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你们了,让朕当个昏君吧 第119章

作者:寻风追雪

但因为边关互市还未开始进行。

所以只能在暗中进行。

至于为什么不将孙克俭出钱的事情说出去。

也是对方要求的,说这毕竟是要以朝廷的名义进行,若让外人知道,是自己出的钱。

那很多人就会认为户部没有银子了,如此可能会造成一些麻烦,尤其是边关将士在外浴血奋战,这种时候,还是保密为好。

而对于那些参本,还有朝臣们之间的议论,孙克俭根本没放在心上。

因为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在加上从小的名声就不是很好。

所以就直接选择忽视。

只要等边关互市做好了,想必所有人都会没话说。

对此,宋公文自然选择同意,毕竟孙克俭之言非常有道理。

户部掌管天下钱粮,若被外人知道没有了银子,还不知道要闹出什么事情呢。

“原来如此啊。”张正明点了点头。

其实一开始,他对于孙克俭,印象也不是很好。

首先对方是孙氏之人,而且还是商贾世家,加上知道此人的德行,不理解陛下为什么要将此人任命为户部侍郎。

但在之后,听宋公文说,对方居然能相处边关互市,以及海上贸易这两个主意后。

顿时就明白,此人是一个大才,虽说在治国之道上,或许没有任何才能。

可却在经济方面,有着与众不同的想法。

所以他对于孙克俭。

印象也开始随之改观。

因为治理一个国家,需要的条件有很多。

无论是政事、军事、还是经济,都是不可或缺的。

自己的学生宋公文,有变法和改革的才能,而那孙克俭,能够想办法,提高朝廷经济和国库收入。

至于军事方面,虽说神武侯已经年纪也大了,可也老当益壮,如今的大魏,可以说是人才济济。

他已经能够预料到,在在这些人手中,大魏国力定然蒸蒸日上!

身为笑一心一意为国为民的老臣。

见到这一幕,何尝不欣慰呢?

“陛下,还真是慧眼识英杰啊。”此刻,张正明不由开始感叹。

“没错。”宋公文当即笑道:“孙克俭,或许在做家族生意的时候赔本,但若放在朝廷上,却能尽情的展示才华,正如当初学生我,不擅断案,而陛下,也力排众议,将我提到了这个位置,否则,我也无法实现为国效力的想法呢。”

说完此话,他与张正明不由相视一眼,均看到了对方眼中的笑意。

正如有一句话说的那样,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一个人就算有才华。

可如是没有展现的机会,那就和平常人一样。

重要的是,有人发现他的才华,并给他展现的机会。

而在师生二人的眼中,陛下就是这样的伯乐。

孙克俭在别人看来,是一个连家族生意都无法打理的人,而这样的人,又怎么适合当官呢?

可偏偏陛下看到了他的与众不同,提他任户部侍郎。

这是所有人都不理解的。

可正因此。

才更加现实了陛下的眼光独到。

对此,宋公文感触是最深的,因为自己,就是这样被发现的。

只是很快,他的眼神,就在此刻稍稍变化,不由叹了口气,似乎在担忧什么。

不过聪明如张正明,却一眼就看出来了,当即笑道:“公文,你是在担心儿子?”

京师在因为孙克俭之事闹起来之前。

议论最多的。

就是宋鸿志任辽镇指挥使之事。

一个书香门第出来的少年,还是纨绔子弟,怎么看都让人不是当将军的料。可陛下,偏偏就这样做了,还将与高阳国之战的事情,交给了对方。

若朝廷中,没有能独挡一面的将领,或许还能解释的通。

可问题就在于,大魏军中猛将如云。

很容易就能挑出一个大将。

别的不说。

就拿前任镇北大将军,神武侯之子,赵继光来说。

虽然对战草原部族,这么多年的确是吃了一些亏,可高阳国比起草原,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若让他任指挥使,即便手中的大军数量弱于地方,肯定也能够取得胜利。

所以当时每个人都此都很是不理解。

只是如今木已成舟。

再多说什么都没有用了。

但作为父亲的宋公文,也不由一直思考这件事情。

毕竟,那里可是随时随地,都会发生一场大战啊,而自己的儿子,只是在御林军中待过一段时间,除此之外,完全没有任何从军的经历。

在这种情况下,一但真的打仗了,即便对方身怀武学,但一个人的力量,又有多大呢?

“其实...”张正明思索了一下,当即道:“我觉得公文你对此倒是无需担忧。”

“先不说,在鸿志旁边,有一干能力出众的副将,可保无虞。”

“即便真的两国开启的大战,可那高阳国,真的敢与我大魏结仇吗?”

他轻声一笑,继续道:“而且,你怎么觉得,自己的儿子,真的在军事上没有一点才能呢?你自己也说了,陛下慧眼,能发现别人看不到的优点。”

“或许鸿志,真的能够在此战中胜出,然后打出一个绝无仅有的战果呢?”

虽说张正明对此,一开始也有些不相信。

但他总觉得,陛下如此安排,肯定是有深意的。

毕竟,朝廷与高阳国之战,关乎大魏的威严,不可轻视。

旁边,宋公文听完这一席话,张了张嘴,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别人或许不知道,可自己还不了解儿子吗?

武道上,确实算的上有些许天赋。

可打仗和修行武道是一回事吗?

那不是一个人能够做成的,再者,他还非常清楚,儿子可是连一点兵书都没有看过啊,如果打起来,怕是要手忙脚乱了。

他对于陛下的安排,的确很有信心,可问题就在于,那是自己儿子啊。

知子莫若父啊!

“老师,您是不知道,鸿志这孩子,从小到大,没经历过什么大事,被我夫人和皇后宠溺惯了,想必您也听说了,就在前几天,他因为不习惯吃干粮,居然直接要陛下专门给他配几个庖厨。”

说到这里,宋公文忍不住了,脸上满是愁容,继续道:“这也是陛下宽厚,善待我宋家,换做其他人,怕是要直接震怒了。”

从军之人,就是要吃苦,尤其战场千变万化,几天吃不好,那是常有的。

可现在,对方在还没有正式赴任呢,就选择挑三拣四的...

连他这个做父亲的,都不知道说什么了。

“这我倒是听说过。”

张正明闻言,顿时也愣了一下。

自己曾经也随过大军出征,明白从军之人,必须要克服一些困难。

像宋鸿志这样的,确实不多见...

但最后,他还是宽慰道:“无妨,鸿志还小,就给他一些时间吧,朝廷与高阳国之战,应该不会这么快开始,高阳国投鼠忌器,肯定不敢先动手。”

是啊,高阳国不敢,可我那儿子敢啊...

宋公文想说话,但最后,只是点了点头,道:“希望吧。”

张正明也知道对方心里并不放心,不由继续道:“鸿志虽然平日里性格急躁了点,但那也是年轻,哪像我那个侄儿,四十多岁的人了,整日都在外面,其实,我应该你更加忧心。”

“您是说应星?”

听到老师提起侄儿,宋公文顿时也不再想儿子的事情,当即道。

“应星与学生也算是好友,学生了解他,其实并不想老师您说的那般不堪,你弄的那些东西,其实学生觉得,还是挺有用的。”

“前些时候,学生还接到了他的来信,他说最近在准备写一本著作,将自己所思所想,所见所闻,全部都记录在其中,而且他还说,不久之后就会回京师了。”

此话,让张正明微微意动,但很快便皱眉,忍不住道:“他还真是没有把我当做叔父啊,连回来都不提前说一声!”

对方毕竟是自己唯一的亲人,他还是非常关心的。

只是听到侄儿要回来,却没有说。

心中不由有些怒意。

“是您他太严格了。”

宋公文笑道:“应星一直都喜欢做那些小玩意,却被您说是奇淫巧技,让他多读圣贤书,他心里其实也是不愿意的。可您作为他的舒服,将他养大,自然不敢忤逆您。”

“所以,等他回来后,您还是多多谅解吧,别像之前一样。”

如果换做当初还是个大理寺少卿的时候。

他不会说这种话,毕竟对方是太傅。

可现在。

作为学生,该说,还是要说的。

而且对方的侄儿,也是自己的好友,自然希望两人的关系,不要像之前那样。

“行了,不说这些。”张正明却在此时摇了摇头,不想再谈论这个问题。

因为自己那个侄儿,就是他的一块心病。

作为当世大儒。

却有一个并不喜欢圣贤书的侄儿,换做谁,谁都很头疼。

宋公文见此,则是轻声一笑,也并没有多说。

而接下来的时间。

二人则是在谈论其他的事情。

变法顺利进行着,虽然江南士族闹的很大,可因为王守元在暗中支持,所以没有翻起什么风浪。

所以宋公文的想法,就要进行其他的改革措施了,而这些,自然要与自己的老师商量一下,计划接下来该怎么办。

因为草原突然有大军集结,他们心中有预感,或许在不久之后,就会有大事发生了。

而在此之前,他们必须要将内政处理好,至少不留太大的后患,

毕竟在师生二人的眼中,陛下是要成为千古明君的人。

未来必定要做成历代先帝所做不到的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

必然要将所有的后顾之忧,全部消除。

只是。

在二人眼中的千古圣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