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看我日记,曹操制霸三国 第143章

作者:安静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毛玠摇了摇头,擦干了脸上的鼻涕泪水,喃喃自语道:“老夫是真没有这种想法啊!陆小子,你是不是想太多了?也是,关心则乱嘛......”

“挽弓射天狼啊!”感慨毛玠感慨道,“我也是世家出身,可我今日之后还真的得拿出射下世家这头天狼的气势啊!”

俄顷,马车中忽然传出一声大笑:“哈!小子,不错!总算有点胸怀锦绣的样子了!”

第一百一十八章 打破世家垄断的步骤

鄄城,刺史府。

荀彧,戏志才列于曹操左手最前方。

最近,每天的议会几乎都是与推行陈留郡的户籍制度相关,

这让荀彧最近有些沉默,

也这让兖州的大小家族和士绅豪商都有了一股紧迫感。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谈谈世家豪绅的发展之道,只有究其根本才能对症下药。

秦汉相争之后,汉王朝延续了四百余年。国家大一统后,便迎来了相对稳定的环境。

无数功臣得到封赏,加上汉朝外戚干政的传统加,世家大族们便开始逐渐诞生。

汉采取察举制的制度(举孝廉就是察举的主要科目之一),

这便为当地的官员、世家、豪绅提供了一种垄断式的取士制度。

到了东汉末年时,察举制也就基本上沦为了门阀士族所操纵和利用的工具。

他们左右了当地的乡闾舆论,也几乎控制了当地的大小官员。

更有甚者,像袁家这种顶级世家,那些本地的官员,差不多都是袁家的门生故吏,都变成一家人了...

垄断带来了权利,

绝对的权利便会滋生出绝对的腐败,而察举制不负众望,滋生出了种种令人难以想象的腐败现象。

至于后来陈群提出的九品中正制,

那更是为世家的垄断再添上了一道合法合规的密码锁,

算是彻底断了寒门甚至是小家族的晋升之道。

至于普通百姓...安安心心当一株韭菜就好了。

陆彦现在想做也正在做的,就是希望在这些世家彻底完成上锁之前,率先打破这来自世家的垄断。

打破世家阶层的垄断的方式,就是提供一个相对公平的晋升通道。

古时候就是科举制度,而现代的便是高考。

没有绝对的公平,但至少这两者做到了相对公平的极致。

可现在若是推出科举制度,恐怕最后还是大部分便宜了世家,因为如今民间根本就没有几所学堂。就算有,那也不是提供给普通百姓的。

世家最大的垄断,还是知识和传承。

至于百姓,他们连生存都显得非常艰难,哪里还有多余的精力和财富去读书?

即便是寒门,也不是平民百姓能够比拟的。

打破世家的垄断,必须多管齐下,单一的手段最后只会被世家适应,然后再次变成有利于他们的工具。

户籍制是为了保护百姓的根本利益,让他们尽量减少来自官方和世家豪绅的双重压迫。

陆彦大力发展工坊,筹备组建商会,为的不仅是造出坚甲利刃,更多的还是为了提升农人和工匠那极其落后的生产力。

有了土地,再提升了生产力,百姓们能获得的粮食才会更多,而只有都吃饱了,他们才能有力气去赚钱。

第二步,便是推广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

只有把书的成本降下来,才能普及开来,而不管是简牍还是缣帛,它们都远远比不上纸。

书本便宜了,百姓才能买得起书,才能让自家的儿女读得上书。

只有愿意读书的人多了,陆彦才能撺掇曹老板开设民间学堂。

也只有打破了世家对文化知识的垄断,普通百姓才有跨越阶层的可能。

别说什么无阶级社会,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有人喜欢拼搏的刺激,有人喜欢闲适的安静,有人选择拼命自然便有人选择摸鱼......

个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所处的位置,人多了便形成了阶层。

不过只要自己觉得舒服,那便是最适合自己的阶层,这与上进心无关,也不需要分出个黑白对错。

但通道,必须还是要有的,不然阶层固化,一潭死水,只会带来种种问题甚至是冲突。

第三步,便是科举制度。

但要推行科举制度,必须得等到民间先普及学堂,让普通百姓有书可读。

不然,科举制度不过只是世家子弟获取晋升的另一条捷径罢了。

科举制度之前,需要一步步提升百姓的竞争力才行,但这却并非一日之功,需要长久的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推行。

在完成这三个步骤之前,肯定会有一些世家大族百般进行阻挠。

而敢跟世家唱反调的诸侯却很少,至少目前看来,好像就只有曹老板一人。

陆彦想要打破世家对阶层的垄断,希望恐怕也只有放在曹老板身上了,老曹的压力将注定不会小啊。

“咳咳咳...”戏志才轻咳了几声,随后站出来,向曹操拱手说道:

“主公,里甲制与户籍制度与赋役息息相关。

在下以为,里甲制与户籍制度务必要以最快的速度推广至兖州全境!

咳咳咳...”

听到戏志才说两句话就咳了两次,曹操不由得有些心疼,“志才,听说昨晚你又伏案工作到了半夜。我不是让你多休息吗?这样下去可不行啊!”

“多谢主公关心,忠的身子还撑得住,还是主公的大业最为紧要。”戏志才拱手一拜,回道。

“但也不急于这一时...”

“不!主公啊,如今兖州世家刚刚受到重创,而我们手中又掌控了一批棋子,正是推广新户籍制的绝佳机会!千载难逢的时机,万不可就此错过啊!”

拗不过戏志才,曹操只能无奈的回答道:“陈留郡那边估计交接的差不多了,毛孝先与任伯达即将携带一批拥有丰富经验的基层官吏前来,到时候还有的你忙的!”

“忠,愿为主公效犬马之劳!”

戏志才是典型的寒门翘楚,他深知寒门晋升的苦难,所以一听说曹操要改革制度,立马便亲手接了过来。

交给荀彧,戏志才不放心啊!

虽然他们是好盆友,可荀彧身后站着的是世家。

私交是私交,工作归工作,理想更是谁都不能玷污。

虽然荀彧能够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也可能会愿意推动改革,可他身后站着家族乃至于其它交好的家族,也会答应吗?

当希望出现在眼前的时候,戏志才便立马飞身而上,试图将它牢牢拽在手中。

哪怕他透支自己的生命,改革也必须立马推进下去!

“主公,忠愿早做准备,只待孝先与伯达一到便可以立马开展工作!”

心中叹息一声,曹操拿自己这个谋主有些没辙。

别看戏志才平日里温和谦逊,可一旦做出了决定,九头牛都拉不回来的。

“好吧,可你晚上不能再加班了,必须按时休息!”曹操以命令的口吻的说道。

“喏。”

得到了曹操的应允后,戏志才这才应了一声,随后退回了自己的位置。

戏志才知道这是曹操关心在自己,他也没有再当面顶撞。

反正加不加班是他自己的事情,你曹老板难道还能随时盯着不成?

第一百一十九章 来自东郡的改革急先锋们

结束一天的工作后,曹操有些疲惫的回到了家中。

曹丕今天的功课做得不错,曹植牙牙学语也甚是可爱,家里的和谐与温馨,倒是为曹操稍稍缓解了疲惫。

但疲惫稍缓终究还是疲倦。

见曹操有些累了,丁夫人便让人送走了曹丕曹植,这才跪在站在曹操身旁,为他揉起了太阳穴,说道:“夫君,国事虽重要,但身体更应该保重才是。”

曹操享受着丁夫人的服侍,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拍了拍丁夫人的手说道:“我知道了,你也先下去吧。”

“是...”丁夫人并没有多说什么,让她退下后,她便乖巧的离开了曹操的卧室。

等到脚步声远去,曹操这才从床头上拿出了天道命运日记本。

从发布唯才是举的求贤令就可以看出,曹操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人,他有着敢于打破世俗的豪气,这也是陆彦看中曹操的原因之一。

虽然求贤令没有为曹操招来那种高端的治国之士,但基层的官吏却真的招来了不少。

他们来源大多是落魄的小家族以及寒门出身,这些人也是曹操敢于推广改革的底气之一。

【最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貂蝉搬过来的缘故,我总觉得自己的运气变好了。】

翻开日记本,陆彦的第一句话就让曹老板感觉酸溜溜的,“哼!便宜你和奉孝了。”

【玻璃配方有了,现在又开出了造纸术,老曹咸鱼翻身几乎指日可待!】

“玻璃是啥?”又是一个陌生的名词,曹操不太清楚。从字面上琢磨了一番后,曹操暗自猜测道:“难不成跟琉璃有些关系?”

琉璃与玻璃还真的类同,只是两者的成分略有不同罢了。

战国时期就有琉璃了,可惜后来瓷器兴盛,琉璃行业也慢慢衰落。

“只是这玻璃有何用,竟然能让我...额...咸鱼翻身?”老曹对陆彦的用词感觉有些不满,“难不成我现在还不够强大,还只是一条咸鱼嘛?”

先不管玻璃到底是啥,价值几何。

陆彦后面那句造纸术,让曹老板感到非常困惑,“造纸术?现在不是已经有蔡侯纸了吗?”

东汉时期,中常侍蔡伦改良造纸术。

他利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经过挫、捣、抄、烘等一系列工艺加工,造出了纸,这种纸也就被称为“蔡侯纸”。

可是这时候的蔡侯纸纸面泛黄,质地粗糙,容易损坏不利于保存。

所以蔡侯纸虽然可以书写,而且价格也不算贵,可人们依然还是采用简牍和缣帛来记载文学知识。

“难不成会是比蔡侯纸更好的纸张?”曹操虽然有些好奇,但他却并不知道纸张到底可以好到什么程度,所以他也并没有太过的期待。

倒是陆彦后面提到的商会,曹操来了一些兴趣,“自己组建商会...看起来挺不错的样子...”

“想要子廉去执掌商会啊...不过他这人确实比较贪财,也比较老抠。但真要让他放下身段去管理商会,恐怕还是有些难啊。”曹老板觉得自家老弟应该不会自降身份。

“我历史上竟然会为了筹集军资去挖坟??”曹操看到这儿后哑然失笑,自言自语庆幸道:“可想而知,在没有陆先生的世界里,我曹孟德混得是有多凄惨?”

曹操看着陆彦想把自己‘叉出去’这句话,心中不由得嘿嘿笑了起来,“老夫已经洞察了你的险恶用心。”

想吃独食?

嘿嘿!

没门儿!

老曹已经全盘了解了陆彦的计划,对于商会一事他最终决定放手给陆彦和曹洪去折腾,至于曹洪愿不愿意接受,那就是陆彦该操心的事情了。

士农工商,商人身份在这个时代是处于最底层,只比奴隶的身份高一点。

若是商会出了什么问题,统统抓起来处理了就是,要是再找个好点的理由,说不定还能得到某些人的赞扬...所以曹操并不慌,让陆彦放心去折腾就是。

看完了今天的日记,曹操感觉改革成功的希望又大了不少,“先生的计划都具有极强的可行性,我要做的只需要全力配合他!”

曹操抱着日本躺在床上,脑子里想着改革的计划。

忽然间一阵疲惫来袭......“呼~呼!”

......

毛玠离开陈留的第三天,终于率先抵达了鄄城。

任峻要慢一些,因为他还领着足有一百五十多人的庞大基层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