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青史尽成灰
不用太复杂,简约细致就好。谷倎
从某种程度上,张希孟是有点反对工匠精神的。
很多工匠精神的本质,不就是玩了命的内卷吗!
一张睡人的床,非要耗费一千个工!
一个木匠,需要干三年,才能弄出来。
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雕刻各种花纹,处处都有说道讲究……可仔细想想,有必要吗?
一个木匠,三年的时光,做个几十张,上百张,甚至更多的床,难道不好吗?让更多人用到,不应该吗?
非要死磕工艺……一张千工床,或许比普通床舒服几倍,但却牺牲了几十倍,上百倍的效率,真的有必要吗?
就好像那些寿司之神,米饭仙人……一辈子只干一件事,听起来很了不起,但同样的米饭,能做出龙虾鲍鱼的味儿吗?
你的米饭,或许会比普通的好吃一些,如果和普通米饭一样价钱,毫无疑问是赚了。
可问题是你卖了几倍,十几倍的价钱,这不就是噶韭菜吗!
消费观、审美观、工商业发展规划,工艺技能,工匠的思想观念……要让生产面向大众,让普通百姓也能享受到。
张希孟粗略估算,这又是好几篇文章,抽空写出来,发表了,稿费不就来了!
这日子是越来越有盼头了。
张希孟觉得自己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瞬间人生就有了奋斗的目标。
只不过还没等张希孟挥动大笔,老朱的旨意就到了,天子要御驾亲征,张相公随军出征。
没办法了,只能立刻收拾行囊,随着老朱离京。
君臣不是第一次一起统军,相比起以往,如今的老朱,更多了几分自信和从容。而张希孟经过一番挣扎之后,也更加纯粹了许多。
没有谁是生来了不起的,但是通过不断修炼,明心见性,却是可以距离圣贤越来越近。
从某种角度上讲,张希孟也挺认可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
还是那句话,作为超越王朝的存在,儒家自然是有可取之处,包括理学,也不是全都是错的。
只不顾在原始参数上,出现了偏差,方法越是正确,得出的结论就越离谱罢了。
跟老朱刚出京不久,常遇春就传来了捷报,大军已经攻克兴国路!
“好!”
朱元璋忍不住赞叹, “常遇春果然是猛将,让他当这个先锋,恰如其分!”
张希孟自然也不怀疑常遇春的战斗力。只是在常遇春的捷报里,却有几句话,吸引了张希孟的目光。
“常遇春俘虏了一批矿工,想要询问主公的意思,是打入战俘营,还是就地放了?”张希孟眉头紧皱,兴国路还有什么主要矿场吗?
沉吟了少许,张希孟立刻抓过来地图,仔细看了又看,一个地名赫然出现在眼前。
“是大冶!大冶铁矿!”
老朱微微皱眉头,“张先生,这地方很重要?”
张希孟还能说什么,大冶铁矿,岂止是重要,简直就是个聚宝盆!
“主公,臣如果没记错,这里从三国年间,就有人开采了!”
“什么?这,这有一千多年了!”老朱惊。
张希孟叹道:“不只是开采一千多年那么简单,这里还是露天矿场,开采十分便捷……而且这里面还有金,银,铜,这里可是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
“啊!”
朱元璋也傻了,“这,这么厉害?”
张希孟点头,“只要把大冶铁矿弄到手里,简直是如虎添翼!”
老朱狠狠一挥拳头,“好!太好了!常遇春这个首功,是跑不了了。”
张希孟却急忙道:“主公,这些矿工可不能随便放走了,一定要留下来,他们可是宝贝啊!”
这话还用张希孟讲!
老朱立刻叫来了手下,赶快给常遇春下令,务必照顾好这些矿工,不许死了,也不许跑了,更不许欺凌打骂。
一句话,当祖宗供着,不许怠慢了。
第四百二十七章 我们赢了
“大家伙务必听清楚,我们是大明的士兵,不是土匪强盗,我们从家乡杀出来,不是为了抢掠,不是为了杀人……我们是来救人的,只有每个人都不受欺负,我们才能安居乐业。”
汤和站在数万名苗部士兵面前,大声叮嘱。
几年的时间,给汤和带来了太多的变化。
曾经的他,只能算是朱元璋手下的一员悍将,而论起领兵能力,尚在徐达等人之下,论起文采,也远不如冯国用。
唯一值得称道的,或许就是资历够老了。
汤和也是憋着一口气,才决定带兵前往五溪,给朱家军开疆拓土,收服苗部,打下一块基业,同时也大大提升他的地位。
可以说汤和是怀着许多心思来的。
但是当他到达五溪这一带,首先就遭到了重创。
当初一共有大几千的苗兵返回家乡,汤和带过去了三千多朱家军精锐。
按理说这么多人马,足以做很多事情了。
但是让汤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返回家乡的苗兵,竟然有不少偷偷回到了部落。他们虽然觉得朱家军讲的有道理。但毕竟家人还在,他们也不愿意给朱家军做事,掉过头打自己人。
正因为他们走漏了消息,让苗部头人做好了准备……他们调动手下人马,利用地形优势,埋伏汤和的兵马,经过几次交战,汤和损失了超过一千人。
另外还有不少士兵水土不服,丢了性命……带过去的人马,损失了一半,就连汤和都受了伤。
如果按照常理,几乎可以宣布行动失败,要是运气好,只身逃回应天,就已经烧高香了。
这就是汤和初到五溪的经历。
哪怕过去了好几年,汤和依旧清楚记得。
就在那一夜,他找来了刘伯温,还有几个心腹,大家伙凑在一起,商议着该怎么办?
是放弃行动,各奔生路,还是留下来,争取本就不多的胜算?
“一将无能,
累死三军。我汤和要对死去的弟兄们负责,我对不起大伙,也对不起上位。该是什么罪名,我都领了。现在最紧要的,就是商议出一个出路,大家畅所欲言,你们就算要指着鼻子骂我,也是可以的!”
汤和说完之后,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
包括刘伯温在内,都没有说出什么来。
而良久之后,人群中有个叫蒋英的士兵,挺身而出。
“汤将军,俺觉得你没什么错,咱们也没有错!错的就是初来乍到,苗部百姓不清楚咱们的主张,他们怀有排外之心。而那些返回的苗兵俘虏,意志不坚定,摇摆反复。俺觉得这就是张相讲的,理想和现实的落差。”
汤和眼前一亮,刘伯温也颇为动容。
这个小兵竟然说出了这番道理,是个人才啊!
“蒋英,你有什么办法吗?”
蒋英沉默了半晌,才道:“俺,俺觉得咱们应该先活下来。那些主张可以收起来,当务之急,是找个落脚的地方,先解决安身立命的问题。”
这几句话提醒了汤和和刘伯温,他们满怀希望前来,谁不想立刻建功立业!
可问题是这里是苗部,不是淮西,环境不同,人文也不同,根本不具备顷刻之间,燃起遍地烽火的条件。
当务之急,就是先生存下来,保住火种,然后才能谈别的事情。
经过一夜的商讨,他们终于做出了艰难的改变。
首先第一步,上山!
先占山为王,弄一块落脚之地。
改变了思路的汤和,并没有一下子就走出困境,他足足组织了三次攻击,才顺利拿下青萝山的一处寨子,消灭了三百多土匪。
而此刻的朱家军,却也只有八百多人了。
汤和连旗号都收了起来,只是在山上种田,打猎,他一度以为自己要落草为寇,再也没法打出朱家军的旗帜了。
可就在几个月之后,情况还是发生了变化。
那些在战俘营接受了教育的苗兵返回家乡之后,很快就和当地的人,尤其是头人,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见识过朱家军的做派,让他们很难跪的下去。
而那些头人们也对这些人讲外面的情况,惶恐不已。他们生怕自己手下农奴起了异样心思,不好控制。
因此头人们不断抓捕外面回来的苗兵,严刑拷问,逼着他们闭嘴,或者干脆一点,就直接杀了了事。
数以千计的苗兵,面对“自己人”的屠刀,他们终于悟了。
残酷的现实告诉了他们,谁才是真正对他们好!
不断有苗兵逃到汤和的山寨,归附到了朱家军的队伍,渐渐的,苗兵数量越来越多,甚至占据了主体。
而经历了一番波折的刘伯温也迅速醒悟过来,他们能依靠的不是强大的武力,而是扎扎实实的人心!
刘伯温将张希孟在军中的规定严格落实,并且依据苗兵的风俗习惯,进行了调整。
兵将一体,同吃同住,没有任何差别。
大家伙白天干活,晚上在篝火前,畅谈心声。
终于,经历了大半年的沉寂,兵马恢复到了两千五百人。谷晣
狭小的山寨不足以供养这么多人。
汤和在仔细筹备之后,终于对外用兵。
这一次他事先派出苗兵,探查情况,作为内应,然后里应外合,一举破敌。
他顺利攻下了一处寨子,斩杀了负隅顽抗的头人。
但是对于普通苗民,汤和不但没有伤害,反而让自己这边的士兵过去,跟他们讲道理,分浮财,分土地,鼓励苗民从军,保护到手的田地。
这一次汤和成功了。
他顺利收编了一千多人,使得总兵力接近四千,已经超过了来的时候。
这让汤和跟刘伯温都信心倍增。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主要的任务就是不断教育士兵,然后寻找战机,敲开一个个的寨子,把土地分给苗民。
刘伯温耐心教导年轻的苗兵,很多人第一次学会了写名字,知道了王法,懂了在法令面前,不分贵贱。
知道了土地是上天赐予的,每个人都应该一样。
知道了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努力读书,就有机会出人头地。
……
这些想法,是过去苗部青年,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他们在朱家军这里,找到了尊严,看到了希望,一股热烈火焰,逐渐燃烧起来。他们不想过近乎奴隶的生活。
他们渴望改变,渴望吃得饱,穿得暖。
他们知道唯一的指望就是朱家军。
只有朱家军壮大了,胜利了,击败那些头人,他们才有光明的未来。
所以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苗兵士气高昂,即便遇到挫折,也毫不气馁,总结经验,争取在下一次的战斗中,弥补回来。
他们的胜利越来越多,地盘越来越大,兵马也突破了万数。
终于,站稳了脚跟。
不但如此,那些苗部头人已经知道不是对手,他们向天完请求援助……苗部的产出本就不多,但是为了换取外援,他们把粮食,银两,珍贵的药材,值钱的皮草,一股脑送给了天完的达官显贵。
目睹了头人们的所作所为,苗部的年轻人更加气愤了。
他们越发相信朱家军所讲,这些头人情愿意把钱财献给天完,也不愿意拿出来,分给他们这些奴隶。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跪倒在他们面前,卑微苟且地活着!
反了他!
上一篇:全民求生:我在荒岛建别墅
下一篇:人在三国,开局夺取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