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梓钧
林象祖讽刺道:“你严家在湖州织丝染布,若无商贾远销海外,能赚得那么多钱?此非尔一家之利,还有那湖州百姓赖以为生。多出一担丝,多染一匹布,
百姓则多一糊口也。“
严我斯道:“我大同中国,地大物博。纺丝染布,自有华夏百姓购买,何须仰仗番邦国民?“
林象祖气得发笑:“这话我懒得解释,回家问你爹去吧!”
“就事论事,怎可及父母?此非君子之道!”严我斯也生气了。
眼见两人要吵起来,王之良抬手让他们停止,对生:“谁还有高论?
张光祖举手道:“老师,生有一言。生来自湖南辰州府的乡下,此处山多地狭窄,百姓多种玉米、番薯为生。生年幼之时,山中只河谷地带有好田,皆被那些乡绅地主所占。而山中小民,无田耕种者多矣。生家中,有兄弟姊妹八人,大哥、大姐、二哥、三姐、四姐皆天折,或病死,或饿死。此何故也?“
张光祖扫视众人,眼眶有些红润,继续道:“只因人多地少,土地贫瘠,耕种不易。灾荒年月,必无粮饱腹,更不必买药治病。当今圣天子起兵,辰州府方得大同。山中劣绅被治罪,贫苦农民分得土地,又有玉米、番薯推种。而无地之民,也迁徙至北方,则山民亦安居乐业也。生乃贫家子,若无圣天子施行仁政,别能就读于金陵大,怕是想要活命都艰难。“
班上一些贫寒子弟,听闻此言纷纷点头。
张光祖又:“《大同月报》,生每期必读。而今中国之人口,已近亿兆,
此时或可移民北方,一甲子之后又如何呢?届时,不但南方人满为患,北方也定然人多地少。华夏中国,虽地大物博,又能养活几亿百姓?此情此理,圣天子已在报纸讲过,《大同集》里也有论述。只有一计可行,那便是开疆拓土。
听闻吕宋土地肥沃,此便是圣天子,为华夏万民开拓之地。又如那安南,此为大明故土,亦可收之令百姓耕种!“
严我斯道:“能为华夏子孙开疆拓土,那自是好的。但兵无常势,谁能保证百战百胜?若是对外用兵失利,则靡费无度,深陷泥潭而不可自拔。前朝是如何失交趾的?异土异民,不服王化,夺取交趾时耗费钱粮无数,长期驻军又耗费无数。开疆拓土越多,则四面皆是战火,前明便是如此情形。一国之财政,
只能支撑北方军伍,交趾起兵叛乱,则明廷前功尽弃也。“
严我斯的是穷兵黩武,这也是许多读书人担心的。
北方处处用兵,此时又出征琉球,未来似乎皇帝还要打很多仗。一个农业国家,支撑不起四面开战,稍不注意就会叛乱峰起。
严我斯目光扫向林象祖和张光祖,厉声道:“尔等思慕汉唐盛世,焉不知以汉武帝之明,亦有轮台罪己诏耶!”他又指着张光祖,“你自己出身贫苦,可若朝廷穷兵黩武,最最遭难的,还是天下穷苦人!
张光祖欲言又止,不知道该如何反驳。
赵士麟突然站起来,微笑:“你这是诡辩,开疆拓土,便必然穷兵黩武吗?
该打哪里,不打哪里,何时去打,怎样去打,都是相机而动。便如治水,百年不遇之洪水袭来,谁会傻到筑堤硬堵?自是引而导之。打仗也是如此,敌方有强国明君,我去打他作甚?吃饱了撑的?“
赵士麟是云南澄江人,就在玉溪那一片。
他自幼跟着醒觉和尚读书,天资聪慧,过目不忘。醒觉和尚也不是正经和尚,
因看不惯腐朽世道,才弃儒从佛,出家前是个颇有才名的读书人。
云南收复不久,第一届小生都还没毕业,赵士麟却硬是考进了金陵大。
主要还是醒觉和尚厉害,云南在沐天波统治时期,就托友人弄来赵瀚地盘的教材,自之后又将知识传授给生。
严我斯思索片刻,道:“当今圣天子在朝,对外征讨自然无往而不胜。可数代之后呢?如果短期内拓土太多,一旦国力陷入颓势,则新附之地皆反也。“
赵士麟取笑道:“怕河套反,便不收复河套?怕西域反,便不收复西域?你若怕走路被石头绊倒,干脆今后都别出门了。“
“古胡搅蛮缠!”严我斯不想再与此人辩论。
赵士麟却正色道:“陛下开疆拓土,只是定下一个国策。就如族中长辈定下家训,让子孙后代读书科举做官,这有什么错?你硬要,这家人财产不丰,
子孙都去读书,全家都会吃不饱饭,最后甚至举族饥饿而死。送你四个字:因噎废食!”
“得好,麟伯兄大才!”张光祖拍手赞叹。
严我斯急得胀红了脸,突然不知如何反驳了。
赵士麟拿出往期旧报纸,指着世界地图:“荷兰,撮尔小国也,竟也打到了南洋。西班牙,本土址比荷兰大不了多少,却在阿美利加占了广袤土地。周室分封天下,诸侯开疆拓土,我华夏始有九州。而今之天下,便如先秦之时。到处是番邦蛮夷,到处是海外沃土,我等华夏子孙,为何不能效仿古人,打下一个更大的九州?”
赵士麟越越激动:“到那个时候,;海外皆我华夏之民,世界皆我华夏之土。
到了吕宋,的是汉话。到了琉球,的是汉话。便是那安南和天竺,亦皆我华夏衣冠。若得如此,岂不壮哉?“
严我斯不想再辩了,只厌恶道:“狂人!疯子!日后必为穷兵黩武之辈!“
赵士麟卷起那份旧报纸,握在手里如同利剑,表情真的有些疯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以我华夏之利剑,开拓子孙之良田!”
此言喊出,班上近半的生,跟着高呼起来:“以我华夏之利剑,开拓子孙之良田!“
大同军常胜不败,接连收复失地,本就让许多读书人变得铁血。赵瀚又在报纸上,刊登历代疆域图和世界地图,顿时让这些铁血之辈更加狂热。
赵士麟成长于云南,身边到处是少数民族,思想那就更是激进开放。
严我斯只觉身边全是疯子,朝政若被这些人把持,必把国家带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铁血狂热者很多,类似严我斯的也不少,全班三分之一的生,都觉得不应该穷兵黩武。
这只是读书人的一个缩影,赵瀚那几期报纸刊登出来,各省士子都忙着举行辩论会。在湖边,在江里,在茶馆,在酒楼,甚至是在青楼,总会因为这个话题吵得面红耳赤。
第641章 【卖国与买国】
紫禁城,勤政殿。
刘湘客将此次出兵经过,详细复述一遍,又:“陛下,琉球的东北八岛,应当从琉球县剥离,单独设为一个县。”
“那里土地、特产、人口如何?”赵瀚问道。
刘湘客道:“琉球之东北八岛,就地域面积而言,并不小于琉球本岛。八岛之中的最大岛屿,琉球人称之为乌父士麻岛,日本人称之为奄美大岛。此岛中间多山,山上有数百年之巨木,其中不乏有硬木,可以打造海船,也可打造别的器具。岛屿沿海周边,虽水生树林(红树林)颇多,然可耕种土地亦广也。
作物以水稻、甘蔗为主,且岛民善制黑糖。此岛之黑糖,曾是日本萨摩藩最稳定的财政收入。“
黑糖,是红糖的一种,比普通红糖熬制时间更久,富含铁元素。
在制糖工艺不发达的古代,但凡跟糖沾边的商品,参与海贸都能获得暴利。奄美大岛仅凭特产黑糖,就足以引起赵瀚的重视,更何况岛上还有很多几百年的巨木。
这次出兵,稳赚不赔。
萨摩、平户两藩的战争赔款,就收回军费绰绰有余。而黑糖和木材,今后每年都有收益。只要不对农业征收重税,岛上自产的水稻,就可以自给自足了。
如果换成西方殖民者,必然强迫岛民放弃种水稻,全部改种利润更高的甘蔗
—一这叫做殖民地种植园经济。
西班牙在吕宋岛如此,荷兰在爪哇岛也是如此。
甚至,荷兰为了便于控制香料,把散布爪哇岛各地的香料树木,使用武力强行予以砍光。然后选一些岛屿,那里本身就有香料,又人工移栽大量香料树种,
并砍掉岛上不能产香料的树木。
如此做法,有三个好处。
第一,规模化种植、加工经济类作物,以此达到利润的最大化。
第二,可以用最少的兵力,有效控制最多的经济作物。
第三,相关地区的土著,无法再种粮食,或者很少种粮食。而殖民者,可以从其他地方买粮运来,用粮食控制该地区的土著不敢造反。
这种搞法非常短视且有效,但严重破坏自然生态平衡,严重破坏社会生态结构。一旦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比如运粮船队迟到,该地区立即就会陷入饥荒。
赵瀚自然不会这么做,因为琉球和奄美大岛,他是按照本土来打造的,必须实现粮食的尽可能自给。
“李卿,如何?”赵瀚笑问。
李邦华拱手:“臣不料海外岛屿,也如此物产丰富,还是陛下圣明。“
这话的,似乎还是心有抵触。
赵瀚对李香君:“拟旨,将琉球东北八岛析出,单独设置一县。名字就叫…”
见赵瀚还在想名字,李香君笑道:“不如叫方丈县。“
“好!”赵瀚拍手赞许。
蓬莱、瀛洲、方丈,海上三仙山也。
赵瀚又:“方丈县的主岛,今后改名方丈岛,不可再称乌父士麻岛或者奄美大岛。向民间招商,一旦获选,可自行募工移民,前往方丈岛砍伐山林。只招十五家商贾,每家给予山林三百五十亩。山林砍伐之后,须补种树木。允许每家留一百亩地,在砍伐之后开垦为耕地。“
方丈岛的森林资源很丰富,几百年后,日本在岛上有四百多家伐木场。
赵瀚想了想,继续:“赐给徐颖二百亩山地,让他的兄长募人去岛上采伐吧。招募工人的移民费用,由皇室来垫付。“
勋贵元老们,除了赐田,多多少少都有专营牌照。
当然,为了防止勋贵不正当竞争,这些专营牌照的经营范围都不大。比如可以开采某处矿山,比如某县的盐店经营权(一个县几家盐店,勋贵只占其中一家)。
这也是让勋贵们心理平衡,否则看到商贾腰缠万贯,自己出生入死却只得几十亩地,无论如何也不过去啊。
只有徐颖,一直不接受工商业的专营赏赐。
或许是他的身份太敏感,类似明代的锦衣卫统领,害怕沾的东西太多难得善终这回赵瀚是强行赏赐,二百亩海外山林不算多,但也足够带来稳定的利润。而且,赐给徐颖的二百亩山林,是包含土地所有权的。招募的十五家商贾,却只有山林的开发使用权,合同到期官府可以收回,也可以视情况选择续约。
方丈岛属于亚热带气候,采伐山林并不困难。
在吕宋岛采伐山林,那才是够呛,好多热带雨林,简直形同发配。
屏退众人,徐颖受招觐见。
赵瀚把赏赐海外山林的事情讲了,不等徐颖拒绝就:“莫要多言,你一直寒酸下去,别人会我薄待功臣。“
徐颖只得拱手:“多谢陛下赏赐。“
赵瀚问道:“安南有何最新消息?“
徐颖道:“阮氏蠢蠢欲动,似打算出兵占城国。郑氏也蠢蠢欲动,似打算出兵阮氏。阮氏和郑氏,今年稻谷收割之后必有一战!另外,派往占城国的驻军和细作汇报,此国南部地区的水稻,一年可以三熟。“
“三熟很好。”赵瀚微笑道,只凭这个就得把占城国吃掉。
徐颖又:“占城国与吉篾国(真纳、金边的音译,就是柬埔寨)交界的那片,已有安南百姓在开垦,全部都可以一年三熟。“
徐颖指的是湄公河三角洲的九龙江平原,此时属于柬埔寨的地盘。那片肥沃土地,大部分还属于红树林,农民靠打渔为生,并非几百年后越南最重要的粮仓。
更扯淡的是,那里明明属于柬埔寨地盘,但开发九龙江平原的,却大部分都是越南百姓。
越南、柬埔寨两国,在那片根本不接壤。是越南阮氏政权,武力威逼柬埔寨国王,越南百姓才被允许移民九龙江平原。而且,越南人在柬埔寨的国土种地,
却不给柬埔寨政府交税,只给越南阮氏政权交税。
除了受到武力威胁之外,柬埔寨国王之所以答应,主要还是九龙江平原“不适合”耕种。
谁特么能猜到,在几百年之后,经过开垦改造,那里变成整个东南亚最肥沃丰产的地区!
赵瀚又问:“占城国王,在南京过得如何?”
“乐不思蜀,”徐颖道,“请了一个名厨回家,隔三差五游玩瓦舍,最近喜欢上了逛青楼。“
赵瀚好笑道:“去问他,五十万两白银,封他做占国公,再赐田五十亩,南京一家盐店十年经营权,看他愿不愿意献出占城国。“
那位占城国王和儿子,到了南京就不愿走了,互相推脱才服一个儿子回国秉政(具体内容,在解禁的第 614 章)。
巴掌大的小国,国土面积约为海南岛的三分之一。五十万两白银,五十亩赐田,十年盐店经营权,再给一个占国公爵位,赵瀚觉得这是一笔公平买卖。
徐颖亲自去找占城国王婆赖,结果这货流连青楼未归。
南京的青楼女子,就算不是名妓,质量也普遍比占城国的妃子更高。更何况,
一个个都会弹词唱曲,婆赖觉得如今的日子,比在占城当国王舒服得多。
直到第三日,徐颖才收到消息,这位国王终于回家了。
见面之后,徐颖问道:“王爷为何还不回国?”
婆赖:“我的第三个儿子,已经回占城继承王位了。我留在南京,这里很好。阁下要谈国事,找我儿子就行,不要来麻烦我。“
“好吧,告辞。”徐颖立即走人。
占城国有五百大同驻军,军粮由占城国供应。
两个多月后,营长肖崇国找到新任国王,问道:“殿下似乎有些忧愁?”
国王婆难勉强一笑:“还好。“
却是这货从南京回国继位,发现朝政被权臣赫屠把控,自己的命令根本出不了宾童龙城。
肖崇国:“或许,我可以为陛下解忧。“
婆难年仅十六岁,完全不知如何治国,他纯粹就是看权臣不爽而已。
真要借大同军之手诱杀权臣,事后还要清洗一遍,婆难属实有些难以下定决心。
“唉,我若跟父王一样,也留在南京享福就好了。”婆难忍不住叹息。
在南京吃了半个月好东西,回到占城味同嚼蜡,王宫里的伙食,还不如南京城里的小饭馆。
肖崇国笑道:“殿下可以把占城国, w 卖给我大同朝廷。“
“卖国?”婆难觉得很新鲜。
肖崇国:“五十万两白银,五十亩赐田,南京一家盐店十年经营权,再封殿下为大同占国公。如何?“
五十万两白银!
上一篇:修行从渔夫开始
下一篇:我有一个全时空英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