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青史尽成灰
所幸查的及时,不然的话,要是朱文正收了礼物,连他都不好办了。虽说国法第一,但是面对至亲,的确不是那么容易下决心的。
老朱写信,严厉提醒朱文正,要他严格自律,不许有任何胡来,不然就算他想庇护,也庇护不了了。
朱元璋除了写信之外,还派人过去,盯着朱文正,把这小子死死看住。
也正因为侄子的事情,老朱才对胡大海的遭遇感同身受。
“咱已经下令,要在军中,严肃军纪,从上到下,全都如此,务必要严惩贪墨,大元朝怎么走到今天,咱们都看在眼里……这还没打下天下,就要重蹈覆辙,只怕咱们大家伙,都会死无葬身之地啊!”
朱元璋从案子的情况,再到他的考虑,忧心,仔仔细细,跟胡大海讲述了一遍。
胡大海默默听着,心中有感,“上位,那个逆子当初就贪图享受,我让他在军中效力,他非说自己有病,身体不好,受不得苦。前些时候,就去了军屯,我以为他只是不愿意吃苦,却没有料到,他竟然敢盗卖军粮,私自酿酒……这个小畜生,该杀!必须杀!我都想亲手宰了他!”
胡大海认真道:“上位用不着担心,我能想得明白,当初我投靠上位,就是见上位御下严格,秋毫无犯,知道上位必定能成大业。如今上位做得都对,卑职怎么会不服气?只是,只是万万没有料到,这事情竟然落在了我的身上,卑职教子无方,卑职对不起上位!”
胡大海哭拜地上,朱元璋连忙把他再次拉起,“别说了,你领兵在外,又岂能方方面面,都照顾得来?咱记得,你还要一个儿子?”
“嗯!叫胡关住,这小子,这小子不如他哥伶俐,傻乎乎的,光知道猛打猛冲……倒是跟我这个当爹的,挺像的。”
朱元璋点头,“好,好啊!这样吧,就让先跟着张先生学点本事,随后给咱当个亲卫吧!”
胡大海一阵愕然……朱元璋的亲卫可不是简单保护老朱而已,事实上他们要负责许多使命,简单说,吴大头的千户衔,就是挂在老朱亲卫下面。
保护朱元璋安全,刺探情报,舆论宣传,稽查不法……许许多多的事情,都是这个亲卫负责。
一旦成为老朱亲卫,那就意味着成了铁杆心腹。
胡大海满脸苦涩,他不好意思道:“上位,那小子什么都不会,我怕他误事啊!”
朱元璋一笑:“所以咱让他先追随张先生,学点本事,咱的外甥李文忠,干儿子朱英,还有蓝玉,他们都在张先生手下。”
张希孟也笑着点点头,“胡指挥使,你只剩下这一个孩子,主公是怕他受什么伤害。暂时划入亲卫,也要看看他的兴趣才能,总有适合他的位置。哪怕他愿意领兵打仗,也可以先学习火器使用,回头让他统领火器营。你是有功之臣,又深明大义,主公也不愿意再出意外,我们这些人也不愿意见到啊!”
有了张希孟的这番解释,胡大海终于欣然接受。
虽然胡三舍是保不住了,但是上位还是力图补救,施恩胡关住,多少让胡大海的心好受了一点。
“上位,不说卑职的家事了,卑职听说,上位没答应褒扬石抹宜孙?”
朱元璋点头,“的确有此事,将士们是怎么看的?”
“自然是觉得上位做得对啊!”胡大海切齿咬牙,“我就想不通了,咱们这安,舍死忘生的猛士有多少?咱们就非要褒扬那个元鞑子的狗贼?幸好上位睿智英明,没有上当。弟兄们都觉得上位做得对,都竖大拇指!”
老朱矜持一笑,“这事还是张先生看得通透。”
张希孟把话接过来,“胡指挥使,说实话,这种事情也不难理解……历来把持舆论的,都不是军中将士,有太多的英雄事迹,都被人遗忘,即便能记载于史册中,也没有多少人记得。编成戏文,搬上舞台,最多的还是那些才子佳人,即便有些乱世征伐的,也都是浮光掠影,没法深入。”
“所幸咱们已经注意到了,军中也有自己的宣传队,我已经叫吴大头他们派人过来,了解军中实情,把士兵们的英雄事迹,搬上戏台……舆论宣传,也是一场大战,咱们不抢占阵地,就会落到别人的手里。任由他们胡乱演绎,就会颠倒黑白,混淆视听。就拿石抹宜孙全家来说,如果当真褒扬他们,没准日后就有人说石抹宜孙是忠臣,一旦他成了忠臣,咱们岂不是都成了杀害忠臣孝子的罪人?”
胡大海把眼睛一瞪,“这,这是什么放屁的道理?俺不服气!张先生,这次攻击诸暨城,一共阵亡了五百三十六人,其中有十三人立了一等功……那个率先搭人梯的弟兄,俺给他拟了个头功。实不相瞒,他,他上半身的骨头都碎了,七窍流血,我,我看着都忍不住流泪。”
胡大海抬起头,看了看朱元璋,又看了看张希孟。
“上位,张先生,俺知道,有人说胡大海因为亲儿子死了,多半会怀恨在心,甚至造反……可,可那些将士也是俺的手足兄弟,骨肉子侄……他们舍死忘生,在前面拼死战斗。三万八千石军粮!那是多少人的命啊!这样的逆子畜生,就算上位不杀他,我也饶不了他!拿命换来的江山,当真不能让人糟蹋了,就算是亲生骨肉,也不行!”
胡大海情绪激动,袒露心扉,张希孟和朱元璋都忍不住感叹。
胡大海这人,的确是深明大义,非比寻常。
“主公的意思是要给牺牲的弟兄们双倍抚恤,具体怎么办,我这里又详细的条例,稍后就会公布,保证让大家伙满意。至于石抹宜孙吗?他们是元廷的死硬走狗,抗拒仁义之师,死有余辜。要把此战的详细经过写下来,刻成石碑,留在诸暨,警醒后人。而且还要明确告知天下,凡是谈起石抹宜孙的事情,必须讲清楚,他们家是大元朝的世袭副万户,享受荣华富贵。在镇守处州期间,纵容部下,劫掠百姓,敲骨吸髓。而且还随便诬陷红贼,有许多百姓无辜被害!这些事情刘伯温那边已经有详细的调查卷宗说明。要讲清楚前因后果,他可不是单纯忠心大元。如果谁敢不顾前后缘由,只是单纯赞颂一条鹰犬的忠义,就是替元廷张目,必须严惩不贷!”
胡大海听到这里,立刻用力点头,“对,张先生说得太对了……”
正聊得畅快,突然徐达求见,他不是自己来的,竟然还牵着一个五岁多的小女孩。
“上位,这是石抹宜孙的女儿,险些被她的祖母拖入火中。是被他们家的一个家丁带出来,刚刚送到军营,想要领赏。”
“领赏?”朱元璋皱眉道:“领什么赏?”
“这不是见上位没有褒扬石抹宜孙,就觉得上位想要杀绝他们家人,这丫头是个漏网之鱼,故此送了过来……”
“混账!”老朱气得一拍桌子,“咱还不至于跟一个小丫头过不去,石抹宜孙该死,老太太找死!这孩子却是无辜的,留在军中抚养,谁也不许为难她!”
徐达一愣,立刻躬身道:“上位仁慈!”
第二百一十六章 劝降
胡大海解开了心结,转身离去,把朱元璋的意思,告诉所有弟兄们,石抹宜孙不会嘉奖,还会被细数罪行,牺牲将士都会得到充足抚恤。上位依旧执法严明,公平公正,让人心服口服。
咱老胡依旧会忠心耿耿,绝无二意。
胡大海满意去了,却剩下了徐达。
此时的徐达有些尴尬了,提出给石抹宜孙厚葬褒扬的正是他,结果却惹出了这么大的风波,弄不好文武都要嫉恨他。
张希孟倒是知道徐达的为人,事实上他也给徐达写了信,把事情的关键点了出来,想必徐达另外有考虑。
“你可是在打杭州的主意?”
张希孟思前想后,也只剩下这么一个可能了。
果不其然,徐达立刻点头。。
此时的老朱也不由得问道:“杭州又怎么了?眼下不是在张士诚的手下吗?莫非咱们有机会?”
徐达见老朱提问,他立刻把事情说了一遍……石抹宜孙算是元廷在浙江行省,最后的一支直属力量,但是在杭州,还有一支特殊的兵马。
这是一支苗兵,首领姓杨,名叫杨通贯。
他也算是揭竿而起的群雄之一,很快聚集了几万苗兵,雄踞邵阳、怀化一带……但是很快杨通贯就改了主意,他不再反叛朝廷,反而选择归附元廷,帮着元兵剿杀红巾军。
杨通贯的主要目标是徐寿辉的天完政权,他率领苗兵,作为前锋,光复了武昌,一战成名,元廷大加封赏,杨氏一族风光无限,全都得到了官职。
正在杨家摩拳擦掌的时候,就出了事情。
杨通贯他爹被红巾包围,寡不敌众,又缺少粮草,结果不幸战死。
元廷也怕苗兵趁机作乱,就严令他们不许动弹,原地待命。
后来朱元璋率先渡过长江,攻取金陵,张士诚也跟着渡江,攻打苏州……元廷被逼无奈,就把杨通贯调到了杭州一带,抵御红巾军。
“上位,当初进攻金陵的时候,就是他领着几万人马援救金陵,所幸咱们下手极快,没给他机会,杨通贯这才引兵退走。”徐达向朱元璋介绍,“咱们拿下金陵之后,张士诚又攻苏州,由于牵连时日,给了杨通贯机会,他几次袭击张士诚,险些将张士诚击败。随后张士诚夺取苏州,又派兵南下,想要攻取杭州,结果让杨通贯打得大败而逃,斩首七千,俘虏几千!”
朱元璋耐心听着,忍不住道:“这么看,这个杨通贯还是一员悍将?”
徐达用力点头,“岂止是悍将,绝对是智勇双全……只是天时不顺,他不该来杭州的。”
此话一出,张希孟立刻明白了徐达的意思。
“你是说他苗人的身份,得不到信任?”
徐达道:“岂止是得不到信任,他几万兵马,消耗的军需粮饷,不是一个小数目,元廷没有粮饷,杭州士绅又不愿意支持他。杨通贯的处境很难,这才不得已依附自己的手下败将张士诚!”
张士诚前段时间向元廷请降,果然得到了回应……被授予太尉衔,并且将浙西、淮东之地,割让给张士诚。
一瞬间,张士诚竟然又成了大元朝的忠臣,不出意外,他还是杨通贯的上司。靠着投降诏安,顺利接管了杭州。
张士诚的运气,依旧逆天!
连老朱都不得不感叹,这货的命可真好。
只不过投机取巧是要付出代价的,杨通贯既不服气张士诚,也不愿意听从他的调遣。而另一边,朱家军迅速南下,切断了杨通贯返回家乡的道路。
成为了断线风筝的杨通贯,很是尴尬,想回家,回不去,想回归大元的怀抱,无路可走。让他听从张士诚的话,又心不甘情不愿。
徐达是吃准了杨通贯的心态,所以才出了一招。
“你打算借着厚葬石抹宜孙的机会,说服杨通贯投降?”
徐达道:“其实我早就和杨通贯有了书信往来。我向他承诺,上位必定会妥善对付苗兵,让他大可放心。我也是鬼迷心窍,竟然想利用石抹宜孙,来劝说杨通贯……都是属下思虑不全,给上位添了麻烦!”
听完徐达的这番话,不管是朱元璋还是张希孟,都没法生气责怪。
徐达身为一个将领,关注点都放在战场上,也是情理之中,甚至是职责所在,他能寻找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方法,更是值得称赞。
只不过这个杨通贯,真的能投降吗?
“其实还是有机会的……比如这一次攻击诸暨,我其实安排了兵马,防止有人援救。而杨通贯在杭州,按兵不动。张士诚更是派人南下,看意思倒像是防备石抹宜孙逃入杭州避祸。毕竟一旦石抹宜孙和杨通贯联手,再图谋杭州,可就难了。”
张希孟忍不住一笑,“这倒是附和张士诚的作风。当下的事情就是要如何收服苗兵,拿下杭州了。”
朱元璋沉吟道:“杭州可以暂时不拿下,但是这伙苗兵不能放过。咱们很需要他们!”
张希孟微微思忖,立刻明白了老朱的意思,同时也暗暗叹口气,朱元璋在军务上的敏锐程度,已经超过了自己一大截啊!
杨通贯的老家在湖广南部,属于苗民中的“飞山蛮”,他们的祖上,是五代时候的飞山公杨再思,绵延几百年,源远流长,在苗民当中,非常有声望。
而且单纯从战斗力来看,也是极为强悍的一支。
朱元璋盯上了他们,原因也很简单,天完那边的势头太迅猛了,尤其是那个倪文俊,更是所向披靡。
前者朱元璋布置围攻庐州的左君弼。
虽然成功打下了庐州,但是却没有杀死左君弼,这家伙带着残兵向西逃窜,投靠了天完。
而天完这边,就是由倪文俊统军,占领了安庆!
要知道安庆可是朱元璋和刘福通谈判的时候,划给朱家军的势力范围。结果让天完这边给抢先了,着实欺人太甚。
常遇春一怒之下,领兵攻击。
常遇春有多厉害,不用多说,可问题是他在半路上遇到了另一伙人,他们厮杀一场,常遇春竟然没有讨到便宜,只能悻悻而归。
事后才知道,这位让常遇春铩羽而归的猛士,叫做张定边!
朱元璋得知这些事情之后,并没有选择立刻向天完展开反击。相反,老朱摆出了收缩的态势,他只是安排人马,死守庐州,堵住天完攻击淮西的路,同时在巢湖,濡须口,池州一带,布置兵马,另外又派人抢占了饶州,牢牢控制鄱阳湖东岸,避免天完越过鄱阳湖,威胁金陵。
老朱在西边构建了一条防线,阻挡天完。
这就是两面受敌的艰难。
张希孟也是一清二楚,所有才有了跟方国珍合作,攻取诸暨,清扫元廷在江南的势力,迅速稳定一边,腾出手来,去对付另一边。
其实当下态势,竟然战国争霸,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朱元璋联合刘福通,是合纵,而天完给张士诚遥相呼应,正是连横。
围绕着长江上下,中原大地,展开了生死对决。
老朱想要收取苗兵,把他们送回老家,从湖广的南部烧一把火,点了徐寿辉的裤裆。
不得不说,这一招是真够高的!
现在就剩下一个问题,杨通贯能不能投降了?
“石抹宜孙的事情,关乎是非黑白,咱是不能让的……不过杨通贯愿意投降咱,咱必定会一视同仁,绝不亏待。”朱元璋看了看张希孟,问道:“先生,你看能不能派一个能言善道的过去,劝说杨通贯?”
张希孟点头,“自然可以,只不过能不能成,就不好说了。”
老朱也想得开,他笑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即便他杨通贯不投降,咱也有别的办法。”
“徐达!”
老朱低声唤道。
徐达急忙躬身施礼,“属下在。”
“石抹宜孙的事情,就这么揭过去了,你现在就调动人马,做好准备,如果杨通贯不投降,咱们就动兵。再有,张士诚也不会老实,还要方国珍。你要小心应付,只要这一战打好了,咱们就能全力以赴,掉头向西,先灭了天完!”
“天完,天完!咱要让他们明天就完!”
老朱狠狠一锤桌子,霸气十足。
徐达急忙答应,这一仗该怎么打,他早就在心里筹谋了不止一遍,很快,一道道的命令下达,朱家军积极备战。
相比之下,选谁去劝说杨通贯,就显得麻烦了不少。
哪个文人嘴皮子利索,能说会道,可以让杨通贯投降呢?
最佳人选,毫无疑问是张希孟,但是同样毫无疑问,老朱不会放人。他绝对不能让张希孟去冒险。
既然张希孟不能去,那就……让孙炎前往吧!
谁让他是张希孟的首席秘书呢!
“张相,张师父,我可听说了,苗兵野蛮,我这细皮嫩肉的,到了他们手里,可如何是好啊!”
张希孟认真想了想,从怀里掏出十贯钱,放在了孙炎的面前。
“这,这是让我收买杨通贯?这么点钱,未免也太少了吧?”
张希孟笑道:“收买杨通贯是太少了,但是买纸钱却是够了。”
“纸钱?”
“对啊,我给你烧足这么多的,让你到地府当首富,你看如何?”
上一篇:全民求生:我在荒岛建别墅
下一篇:人在三国,开局夺取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