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剑仙娘子 第162章

作者:阳小戎

第二百零五章 她说想和你深入交流

赵戎回头瞧了眼身后的李锦书,他正停在门口,笑容温润的向赵戎挥挥手。

赵戎回了一个无奈的笑容给李锦书,便正过头来,整理了下冠帽与学子青衿,向远处院内树下的晏先生迈步走去。

“弟子赵子瑜,拜见先生。”

赵戎拱手行礼。

晏几道正背着手端详这个枝叶繁茂却枫叶不红的枫树,闻言立即转身,他表情严谨,从上到下的仔细打量了几遍赵戎,点头道:“子瑜,不必多礼。”

赵戎抬头,与晏几道对视。

二人不语。

沉默了几息。

晏几道不知为何,又轻轻点了点头,他忽地转身,一边背手走向树下的石桌,一边开口。

“子瑜,不用太拘谨。昨日的事我听说了些,但关于儒道之辩陶渊然的事情,你再与我仔细讲讲。”

言罢,晏几道来到了石桌前,略微犹豫,还是拿起桌上的一物,向枫树走去。

赵戎定睛一看,只见晏先生手上一只用来裁剪缓草叶的铁质翦刀。

赵戎微微挑眉,旋即较为详细的讲述起了终南国的儒道之辩一事,在一些涉及他或兰溪林氏隐私秘密的地方,例外霆霓紫金炉的炉心、获胜那一夜的太白山夜事等,赵戎有所略过与更改。

树下,一身灰色常服的晏几道,低头将两只手袖子仔细的卷起,防止散落,他抬头看着这颗枝叶越发繁茂的枫树。

这座雅致的枫林小院晏几道已经住过很多次了,每年秋日他来太清府讲学时,都被太清府安排在这儿,与这颗红枫同居。

晏几道也很早就想着下手了,这颗绚烂的红枫,他看着它从幼到熟,枫叶的大红色逐渐褪去。

就像忘了这是秋一样。

晏几道拿着翦刀,端详着枫树,脸色很深的法纹令渐渐消去,他轻轻吐了一口气,面色轻松了起来,随即,便一边听着赵戎的言语,一边动手细剪起了红枫来。

赵戎继续叙述着儒道之辩之事。

晏几道一边有条不紊裁剪,一边不时的对赵戎叙述的某个细节询问,两不耽误。

而当赵戎将他在这方世界第一次提出的“体用一源说”时,晏几道停下了手上的活计,侧耳倾听,并且提问极多,但当赵戎都条理清晰的一一解答完时,他重重的呼了口气,点了点头。

二人就这样般交流了约莫一刻钟。

“儒道之辩大体就是这样,陶渊然与那个奇怪老人一起离去,走之前那个奇怪老人送了我东来紫气……晏先生,你还有要问的吗?”

赵戎言语道,他瞧着眼前这个在枫树旁忙碌的老者,明明是大袖一挥便可乾坤安定的儒家金丹修士但此时却如同老农般亲自动手裁枝育树。

晏几道闻言,摇了摇头,叹道:“好,好一个无为而无不为……”

他忽地转身,拍了拍手,走到赵戎身旁,苍老的脸上笑容满溢。

晏几道抬手重重的拍了拍赵戎的肩膀,“子瑜,这个‘体用一源说’极好,你,更好。”

赵戎摇头,“晏先生缪赞了,小子承担不起。”

远处,院门外,李锦书回头,正好看见门内的这一幕,他表情愣愣,李锦书微微偏头,望向小师弟赵戎的目光,带着羡慕。

他已经很久没见过一丝不苟的老师笑了,上一次,李锦书记得还是他曾经的那位天资出众的大师兄违逆老师的安排,放弃继承老师衣钵,离开师门只身前往图南洲。

记得那日,老师与大师兄大声争论,他与师弟们噤若寒蝉,老师满脸怒容,拂袖而去,大师兄跪地九叩,大拜而送,随后朝他们这些师弟们一笑,便离去了,再也未归。

只是后来,李锦书去给老师送酒之时,悄悄回首,看见老师其实是无声大笑着饮酒的。

最后,李锦书便成了晏先生门下的大师兄了,只是,他其实是不喜欢新师弟们叫他这个称谓的……

枫树下,晏几道收敛起笑容,又拍了拍赵戎肩膀,“今日还有两件事。”

他从袖中取出了一封纸笺,递给了赵戎。

赵戎好奇的接过,旋即鼻尖捕捉到了一缕缕幽幽香氛,如兰似麋,韵味悠长。

有些熟悉啊,好像在哪里嗅到过。

赵戎神色一动。

晏几道轻声道:“书院的朱先生昨日送来的,说是等我们回了书院,要关于之前的一些事向你道歉,嗯,她还说很喜欢子瑜你的字,想要与你深入交流下……”

晏几道欲言又止,还是没说,他眼神有些意味深长的看了眼赵戎。

朱先生?

赵戎脑海里顿时想起了那日大师兄接他入院时,擦肩而过的儒衫女子,身上带着兰香,与这纸笺上的香氛一样。

而听到“深入交流”四个字,赵戎眼皮一跳,他捏起这张折起的纸笺,表情有些小纠结,瞧了眼晏几道的表情,赵戎想了想,直接拆开了。

晏几道微微侧身,视线移开。

赵戎见状,轻咳一声,摊开纸笺,目光不觉一扫,发现是一副对子,直接念了出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赵戎越看,表情越是不对劲,到最后念完后,他又细瞧了几眼纸上,便就像避瘟神一样,动作匆匆的将纸笺一折,塞进袖子里。

赵戎表情无奈的和晏几道对视一眼。

让他避之不及的不是这封信的内容,这副对子,那个朱先生对的还算工整,毕竟赵戎自己都不知道这截取某首词的上联有什么绝妙贴切的下联,之所以给那个小心眼的丫头出这个上联,就是为了难为她的,想着到时候她要是对出了下联,主动权在他这儿,说可说不可都行。

只是如今,朱葳蕤给出的下联倒是没有让赵戎有多少惊奇,可是这字……

纸笺上,这些字与赵戎当初在书院侧门外的对联上留下的,已经有九分形似,三分神似了!

赵戎嘴角一扯。

他倒不是怕自己的字被这个女先生学了去,赵戎是怕她的这股如火般的热情。

关于朱葳蕤的事情,赵戎这些日子因为经常询问来书院很早的范玉树,因此便也知道不少。

他们这些新学子原本有六门艺学课,需要必学。

只是,如今又多了个书艺先生,便是这位朱先生,于是也多了一门艺学。

而这其中引起的一些书院的非议争论,赵戎倒也不是很怕掺和其中。

只是。

赵戎非常非常怕拈花惹草啊。

虽然朱葳蕤算是他师长,二人几乎不可能,但是万一呢?

之前他在书院门口拿出前世楷书的本领写对联,是为了入院,不得已而为之。

而现在不用了。

赵戎知道这样想有些自恋,但是不得不防。

因为小小就是“血”的教训。

好郎怕女缠,特别是痴女。

对于这一点,赵戎深有体悟。

找娘子的路上,忍不住还是与小小情定终身了。

现如今怎么和青君说都是个麻烦。

昨夜青君还说了只给他纳一房,那便是芊儿。

小小该怎么办,赵戎现在头疼死了。

若是再不小心招惹了一个书院女先生,那还得了?

青君估计得活剥了他的皮,再一边碎着剑心,一边再笑盈盈的问她的戎儿哥,是清蒸好吃,还是油炸好吃,要不生吞吧,纯天然高营养……

想到这,赵戎身子一颤。

第二百零六章 枫叶未知秋

赵戎在心中又回忆了遍昨日暖溪竹园深处,青君踮脚亲他时的笨拙和那一低头的温柔。

还有在来独幽城的路上无数个夜里小小睡在他怀中或梦或醒或迷糊或欢喜的喊着“赵郎赵郎我有赵郎啦”的娇憨话语。

赵戎嘴唇紧抿。

青君和小小的情意已经足够他还一辈子的了。

对了,还有芊儿,其实赵戎之前并没有对芊儿有过多的想法,只是青君突然提起了——想必她很早就有考虑让他纳芊儿的意思——赵戎这才有些恍惚,哦,芊儿严格来说也算是通房丫鬟,虽然他是赘婿,可是青君主动安排,赵戎完全可以顺水推舟的收入房中。

只是。

青君虽然并不像山下一些王朝的女子一样封建死板,却也受到这方世界的局限,观念保守。

而赵戎虽然自认他有些大男子般的霸道贪心,却也接受不了将丫鬟奴婢这样活生生的女子当货物一般安排。

他轻轻吐了口气,摇了摇头,还是等芊儿回来再说吧,最重要是尊重她的意愿。

除了青君,小小,芊儿外,至于别的什么“再给其他女人一个家”……

赵戎心里笑骂了一句渣男。

既然如此,那便和其他女子保持些距离,交往守礼,免得最后又纠缠太深,陷了进去,不忍心又“全都要”了……

旁边。

晏几道瞧了眼赵戎,只见他一只手紧紧抓着刚塞入了纸笺的衣袖,敛目微微出神,不时的摇着头。

“子瑜,这对子是有什么问题吗?”

“啊,没有,晏先生,没有问题。这副对子的上联是学生之前留的,朱先生估计是看见了,来了雅兴便顺手帮弟子填上了,对的很工整,朱先生此乃妙人也。”

晏几道闻言,轻轻颔首,见赵戎刚刚的表情不像是他所担忧的那种可能,便也不再多想,转而沉声道:“还有一件事。”

晏几道取出一小叠纸稿,与数本赵戎未见过分儒经注释,递交给了赵戎。

“你这些日子的功课文稿,之前锦书帮你批改过,改的也大致不错,老朽仔细看了看。”

他盯着赵戎。

“子瑜你确实写的比你有些师兄的还要好,看来老朽在太清府上的课你都有认真听,领悟颇多,甚至对有些圣人言语做出了新奇的解释,但是……”

赵戎起先听着晏几道的夸奖,他还点点头,只是越听到后来,赵戎越是猜到有个转折,此刻见晏先生凝视着他话语停顿了,赵戎抖了抖袖子,躬身行礼。

“学生愚昧,请先生教我。”

晏几道抚须,表情严肃,没有去扶赵戎,“但是还不够,对于你来说,这样远远不够!”

他指了指赵戎手上分文稿。

“想必是因为诗赋方面天赋出众,枯燥的经义文章你都写的行云流水、笔底烟花,读之朗朗上口,可是这些只是锦上添花,你对有些儒经的理解还太浅了。

儒生两大艺,诗赋与经义,前者暂且不提。

对经学的研究与学习,应当静下心来细致入微,谨慎推敲,子瑜你的这些经义文章倒是引经据典极多,信手拣来,老朽料到你应当喜欢看书涉猎极广,甚至对不少诸子百家的学问都有所研究,但是这些却空泛不精,这就是子瑜你目前的毛病所在。”

“子瑜,虽然你现在年龄还小,但正因为如此你才更要改正学问泛而空的毛病,不能重蹈前人覆辙。”

赵戎肃容倾听,沉默不语。

其实,这个问题他也有隐隐约约的意识到。

赵戎未苏醒前世记忆以前,本身记忆力极为出众,只是可惜悟性有些不行,用当初方先生的话说,以前的他就是不开窍,读书呆板不知灵活思考。

后来赵戎觉醒了前世记忆,人格融合,开始神思敏捷,思维跳脱,补全了短板,再加上喜词读书的习惯与原本出众的记忆力,让他在读书方面天赋极佳。

这正好与赵戎修为方面的天赋恰恰相反。

之前在终南国与林文若讨论学问之时,林文若就不止一次赞叹过他是个难得的读书种子。

只是,天才终究只是天才,不能毫无积累的刹那顿悟成圣。

在天下百家之中,有再好的天赋也要潜心积累,钻研学问,老老实实的打好地基,才有机会能有所成就。

况且赵戎前世也不是什么老学究,只是个人文系学习古代文学的年轻毕业生,因此即使有两世记忆的融合,却也在儒家学问的很多方面无法与晏几道相比。

后者可是精通经义儒道的金丹境大儒,在他擅长的学问当面不知深耕了多少年,估计比赵戎两世岁数加起来还要长。

只是,据赵戎对目前玄黄界儒家体系的了解,晏先生现在还只是士子身份,或者说包括林麓书院在内的儒家七十二书院的大多数先生都是如此。

这并不是代表他们太弱了,学问不扎实——他们几乎都是大儒、醇儒,放在山下一国,都至少是文坛的斯文宗主,更别提儒道修为了——而是因为君子头衔太难获得了,中洲文庙对它的授予条件极为严格。

并不是看你的儒道修为,也不是看你对儒家学说的精深程度。

而是看你的学问是否在前人的道路上有所扩展与创新,亦或是……走出一条新路,在学派之中再创造出一门新的学问,为后世之人开凿出一条崭新的道。

上一篇:我得到了地府礼包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