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看我日记,曹操制霸三国 第370章

作者:安静

若是再有表现突出以及能够提出改善意见的匠人,还会有额外的奖励...不只是工钱,还可以升职甚至为官!

陆彦的承诺一出,宴会现场的气氛瞬间达到了高潮。

船匠们在拼命的庆祝着、欢呼着,周围看热闹的其他匠人或者家属,则露出了羡慕无比的目光。

有些来得早的船匠在来了陈留郡之后,也曾私下里到处游逛过。

对于曹操治下超越想象的盛世繁华中,他们早就从最初的震撼变成了现在的仰慕,

现在,他们听到自己不仅会有丰厚的报酬,还能把家人一起接来后,心中的激动和兴奋,自然难以言喻。

有人用最直接的方式来表达了自己的激动之情,

“嗝儿!”一个老汉儿便因为太过激动,直接抽了过去。

好在他只是因为兴奋过度大脑暂时断电,在众人七手八脚的帮助下,他终于悠悠转醒过来。

“老朽穷困潦倒了大半辈子,没想到半个身子都入土的情况下,还能享一次清福...”

说到这儿,老人突然泪流满面,

“我的幺儿啊...你要是能多撑半年,咱们也能一起过上好日子啊!”

老人的话,勾起了许多人的伤心事。

一时间,这片区域的匠人们,忍不住都开始默默抹起了眼泪。

陆彦在老耿的陪同下,来到了老人身前。

弯下腰,陆彦与旁人一起将老人扶了起来,说道:“逝者已矣,生者如斯...老人家你可得保重好身体,今后的好日子还长着呢。”

“嗯嗯!多谢陆骠骑!”老人站稳后,连忙朝着陆彦行礼,说道:“恨只恨没能早些来到曹丞相和陆骠骑治下啊!”

陆彦咧嘴一笑,道:“这不就来了嘛!”

“哈哈哈!”

陆彦的话引得周围人善意的大笑起来。

等笑声渐息,陆彦对大家说道:“诸位来此,只需专心攻克技术上的难题。至于其它的,不管是生活还是资金方面的问题,你们以后都可以来寻耿良解决!”

耿良作为将作监的二把手,这时候也是把气质拿捏得很足。

他大腹便便,脸方耳圆,不怒自威,倒是很有一副百姓心中“官老爷”的形象。

“诸位,我就是耿良,早期也跟你们一样,是个一穷二白的工匠。”

“但我比你们幸运,我很早就举家投靠了陆骠骑...得益于陆骠骑的看重,现在也做到了六品官员。”

听到耿良以往竟然也只是一个工匠时,船匠们不由得发出了阵阵惊呼。

在他们的心中,匠人依然还是贱籍,从事贱业的工匠竟然真的能够为官,这是他们从未想象过的!

虽然陆彦之前说了,表现得好可以为官,但却没有人把这话当真。

可现在活生生的例子就在面前,可想而知这群匠人心中有多震撼。

好处许下了,士气鼓舞了,陆彦也就不需要再留在这里。

建立船厂的一切工作,会由耿良和诸葛亮来帮他监督完成。

陆彦现在已经打定了主意,除非真的开始造船了,不然他不会再踏出陈留城半步!

第四百一十二章 没关系,主要是钱多

诸葛亮因为工作能力太过突出,导致提前了半年被“请”回了许昌。

回到许昌后的诸葛亮,一直都没再被分配工作,但他却一点儿也不焦急,每日里读书、游历、访友,倒是过的潇洒而自在。

然而,美好的日子总是短暂的。

朝廷一纸文书,便将诸葛亮调去了“大汉水师总署”,在水师大都督陆彦手下任军司马,负责辅助政务和水军事宜。

诸葛亮是一个极为自律和勤勉的人。

拿到任命文书后,他便第一时间来到了骠骑将军府。

骠骑将军府对诸葛亮而言,已经是熟的不能再熟了。

看门的门童在发现敲门的是诸葛亮后,他便立马领着诸葛亮来到了后院之中。

开年到现在,陆彦一直在外面忙碌奔波,南南北北跑了无数个地方,身体倒还好,但实在是心累。

回到骠骑将军府,陆彦便做起了一条咸鱼,而且是连身都懒得翻的那种。

把躺椅搬到院子里,端着一盘水果,一边晒晒太阳,一边看看书......这种日子真是充实而安逸。

但诸葛亮的到来,打断了陆彦享受静谧的时光。

“学生诸葛亮,参见先生!”

陆彦正睡得迷迷糊糊,突然却听到了诸葛亮的声音...他拿开挡在脸上的书本,撑起上半身,眼睛聚焦了几次才成功聚焦到诸葛亮的身上:“孔明来了啊!来我这边坐。”

“喏!”

诸葛亮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后,来到陆彦身边的另一张躺椅上坐下...但这躺椅若光是坐着,却显得有些别扭。

陆彦见状,忍不住笑着说道:“要不你也躺下试试?”

“额...”诸葛亮向来注重仪态,让他就这么躺下......

“没关系,反正也就只有你我二人。”

经过陆彦的再三怂恿,诸葛亮只能试着躺下。

然而躺下后,诸葛亮心中便立马暗道:“咦...这椅子躺着还真是挺舒服的...”

陆彦和诸葛亮,就这么一人躺在一张躺椅上晒着太阳。

这时候,诸葛忽然问道:“先生,学生有个问题想请教...”

陆彦伸手从果盘里摘下一颗葡萄扔进嘴里,回道:“你说。”

诸葛亮稍作沉吟,组织好了语言后,问道:“学生不明白,先生您为何执意要将造船厂建在黄河边?”

不只是诸葛亮,恐怕还有无数人都想不通。

陆彦将果盘递给诸葛亮,说道:“才摘下来的葡萄饱满多汁,你也吃点吧。”

“......多谢。”

诸葛亮试着将一颗黑葡萄扔进嘴里,顿时一股酸甜便直袭味蕾。

陆彦也在这时回答道:“主要是考虑水师训练,以及就地取材的问题。

陈留黄河上游多山林,我们可以组织人手,将伐好的木材从水路运送至造船厂,这样便可以节约大量运力。

船造好后,水师可以在黄河内训练,也可以出黄河口,至渤海一带训练。”

但还有一点陆彦没有说出来,那就是水师入了渤海后,可以向东直达公孙度所占据的辽东郡。再往东的话,则是朝鲜半岛,以及倭国......

诸葛亮在被任命到陆彦手下,协助他处理水师总署的一应事务后,他便翻阅了许多与船和水师相关的文献史料。

从诸葛亮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汉朝时期已经有了各种类型的船:客船、货船、战船等。而客船中又有官船、民船;民船中又有舸、艑、艇、扁舟、轻舟、舲舟、舫舟等。

至于战船,则多是从民船中发展而来的。

汉武帝时期,便曾极力开辟海上交通,致力于海上各国往来。

在汉武帝的努力下,汉朝先后开辟了三条重要的海上航线。

第一条航线北起辽宁丹东,南至广西白仑河口,此为南北沿海航线。

第二条航线从山东沿岸经黄海通向朝鲜和日本。

第三条航线,则被后世称为海上丝绸之路,即徐闻、合浦航线。

汉代的航海已经非常发达,那么战船的相关制造技术,自然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如今战船已经发展了出很多的种类,如戈船、桥船、斗舰、艨艟,还有最为庞大的楼船等等。

此时的战船都沿袭了东汉的技术,最著名的战船当属楼船。

汉代最大的楼船高达十余丈,可说是当时的航空母舰。

楼船甲板上有三层建筑,每层四周设置女墙,女墙与战格上均开有若干剑孔、矛穴,即可远攻,又可近防。船上空间很大,甲板上能够行车走马。

甲板下设置有舱室,供棹卒划桨之用。棹卒是划桨的士兵,在舱内的棹卒具有良好的保护,可以免受敌人之攻击。楼船甲板上的战卒手持刀剑,以敌人短兵相接,进行接舷战。

在甲板上女墙之内,设置第二层建筑,称为庐,庐上的周边也设有女墙,庐上的战卒手支长矛,有居高临下之势。

在庐上还有第三层建筑,称为飞庐,弓弩手就藏于飞庐内部。弓弩手发射箭矢,是远距离进攻力量。

最高一层为爵室,相当于现代舰船的驾驶室和指挥室。

如今的楼船,当以江东为翘首,其最大的楼船飞云、盖海等,足有五层楼之高,可容纳3000名士兵,俨然是浮在水面的城堡。

除了楼船,江东的另一主力战列舰叫做艨艟,以速度著称。

赤壁大战中,艨艟便是突袭曹军船队的纵火船。

这种形体狭长、速度奇快的小型战船,速度极快且灵活非常,常常可以乘人不备搞出一些事情。

艨艟、戈船、桥船、斗舰等就不说了,它们根本无法在海中远行。

楼船虽然勉强可以在海里航行,可一旦遇到风浪也着实非常的危险。

即便楼船能侥幸沿近海进入长江,可单单靠楼船,又怎么跟江东和荆州水师作战呢?这些便是困扰诸葛亮的问题。

诸葛亮将自己的问题和担忧问了出来。

陆彦缓缓坐直身体,说了一句:“我要造的船,不仅可以在江河中航行,在大海里,它也可以远航!”

诸葛亮心道:“果然!”

其实他在思考之后,认为陆彦执意要这么做的唯一解释就是,“他有把握造出能够在海中远航的战船。”

只是当诸葛亮听到陆彦真的能造这种船后,他还是忍不住问道:“先生,您对您的船,真的如此有把握吗?”

诸葛一生唯谨慎,他对太过冒险的事情想来不是很赞同。

“有没有把握,等船出来后试一试不就知道了吗?”

“可是大费周章造出这样的船,一旦失败...”

“没关系,我们钱多。”

“......”

好吧,陆彦一句话最终堵得诸葛亮哑口无言。

第四百一十三章 步入正轨

建安七年,九月,造船厂已经初具规模。

黄河上游有大片的原始森林,可以为造船提供必需的大型木料。

合适的木材从上游顺流而下,造船厂的木匠和船匠们在接收到木材后便开始按照图纸,将不同的木材加工成不同的部件。

龙骨、甲板、船舱、桅杆等,被一一打磨了出来...三桅战舰与当前的楼船不一样,龙骨之外又多了许多纵骨,用来加强船体结构。

陆彦给的图纸里的三桅战舰有些复杂,每一道工序都需要严格按照图纸上的的标准来进行生产,每个匠人小组负责一部分部件的生产,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紧张而有序。

将作监内,除了木匠、船匠之外,纺织部门那边也加入了造船行动,船帆需要她们来帮忙。

偌大的造船厂内,除了匠人外还有许多打杂的百姓。

陈留本地的百姓除外,还有一些从河北或者南方等地慕名而来的百姓,他们除了农忙之时,也会应聘加入到陈留造船厂的相关各个作坊中打工赚钱。

零零总总加起来,陈留这座造船厂内恐怕已经不下七千人。

而且陈留造船厂第一座船坞建起来后,接着还要建造另外九座。也就是说,陈留造船厂打算一次性投入十座船坞,同时进行十艘三桅战舰的生产。

也幸好这座造船厂建在陈留,若是换个地方的话,还真不一定经得起短时间内如此高强度的消耗。

眼见陈留造船厂如火如荼的开工起来,联合商会,徐州商户,临淄商会,以及刚刚建立的冀州、幽州、并州、司州等等地区的商会,也都闻风而动,纷纷在陈留造船厂附近,开办了自家的小型船厂。

他们当然不会去生产战船,民船和商船才是他们的主要目标。

诸葛亮见商人也加入了进来,在得到陆彦的同意后,他便干脆推出了许多的优惠和补助政策,以吸引更多的商会和商人加入进来。

商船多了,水路的贸易也就繁荣起来;民船多了,百姓们的出行往来也就更加的方便了。

整个陈留的造船业开始蓬勃发展起来,一时间,连带着陈留等地的百姓们,腰包也逐渐的丰满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