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苍山月
齐磊,“你要这么说的话,我就得用阿斯麦再拉起来一个极紫光班底了,以防万一啊!你不会反对吧?”
鲍尔森,“有我一份吗?”
齐磊,“有。”
鲍尔森,“那一切好说。”
……
……
很多人可能会有疑问,不管怎么说,鲍尔森是不是把阿斯麦送的太随意了?
他应该考虑美国的利益,应该考虑战略上中国企业的潜在威胁。
包括齐磊,鲍尔森太清楚齐磊的居心叵测了,他就一点也不防着吗?
怎么说呢?
这不是随意不随意的问题,而是外人看待这件事的思维误区,或者叫惯性。
在心理学上,还有一个专业的名词来总结这种现象,名叫——知识的诅咒。
它最浅层的理解就是:当知识被我们摄取之后,我们天然的就认为,别人也应该理解和掌握这个知识点。甚至无法想象对方不了解这个知识点的样子。
如果对方真不了解,那么我们对对方做出判断时,就容易产生蔑视、否定、嘲笑,乃至分歧。
最常见的行为就是:“这你都不知道?”“这是常识!”等等。
事实上,我们日常关系中,大部份的矛盾和争论都来自【知识的诅咒】。
比如说,职场关系,你认为你的老板是混蛋,根本不了解员工的难处,甚至他都不知道自己的漏洞和缺点,像个蠢货。
比如说,夫妻之间,相互很难理解一些迷之操作,简直就是无理取闹。
比如说,大人永远不理解孩子的烦恼,而孩子也不知道大人的苦衷。
再比如说,面对一些热点的社会事件,一个懂法的人无法理解网络上那些不懂的人为什么愤怒。
这些都是【知识的诅咒】。
根源其实就在“你是你”,“我是我”。你的世界和我的世界很可能不一样,矛盾分歧也就由此而生了。
一个想法简单的人,无法认同想法复杂的人的世界。
而一个想法复杂的人,也往往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以此来践行自己的知识认知。
研究表明,人到了一定的时期,即便看再多书,摄取再多知识,他的知识总量也不会再增长。因为他的所有知识摄取,都变成了对原有知识的佐证和践行。
他在完善早已定下的价值取向和世界观,而不是在摄取新的观点和视野。
也就是说,多读书多摄取知识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不但不会让人们的知识认知更宽,反而更加聚焦,更加狭隘。
罗翔老师说过的那句著名的“一个知识越匮乏的人,看待事务越绝对。”其基础逻辑就来源于这个心理学理论。
简单的认知,或者处于最活跃状态的思维定式,让我们很难去理解认知以外的逻辑可能,甚至是世界的性状。
可不是讽刺谁哈!因为没有人能逃避知识的诅咒,每一个人都是受害者。
只是恰巧在某一个知识点,某一件事的认知上,确实存在远近之分罢了。
说回正题。
为什么说鲍尔森的行为不是他应不应该这样做的问题呢?而是外人看待这件事的思维误区呢?
因为,我们可以说鲍尔森是个自私的利己主义者,但不能否定自私的利己主义者存在。
我们可以用我们自己的世界观去构架这个社会,但是我们不能用我们的世界观让别人也这样构架世界。
那只是我们认为的行为逻辑罢了,可能是普世的,可能是大多数答案。
但是,往往在更多时间,人是形形色色的,世界也是形形色色的。
我们站在上帝视角,认为让齐磊拿到阿斯麦,会威胁到美国利益,会带来隐患。而与生俱来的国家观念,又认为全世界都应该是这个样子。
可实际上……
可实际上,且不说鲍尔森能不能看到我们看到的。就算他看到了,在他的天秤上,美国利益和所谓的家国观念,也许并不是多么重要的参考项。
这就好比,我们大多数人热爱祖国,我们对一些伤害中国的行为恨之入骨。
可实际上,总有那么一部分人,爱国根本就不在他们的道德框架之内。
在我们这样一个相对来说,对国家认同感这强,文化概念这么重视,对政府拥护度这么高的国度,依旧有那么一部分人出于某种原因做出损害国家利益的事,更何况是一个西方的上位者?
在鲍尔森眼里,美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可以因为他个人的意愿而改变的美国。他拥有这样的能力和财富。
那美国的利益?还重要吗?
重要!但是美国的利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他个人的利益。
虽然我们也说国家利益就是个人利益,紧密相连。可鲍尔森的情况和我们完全不同,他的从属关系是反的。
再说的狂妄一点,美国的反中情绪是谁定义的?不是人民,而是利益!
真的因为反中而伤害了鲍尔森这种人的利益,他甚至可以不反中,可以让美国不反中。
当然,没有说的这么简单,涉及太多利益纠葛,也不是鲍尔森一个人说了算。
可是,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
事实上,我们当中某些人的思维逻辑、价值取向和鲍尔森是没有区别的,不信你好好想想?
……
总之,光刻机的事儿,基本告一段落了。
虽然齐磊还没有把阿斯麦握在手中,可也不太可能产生什么意外了。
阿斯麦没有退路,美国人不要它,欧洲人不敢要了。
或者说,原本欧洲人还在犹豫,是和美国人硬碰硬,还是怀柔应对,现在也不用犹豫了。
只剩一个选项,那就是:当中国人提出收购阿斯麦的时候,顺水推舟把阿斯麦推给中国人。
而且不是简单的推,要做足人情,和中国人搞好关系,以便未来应对来自美国人的压力。
直到此时,齐磊才算长长了松了一口气,有点显摆地给老秦打了个电话。
这段时间,老秦一直在盯着时装那件事儿,开始还三天两头的打电话,甚至亲自过来和齐磊隔着警戒线讨论问题。
最近一个月,好像也没什么工夫搭理齐磊了,把阿斯麦收入囊中的事儿,老秦还不知道。
电话里,齐磊故意轻描淡写地把这事儿一说。
本以为他老北叔又要来个“震惊体”,还不得下巴脱臼的夸他脏?又算计了一波儿?
那可是阿斯麦啊!有战略意义的呢!
却没想到,“知道了!回头我派人给你收回来,你别出面了,不太合适。”
“好了,正忙着呢,挂了!”
齐磊,“????”
完了?
表扬我一句啊?
嚓,什么情况?
放下电话,齐磊还有点小失落。
愣了半天,蹦出一句,“这老农民有点反常呢?”
回魂,刚要伸个懒腰,就见李憨憨支着下巴一脸迷妹的看着他。
吓齐磊一跳,“你瞅啥?”
李憨憨一瞪眼,“瞅你咋地?”
随之又不可接受,不可原谅,不可理解地来了一句,“石头,原来你是这样的人!?”
齐磊,“????”
特么什么跟什么啊?
“我啥样的人?”
李憨憨耸了耸肩,“说不太好!就是,就是和我认识的齐磊不太一样,一时接受不了。”
将近两个月的时间,让李憨憨见识了齐磊狡诈一面,无所不用其极的那一面。
可以说是完完全全的阴谋家、坏人,这是李憨憨从未了解的一面。
这让她有些怀念,怀念那个蹲在马路牙子上吹大牛的齐磊。
……
第578章 青春没有满分
李憨憨怀念那个像孩子王一样的齐磊,因为那离她很近,仿佛就在昨天,仿佛就在身边。
可是,此时此刻的齐磊让李憨憨感到惶恐,因为那离她很远,远到几乎无法触及。
而此时此刻的齐磊显然没有意识到李憨憨的感伤,依旧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
是的,无论是谁,在迎接战果的那一刻,都或多或少地展现出一些旁若无人的狂傲,享受那份自得。
况且,战果还远不止阿斯麦一个,还有不比阿斯麦小的收获,那是外人看不到,也无法想到的。
那就是——中芯国际!!
齐磊让沃伦传话,希望台积电放弃对中芯国际的专利诉讼,以保障台积电可以继续留在EUVLLC。
这一附加条件看似无关疼痒,貌似只是顺手帮助了一家中国企业罢了,和齐磊似乎也没有什么利益纠葛。
可实际上,意义非常重大。
……
怎么说呢?
在后世,很多了解一些中芯国际发展史的人都认为,这家芯片制造企业好像不太争气,折腾了二十年也没折腾出什么浪花。让人失望。
可实际上,无论是中芯国际这家公司,还是它的创始人张如京,在技术和学术人脉上的深度,都是可圈可点的。
虽然造成中芯国际不争气的原因有公司自身的问题,以及一些晦涩的因素,但说实话,这些因素并不是关键。
只能说,这家公司命运多舛,有点生不逢时。
简单来说,张如京个人的成长路线其实和张衷谋差不多,张衷谋是先在宝岛其它的芯片制造企业闯出名声之后出来单干,创立了台积电。
而张如京的起点则是美国的半导体巨头德州仪器,后来跟随张衷谋撑起了台积电的根基。在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之后,也出来创业。
那时正值世纪之交,内地也开始发展半导体产业,张如京创业思路与内地芯片发展战略不谋而合,在多方的促成之下,就有了中芯国际。
早期的中芯国际发展还是很不错的,工厂建设、工艺整合,两三年的时间从无到有。
当世界芯片制造水平刚刚迈进进193纳米,并有迟滞趋向的时候,中芯国际的300纳米制程工艺已经趋于成熟了。
虽然还是处于落后地位,但是就一家初创企业来说,已经是非常不错了,足见张如京个人的能力。
这么说可能概念还是有点模糊,300纳米和193纳米看上去差的有点多,可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儿。
芯片制程每一代的推进,大约保持着三分之一左右的差距。
就比如说,比300纳米芯片更先进的下一代产品就是193纳米,再下一代就是130纳米,然后90纳米、65纳米,以此类推。
所以,300纳米和193纳米在这个年代,就相当去后代最尖端的7纳米芯片和5纳米芯片的差距。
而大家都盯着,并且削尖脑袋在研发的浸润式光刻技术,则是把芯片制程再向前推进一步的关键。也就是下一代的130纳米,大概想当于后世炒的火热的2纳米芯片。
中芯国际在当下,虽然还落后于世界顶尖水平,可也只有一代的代差。
而且,从300纳米到193纳米的技术突破,也远没有后世14纳米、10纳米、7纳米那么难。
再加上,张如京本人在行业内的经验非常丰富,曾经任职于德州仪器、台积电等等一线大厂,主持建造了近二十座晶圆工厂。
同时,他的老师,同学,朋友在全球的半导体学术、产业界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所以,中芯国际的潜力非常大。
在当时的大环境来看,中芯国际是最有希望引领中国芯片制造业,并且与世界先进制造水平保持同步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