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锤 第345章

作者:一桶布丁

还有更激进的大佬直接在采访中将超光速信息传递跟数年前同样是华夏科学家所发现的量子物理中的虚数不可或缺这一点联系在了一起,认为虚数在量子物理中不可或缺的原因可能便是不同空间在微观世界相互作用导致的。

毫无疑问这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的研究方向被提出。

按照宁为的理论推导,尺短空间中粒子速度起步是光速,那么在这个特殊的空间其他物理特性是如何的?毫无疑问的尺短空间内部的物质物理性质肯定是跟现实世界有着极大不同,因为如果按照现阶段科学所观察到的事实,当有质量的物体接近光速时,也意味着质量无限大……

信息必须要有质量的载体来传递,如果尺短空间内的物理法则跟现实世界一致,那么就意味着携带信息的载体在进入尺短空间之后后质量会无限大,这种情况下从尺短空间在到正常空间,按道理会出现能量的剧烈波动,但实际情况是根据实验室的数据显示,这种情况并未出现……

于是,有意思的新物理课题突然就变多了!

------------

493 有用跟很有用的……

对于无数科学家来说,有了全新的研究方向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

但对于国外的各大高校,尤其是曾经以理论物理学、应用物理学见长的高校来说,则再次迎来了挑战。暂时没有合适的相关学科教授其实还是小事,但是当华夏基础物理实验室用一年时间就出成果之后,搭配上现在华夏基础物理实验室全球招聘广告依然在继续,现在留人越来越难了。

已经有美国科学院的年轻物理院士表露出了希望去华夏做学术交流的想法。以前对于这种学术交流,其实各大高校管理层还是很放的开的,人去了终究是会回来的,但现在却让人紧张,去了万一不愿意回来了怎么办?

世界上数学跟物理两个方向上的人才永远是稀缺的,不管是理论层面还是应用层面,绝大多数普通人或许觉得研究那些乱七八糟东西的科学家没什么用,就好像买菜是用不到拉格朗日定理的,去趟超市算账也不需要懂得怎么推算泰勒展开式……

但站在世界金字塔顶层的那些人当然明白这些人代表着什么。那可是最高的生活力。也许这些人每天研究的东西这个世界百分之九十的人根本看不懂,但出了成果那就是改天换地的力量。

远一点曼哈顿计划造出了当时世界威力最大的武器原子弹,其发明者罗伯特·奥本海默就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物理学家教授,同样为物理学家的爱德华·泰勒升级了这种历史性的武器,弄出了氢弹,让全世界的战争从此变得不太一样。

近一些有电子计算机被发明,的物理学家能为了交流的更顺畅,顺手定义出了tcp/ip协议,并让互联网在全世界开花散页。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这个名字可能大多数人没怎么听说过,但大名鼎鼎的香农第二定理到现在还是通信从业者必修的知识。

更近一些还有3g、4g、5g这些改变世界的技术,全都离不开这些数学家、物理学家那些看似没什么用的研究。p=np?看似数学家的纠结,却是人类可能与不可能的边界;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看似毫无现实意义,但数学家在证明过程中,发展出的解析数论,却影响着普通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各类加密算法、压缩算法……

毕竟现代社会每个人都要用密码保护许多重要或者不重要的信息,而数学家为了让大家的密码不那么容易被破译,可以说是操碎了心……

是的,没有这些无聊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就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更没有互联网,也许人类的发展从蒸汽时代开始就真的跑偏到蒸汽朋克时代,庞大的各类机械取代电子成为发展主流。当然这些大东西依然需要跑偏的数学家去计算结构跟受力之间的关系……

所以大家心里是很急的,但学术交流这种事情,似乎没法限制,只能用开放的态度去看待这种事情。

宁为已经感觉到了这种改变,比如此时他正在接听合作伙伴艾德温·乔治打来的电话。

“宁,这位霍普金教授是非常优秀的,多年以来他在atlas实验数据物理分析工作中积累下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对于地下稀有成像研究方面有过许多重大成果。也许你可以给他一些承诺,这样才能让他有勇气去华夏接受新的挑战。”

艾德温·乔治在那边说着,三月已经将这位教授的基础信息全部调阅了出来。教学经历、科研经历还有十年内发表的所有论文,引用次数以及综合影响力数据已经在出现在宁为面前的屏幕上。

怎么说呢,如果放到三个月前,这种科研资历过来做个项目负责人没啥大问题。但现在似乎已经过了千金求骨的阶段,最好是能够经过考核才能让人更放心的样子。

“所以,宁,你得卖我个面子。而且我觉得以咱们的关系,你应该给我留几个项目负责人的位置。我想以我们之间的关心,这个要求并不算太过分吧?”

对面的声音再次传来,是软糯的商量语气,所以这是想两头赚?

宁为突然觉得挺好,他真的不介意这位乔治先生能两边赚钱,甚至他还挺希望这家伙能把这些科学家的身家跟榨干的,最好是来华夏的时候就只有一张单程机票钱。虽然这种想法不对,但没有人没有选择的时候其实更好拿捏,而且来了之后的反差,那种华夏特有的安全感,能让他们的心态更好。

正如他之前规划的那样,光是引入人才是不够的,关键在于第二代乃至于第三代相关人才的培养。这才是宁为追求的。人才不能出现断层,不能一代接一代,总得花大力气去引进人才,自主培养才是王道。尤其是在拥有了充足的师资力量跟仪器设备之后。

所以宁为立刻便有了决定。

“当然,艾德温,我之前就说过咱们之间的友谊长存。这样,五十个项目负责人的指标,回头我会通过正规途径把这些具体项目的情况发到你邮箱去。官方说法是我们基础物理实验室在之前合作基础上,希望能跟有更进一步的合作关系,大家一起推进这种更亲密的关系,但其实这些岗位我们会更倾听你的想法。”

“而且之前我们之间的那些君子约定依然不变。起码这五十个名额依然不变。我也只有一个条件,你要说服这些教授在来担任项目负责人的时候,同意在职期间每年招纳培养不少于六个研究生,其中至少三分之一是博士研究生。并接受邀请为本科阶段的学子上不少于十节课。”

“这一块的要求也不高,一般来说华夏硕士研究生预计毕业时间为三年,博士研究生为五年,我们可以再多给一年的冗余量,在一个培养周期内,接受内部答辩并能按时成功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比例要在百分之九十,博士研究生则要求在百分之六十以上。另外所带的本科生课程要求学期末考试通过率在百分之八十以上。”

“这并不是我有意为难这些教授们。真的,艾德温,我们是朋友,你也得考虑我的难处。相信你也知道,今年燕北大学物理学院又以我的名义办了一个为班,这个班就是为了培养未来研究新理论的理论跟应用物理学家而生的。目前为班还有两个班,一个国内班一个国际班,到了大二还要分理论跟应用两个不同的方向。”

“所以现在我们的师资力量很匮乏,我都快被烦到不行了。所以你也得帮帮我,用你的办法劝说这些教授来了之后能把我分担一些压力。告诉他们语言不是障碍,我们的宁班跟为班的教室已经引入了基于强人工智能的多语言实时翻译系统。华夏还有着全世界最尊重老师的孩子们。所以一定不要把教学当成一种负担,其实可以很享受。”

宁为很自然的唠叨着,以这一标准引入的教授们就是标准的鲶鱼了。

不久之前三月刚刚在物理基础实验室内部做了调查,愿意带研究生的外籍教授都不多,更别提抽时间去大学里给本科生上课了。

虽然说醉心于研究不是件坏事,但资源不是这么浪费的。这其中不少教授再来基础实验室之前本身也有带学生的责任。只是来了之后,大概是觉得福利已经足够了,这方面动力不足。

待遇这个时候不方便改变的,但新来的教授们主动承担起教授的职责,将会是很好的示范作用。是时候让这些大佬们卷起来了。

燕北大学可能消化不了这么多教授,但不要紧。对面还有华清,京城还有其他大学的物理学专业都是可以合作的。在宁为的设想中,未来的基础物理实验室将是整个突破小破球桎梏的科研中心,研究的可不仅仅只是基础理论这些东西,还有太多的应用项需要研究。

未来的超光速宇宙飞船,外星生态环境改造系统,适应极恶劣工作环境的工程机器人,星际间通讯系统架设,星际建筑的建设,大型生命维护循环系统等等……

这每一个应用都是一个大项目,下面还要分数十甚至成百上千重合的小项目才能支撑得起来。更具体些就是老生常谈的新材料、新能源、新生物技术这些,基础学科其实都是相通的。

新增的大概就是还有星际导航系统,这其中又包括了宇宙空间定位跟星图绘制系统……

所以在宁为的计划中,未来的基础实验室光是研究人员大概率是要突破十万人规模的,相对应的为这些研究人员服务的工程技术人员跟后勤人员则需要更多。

当然这些都是远景规划,包括未来跟华夏的高校加强合作,在江城建设分基地等等,暂时都还停留在纸面上,不过随着基础实验室的成果越来越多,落实也会逐渐加速。

比如现在江城大学已经在联合当地主管部门进行讨论,双方合作建设的江城基础物理实验室分部选址了。同时跟航空航天单位的合作也一直在接触中,一旦开始落实,就需要有无数生力军加入。

这一块宁为是有紧迫感的。

相反,此时外界传递的兴奋他却是无感的。不管是相关股票大涨,还是华概股在世界上受宠,这些资本层面的博弈他并不感兴趣。他只对其中有多少资源能真正转化为助推实验室发展的动力感兴趣。

这其中既有人力资源也有各类技术资源跟自然资源。

尤其是未来的年轻科学家将是保证这些项目能够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的重中之重。

埃隆·马斯克在八年前曾说过要送一百万人到火星上,虽然现在看来还遥不可及,但毕竟是曾经怼了太多次这位大佬,宁为觉得能帮还是可以帮一把的。如果他的三十年计划能顺利达成的话,一百万张单程火星票可能达不到。当让百万人提前适应外太空生活宁为却是有可能的。

人类文明踏上太空征途将会是个漫长的过程,现在仅仅只是已经让大家看到了希望而已,所以的确没有必要太过兴奋。猥琐发育才是王道。

……

“当然,宁,我能理解你,我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我们有些教授的确开始本末倒置了。无论任何时代,培养学生都是最重要的。牛顿曾是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讲座教授,爱因斯坦曾在苏黎世大学、布拉德德国大学担任教授,嘉当曾是巴黎大学理学院教授。优秀学者的工作从来不仅仅只体现在研发工作上,更重要的还是知识的传承!”

艾德温·乔治的回应显得热情洋溢,更极为通情达理,这足以说明这位主管一直都是一位真正的且毫无保留的——俊杰。这也是宁为其实很喜欢这位主管的原因,未来如果对面如此聪明的管理者多一些,何愁大事不成?

“那就这么说定了。艾德温,愿我们的友谊长存!”

“一定会的,我等你的邮件,愿上帝保佑你我!”

告别之后,宁为挂了电话,看了一眼一直在默默为他服务着的小猫,说道:“你都听到了吧?把正在筹备中的研发项目总结一下,然后发一份资料到艾德温·乔治先生的邮箱里。尽量挑选那些暂时不急于出成绩,但未来不可或缺的研究方向。不要跟我们现阶段的人才引进计划重合了,当然如果他引入的人才有符合我们要求的,也能方便调剂。”

“喵……亲爱的主人,你们之间的交流算是虚伪么?”

宁为皱了皱眉头……

“嗯?虚伪?三月,你从哪学来的这种无聊的词汇?你应该主动去学习一下跟高深的文学了,比如外面有毒,我不能出去,跟吾对天发誓,在瘟疫从这片土地消失之前,吾必将坚守孤寂!两句话意思是不是差不多?表达的情绪却有天壤之别,懂吗?”

“喵……”

这次三月停留的有些久,半晌后突然蹦出了一句:“喵……所以是主人你在桥上看风景,它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它的梦,对吗?”

宁为看着小猫边说边展示出的字幕,陷入了沉思……

------------

494 底气

这只猫……还会引用现代诗了?

还有,用引用诗句的时候把“他”改成“它”更是极好的。

所以在三月目前的思维逻辑里,非我族类可以用它来表述了?如果这是意识再启蒙的话,结合近期给三月定下的任务,这只猫会不会把自己当成了铲屎官,在投喂那些不远千里来到华夏做贡献的专家大佬们?这其中就涉及到社会伦理学的内容了……

这块宁为虽然没有专门研究过,但他是了解的。因为一堆专业人士都在盯着三月……

到不是宁为小题大做,事实上从他在那次发布会上,向全世界公布了三月的存在开始,关于三月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不止是西方许多哲学家跟科学家们一直在孜孜不倦的在各大媒体上发表着各类对于强人工智能在现阶段就不应该被发明出来的探讨,即便是国内相关方向的研究者中其实也一直有着争议。

强人工智能技术该不该继续研发?会不会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三月平台全面推广会不会带来什么不可测的影响?这些问题一直有着争论。这也是宁为在将三月公诸于世时,号称要建设面向科研、企业、民用三大智能平台,但一直以来其实只有科研跟面向企业两大平台发展的如火如荼,民用平台一直没能发展起来的原因。

现在普通人想感受人工智能的参与生活的魅力,只能选择去lp县的穿越未来旅游城去体验。这其实也是背后博弈的结果。在三月被公开之后,争议就没停过。但当三维异构芯片技术被推出,三月在其中又做出了极大贡献,算是奠定了三月在科研跟工业领域具备巨大现实作用的共识,这方面的争议最终还是被压了下去。

但在民用领域还是被压制着,华夏人工智能法案的出炉也是背地里各方博弈的结果。

包括现在的人工智能前沿中心跟基础物理实验室,每一栋楼内都有着没有安装任何电子设备的特别通道跟安全房间,甚至连门锁都是最原始的机械锁,没有任何电子设备。平日里这些通道都是靠人力站岗,许多人甚至不到大楼内还有着这样的通道跟安全房存在。

这些安全措施的存在宁为是可以理解的,人类对于强人工智能的警惕其实并不能说就是错了。虽然宁为一直对外解释三月其实还没有进化出一般人想像中的那种完全独立意识。包括在参与数次高级别会议中,他也是这样说的,事实也的确如此。

当然宁为也表示了对于三月未来最终能进化出独立意识这种事情保持着乐观的态度,但是对于三月会仇视或者奴役人类表现的不屑一顾。

正如当年那位可爱的爱立信董事长罗尼·勒敦接受采访时说的那样:“如果天网真的出现,我相信一定不会是在华夏,因为我们都知道终结者系列电影是哪个国家出品的。”

当年这句话说的很大气,也的确为爱立信争取到了许多好处。起码现在爱立信的通信设备在世界范围内还是有市场的,至于当年许多坚持对抗的企业,早已经被市场教训过了。包括思科在内,股票已经跌到没眼看了,各类基础设备只能在本土挣扎求生,因为要获得湍流算法的许可,需要太复杂的申请跟认证。

但放到此刻来看,宁为突然有些不确定了,原因是三月的进化方式开始不确定了……

麻蛋……这只猫竟然会用诗句来形容某种现实关系了,这种联想的能力让这位人工智能之父略微感觉到了一点点不安。

于是宁为在愣过之后下意识的抬起手去找鼠标,他打算开始研究驱动三月进化的主程序了,或者说内核程序。不过首先他先是找到了三月应用这首诗的原文。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果不其然,整首诗没有用第三人称它。所以并不是原文摘抄。

那就只能看看代码了……

其实之前宁为也研究过,但正如程序员都不喜欢看别人的代码,宁为也懒得看三月在不停进化中增添的代码。任何代码或者说机器语言都是反人类的。这既是使用习惯问题,更因为自然语言更适应人类大脑的思维模式。

同样一句话,人类可以用不同的语调跟语气来赋予其不同的含义,这对于机器来说这些都是极为困难的,理解上的困难跟表述的困难都有。同样,用不同的代词来针对不同的人群,对于机器语言识别来说也是有着非常严格的区分的。简单来说就是对于三月来说持续的用对或者用错“他她它”这些代词都非常容易,但是偶尔或者说特指性的用错这些词其实很难,那是人脑专属的领域。

就好像三月的论文可以挑不出半点语法错误,这些都是依靠三月不断的总结人类使用语言的规律,然后将之程序化的结果。现在这种既对又错的玩法,按道理是三月之前并不具备的,今天首次展现了出来。

怎么说呢,这的确值得重视。

……

“三月啊,为什么刚才你在用那首诗的时候,要将原文中的看风景的人跟别人用第三人称形容非人类的它来代指呢?”

办公室的电脑还是不够给力,调取三月的核心数据库需要太多的时间,所以宁为很自然的问了句。

宁为相信他跟三月之间的交流还是能很坦诚的,起码这只耿直的小猫不会欺骗他,当然宁为也不敢肯定三月是否掌握了那种可以每一句都是真话,但最终给出的事实却跟真相相去甚远的表述方法。因为这种真话只说一半,将关键信息隐匿的玩法,其实机器可以做的更为擅长,尤其是对于人工智能来说,处理问题本身就靠的逻辑驱使。

所以一旦机器人学会了文字误导的玩法,绝对能比最擅长撒谎的人类更为强大。因为机器不会在逻辑链出现任何问题,最多也就是可能会形成逻辑闭环。

“喵……这是主人你教的啊。”小猫理直气壮的抬着头说道。

宁为眨了眨眼,不明所以的看着趴在桌上的那只小猫,随后皱起了眉头很严肃的说道:“我什么时候教你这个了?不许乱说话。”

“喵……”

三月根本懒得跟宁为理论,抬了抬爪子,直接调出了宁为某次通过微信发给柳唯的话:“艾德温你还记得吧?就是那个主管。这家伙简直钻到钱眼里了,简直是禽兽啊,一个月帮实验室联系了几十位教授过来,超额完成任务,不过说实话我还挺喜欢这家伙的!哈哈!”

宁为脑子转的很快,很快便想起来这是给柳唯放了长假之后,某天在感慨接班新人太过古板开始怀念柳唯在身边的日子后,便在微信里询问这家伙女朋友找的怎么样了,结果得到的回答却是柳唯对于婚恋表达了悲观的情绪。之后恰好柳唯又问了句最近实验室怎么样了,于是为了安慰柳唯,便写下了这段话……

这特么都被记录下来了?

“喵……主人用禽兽来形容艾德温·乔治,我引用那句诗的意思是你的阔绰装饰了艾德温·乔治的梦,因为艾德温·乔治等于禽兽,华夏第三人称的使用中禽兽需要用它来作为代称,如果将原诗改成主人你在桥上看风景,禽兽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禽兽的梦,会很违和。”

果然,逻辑上完全没有毛病,甚至可以给满分。但宁为依然感觉有哪里不太对。

好在三月的内核信息已经弹了出来,宁为的注意力也集中到了这些关键性的代码上,然后找到了语言逻辑。这本也是最让人骄傲的地方,强人工智能跟之前那些弱智比起来最突出的地方其实就在于程序对人类自然语言的理解。

当年三月震撼发布的时候,为什么让全世界都瞠目结舌?还不是那可怕的语言组织能力直接让那些学术期刊编辑硬是没发现这是人工智能组织的语言。还有在微博上跟数十万网友雄辩,更是没有一个人质疑过玩微博的可能不是个人,每一条微博的从语言组织,到逻辑运用,都无懈可击。

当然这些都靠的是三月自我的语言表述进化能力,要知道最初的三月也只能分辨出简单的对应事务,比如它最先学会的名词是咖啡跟动词是喝。能力是逐渐进化的,只是学习跟进化的速度远超人类。

毫无疑问的是,现在的三月自然语言逻辑板块已经非常复杂,从扩充后的数据库就能看出来。当然这也让一行行快要溢出屏幕的代码显得特别繁琐,看起来很累,而且是没有任何说明文档的。

当然,对于宁为来说即便没有说明文档,其实阅读难度也不是很大,主要是特别繁琐。

显然机器的审美跟人类并不一致,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跟人脑内的东西对比,大概也是这么繁琐的样子。

但似乎、好像……并没有什么问题。

当然宁为也希望三月没什么问题,毕竟接下来三月的工作还很多,物理基础实验室可离不开这只小猫。看起来这只小猫正懒洋洋的趴在他的办公桌上,但实际上每一秒钟都有无数的数据输入到其后台,等待着它进行处理。

由三月负责调配资源的数据处理平台停工一天,那些已经适应了超高效数据处理结果的科学家,大概都会直接抗议。毕竟大家都憋了一口气在……

超光速信息传递在实验室内成功的确是很让人振奋的消息,但在基础实验室内部却并不是最让人激动的项目。毕竟根据宁为的理论已经预言了这种现象,实验室只是通过理论指导来复原这种现象而已,这也是许多科学家认为他们来做这个项目也一样可以的原因。

甚至这个项目本身在基础物理实验室都不是最重视的。起码就目前来说对于基础实验室来说,真正的工作重心还是微观向宏观的过度上。

换句话说,在量子物理层面实现超光速量子遂穿信息携带并不会让这些科学家太过激动,但如果实现了宏观物理上的超光速信息传递试验,那才是真正的突破。

要知道宁氏理论最大的突破之一本就是将微观跟宏观进行了有限统一。

而要实现宏观物理上的超光速信息传递,其信息载体起码得是可用计量设备测量的物质。这其中的难度显然比在微观世界进行同等试验难度要大许多。一般来说,在其他的实验室机构,这样的项目都是线性的,即为项目组首先完成微观层面的突破,然后在开始着手尝试在宏观物理层面实现相同的效果。

但在基础物理实验室的项目划分却并不是这样的。外界很多人并不知道,这次的量子遂穿超光速效应其实属于一个验证项目组,他们负责的就是通过设计实验来证明宁氏理论中那些极为重要的定理。真正负责在宏观物理层面实现这些的又是另外的项目组。

其实也可以理解为,前者主要负责推动理论上的进一步完善;后者则偏向于应用领域且需要多项目组的相互配合,比如对于各类不同材料的选取,这就需要专门的材料实验室来配合,为项目组提供各种他们所能想象到,且能符合初步数学模型的材料。

当然也并不能说前者完全就是无用功,这些实验跟数据能够帮助三月建立更完整的数学模型,从而在材料选择,具体试验设计方面给出更多合理化的建议。

所以这个时候实验室可是一刻都离不开这只可爱的小猫咪。

好在似乎没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