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 第299章

作者:王梓钧

他是典型的明末兵头子,思维早就已经固化。

财富他可以放弃,爵位他可以放弃,官职他可以放弃,唯独不能放弃军队!

因为在他的意识当中,放弃军队就是在等死。大明这样的例子太多,有兵什么都有,没兵什么都没,落得个抄家流放也实属正常。

左良玉问道:“若是联手,该怎么打?”

潘独鳌回答:“我家大王,北击信阳、罗山,南击广济、黄梅。至于左候,徐州、砀山、商丘、考城……随便打哪里都行。如此三面夹击,赵瀚必然顾头不顾尾。”

“我再想想。”左良玉犹豫不定。

他知道自己的本事有多大,不敢轻易跟赵瀚开战。可他也不敢投靠赵瀚,害怕被剥夺兵权,害怕被卸磨杀驴。

原来他还想拖着,可赵瀚已经跟他接壤,要么直接来打他,要么去收拾张献忠。

拖不得,打不得,降不得。

这该如何是好?

左良玉召集自己的智囊,足足商讨半个月,还是找不到任何出路。

潘独鳌一直等着,等得心急如焚,心中鄙视左良玉举棋不定。

又过数日,张岱作为使者,来到东昌府城。

“在下是极为佩服吴王的,也愿意真心归顺,”左良玉说道,“在下甘愿为王先锋,不管是打北直隶,还是去打流贼,只要吴王一声令下,全军将士必定誓死效命!”

这货一开口就暗示保留军队,张岱怎么可能答应?

甚至虚与委蛇都不行,否则左良玉借赵瀚之名,在山东烧杀抢掠、大肆扩张怎办?平白坏了赵瀚和大同军的名声!

张岱照实了说:“只要左候愿意归顺,交出军队之后,可用五条大船运送财货,去南京购房置宅安享清福。”

左良玉叹息道:“我不能只想着自己啊,全军将士解甲归田,恐怕很多人不愿意。”

“左候麾下军将,吴王自有安置,定然不会苛待,”张岱说道,“吴王自起兵以来,向来说话算话,从来没有出尔反尔之事。说句不好听的,既然承诺让左候做富家翁,那就不会秋后算账,左候还没分量让吴王破例。”

“吴王的人品德行,我自是信得过的,且容我再考虑考虑。”左良玉有些心动。

张岱又继续讲道理,说得左良玉几乎就答应了。

可是,这货还不肯最终表态,他一向的习惯就是望风而为。

左良玉心里想的是,或许等张献忠跟赵瀚打起来,自己关键时刻带兵归附,能够趁机捞到更多好处!

打发走张岱,左良玉又召见潘独鳌:“我已决定,贵军只要先出兵,山东之军必然配合南下。”

“此明智之举也!”潘独鳌大喜。

左良玉故意做出承诺,就是要让张献忠和赵瀚开战。第一,让赵瀚的兵锋指向湖北,暂时不要来打山东;第二,观察双方的战争胜负,关键时候跳出来站队,趁机索要更多的利益!

张献忠却是一门心思要打仗!

他本来还不敢打,可今年湖北严重春旱,军队数量又多到爆炸。张献忠的军粮已经撑不住了,必须找个地方捞上几票,而赵瀚的地盘就是天然补给地。

安徽好富庶啊,张献忠馋得流口水。

长江以北的安徽地区,虽然赵瀚只占领半年,但已经完成分田和移民工作。在张献忠眼里就显得特别富庶,人口多,粮食多,财货多,至少比他的湖北强得多!

唉,张献忠也是想发展民生的,军屯、民屯都搞得火热,可遇到大灾只能做回老本行。

这年春天,张献忠再次强征粮草,强征无数百姓做民夫。他没有耐心顶着天灾发展地盘,干脆透支民力打仗,或许能把江淮地区打下来呢。

廖志芳、徐以显两位军师都苦苦相劝,但无济于事,张献忠已经下定决心。

……

“殿下,据细作传回消息,张献忠大肆征集粮草、征调民夫,长江沿岸的驻军越来越多。”

说话之人是徐颖,他终于回南京了,依旧负责情报部门,有点类似锦衣卫头子。

赵瀚顿时皱眉:“他疯了吧,现在可是春耕时节!”

徐颖说道:“估计是春旱严重,张献忠又不兴修水利,就算播种也收不到什么粮食。他索性就放弃春耕,趁着我军夏粮未收,带着大军入侵江淮一带。他的沿江城市增加驻军,也是为了防止我军从长江进攻。”

赵瀚把主要官员都召集起来,一番商讨之后,迅速做出决策。

第一,各地要把春耕搞好,抗旱救灾工作不能停。

第二,发行粮食债券,做好宣传工作,面向民间征集粮食。

第三,湖南召集农兵两万、民夫两万;江西召集农兵两万、民夫两万。到长江沿岸集结,随时待命出征!

第四,江南召集农兵一万、民夫两万,立即支援广济方向。

第五,信阳州就地征集两千农兵、三千民夫。

第六,费如鹤回防徐州,张铁牛移师台庄(台儿庄)。防备左良玉的同时,随时做好反攻准备,并从苏北抽调五千民夫。

第七,黄幺在施州府的新编山地师,等候命令渡江攻占夷陵。

这次一旦全面开战,赵瀚治下的经济民生,必定遭受严重影响。

但在可接受范围内,广大底层劳苦人民,无非从每天吃三顿饭,变成勒紧裤腰带吃两顿饭。

好在今年春天,广东、福建、浙江风调雨顺,从越南海运过来的粮食,可以调运到江苏沿海缓解压力。

但是,海运粮食真不多,因为利润不够丰厚。

即便赵瀚免征粮食进口关税,海商也只是把粮食作为压舱物,顺便赚一点而已。

越南的粮食确实多,但越南的陆路交通也烂,运输成本极高,只能在越南沿海地区买粮。

至于菲律宾、柬埔寨、缅甸的粮食,想都别想。海运风险极大,随时可能船毁人亡,高利润商品值得冒险,海商绝对不可能远距离运粮。

与张献忠之间的战争,跟赵瀚插手四川没太大关系。

因为张献忠就算打四川,也不敢调动太多兵力,必须随时防备赵瀚。一旦出现大灾,该打还是得打,谁让赵瀚的地盘更加富庶?

就在双方调兵遣将之时,打算观望风向的左良玉,突然收到一个惊天消息。

“侯爷,闯贼杀进北直隶了!”

“什么?”

北直隶的旱情同样严重,由于一直不发粮饷,开州、广平、大名府守军闹饷哗变。

两个总兵被杀,一个总兵逃跑,一个总兵投敌,总督陈新甲带着巡抚狼狈逃回北京。

河南方向的李自成部将,带兵杀入北直隶,然后朝西北而去,与李自成东西夹击孙传庭。

孙传庭败逃回京,李自成从太行山破关而入!

李自成号称拥兵四十万,沿途城池望风而降。就连驻守皇陵的军队,都主动投靠李自成,守陵太监们甚至做了带路党。

整个北直隶,只有洪承畴的蓟镇兵,而且还在辛苦剿匪当中。

洪承畴获知消息,正准备带兵勤王,李自成已经带兵杀到北京城下。

第五卷 跃在渊

第362章 【还是那颗歪脖子树】

历史上,崇祯若是想迁都南京,至少得提前一个月做准备。

李自成攻占北京,是一场极为精彩的战役。先是兵分两路,接着再次分兵,切断南北各路官兵,以钳形攻势逼近,形成对北京的大包围战略。

同时,还有偏师阻断运河,崇祯即便南逃也只能从天津出海。

而今就没有那个必要了,朝廷发不出军饷,官兵们纷纷投降,李自成一路平推过去便可。

沿途所过,李自成的军队,对贫苦百姓秋毫无犯。

也没啥可犯的,老百姓全是穷鬼,自己活命都难,哪有钱粮可以抢劫?

但是,士绅就有点倒霉。

特别是城里的士绅,往往要被拷饷一番。

李自成攻破太原时,拷饷拷得非常起劲,北京拷饷不过是太原拷饷的翻版。

四月初八,赵瀚生日。

李自成的先头部队,占领元大都北城土墙。京师震恐,百官失色,皇帝与后妃宴饮作乐。

翌日,大顺军先锋抵达北京城下。

李自成在进兵途中,就已经称帝,国号“大顺”,建元“”,只差进京搞个登基仪式。

襄城伯李国祯统率京兵三大营,驻扎于城外,与北京形成掎角之势。

大顺兵至,李国祯不战而逃,不但损失兵甲粮草,还扔给李自成十多门火炮。

守城重任,落到太监手里。

许多从未操练过的京兵,被赶到城墙上守御。他们的军械倒是充足,可惜没有军粮,只能饿着肚子在城墙站岗。

家里还有粮食的,亲人提着杂粮粥,沿着城墙呼喊名字,只求自己的儿子、兄弟、父亲,在战死之前能够吃顿饱饭。

但情况实在太混乱,他们找不到自己的家人。

若有亲人相遇,士兵下了城墙,全家抱头痛哭,带动一整面墙都开始哀嚎。

忽然一骑奔至,投降的守陵太监高淳,大声疾呼道:“闯王有令,只要崇祯逊位,就能保全皇室性命,北京百姓也能不遭兵戈!”

“拉他上来!”负责守城的太监王德化说。

高淳被人用箩筐吊到城上,两个太监单独密议。

高淳问道:“城中谁人为主帅?”

“由我全权做主。”王德化道。

高淳又问:“孙传庭、陈新甲两位督师呢?”

王德化说:“孙传庭被解了兵权,正在狱中。陈督师闭门不见客,似无抵抗之志。”说完,王德化问,“高兄弟可否引荐一二,咱也仰慕闯王已久。”

高淳笑道:“嘿嘿,该叫皇帝咧。闯王已经自立为帝,国号大顺。”

王德化说:“还请高兄弟回去告之大顺皇帝,崇祯早就存了死志,已将皇子皇女送去南京。”

“竟有此事?”高淳一直在守陵,消息非常闭塞。

王德化说:“咱去说降将士,很快就能开城迎接新皇。”

李自成的临时指挥部在昌平,高淳一路骑马过去,将北京的情况悉数告之。

李自成惊道:“皇子皇女都送去南京了?”

“确实如此。”高淳说道。

牛金星叹息:“争天下者,陛下与赵瀚也。陛下应当勤政爱民、善待士子、整编卒伍,拷饷终非长久之计,还得自己种粮食收赋税才行。”

“说了闯王来了不纳粮,难道还能出尔反尔?”宋献策立即反对,“更何况,北方各省皆大旱,如何种得起来粮食?北京城内的太监大官,皆死有余辜之辈,把他们的钱粮夺了就能供养大军!”

牛金星反问:“仅凭拷饷能供养大军几时?今后南北争霸,我军若不能速胜,又拿什么跟赵瀚打仗?”

宋献策冷笑:“闯王来了不纳粮,这个童谣传到南方,各地百姓必然响应。到时候,便是赵瀚手下的兵,也会倒戈向着陛下!十八子,主神器,陛下乃天命之主,如何不能得天下?”

“好了,此事以后再说。”李自成不想再争执。

牛金星那一套见效太慢,而且就如宋献策所说,各省大旱种个屁粮食。真要老实种地,粮食还没种出,大顺士卒就全饿死了。

李自成、刘宗敏二人,当即率领主力逼近北京。

李自成的旗号一至,北京城门立即大开,守城士卒也都逃回家中。

王德化带着太监出城跪迎,李自成点头说:“你献城有功,随我马后效力吧。”

“谢万岁爷赏识!”王德化立即打蛇上棍。

皇爷、爷爷、万岁爷这种称呼,在明代属于内廷对皇帝的专称,而且还必须跟皇帝关系亲近才行。

到了清朝,外臣也能这样喊。

那是因为,一些满清外臣,是皇室的包衣出身,是以家奴身份来称呼皇爷、万岁爷。

汉臣要是没有包衣身份,还没资格称呼满清皇帝为万岁爷。

士兵开道,李自成骑马走在前头,刘宗敏落后一个马位,接下来才是两位军师,王德化、高淳两个太监只能一路小跑。

队伍来到午门之外,上百个文武官员,正齐刷刷跪在那里等候。

王德化立即冲上去,指着群臣大骂:“误国贼,天子何在?尔等来此何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