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你们了,让朕当个昏君吧 第145章

作者:寻风追雪

至于原因,自然还是因为宋鸿志率领辽镇驻军,灭掉了高阳国,维护了大魏威严,即将班师回朝。

很多百姓,都翘首以盼,希望对方早日回归。

就连朝廷众臣们,也在热烈讨论。

只是这些话。

到了魏云弈的耳中,却非常扎心,

所以就直接选择罢朝三日,安心修炼的同时,也在继续完善自己大运河以及直道的计划。

这是他接下来的重点,是败坏气运的最好手段,自然不能有丝毫马虎。

而也就是在魏云弈罢朝的当日。

京师城西。

依旧是那座熟悉的小院。

太傅张正明与次辅宋公文再一次聚首。

与外面的百姓一样,二人的脸上此刻皆满是笑意。

尤其是宋公文,似乎都快合不拢嘴了。

脸上更是红光满面。

“我之前就说过,鸿志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不堪,事实上,你这个父亲的,远远不了解自己的儿子,怎么样,现在他一战灭高阳,如此功绩,你没有想到吧?”

张正明看着自己学生那般高兴的模样,当即忍不住打趣道。

宋公文闻言,也是哑然失笑。

是啊。

谁能料到自己那个不成器的儿子,居然一战灭国。

灭国啊!

这可是武将的最高成就之一了。

尤其是对方,如今才不过十七岁而已。

这两天,宋公文别提有多高兴了,尤其是在与朝廷官员们接触的时候。

那些平日里对自己并不在意的人,也上来巴结,更甚者,还有私下里送礼的。

当然,嘴上的恭维他完全可以接受。

至于送礼的,全部回绝。

并不是不咋已。

而是宋公文经过了十几年的郁郁不得志之后,完全明白了什么叫做高处不胜寒,越是在这种时候,就越是要稳住。

不然,爬得越高,摔得越狠。

也就是与张正明面前,才不加以掩饰。

毕竟,这是老师嘛!

随即,宋公文收敛起笑意,继续道:“鸿志的此战,确实出乎学生的预料,说实话,学生都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但学生认为,鸿志能一战灭国,其实全都是陛下的功劳。”

“若非陛下力排众议,让鸿志去任辽镇指挥使,任其施展才能,如何能够有今日呢?”

“所以,一切都是陛下的功劳,是陛下的英明决定。”

他虽然震惊于儿子的能力。

但正如上次所言。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就比如自己,完全不知道自己儿子在军事上有如此才能。

即便当初对方每日在面前说,想要从军,但作为父亲的,依旧不相信。

可陛下,与鸿志才见面几次,就能看出其有点。

如此眼光,可谓毒辣啊。

因此。

宋公文越想,就越是觉得,当初陛下提拔自己,肯定也是看重了自己的才华!

“陛下慧眼识英才,这不假,不过...”张正明一笑,然后道:“但也是因为鸿志有天赋,有能力,以后你啊,对于自己的儿子,还是要多上心,多了解了解。”

“如果此次不是陛下,你怕是还会依旧让自己儿子去读书,去考取功名吧?”

“一但如此,那我大魏,就少了一位少年英才,一位将星了。”

说到这里,他继续道:“读书,是为了报国,但报国,并不只是读书一条路而已啊。”

“老师教训的是。”

宋公文听到此话,也是点了点头。

的确,若非陛下发现的话,儿子的前途,怕是就要毁在自己手中了。

但也因为这句话,让他突然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情,当即笑道:“不过学生觉得,这句话,也同样适合老师你!”

“老师,您也应该理解一下应星兄,他不喜读书,但也有自己的才华,您也应该去了解。”

“正好,前几日学生接到了应星兄的来信,想来今日,他就会到京师了!”

应星....到京师了?

-------

ps:错别字先更后改

------题外话------

战争剧情写完了,接下来是全新的剧情!

今日一万字大章,求月票啦~

7017k

第一百一十六章 官绅一体纳粮魏云弈的人选问题【求月票】

张正明闻言,眼神微微变化。

他是一个孤臣,没有子嗣和亲眷。

也没有庞大的家族。

为官的几十年,兢兢业业,从来是刚正不阿、坦荡、且严厉。

朝臣们大多数对其,除敬仰之外,更多的是畏惧和惶恐。

就如之前的李芳,说是当时的内阁二号人物。

但对于张正明,依旧不敢正面相对。

因此。

所有人都认为,这位太傅大人,除了公事外,心中再无其他。

但实际上,张正明心中何尝又没有情谊呢,

只是犹豫自身为主特殊。

他将个人感情,全部都隐藏了起来而已。

如今听到已经离开数年,即将回来的亲侄儿。

眼中也不由露出一丝意动。

即便此前,嘴上对于那个侄儿,多有怒其不争的意思,可那始终是自己唯一的亲人了啊。

但很快,张正明就将脸上的情绪全部都收敛起来,板着脸道:“出去都两年八个月年了,现在倒是知道回来了,连家书都没来一封,简直不像话!”

不愧是太傅大人,在隐藏心思这方面,整个大魏,堪称是无人可比了。

连宋公文闻言后也不由一愣,可立即就听出那席话中的意思。

口头上确实在责怪,但转念一想,也有关心的意思。

否则,怎么连离开的日子都算的那么清楚呢?

不过他也非常清楚。

老师就是这样性格的人。

顿了顿,宋公文道:“老师,您刚刚还劝解学生,说要多对鸿志上上心,了解了解,可现在,应星兄还不容易回来了,您却又如此。”

“应星兄虽说不喜欢读书,但心中也有报国的想法,您应该支持欣慰才对啊。”

此话一出,让对面的张正明一愣。

没错。

自己是这样劝解宋公文的。

只不过轮到了自己头上,却有些看不清了。

当即,他哑然失笑,摇了摇头道:“鸿志是做出了功绩,有将帅之才,还年轻,不一样的。可我那侄儿呢?都已经四十了,二者不可同日而语啊。”

“再说,就他鼓捣的那些东西,你觉得真对国家社稷有用吗?恐怕没有吧?”

“怎么没有?”

宋公文当即道:“这段时间,我与应星兄时常往来信件,别的不说,就说他这数年游历各大山川,对于我大魏各府地势山河都非常了解。”

“再有,他还对铁器炼制、布匹纺织、甚至于农务种植等等有自己的见解,让学生我大开眼界。”

“这些东西,怎么说对朝廷社稷没有用处呢,学生觉得,老师您应该去多了解了解。”

说到这里,他继续道:“读圣贤书、明圣人之言,确实有利于治国,但学生倒是认为,大魏若想要强大起来,不能只依靠圣贤书。”

这一席话,宋公文说的非常认真。

即便他出生在书香世家,也是科举功名出身。

可心里觉得,想要治理好一个国家,仅仅依靠这些是不行的。

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

不然谁都去研究圣人之言,去考取功名,也是不行的。

当然,宋公文很清楚,自己的这些话,若放在其他文人或者大儒面前。

肯定要背上一个大逆不道的骂声。

但他知道。

老师虽说也守旧,可还是明事理的,只要说的在理,便也能接受。

而那位应星兄,就是因为对读书并没有兴趣,加上年少叛逆。

如此,叔侄二人才一直没有好好交流。

现在。

自己深受老师关照。

觉得完全有必要调和两人的关系。

他知道,老师年纪大了,身边也要有人照顾才行。

而张正明听到这句话后,也陷入沉思当中。

这些年来,自己对于那个侄儿的关注太少,对方经历了些什么,又做了些什么,他并不知道。

最后的印象,还是停留在很久之前,一副不争气的模样。

如今,听到宋公文这些话后。

知道那个侄儿。

或许会比想象中的更优秀。

张正明守旧,但实际上并不迂腐,明白那一席话中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