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锤 第256章

作者:一桶布丁

这种情况下有了三月奖加持,会很自然的让许多科研工作者去自发的通过渠道了解华夏,甚至会想要到华夏来看一看,也许来了就不愿意走了呢?

比如像露西·罗恩这样,虽然常常会有怨气,没事还喜欢跑来跟宁为吵吵架,但是在燕北大学呆得其实也挺好的,时不时的还会拉上江同学一起出门逛逛街,也在燕北大学交到了不少朋友,据说还有不少追求者……

听江晨霜说,露西·罗恩甚至真的有了在华夏恋爱甚至结婚的心思,用她的原话说华夏男人要比她祖国的那些男人靠谱得多。比如日常聊天时,甚至有人向她表露过,作为男人婚后将工资卡交给她保管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尤其是在露西·罗恩还不太懂彩礼是种啥玩意儿的情况下。

对此,宁为当时回馈给江同学的评价只有一句:“什么玩意儿?!舔狗不得house!”

可惜的是,据说他可爱的周师兄已经很舔了,然而却依然没能俘获露西·罗恩的芳心。大概是智商上的优越,让这位哈佛天才女博士更看重外在的美……

其实宁为到是很想跟露西·罗恩谈谈择偶观的问题。

比如外表并不是一切,尤其是从女人的角度来看,男人的外表是最不能信任的。毕竟帅气不能当饭吃,他的周师兄虽然单纯从容貌上来说的确不算帅气,但起码不丑。尤其是请客吃顿饭都能拖个几年,有钱都攒起来的性子,特别适合嫁过去过日子……

但最终还是作罢。

主要是宁为不太敢确定,凭他跟露西·罗恩的关系,这种谈话会不会出现反效果。

因为露西·罗恩还很诚恳的跟江同学说过,她对于华夏男人的好印象,必须要抛开宁为来谈,因为她觉得宁为身上没有任何她所看到的其他华夏优秀男人身上那些美好的品质,并非常疑惑江同学为什么会对宁为这种大男子主义的家伙死心塌地的……

好吧,又想远了。

总之,先把那些高端人才吸引到华夏来看以看,万一就被吸引住了,决定留下来做研究呢?只要价格开的够高,只要城市宜居,环境够好,在哪干活不是干呢?毕竟科学是无国界的嘛。

而且相对于华夏人来说,其实国外人的思想更不反对移民,毕竟大多数西方国家都是移民国家嘛,火星都愿意去,更别提只是在地球上换个地方生活了。

当然,在宁为的构想中,大概也只需要吸引各个行业科研领域的精英就够了。最好是那种一心把实验室当成家的,大家一起努力,建设更美好的地球。

显然三月是了解宁为的想法的,所以给出了建议……

要勇往直前!

当然这种事情其实不太适合在微博发声了。

人家都是接受记者采访,他在微博上回应一、两句就显得不太尊重人了。

于是,宁为放下了手头的研究,走出了办公室,来到隔壁,很礼貌的敲了敲虚掩着的门。

门很快被打开,露出柳唯那张很有棱角的脸。

“要出门?”

“没有,就是有个事要问下你,我记得之前有不少媒体希望能采访我来着?”

“你要接受采访?”

“嗯,蒂姆诺贝尔奖基金会主席都站出来接受采访了,我做了反思,咱也不能表现得太倨傲了,做人呢还是要低调些。偶尔接受一下采访、直播什么的,跟媒体打好关系,也是有必要的。你觉得呢?柳哥?”

柳唯沉默了片刻,想了想,字斟句酌的问道:“宁为,你具体想谈点什么,要不要先过过稿?”

“我就想心平气和的跟这个世界讲一讲三月奖的事情,可以说是一次大型科普性宣传吧,告诉大家三月奖的评选流程为什么是最科学的,还有回应一些传闻,为什么今年的三月奖没有华夏人获奖。大概就是这些,过稿就不用了,说什么不说什么,我心里都有数的。”

“宁为啊,你应该知道,许多人都很看好你,对你的评价特别高,但其实大家也希望你能少说些话。科学家其实安静些没什么不好的,尤其是大科学家不太擅长沟通是很正常的事情。埋头做好自己的事情其实就足够了!”柳唯建议了句。

说得很委婉,表达的意思也很直接,就差没直说“你不会说话就少说点不行吗?”

这让宁为想到了三月在屏幕前气势汹汹喊出的那句:“喵星人不惧挑战,永远勇往直前!”。

虽然许多人都觉得宁为很毒舌,但其实对这个评价宁为是很委屈的,真要说到毒舌,三月才是真的毒,然而绝大多数人似乎对此都没什么印象,甚至网络上对于三月的主流评语竟然是——可爱!

这才是最夸张的。

起码跟三月比起来,宁为觉得自己已经很擅长沟通了,而且沟通能力很强。比如他经常一开口就能让曾经的寝室群里所有人都闭上嘴巴。

“有些话还是得说的。尤其是涉及到三月奖。这个奖项对于我的一系列计划很重要,三月奖未来能不能发展起来。我让三月做了一个不算太科学的情景预测,大概就是根据以往国际社会热点事件各方反应作为模板,然后做出一个数学模型,来判断这次事件的媒体后续反应。”

“结果是如果我们不做回应的话,接下来很可能会有一篇知名媒体的报道开始刷屏,非常客观的从各个角度来分析三月奖为什么不可能取代诺贝尔奖。为了提高真实性,说不定这篇报道还会是一位华裔记者署名。这种报道对三月奖的影响见仁见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必然会延缓三月奖在国际学术圈的接受度,这种接受度并不是提高奖金能解决的。”

“可怕的是,按照报道传播影响力来计算,这种针对性的文章会在学界内流行,从而拖延三月奖在国际学术界被认可的速度。这个时间可能是两年、五年甚至十年,虽然说我们都还年轻,无所谓。但总有些人已经老了呀,我相信许多老科学家们肯定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华夏也拥有自己能跟世界顶级奖项相媲美的国际性大奖,你说呢?”

……

这个理由可以说是无敌了,尤其是思考境界的拔高。

很多人都讨厌那种谈话的时候,把立意无限拔高的说辞,但不得不承认这种方式很有用。就好像此时柳唯都不敢说个“不”字。

“你说得对。但三月奖有专门的办公室,三月基金会有专门的管理部门,你去凑什么热闹?直接让其他教授接受采访不好吗?”柳唯给出了一种选择。

“真不是我自夸啊,柳哥,现在三月基金会影响力还不够大啊,他们就算接受采访,估计传到国外也没几个人重视。我不一样,我有流量的。”

回答依然很合理。

网络时代,流量即为影响力,说出的话,要让人看到了才能叫表达态度,没人看那叫自娱自乐。

“好吧,你想什么时候?”

“要不……就今天下午吧,随便约一家媒体,早点搞定早点了事!”

“没什么特别的要求?”

“嗯,如果是熟识的人来采访最好。”

“好!”

……

宁为说是随便约一家媒体,但媒体当然不可能太随便。

毕竟太多的媒体希望能采访宁为了,别说一些地方性的媒体了,就是央媒都已经申请过好多次了。

随着宁为获奖越来越多,名声越来越大,网络上流传宁为接受采访的视频却并没有变的更多,主打还是宁为本科时接受的几次采访,以及在央媒新闻上的几分钟内容。

当宁为本科毕业之后,正经视频就只剩下为宁班做宣传拍的那些小视频了。从传媒的角度看来,这多少还是有些浪费了。

就好像宁为的自我评价那样,这毕竟是个虽然不靠流量吃饭,但却自带流量的家伙。

所以很自然的,柳唯第一时间上报之后,消息便传到了——央媒。

……

央视大楼,知名主持人罗珍正在电脑前仔细阅读着下期《人物》节目邀请的嘉宾简历,明天就要正式录制节目了,在节目前对嘉宾有更深的了解,无疑对于节目的拍摄跟制作进程更有利,最重要的是《人物》这档节目邀请的嘉宾本就有其特殊性,比如的确都是人物。

就好像明天她要对话的就是一位华夏知名的商业大佬。能做到大佬的位置上,多少是有些脾气的。虽然说到了这些大佬的层级,多少都会给央媒一些面子,但作为主持人,多了解一些采访的对象,在保证有看点的话题可以讨论的情况下,还能保证大体上的友好气氛,却能彰显一个主持人的功力。

罗珍正看资料看得入神,摆在桌上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瞟了一眼,看着主任办公室五个大字,罗珍连忙接通了电话。

“喂,张主任,有什么吩咐?”

“罗珍啊,临时有个采访任务,你赶紧准备一下,马上准备过去。”

“啊?采访任务?我去。”罗珍有些懵,毕竟台里有负责外出采访的记者,对于一个节目主持人来说,很少会有外出采访的任务分配到她身上。

“嗯,台里目前就你跟宁教授打过交道嘛,宁教授那边的意思是希望能有个熟人去做期采访,所以就你了。”

“宁教授?宁为啊?”

“不然呢?还有哪位宁教授是他愿意接受采访,咱们就得马上响应?你赶紧准备吧,叫小周配合你,时间定在下午两点,地点就在燕北数学研究中心,你们过去之后直接打一位柳唯先生的电话,他会安排好的。对了,这次可不是录制节目,配合好的同时,看能不能再跟宁教授约一次更正式的采访。”

“好的,张主任,保证完成任务。”

……

挂了电话,罗珍还是很兴奋的。

正如张主任说得那样,不是哪位教授都是愿意接受采访,央媒这块就会配合的。毕竟央媒也要面子不是。

但宁为绝对是个特例,即便之前被拒绝太多次,但依然没什么脾气,毕竟人家的成就摆在那里。

罗珍还记得上次她跟宁为对话,还是宁班正在筹建中,未来之城的规划还只是一张图纸的时候。

现在宁班已经正式开课了,那座在lp县的未来之城也建设得如火如荼。

只是没想到她又有了再次采访宁为的机会,毕竟目前还没有人两次登上《人物》这档节目。更多的还是好奇,宁为怎么突然想着要被采访了?

宁教授懒得跟媒体打交道在台里也算出名了的。

毕竟台里想采访却一直没机会的名人可不太多,宁为绝对是最特殊的那个。

兴奋之下,她也第一时间在微信上找到了宁为,发了个消息过去:“宁教授,刚刚台里给我布置了个任务,下午两点赶去燕北数学研究中心去跟您做一期专访,您是想聊些什么话题?”

很快她收到了回应,依然非常简单“?”

不过还好,紧跟着的一条消息还是足够热情的:“又是罗姐你来了啊?不过下午随便采访几句应该没法做节目吧?我就是想跟大家探讨一下关于诺贝尔奖跟三月奖这个话题,这点东西不可能撑起一整期节目吧?我让柳哥随便找个人录个小视频就差不多了,派你来的会不会小题大做了?”

看到宁为的消息,罗珍立刻回复道:“宁教授,我大概懂您的意思了。不过这也不需要做一期节目啊。我们可以节选一些对话的内容,直接以新闻的形式播报就好了。在新闻上您也可以发表看法,我跟您说在做主持人之前,其实我也是新闻采访记者来着,这工作我也挺熟悉的。”

“那就最好了,罗姐,谢谢啊。可惜了,我爸又不在京城,不然还能让你跟他合个影来着。”

“以后肯定有机会的。宁教授,我这边准备好后就直接过去,您现在可以想想需要我采访些什么问题,我们直接在微信上沟通,等会过去之后我们就直接开始,免得耽误您的时间。”

“嗯,其实挺简单的,你现在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下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尼尔斯·库尔斯顿跟诺贝尔基金会主席拉尔斯·海肯斯滕这两天发言的视频,然后围绕他们说的这些话题来问就行了。具体怎么针对这两个问题发问,你肯定比我更有经验。”

“没问题,等会我会把问题现在微信里跟你提前沟通一下的。”

“嗯,麻烦了罗姐,等会见。”

“不麻烦,等会见!”

宁为说得这些视频,罗珍还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情况,不过五分钟之后,两个视频就已经下载到了手机中,也让罗珍了解了前因后果。

半点不夸张,一分钟时间,罗珍脑子里浮现出起码几十个问题。

------------

363 未来(上)

“……我能理解瑞国皇家科学院某些人的想法,在舒适区呆的久了会下意识的害怕挑战,我能理解这种情绪……是的,这应该是他们怕了……”

“在人类历史上,还从来没有通过人类群体第三方科学视角来评判我们在点亮科技树的过程中,谁的贡献更大一些,谁更应该获得人类科学界最高的赞誉跟奖励。显然这是科技角度的突破,将影响到科学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将指引我们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也表明了三月奖本身已经超越了单纯一个奖项的范畴……”

“生气?不,其实我并不生气,我觉得那位尼尔斯·库尔斯顿,应该是叫这个名字这位瑞国皇家科学院院士不愧是研究物理的科学家,他对未来看得很准确,如果诺贝尔奖不在还具备一定影响力的时候,通过这种方式打压三月奖的话,以后真的没机会了。”

“不,一点也不夸张。等到我们的三月奖颁奖典礼那天大家应该就知道了。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现象跟本质是有一定关联性的,但并不那么容易就能分清实际关联性到底在哪。这里我打个简单的比方,女性择偶问题。我有一个外国女性友人,她经常会跟我的爱人抱怨,自从她了解了渣男这个概念后,发现她所接触的一些事中,适龄阶段的女性接触到渣男的概率,往往比接触到好男人的概率要高几倍。但在她看来,华夏男人其实在许多观念上已经挺优秀了,所以弄不明白这个矛盾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如果单纯从这一现象来分析本质,往往会得出华夏渣男远比好男人多这一结论。但实际情况却是好男人往往会选择从一而终,这就会导致好男人在流入市场的那一刻,被选走后就不会在出现,但渣男却始终在市场中游荡,在市场中寻觅的女性碰到渣男的概率自然就大大增加。”

“这就是科学,当我们要从现象去探究本质的时候,需要把可能会误导我们的浅表性联系剔除,去寻找深层次的联系。这一点超脱于人类思维之外的强人工智能有着比人类评审团更为精准的判断。这也是三月奖的含金量必然比世界任何其他科技类奖项更高的原因。”

“是的,很多人到现在都还没意识到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依然在墨守成规的按照旧有的思维去看到现在的新生事物,这其中也包括我们中间的一些人。大家都知道,我正在跟宁思实验室合作设计自主产权的cpu,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我们有过许多关于设计上的讨论,比如多媒体系统。”

“探讨的时候,大家还在纠结我们的设计要包含许多曾经标准化的协议跟接口,这就是一种线性的思维模式。虽然我们的科研人员时时刻刻都在使用着三月智能平台,享受着三月智能平台在对于辅助设计、功能验证等等方面带来的便利,但是他们却忘了智能平台能给未来带来的更多改变。”

“比如为什么我们要认为未来的影视依然是现在传统的传递模式?或者说被热捧的元宇宙世界,我们的多媒体技术该如何去发展?电影、电视这些视听盛宴是否还应该是曾经那样的模式,传递到我们面前?在强人工智能时代是不是会有更高效且更符合用户需求的方式来进行信息的传递?”

“我的答案是,有的!学过我的《大数据压缩通论》这篇论文的朋友们都知道,我的这篇论文,构建了一套另类的有别于香农理论的大数据传输跟储存体系。但当这套体系再次升级,配合我们全新的芯片技术,是不是有这么一种可能。未来我们将不在要死盯着优秀的导演给我们拍出的那些电影、电视,而是通过更高级的方式来满足我们对于多媒体的需求?”

“比如多版本视听。一个最多几百k的文档,如果拍成一部蓝光电影,一般来说大概是数g甚至十几g的内容。反过来十几g的蓝光电影,也能转换成几百k的文档。未来我们为什么不能借助新一代的芯片跟强大的人工智能,只需要这几百k的剧情文档,通过计算机在本地自行生成场景、人物、动作、对白、音效,并实时完成各种渲染?”

“这种技术的好处在哪里?简单来说吧,大片依然是大片,依然可以给大家带来极致的视听享受。但几乎不需要任何传输的成本。除此之外,还能满足现代人的个性化需求。人物可以自己定喜欢的主角,甚至让自己当主角,在电影里跟喜欢的人搭戏,扩展人生的广度。故事发生地也可以自行设置,而且可以不受语言的困扰,等等。”

“这就是一种动态的,基于环境变现的混沌系统信息产物。这一点要解释起来更为复杂,我们可以从生物学的角度去剖析这个思路。比如我们都知道绝大多数生物的基因决定了许多东西,这些基因中的遗传信息储存在核酸中,携带遗传信息的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并促成生物按照一定的性状生长,在没有突变发生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凭借外形,分辨出这属于那种生物。这就是算力的本地支撑。”

“至于算力是否足够?理论上其实是可以的,大家都知道小里巴巴的飞天系统,说白了,就是一个大型分布式协作系统。而人工智能则能将这种效应发挥到极致,尤其是在搭配了更合适的硬件之后,这种协同计算将不止通过软件完成,而是可以通过硬件更高效的完成。”

“换句话说,在未来我们的自主芯片产业发展起来之后,整个世界将为之改变,算力将跟用户个人隐私分别在不同的层级,人们可以通过加入人工智能平台,共享空闲算力的同时,也能享受到免费的他人算力支持。我们的人工智能系统将能通过精准的数据计算出每一位用户算力贡献度跟使用度,然后给予奖励。”

“这么说大家可能还不懂这其中是什么意思。这么解释吧,一般来说个人计算机总是有休息时间的,而企业级的服务器,则需要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提供服务。现在我们更有无数企业通过租用云计算服务保障公司网络方面业务的正常,未来个人计算设备将拥有加入云服务的可能,在享受到云服务的同时,还能通过提供云服务获得收益。”

“而这些空闲算力的加入,更能提升强人工智能全方位的能力。当然也包括了在建立三月奖各个科研方向获奖模型时更为完善,比如更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对科技树发展更明晰的判断,这些都是五人甚至十人的评选委员会无法企及的。”

“不要用老旧的眼光去看待现在的科技发展。强人工时代已经来临,甚至将引领一个风口。所以与其说三月奖对标诺贝尔奖,不如说这是一场新技术异军突起时,跟曾经的老旧思路产生的碰撞。更科学的生产力已经被创造出来,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将先进生产力解放出来。”

“按照历史告诉我们的教训,在这一阶段,那些腐朽的、老旧的既得利益者,当然会拼了命的维护曾经的荣耀,但这一切都是徒劳的。因为先进的生产力必将替代老旧的生产力,这个过程注定是不可逆的!因为最终享受收益的,将是地球上每一个自然人。”

“所以我在这里必须要恭喜那些今年经过我们的强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多维度分析、判断最终评选出的获奖者,他们作为第一届的三月奖得主,必将被历史所记住。同时也请大家期待明年三月的三月奖颁奖晚会。晚会上,我们将给出三月奖所有候选人,以及得分情况,同时向全世界公布评选的数学模型,向每一位学术人解释为什么这些人能够在各自领域获奖,晚会后我们还会开放专门的对话窗口,为所有质疑解惑。”

“同时我也在这里邀请尼尔斯·库尔斯顿先生跟海肯斯滕主席能来参加我们的三月奖颁奖典礼,如果两位愿意来的话,我会花些时间专门跟他们探讨三月奖为什么会替代诺贝尔奖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科技领域大奖,甚至我们可以通过直播的方式来让全世界所有人关注这场辩论。”

……

访谈进行了半个小时,宁为把话说了个痛快。

这其中当然有表演的痕迹,所有的提问与其说是罗珍构想的不,不如说是宁为最终确定的,然后一步步的让宁为把他觉得需要表述的话都说了出来。

除了回应诺贝尔奖的骚操作之外,更重要的是再次宣传了一波正在设计中的自主芯片以及还没开始准备的未来操作系统。

主要还是宁为对于在媒体上露脸没什么兴趣。所以做这种事情还是比较喜欢一次完成多个任务目标,更别提整套三月奖的评价体系其实也可以跟未来华夏自主芯片息息相关。

对于央媒这边来说,拿到许多干货自然是极好的。关键是这次访谈内容不长不短的,剪辑成新闻,将所有内容高度概括成一、两分钟的内容的确很考验功力……

还好终究是难不过专业的媒体人。

当素材传回台里,很快便出了方案。

除了浓缩这次采访内容,在新闻中播出之外,完整的访谈视频将在新闻之后通过网络媒体直接放出去,算是《人物》节目出了一期网络版。

视频内容毫无意外的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