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 第36章

作者:青史尽成灰

“记清楚了,这不是大元朝!”

一句话,吓得李善长急忙跪倒,连说知道。

教训了李善长,朱元璋径直走出去,飞身上马,根本没有休息,就带着几十骑,追张希孟去了,他要亲自处理此事。

目睹着老朱离开,李善长的后背都湿透了。

好一个执法严明的朱元璋!

更让李善长感到后怕的是,张希孟居然和朱元璋所说一般不二,由此可见,他们的亲密程度。

可笑自己还想着取代张希孟,沐家人找来,又按照以往在衙门的习惯,答应帮着周旋……现在一看,全都错了。

幸好是第一次,不然自己可就麻烦了。

李善长也老实了,在弄清楚朱元璋秉性,这个团队习惯之前,千万别随便自作主张,必须夹着尾巴做人……

这一次的教训,足够李善长老实相当长的时间了。

反而是沐家,找张希孟联络感情,给李善长送礼,可谓是多管齐下,本以为万无一失的事情,却不料等来了张希孟的兵马!

钟声响彻村子,所有沐家的打手都集结起来,足有七八百人之多,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原来沐家已经把他们平时豢养的打手编成了乡勇,每个月都会操练,可别觉得他们是好对付的。

听说张希孟领兵来了,沐家就急了。

“好啊!果然是一群不讲道理的贼寇!既然老夫求着他们,他们不愿意答应,那就拼个鱼死网破,看看究竟谁承受不住!”

“传令!所有人那好兵器,给我做好应战准备!”

刹那间,村子里人喊马嘶,数百彪悍的青壮,拿着刀枪兵器,怪叫着冲到了村子的围栏下面,严阵以待。

就在他们好在乱哄哄准备的时候,张希孟带着吴祯和吴良两兄弟,以及二百兵马,已经到了。

“去告诉里面,让他们打开寨门,放下兵器,跟随我们,去向主公请罪!”

吴良答应一声,催动战马,冲了过去,他连着喊了两遍,里面无动于衷。

等到第三遍的时候,突然一支冷箭射出,吴良急忙低头,箭从他的脑袋上面飞过,插入十步之外的土地上。

吴良回马,用了一个镫里藏身,一把将箭抓了起来,冲到了张希孟面前。吴良咬牙切齿,怒冲冲道:“先生,沐家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偷袭卑职!”

“打!”

张希孟断然道:“给我杀进寨子,把沐家给我荡平了!”

“遵命!”

吴家兄弟各自统兵,像是旋风一样,冲了上去,什么壕沟,围栏,在铁骑甲士面前,比玩具还不如!

吴家兄弟带头冲到了围墙前面,先是放箭,随后用飞爪抓住木质围墙,骑兵一起用力。

瞬间撕开一个口子,吴家兄弟驱兵从缺口杀进去,踏着沐家的打手,长驱直入,追着那些昔日凶悍无比的打手满地乱跑,比羊群还不如……而这一冲,也就标志着,士绅大户不再是地方的主人。

权力下乡了!

第五十四章 杀出来的公道

沐家的寨子,转瞬攻破,几百打手,死了几十个,逃了不足百个,剩下的悉数被俘。其中包括几十口沐家的男人,也都在列。

吴良还揪出了那个朝他放冷箭的,直接一顿老拳,把脸打得跟烂西瓜似的。

张希孟只当没有看到。

正在这时候,老朱打马来到,发现战斗已经结束了,他还挺遗憾的。

来晚了,没有什么事了!

张希孟见老朱赶来,却是大喜过望。

“主公,不来还要请您,还有太多的事情,要请主公定夺。”

张希孟二话不说,拉着老朱,到了沐家的祠堂。

老朱对沐家没有什么概念,只觉得是一般的地主大户,可是看到了这座宏伟古拙的祠堂,朱元璋惊到了。

等走进去之后,更加吃惊。

在祠堂中间的神龛上,供着一位书生模样的古人,冠带飘飘,书卷气十足。

“先生,这位是谁?”

张希孟看了看,道:“应该是子贡!”

“子贡?就是孔夫子的弟子?”

“嗯!子贡原名端木赐,他曾在曹鲁之间经商,算是孔夫子门下的富豪。沐姓源自端木,从鲁地迁居到这里,也是可能的。”

听到这话,朱元璋忍不住点了点头,神情之中,不免多了一丝肃穆。

反正他们家往上追溯,全都是穷苦佃农,不像沐家,竟然能追溯到孔夫子门下,还真是书香门第,大户人家啊!

估计这样的家世,也就比曲阜的衍圣公差一点吧!

老朱又看了看子贡的画像,竟然没有坐下。

见老朱拘谨,张希孟就笑道:“主公,要说起来,这濠梁之地,还真是人杰地灵,当年庄子和惠子就在这濠水之上,辩论过鱼乐啊!”

听到这里,老朱微微一愣,心中不免更加震撼,在跟着张希孟读书之前,他没什么感觉,可现在有了文化,也就多了敬畏。

“咱记得子贡曾经赎回在异乡为奴的鲁国人,回国之后,并没有要鲁国的补偿,结果被孔夫子批评了。”

张希孟点头,“没错,孔夫子认为赎人获得补偿,也是行善。赎人不要补偿,却会让那些要了补充的人,被人指责,受到大家的嘲讽。久而久之,在外为奴的鲁国人就没人管了,所以子贡是增加了鲁国人返乡的难度,由此可见,孔老夫子可是个懂变通,讲道理,心思灵活的老人家!”

其实稍微读读论语,估计就会有同样的体会,孔夫子是相当通情达理的。何止是孔夫子,朱夫子也是一样的。

倘若朱熹真的告诉别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所以你就饿死去吧!

这样的人,又如何能征服所有读书人,得到尊重和推崇?

可话又说回来,这种极端的说法,何以大行其道?为世人所熟知?成了固有印象。

到底是该反思孔夫子、朱夫子说了什么,还是该想清楚,为什么有人故意曲解?

或许后者比前者更有研究的价值。

张希孟陪着朱元璋走到了旁边的房间,等他们进来之后,是真的惊骇不已!

“这是祠堂,还是刑堂?”朱元璋脱口而出,目之所及,有生牛皮鞭、有夹棍、有烙铁……还有更过稀奇古怪的刑具,简直比大牢还要齐全。

他们绕过了一堆刑具,到了墙边,更加吓人的一幕出现了,就在墙边,有几个黑乎乎的东西,似乎是肢体。

仔细辨认,赫然是人的手臂,被砍了下来,放在这里风干,已经不知道多长时间,变成了漆黑色。

再抬头看看,有几段像是绳子一样的东西,挂在墙上,可留神细看,竟然是肠子!

饶是经历了几个月守城大战的张希孟,看到了这些人体零件,也是不寒而栗!

就在隔壁,供着孔夫子的得意门生,因为赎回国人,思虑不周,还被孔夫子批评的子贡。

在这里,就是一个刑堂,一个活生生的地狱!

朱元璋的脸色也相当难看,太阳穴上的青筋忍不住绷了起来。

“好,真是好一个沐家!这些刑具一个不要扔,回头全都给沐家人用上!”

老朱扭头,再回到正厅,看了眼中间的子贡像,敬畏之心去了,只剩下深深一叹!

“子孙不肖,给祖宗蒙羞!”

朱元璋感叹之后,立刻下令,“把沐家人都押过来,再有,告诉所有村民,也都过来观看!”

手下人去传令,朱元璋越想越气,对张希孟道:“先生,他们就不怕给祖宗丢人吗?”

张希孟叹道:“主公,我倒是觉得他们是借着祖宗威名,狐假虎威!”

啪!

老朱用力一拍桌子,怒道:“既然如此,就别怪咱不客气!”

很快,吴良押着沐家人过来,为首的是个花白胡须的老者,叫做沐仁,在他的背后,还有那位自称沐英远房伯父的沐辛,另外还有几十口男丁,黑压压一大片。

而在祠堂外面,是闻讯而来的村民百姓,数量多达千人,还有更多的百姓,扶老携幼,从周边村子赶过来。

从拄着棍子的老汉,再到几岁的孩童,全都过来了。

这种场面并不少见,曾几何时,每逢年节,或者是要惩罚不法,就会要求所有人聚集过来。

沐家的祠堂,在整个定远,都很有名气。

周围乡村有了什么冲突,都由沐家来负责处置,根本不用劳烦官府出面。

人家祖上可是孔夫子的门人,那做事还能不公平吗?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过,竟然有一天,还是在这个祠堂,沐家人居然成了在下面跪着的。

难道这世道变了不成?

“咱颁布了分田令,你们为什么不愿意配合?”朱元璋声音低沉道。

为首的老家伙沐仁咬了咬牙,回敬道:“这田这地,千百年来,都是沐家的,凭什么说分就分了?你们可能讲出一个道理?”

这种时候,自然用不着朱元璋说话,张希孟笑道:“你还说对了,正因为千百年都是你们家的,所有才要让出来。同样生活在一片土地上,凭什么你们家可以一直坐享其成?”

这话一下子问住了沐仁,同时在人群当中,也产生了一些触动,有人开始交头接耳,小声议论。

沐仁怔了许久,终于叹道:“好!我们认了,让我们交多少,我们就交多少!这总行了吧?”

“不行!”张希孟断然道:“我刚刚发现,你们还私设刑堂,在这些年里,你们残害了多少无辜百姓?”

此话一出,沐家人都傻眼了,沐仁也呼吸急促,变颜变色。

“我,我们家世代恪守祖训,以仁义待人,名声远博,有人请我们主持公道,我们也不过是为了乡亲做事而已。”

这时候那个沐辛也伸长脖子,嚷嚷道:“没错,不信就问问百姓乡亲,他们都能给我们作证啊!若是我们有错处,自然会有人出来指证的!”

果不其然,在他说了这话之后,人群之中,短暂议论之后,竟然有个中年人颤颤哆嗦,跪在了地上。

“请大老爷明察,沐老爷是好人啊!”

“对啊,沐老爷的确是好人!”

又有几个人跟着附和,都是说沐家是好人。

张希孟丝毫不慌,就在这时候,一个妇人拉着一个孩子上来了。

“青天大老爷在上,我要告沐家!告他们巧取豪夺,抢了我们家的田产!”

说话的赫然是沐英!

马氏笑呵呵鼓励,“孩子,别怕,到了跟他们算账的时候了!”

有了沐英站出来,外面的人更加更加激动,嗡嗡声不绝于耳。

沐英深吸口气,把爹娘的遭遇说出来。

而在人群当中,还有不少记得沐父,记得当年大灾的时候,只有他爹心里头想着大家伙,降了大家的田租,却没有想到,好人不长命……

“求大老爷做主啊!”

有一个老者跪下了下来,紧接着又有几十号人跪下来,全都痛哭流涕,诉说着沐家的罪行……很快,声讨沐家的声音,已经惊天动地,千夫所指!

朱元璋终于缓缓站起,俯视着魂飞魄散的沐家人。

“凡是罪大恶极的沐家人,悉数处死!就在这个祠堂,让他们的祖宗看着!”朱元璋的话音刚落,顿时外面的人全都跪了下来,叩谢大恩。

这天下到底有了公道!

痛哭之声,欢呼之声,直冲云霄……

第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快乐

沐家祠堂之前,一座临时搭建的台子上面,红巾士兵挨着押解沐家人上来。为首的就是头发花白的沐仁。

这个在大厅里面还很硬气的老头,此刻竟然痛哭流涕,苍老的身躯比面条还软烂,如此场景,朱元璋并不陌生,因为他在濠州城,就杀过盐商。

彼时他一刀砍下对方的脑袋,郭子兴还跑来谴责。

如今却是他完全做主,这颗花白的脑袋,只在他的一念之间。

这就是生杀予夺的滋味吗?

朱元璋沉浸其中,并没有急着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