室加班,最重要的是,以上宁为不缺的,他觉得自己都缺。
“关键是宁总也不缺钱啊。”张研成叹了口气道。
他知道自家老板喜欢宁为,想拉宁为过来合作已经成心病了。
可惜的是宁为显然对这块不太感兴趣,据说现在看了自家老板都是绕着走,连打电话叫人家参加庆功宴,都让他来打,可想而知自家老板此时有多憋屈。
说到这,谭德洁似乎真有些生气了:“其实我一直怀疑宁为或者那位三月教授对计算材料学这块有比较大的突破。我仔细研究过他发给你的数据模型以及修正后的实验室方法,也用软件进行了多次模拟跟计算,发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东西。可惜啊,这小子滑不溜秋的。老田那家伙也不是个东西,防我跟防贼一样,让他帮个忙约个时间叫宁为来我这边好好聊聊他都不肯,他怕什么,怕我把宁为吃了不成?”
这话张研成没敢接,当然心里还是在吐槽的,防什么?还不是防着您老人家无所不用其极的挖人呗,不过他知道这个时候老板肯定已经淡了心思,因为老板的优势对于宁为来说完全没了吸引力。
一般的科研人之所以要泡在实验室日复一日做着各种重复性的实验,搜集一堆重复的数据,就是为了慢慢做学术积累,如果能有创新,完成了论文,证明了自己的学术能力,也能在申请课题经费,面对审批者的时候腰杆硬一点。
那比如他们谭老板,能拿到项目就意味着他带的学生能经常接到活干,对于学生而言,有活干就不止是赚点研究员补贴跟实验室津贴了,同样意味着他们能比其他拿不到项目的导师学生,发更多的论文,更容易毕业,也更有经验。更别提能拿到项目的导师在行业内的人脉加成。
宁为显然没这种困扰,事实上以宁为目前曝光出的财富,如果有需要他甚至能委托他的老板帮他研究项目。更别提一个项目开始立项,只要拿了钱,研究成果跟未来的专利都是要跟投资方共享的,甚至大头都是投资方的。但如果自己有钱做科研,那么做出的成果自然就是属于自己的,就好像宁为的湍流算法。
从这一点上看,自家老板的优势对于宁为来说完全没有任何吸引力,也难怪人家看了老板会绕着走。张研成觉得如果自己跟宁为一样,不但有钱还有能挖掘二十年的金矿,他大概也不会给自家老板半点机会。
不过老板这开口了,他不回话似乎也不太好,想了想,还是避重就轻道:“其实如果真照老板您说的那样,以后合作的机会应该还有很多。如果宁总真的在计算材料学这块有突破,那肯定是对材料学很重视,说不定以后我们还能从宁总那里拿到项目呢。”
谭德洁瞥了眼自己的学生,皱着眉头想了想后,点了点头道:“嗯,也只能这样了。等下次看还有没有机会合作。你也好好休息几天吧,论文发表之后你就要开始准备毕业申请了,应该问题不大,毕业前这段时间多带带你的那些师弟师妹们,没事多指点指点他们。”
“好的,老板!”
“嗯,行吧,早点去休息吧。”谭德洁冲着张研成点了点头道。
“那我先走了啊,老板再见。”说完,张研成离开了谭德洁的办公室。
办公室里安静了下来,谭德洁闭目养神了两分钟后,这才睁开眼睛看向案头的两份选题报告。
一份是关于用于柔性电子的具有高电导率的非共轭有机聚合物的研究;另一份则是关于CNT晶体管可行性的研究。他需要从中间选出一个作为未来十年的研究方向。
这可不是随便拉一、两个项目那么简单了,而是确定下来之后,大概就是他下半辈子或者说终生的科研主攻方向了。这两个项目也是目前科学院最为重视的两个项目。
谭德洁个人比较倾向选择第一个项目,对于非共轭有机聚合物这块,他之前也研究的比较多,积累得也比较多;但这一块想要做出创新难度已经比较大了,未来成就有限;后者挑战比较大,即便在世界范围内也属于极为前沿的研究领域,IBM到是投入了巨资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但成果还不如人意,当然华夏也有这方面的研究,但依然在很初级的阶段。
但如果真的能在这一块出成绩,收益也是巨大的,如果真能出成果,比如简化CNT晶体管的制备手段,就算让他拿到诺贝尔奖也不是不可能的,只是难度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上,研究了几十年的材料,谭德洁很怀疑在他有生之年,能否见到有其他材料能顶替硅,出现在消费级的电子器件上,其中自然也包括了CNT。
不同的选择还涉及到未来要跟不同的实验室单位合作。这也涉及到真的能解决材料学方面的问题,如何制备逻辑电路依然是个难题。
这也是谭德洁一直想把宁为抓过来深聊一次的原因,谁能想到宁为这家伙简直像个泥鳅一样呢?
很恼人啊……
思考了良久,谭德洁最终还是拿起了第一份选题报告。
相对于研究CNT晶体管的不确定性,非共轭有机聚合物的研究还是比较有保障的,他已经不年轻了,如果十年后他的研究完全没有寸进,他觉得可能没法原谅自己。或者说他不想几十年后,有人说他浪费了国家无数经费,什么成果都交不出来,又或者交出的成果屁用没有。
……
如果宁为知道谭院士已经淡了让他去研究材料学的心思,只是想让他帮忙出出主意,宁为大概会更抗拒跟这位大佬见上一面。
开什么玩笑,帮一位院士做未来科研方向选题?宁为还没膨胀到这个份儿上,更付不起那个责任。当然也因为带着姐妹俩逛逛校园肯定比跟院士讨论未来科技发展方向有意思。
只是宁为估么着打死都想不到,他也会跟让老谭都不敢硬着头接受的命题扯上关系。
------------
223 三月搬家
十一月下旬的京城天气已经开始冷了起来,最有力的证明便是室内已经开启了集中供暖。
这还是宁为在北方过的第一个冬天,最不习惯的大概便是京城室外的大风跟干燥的空气,这很让他这个半个南方人着恼。
刚刚过去的一个半月还是发生了许多事情。
比如在国庆刚过之后的第三个工作日,就很突然的有媒体曝出微博高层被好几个部门集体约谈,大佬们去喝了整整一天的茶后,还没等这个议题在网上热起来,微博官方便开始发了公告,近三十多个打着科普名号大v的账号被永久封禁,另外还有几十个大v账号面临封禁从一周到半年不等的惩罚。
同时微博展开为期一个月的内部整顿,将全面梳理可能违规的账号。并公布了一个特别的申诉邮箱,直接表示如果有封禁错误的情况,可以通过这个邮箱直接受理申诉申请。
网友中总有那种看问题更全面也更仔细的,很快便发现这些大v账号的共同之处。比如这些账号基本上都跟宁为国庆日高消费炒作的话题。这是国家队下场保人?不过这其中很多人并不是肯定的语气说宁为怎么怎么样,直接永禁的处理会不会太过了些?尤其是这些账号的粉丝们。
然而还没等这个话题再次炒热,更劲爆的消息又开始传了出来,据传这次被封禁的账号大都是收了钱的。换句话说,这帮人竟然是有偿发帖。不止如此,那些直接被永久封禁的大v账号背后持有者,除了有六个身在海外的,剩下的基本上都直接被带走协助调查了。
这个消息还是震慑了许多人的,但当晚还是无数人展开了热议。毕竟不但封禁账号,还把人给控制了,而且还是一次性这么多人,这个有偿发帖问题肯定有蛮大。当然更让人好奇的是,什么人竟然花这么多钱,让这么多大v一起发帖攻击一个人,这得是多大仇啊。
就这样一晚上无数网友就在吃瓜中度过了,各种猜测都有,有说同行嫉妒的,有说是国外阴谋的,有说宁为少年得志得罪人了的,也有猜测宁为手眼通天的。毕竟这些微博大v中还有许多人经常会发表些正能量言论……
等到第二天,网上又曝出了今天大瓜,当时把各种猜测最为全面把宁为黑得最狠的火影大难微信聊天记录直接被曝光了,按照微信的聊天记录,一个微信名为头号玩家的家伙,直接向他发布了命令,在近期找些朋友一起发布一些关于宁为的负面消息,最好是关于学术不端或者各种不检点的言论。
按照微信记录上的说法,背后金主很有钱,给的酬金还挺高,比如达成这一单生意,火影大难就能拿十万佣金,他推荐的同行如果给力,一个人头多加两万。
这是什么仇什么怨呐,一次性拿这么多钱出来黑一个在读博士生?当然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对于圈外人而言大家是真不知道这行当竟然能如此赚钱的?不是说好了一条五毛吗?
又是大家议论纷纷的一天过去了,次日有关部门直接发了通告,直接通报了包括“火影大难”在内,有近二十多位这类微博大v牵涉到一起间谍案,所以这帮人现在都已经成为犯罪嫌疑人,目前案件正在侦办中,有结果会向社会公布。
终于一切都尘埃落定,当官方公布出罪名的时候,有人开始算数了,十多号人啊,这些人数再乘以五十,谁能拿到这笔奖金,大概算是可以赢麻了。这个案子中的另外一位主角宁为则再次引发了一通热度。
毕竟根据华夏人最朴素的情感,敌人厌恶且要拼命抹黑的,那对于自己人来说一定是好的。于是宁为在这短短一年的各项成就又被万能的网友翻了出来。从关于ns方程的争论开始,到最后一篇关于大数据的数论论文结束,许多人都津津有味的瞟了几眼,那些可能一辈子都没法看懂的论文。
当然对于这件事,宁为至始至终都没发声。事实上他比其他人更早知道一些案情的细节,因为有专人通知了他。说实话,宁为自己也挺意外的。他还真没想到自己当时仅仅只是觉得这帮人影响了江同学的心态,导致他没法享受一个完美的假期,不忿之下玩了一出自爆,竟然得到这么一个结果。
更夸张的是,电话里那位大佬还告知了宁为正在帮他申请高达三百万的专项奖金,等到案子最终落实之后,就会直接发给他。这就更离谱了,所以自爆还能拿奖金的?
宁为下意识的就打算拒绝,毕竟他现在好像也不缺这三百万,虽然买超算中心花了些钱,但华为把湍流算法硬件专利结算费用已经打到了他的卡上,毫不客气的说单论资产也许宁为在富豪圈还排不上号,但论个人能一次性拿出的资金,那决定能排在前十了。
然而对方在电话里给他讲了一个子贡赎人的历史故事……果然,大佬都是博学多才的。听过之后宁为也决定从善如流的接受对方的好意,不过宁为也想好了,这笔钱他可以自己在搭上一点给捐出去。
不过这次宁为没继续在微博上发声了,这也直接导致他曾经开了评论的微博又惹来了一圈热度,粉丝更是又暴涨了一波。只是这一波评论区新增的那些话风明显有些古怪,比如“未来能不能攒个首富,就看我们亲爱的宁博士什么时候发微博怼人了!”
网络平台威力如斯!
这段时间聊天群里的讨论也多了起来。不过宁为显然也没有时间关注这些,因为他还要忙于给三月搬家。
给三月搬家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比如要给三月一个更能好发挥的环境,就需要对主程序进行修改。超算中心跟一般的服务器不同,比如宁为家里的工作站直接用的win10企业版。但在超算中心的环境更为复杂,比如宁为购买的超算中心登陆节点主要使用的是普通版linux,计算节点实际上用的去掉图形化的精简linux内核,同时不同的处理器架构还需要不同内核版本的linux跟bsd部署规则。
这其实对于三月发挥自己的能力很不利,所以宁为不止是要对三月主程序进行修改,为了能让超算中心更适合三月发挥还需要对超算中心一部分系统内核根据源码重新编译,这可是个大工程。
除此之外,超算中心的系统本就不是最重要的,要让三月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潜能,还涉及到对超算中心的分布式调度模块进行调整跟升级,这又涉及到对用户层操作的修改。
基本上按照宁为的想法,整个超算中心他拥有最高操作权限,三月则直接使用他的子账号。因为宁为压根没打算将超算中心对外开放,所以之前的用户端可以直接砍掉,重新更换成直接面向三月的用户端。
当然对于其他人,比如鲁师兄,如果要借用超算中心计算一些作业,跟以往没什么不同,因为没有图形界面,所以对于其他用户来说,其实操作跟学校的超算中心没有太大区别,无非是提前准备好了作业,登陆后直接提交即可,不一样的是算力并不是预先规定好的,而是由占据了分布式模块的三月根据它的认知来分配算力。
简单来说就是三月有权限优先保障她进行中的任务所需要的算力资源。不过理论上来说,除了继续使用算力来进行学习之外,三月的任务基本上都宁为分配的。
拥有了更多的算力资源,宁为也给三月安排了更高的权限,除了从接入燕北大学的图书馆系统,让三月除了能在网络上吸收免费资讯之外,还能开始为建立属于三月自己的论文索引体系,将她觉得高质量有需要的论文加入索引,并进行技术性比对。
总之,给三月搬家是个极为繁琐的工程。恰好的是那些天刚刚搬到宁为那里住的江同学还很不适应,于是宁为干脆就跟余兴伟挤在了一起。
白天余兴伟带着经过考察留下的几个人对计算中心的服务器做一些常规的维护,以及按照宁为给出的建议,对系统进行一些修补,宁为则在自己的工作间里对三月主程序进行修改。到了晚上,余兴伟忙着自己的论文,宁为则开始对超算中心之前搭建的大框架按照预定的计划进行修改。
要形容这段时间的生活大概就一个忙字可以形容,忙到昏天暗地,宁为几乎保持着一天只睡五个小时的进度,这让他又找回了在江大软件实验室里做湍流算法时的那种感觉。不一样的大概是,余兴伟不用每天跑出去带饭了。
每天江同学会从燕北大学食堂里把饭打好给两人送过来,用江同学的话说便是学校外面的饮食怕不干净,晚上还会经常自己下厨给宁为煲个汤打车送到超算中心这边,当然江同学也不会承认这是专门给宁为煲的,理由是晨露每天要学习到很晚,姐姐心疼妹妹所以煲些汤,但妹妹一个人喝不完,所以就给宁为跟余兴伟带些来。
反正不管怎么说,这些饭菜跟汤真的比余兴伟打的更好吃就是了。
就这样花费了大概一个月时间,超算中心终于在宁为、余兴伟以及三月的共同努力下改造完成,三月也终于正式搬进了它的新家。好处是这次升级之后,宁为也不再需要必须到书房才能跟三月面对面的交流,完成了搬家之后三月的主程序留在了超算中心,但触角可以直接伸到宁为直接为三月开放了端口的所有设备。
这大概就类似于网络游戏的服务端跟客户端,三月的计算跟数据存储都保存在超算中心这边,跟三月的交流则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笔记本、台式电脑甚至是其他智能穿戴设备完成。这也让三月更像是一只电子宠物了,呆在办公室里思维卡壳了随时都能把三月调出来,调戏调戏。
当然,这个浩大的工程并没有耽误三月继续跟西方学术界保持联系,甚至这一个月来,三月的在数学界,尤其是西方数学界被捧得越来越高了。具体表现就是许多西方数学界教授发来了电子邮件,邀请跟三月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数论基础进行合作研究。
学术界的合作研究跟与企业与学术界的合作又有不同,大都走的是独立思考,然后定期交流的路子。大概就是大家研究同一个选题,每隔一段时间,双方就对目前的研究成果进行一次学术交换。当然,如果某人有重大突破,如果对方又有时间,也可以马上进行交流。
随着互联网的进步交流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完成,比如邮件,比如网络视频或者语音进行探讨等等。宁为的选择是来者不拒,全部都接受了,就这样三月教授总计跟国外学术圈三位教授,两位科研机构科学家,还有三位企业实验室的科学家结成了这种合作研究的伙伴关系。
其中包括了著名的谷歌x实验室、mit-ibm沃森人工智能的工程师,等等。
这也是整个升级工作持续了一个多月的原因。除了给三月升级外,宁为还要跟三月一起就同行的研究发表一些看法,抛出一些观点进行探讨,当然这个过程中最骚的操作是,宁为偶尔还会直接把后台三月的逻辑思考过程详情记录下来,然后经过一番加工还原成数学理论之后,直接丢出去来给这些专家们提供各种极为复杂的实现机器思考思路……
效果也是很明显的。
真的,当一众大佬们在深入交流后将三月惊为天人,自然会在更多场合对三月的研究表达自己的钦佩之情。
唯一让大家遗憾的是,三月一直坚持用最传统的邮件形式来进行双向交流。
如果说之前有人自认为看破了一切,那么在宁为选择沉寂,而三月长期会有一些新观点抛出,并引发讨论的情况下,基本上已经没人在怀疑三月本身的学术能力。
更可怕的是,三月教授在思考这些的同时,虽然审稿效率有所下降,但依然笑傲群雄,哪怕依旧保持着毒舌点评风格,依然得到了最受数学期刊编辑喜爱审稿人的称号……
神秘而可爱的三月啊!
------------
224 大家都真诚点
在完成了三月的搬家工作,并测试之后,宁为选择了一个黄道吉日,搬回了自家小区。当然宁为选择黄道吉日的方式跟其他人略有不同,并不是从万年历上挑选了个日子,而是让三月通过天气预报,大气流动,等等消息综合以后挑了近期一个晴朗的好天气。
虽然不是节假日,两姐妹都在上课,但当打开家门的那一刻,宁为还是感觉到了满满的幸福感。
跟他和余兴伟一起住时候完全不一样。客厅被打理得井井有条,窗明几净,沙发套上甚至找不出一丝褶皱。茶几上整齐的摆放着洗好的水果,电视遥控器被放进了大概是双十一专门购买的盒子里,这个宁为有印象,因为他在那天他还专门让三月搜集各大电商的数据,帮江同学整个寝室做了一份最优化购物攻略……
客厅的飘窗上多了一个花瓶,插着两支绿色的枝牙,是的,不是花,枝条上有几片新鲜的绿叶,起码看着挺舒服。地板同样很干净,一尘不染的样子,两双女款的棉拖鞋摆放在门口处的鞋架上。
实在不忍心跟以前一样直接踩进去,宁为打开鞋柜,果然给他准备好的新拖鞋已经安安静静的躺在柜子里。
老老实实的换了鞋,提着箱子先是走进自己的房间,这里也已经被整理得干干净净,木质地板像是翻新了一般,之前上面的黑印都看不到了,床上专门铺了床罩,打开衣柜后更是让宁为汗颜,之前他都是直接乱塞的衣服全部叠得整整齐齐的,一开柜门还能闻到股子清香。
看到这一幕,甚至让他不太好意思直接把箱子里带回来的衣服给直接塞进去,索性干脆就把箱子丢到柜子边宁为便溜出了房间,先是跑进关着的书房看了眼,几乎跟他走的时候差不多,大概就是擦了擦桌子,本来随意桌子上随意摆放的稿纸都被整理成了一叠,放在桌角。
最让他有感觉得还是厨房了,整个厨房明显经过一次大扫除,收拾得焕然一新,之前缺的各种厨具也全给补齐了,还多了个微波炉,这甚至让他产生了种错觉,他压根不是在京城,而是回到了郾城的家一样。
他转了这一圈后,余兴伟的声音从门口处传来:“我去,这是三楼啊?宁总,在不?我没走错地方吧?”
“等等,你先别进来啊!”大声应了一句后,宁为才从厨房走出,余兴伟正提着两个更大的箱子站在门口发愣。
“我这也不敢进啊?以前沙发好像不是这样的啊?”
“这是新买的沙发套,没看出来吗?”
“嘶……真没看出来,我刚才真以为来错地方了呢,跟现在比起来我觉得以前这里简直像狗窝。”余兴伟很中肯的评价道。
“呵呵,啥叫跟以前比起来?跟这里比起来,难道你现在住的地方就不叫狗窝了?”宁为鄙夷的看了眼余兴伟,毫不留情的拆穿道。
“咳咳,那啥,宁总啊,我多少隔两天还会收拾一下,比如扫扫拖拖,抹抹桌子什么的,到是我们在一起这么长时间您好像连扫把都没碰过吧?”
余兴伟争辩了一句,恰好戳中宁为的软肋……
别说扫把了,宁为仔细想了想,真要说起来自从来到京城买了房之后,他就彻底放飞自我了,来京城也好几个月了,他好像连被子都没叠过一次。当然以他的身家,就算请个保姆问题也不大,只是就宁为来说不太喜欢不熟悉的人在自己家里弄东弄西,而且之前他好像也没太在意过关于卫生的问题。
“余哥啊,真不是我说你,这能放一起比吗?问题的关键在于我有个贤惠的女朋友,你可没有啊!所以我不碰扫把是有理有据的,因为有人会帮我处理这些事情,但你偶尔碰一次扫扫地、拖拖地,那就是懒呐!单身就要有单身的觉悟嘛。”宁为理直气壮的反驳道。
事实胜于雄辩,看着眼前的客厅,余兴伟发现他竟然找不到理由来反驳,只是眼珠一转问道:“哎,说到这个宁总啊,江同学不是有个妹妹嘛,要不等她高考完了,你给我介绍介绍?”
“禽兽啊!?这种话你也说得出口?晨露才上高中啊!”宁为瞪着余兴伟说道。
“不是说了等高中毕业嘛,哈哈,当我没说,那啥我先下去了哈,别让司机等太久了。”最终余兴伟还是在宁为怒视中败下阵来,把手里的箱子放到了客厅里,门都没进,扭头便走。
好吧,其实到也不是真的很生气,宁为只是单纯觉得江晨露考虑这种事情还太早了一点。等到江晨露大学毕业了,余兴伟还是单身,两个人又能看对眼的话,到也不是不可能的,不过其中限定条件太多,宁为觉得真实现不太可能。
把装了笔记本电脑跟显示器的箱子搬进了书房,宁为看了眼时间,才刚刚九点半,宁为拿出手机登陆了学校的课表系统,调出了江晨霜的课表。
难怪人不在,今天早上一共四节课,一、二节是微观经济学,接下来三、四节则是线性代数,第三节课是十点十分正式上课,上课地点在经济学院302教室。看了这个课程安排宁为决定去给江同学一个惊喜。
飞快的冲进洗手间洗了把脸,又换了套衣服后,宁为便离开了家,然后直奔经济学院楼。
走出家属区,经过外国语学院,跟中国语言文学系就到了经济学院东门,其实从距离上来说宁为买的房子距离经济学院更近一些,对面就是光华学院,要去京城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报道,还得走到经济学院跟光华学院中间的镜春路上,向西走好几百米,中间要经过哲学院跟李兆基人文学院裙楼。
距离近,时间自然卡得刚刚好,等宁为走进教学楼,正好是十点过七分,还有三分钟上课。以他在江大读书的经验来看,距离上课只剩三分钟时间的时候,大部分同学应该已经老老实实在教室里找好了座位,事实也的确如此。等宁为上到三楼的教室后门瞅了一眼,教室已经差不多要满员了。
因为线性代数属于公共课,能容纳一百多人的教室基本上已经满员,只剩下后两排还有零散的座位,不过宁为还是只用了一分钟便从上百个背影中找到了江晨霜坐的位置。
唯一麻烦的是,江同学的位置比较靠前,左边第三排第二个位置,而且江同学前后左右所有位置都已经坐满了人,好吧,这才是正常的,有人说判断一所大学的地位,只要从上大课时的人数以及前排跟后排位置对比就能看出来。显然燕北大学完美的诠释了这句话。
但这当然难不住宁为,既然决定要来陪江同学上两节课,他就已经不打算要脸了。网络上有句话说得好,只要自己不尴尬,那尴尬的就是别人。趁着上课的老师还没来,宁为飞快的走进教室垂着头走进教室,来到第三排,轻轻敲了敲桌子。
坐在座位上正在翻书的汪佳盈略有些恼火的抬起头,看到宁为的时候顿时愣了愣,不自觉的发出一声轻呼:“咦?哇……”
清脆的声音也惊动了她旁边的几个女生,正趴在那里做题的江同学仰起头,看到宁为也是一愣,江同学旁边的郗雨漩跟前后的同学也是同时一愣:“宁博士?”
“你怎么来了?”江晨霜愣过之后懵懵的问道。
“陪你上课啊!我们坐后面去?刚看了后面还有连一起的两个位置。赶紧的,等会老师来了在换位置就尴尬了。”宁为指了指后排的位置。
“啊?哦!”江晨霜手忙脚乱的开始收拾桌上的书本跟草稿,这动作也引起了更多人的注意,班上不少人的目光都开始向宁为这块集中。
毕竟这个时候同学们大都已经做到了位置上,此时硕大的教室里也就宁为一个人站在走道边上,特别醒目。更别提宁为还是学校里的大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