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梓钧
“就依瀚哥儿的。”费喜陪笑道。
赵瀚又把厨子们都叫来,一个大厨,三个徒弟,还有一群帮厨。
大厨叫彭正祥,属于雇工,已经一把年纪了。除非有贵宾豪客,他平时都不亲自动手,只让三个徒弟负责烹饪。
赵瀚抓起一把干辣椒,笑道:“这番椒用得很快啊,喜欢吃辣的客人很多吗?”
“老爷饶命,老爷饶命!”彭正祥连忙跪下磕头。
赵瀚也不提其罪名,只问道:“铅山本地可有种植番椒?”
彭正祥回答:“番椒多从浙江运来,近几年本地也种,但种得不是很多。”
关于辣椒的简单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万历十九年。
而辣椒的详细文字描述,包括开什么颜色的花,最早出现在天启元年。
也就是说,至少在三十多年前,辣椒就已经传入大明。而且,真正的传入时间,肯定还要早许多,三十年前被文人首次记录而已。
辣椒的早期传播路线有两条,一条起自浙江,一条起自辽东。
铅山县紧挨着浙江,远比湖广、四川、贵州接触辣椒的时间更早。
“把香佐料都拿出来。”赵瀚说道。
“啊?”彭正祥没听明白。
赵瀚问道:“你是讨论自己捞了多少钱,还是想跟我切磋一下厨艺?”
彭正祥立即大呼:“把香佐料都拿来!”
厨房里顿时鸡飞狗跳,一个个又害怕又好奇。
赵瀚抓起片香叶闻了闻,笑着说:“这玩意儿原产地中海,大明居然也有,价钱很贵吗?”
彭正祥小心翼翼回答:“以前很贵,这些年不那么贵了,许多地方都有栽种香桂树。”
赵瀚指着一盅干辣椒,命令道:“舂碎!”
彭正祥连忙吩咐徒弟:“舂碎。”
赵瀚瞪其一眼:“若不想学,你便出去吧。”
彭正祥愣了愣,他已五十多岁,真没想过再学厨艺,也不相信赵瀚有什么厨艺。但被人抓住把柄,不学都不行,只能自己动手舂辣椒。
赵瀚又让人准备其他香佐料。
一切就绪,他吩咐道:“烧菜油。”
一个大厨,三个厨师,一群帮厨,此刻忘记害怕,纷纷上前围观。
只见赵瀚摊手试油温,突然端锅将热油淋入。
“兹!”
连续两拨油倒下去,随着赵瀚用筷子搅动,强烈的香气扑鼻而来。
彭正祥深吸一口,表情陶醉,忍不住想尝尝。
咽了咽口水,彭正祥问:“这是……”
“油辣子,”赵瀚微笑道,“可惜,酿豆瓣酱需要时间,也不知铅山的空气菌落是否合适。嗯,最主要的,还是我不清楚具体工序。”
江西菜的品种很多,尤属铅山菜比较重口,而且因为商贸繁荣,吸收了大量其他菜系的特征。
就说明末的铅山菜,上流士绅商贾,吃得相对比较清淡,但也整体偏向重口。下层的贩夫走卒,简直越重口越好,街头小吃早已五花八门。
赵瀚属于野路子,对川菜比较熟悉,正好符合此地口味。
可惜,川菜之魂“郫县豆瓣”,此时还没有被发明出来。
明代的川菜,跟后世川菜,完全就不挨边的。
四川流行胡辣汤,你敢信吗?
根据明代文人记载,胡辣汤也曾是四川美食,大致做法跟北方一样,只是改用了米粉来勾芡。
若赵瀚提前统一中国,四川人没死那么多,用不着湖广填四川,恐怕这个时空很难诞生“川菜”。
“有米线吗?”赵瀚问道。
“有。”彭正祥没再使唤徒弟,而是自己把米线给端来。
米线,隋朝叫“粲”,宋朝叫“米缆”。明清两朝,书面写法是“米糷”,民间已经俗称“米线”。
烧水下锅,十多碗米线捞起来,放入酱油、蒜泥、葱花和油辣子。
红绿白相间,色香味俱全。
赵瀚说道:“没有味精,以后做米线,可熬鸡汤或骨头汤提鲜。”
彭正祥不知道味精是啥,只能奉承点头:“师父教诲,徒儿记住了。”
赵瀚吩咐道:“端出去,让他们别查账了,先填饱肚子再说。”
彭正祥忍不住问:“师父,我能尝尝吗?”
“尝吧。”赵瀚笑着说。
彭正祥下意识放入薄荷,被赵瀚给阻止,让他单纯体会油辣子的魅力。
此时做菜,各省喜用紫苏,铅山这边尤喜薄荷,好多菜品都把薄荷往里扔。
彭正祥把米线拌匀,吃了一口,又辣又爽,辣得流鼻涕道:“若寒冬腊月,吃上一碗油辣子米线,怕是更加美味百倍。”
“你算一下成本,拿给掌柜的定价,以后早晨就卖油辣子米线。嗯,油辣子汤面也可以。”赵瀚说道。
彭正祥想了想说:“师父,这油辣子,似乎还有别的用途?”
“你自己钻研吧,”赵瀚笑道,“每半个月,我教你一道新的菜品。今日便教你做红油白斩鸡,正好顺手给米线熬鸡汤。”
已经五十多岁的彭正祥,突然端正跪地,磕头道:“师父在上,请受徒儿一拜!”
赵瀚生受一拜,并未拒绝。
还没到中午,就陆续有食客来到酒楼。
这里消费偏高,底层百姓吃不起,不说二楼雅间,一楼大堂也挺贵的。
好在河口镇商贸发达,根本不缺客源。
每有一个客人进来,店伙计都积极推销红油白斩鸡、油辣子米线(面条),说是从宫廷御厨那里流出的新品菜式。
宫廷菜式?
好家伙,那还不赶快端上来!
厨房的鸡都不够用,酒楼采购员被派去满世界找鸡。
楼上楼下,随处可见倒霉食客,被辣得坐那儿直吐舌头。
只听一个壮汉,拍桌子大喊:“再来一盘红油鸡!”
赵瀚坐在柜台观察情况,见这厮穿着普通,似乎不是有钱人,却又点了一桌好菜,而且还随身携带棍棒。他招来店伙计,问道:“那桌是做什么的?”
店伙计回答:“都是铁脚会的头目。”
“铁脚会?”赵瀚没听说过。
店伙计解释:“这几十年来,各行各业都建了行会,米行有米会,布行有布会。苦哈哈们有样学样,也都组了会社。铁脚会就是码头苦力的行会,后来镇上的脚夫也都加入,哪个雇主若敢拖欠工钱,铁脚会就几百上千人扛着扁担上门讨要。”
好家伙,这是行业工会的雏形啊。
赵瀚并不知道,铅山的各种工会,尤数造纸业工会最牛逼。
都是些技术工人,而且产业人群密集,许多还识得几个大字。稍微遭受苛待,动辄就闹罢工,私人造纸厂的老板只能妥协。
至于官方造纸厂,完全不把员工当人看,敢带头闹事的直接打死打残——耽误了生产无所谓。
清中期,铅山县的造纸工人,占全县人口30%以上(不计孩童)。
明末没那么厉害,但造纸工人数量同样恐怖。仅石塘镇一地,若把砍竹、烧槽、挑抬的也算上,一个镇就有五六万造纸工,可说全镇都在围着造纸坊打转!
工会?
罢工?
有点意思。
赵瀚起身走过去,拱手笑道:“诸位客官,咱们酒楼的新品菜,大夥可还吃得满意?”
第056章 【会社组织】
赵瀚身穿一袭程子衣,头戴逍遥巾,模样似贫寒秀才,又似是哪家的公子。
穿得普通,却有气质!
一时间,这些铁脚会的头目,都猜不透赵瀚是什么来头。
先前喊着上菜的汉子,不由起身抱拳,回答说:“红油鸡好吃得很,小相公可是费家的少爷?”
“在下赵瀚,”赵瀚拱手笑道,“我见各位粗犷豪爽,定是响当当的好汉,因此特来领略一番风采。”
姓赵?
可这是费家的酒楼啊。
但也无所谓了,赵瀚说话很好听嘛。
汉子被奉承得浑身舒坦,哈哈大笑道:“我叫孙显宗,平时都唤作孙二郎,小相公快快请坐。这是我三弟孙振宗,叫他孙三郎便是。这是费诨,费家的旁支子弟,也不晓得旁了几代,只能下苦力做脚夫。这是张铁牛,绰号小李逵。这是李大柱……”
待对方介绍完毕,赵瀚朝着柜台喊:“再来一壶酒,还有这桌菜,都记在我账上!”
孙显宗连忙说:“这哪使得,我们人多,该我们请客才是。”
“对对对,该我们请客。”
众人纷纷推辞,都在猜测赵瀚的身份,同时也在猜测他的来意。
“啪!”
赵瀚猛拍桌子,佯怒道:“还以为你们是好汉,一顿饭钱也争来争去,扭扭捏捏跟个娘儿们似的!”
几人面面相觑,搞不清赵瀚葫芦里卖什么药。
气氛有些尴尬。
孙显宗打圆场说:“教小相公笑话了,今天这顿饭就不争,改天再请小相公喝酒。”
“那便对了,”赵瀚拿起桌上的酒壶,摇了摇发现还有酒,便给自己倒上,“来来来,是好汉的,先干一杯再说。”
“好,干了!”众人举杯痛饮。
一杯酒下肚,气氛变得融洽许多。
孙显宗主动给赵瀚满上一杯,打听道:“小相公似是读书人?”
赵瀚摆手说:“只考了童生,不算什么读书人。”
“童生再往上就该秀才了,哪里不算读书人,”张铁牛连忙举杯说,“我铁牛是个粗人,今天是撞大运了,能与小相公同桌吃饭。来,我敬小相公一杯!”
“好说。”赵瀚来者不拒。
孙显宗继续打听:“鼎盛楼的掌柜换人了,小相公是掌柜的亲戚?”
赵瀚笑着说:“我是鼎盛楼的二掌柜。”
什么鬼?
这个身份,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
李大柱犹豫道:“小相公看起来……不显年纪。”
“明年就十五岁了,”赵瀚笑道,“来来来,吃肉,喝酒!”
才十四岁?
童生,十四岁,费家酒楼的二掌柜,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越是猜不透,这些人对赵瀚就越恭敬。
孙显宗还想继续打听,赵瀚却不吐露更多信息,反而转过来套他们的话。
赵瀚说道:“我在含珠书院学经的时候,就已仰慕铁脚会的大名。你们这会社,入会是要交钱吗?我也入一个怎样?”
“小相公说笑了,”孙显宗连忙拒绝,“铁脚会都是些脚夫苦力,天生的苦哈哈。小相公是童生,今后还要考状元,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哪能跟咱们混在一起。”
上一篇:修行从渔夫开始
下一篇:我有一个全时空英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