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 第763章

作者:王梓钧

最后面就是钦天院学者,学士以上数十人,还有许多跑来凑热闹的研究生。

皇城侍卫走在队伍的前后方,等官方秋游队过去,京城富贵人家迅速跟上。他们没资格进入皇家马场和猎场,但可以在玄武湖玩耍,不但能欣赏美丽秋景,还在距离上挨着皇帝不远。

当然,翰林院书画馆的学者,今天也来了几个,专门画皇帝秋猎图。

众人先去马场耍子,皇室单独坐在一面,等看完一场马球赛,基本就到了午饭时间。

除了正常的膳食,却见宫女和侍卫,捧来许多广口瓷瓶,瓶口还被软木塞给塞住。

赵瀚笑着说:“这东西名叫罐头,是朕让军粮厂研制的,海军和海商都可带在船上,能够防治坏血之症。诸位且来尝尝口味。”

众人觉得稀奇,但又不感惊讶,因为皇帝总能搞出新玩意儿。

只见侍卫先除去封蜡,再将软木塞给拔开,把里面的食物倒进大锅,然后再装入碗盘分下去。

费如鹤吃了一口菠菜,味道实在不咋地,远远不如新鲜菠菜。

再尝一口猪肉,还是那鬼样子。

但皇帝搞出的新玩意儿,大臣们必须给面子啊,纷纷称赞罐头特别美味。

伏波大将军古剑山忍不住笑道:“味道好吃才见鬼了,罐头是专门给海军远洋时吃的。有了这东西,就算航行再远,也不会得坏血症。而且,还能装在瓷瓶里,等航程结束之后,一半空瓷瓶就地贩卖,一半空瓷瓶重新煮罐头用来返航。”

“妙啊,”费如鹤说,“可惜瓷瓶太重,不适合陆地行军。如果能用铁盒子做,今后的陆军军粮,也可以搞很多罐头。”

张铁牛说道:“对对对,装他几万斤罐头行军,半路上都不用造锅煮饭了。像糜饼那种饼干,吃一块两块还挺香,多吃几天看到就想吐。”

钦天院硕士杨爽说道:“这罐头的研发,在下也曾有幸参与。陛下最初的意思,就是用铁盒子来装,但想了很多办法,都不能完全密封。铁盒子罐头,便是时间最长的,也不到一个月就腐坏了,多数不到十天就要变质。”

赵瀚还让人试验过玻璃罐头,但依旧只能用软木塞。小小的玻璃罐头瓶盖,其实蕴涵着高科技,目前蒸汽机辅以人工也能打造,但成本高、效率低,远远不如软木塞那么实用。

最终,罐头还是采用瓷瓶,使用软木塞封口,再淋上一层蜡二次密封。

一来瓷瓶耐高温,烧煮罐头的时候,不像玻璃那样容易碎裂。

二来罐头目前的作用,是提供给远洋船只。远洋船队肯定要搞贸易,瓷器属于必带商品。那完全可以制作一种瓷瓶罐头,半路上把里面的东西吃了,靠岸时把剩下的瓷瓶卖掉。

瓷器是需要层层包装的,防止海上颠簸破碎。

如果使用玻璃瓶装罐头,也得层层包装,这太占船舱空间了。换成可以贸易的瓷瓶,就能节省大量空间,让货舱同时装商品和食物。

等于是船员吃了罐头,再把罐头瓶卖给外国老。

当然,如果航程过于遥远,一般要留一半瓷瓶,把食物烧煮成罐头,返航时又给带回来。

美洲航线是最适合的,去时中途无法补给,靠吃罐头补充维生素。归途可在夏威夷补给,不需要罐头食品,把瓷瓶全卖了可让利润最大化。

赵瀚笑道:“朕记得你姓杨,既然参与过罐头研制,可以给大家讲讲是什么原理。”

杨爽站起来说:“通过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很多肉眼不可见的生物。我们观察过水果、米饭、肉汤、蔬菜的腐败过程,可能是显微镜倍数还不够,只能看到许多细小的点状物。我们猜测那些点状物,也是某类生物,它导致了食物的腐败。”

武将们已经习惯了,这两三年秋猎,皇帝都爱把钦天院带上,总要发出一些奇谈怪论。

碍于显微镜的倍数限制,钦天院虽然可以观测细菌,但只能看到许多小黑点。他们把细菌跟水熊虫视为同类,认为都是些小虫子,赵瀚也无法强行解释,只说那些黑点如此微小,可能跟水熊虫不是同类生物。

医生们用显微镜观察病菌,同样只能看到小黑点。然后根据这些黑点的宏观区别,完全瞎蒙是什么病虫(病菌),经常把好几种病菌混为一谈。

显微镜的倍数,亟待提高!

至于怎么提高,赵瀚完全不知道,或许还要发展一两百年才行。

杨爽继续说道:“我们把这种细微生物,唤作微生物。空气中,清水中,到处都有微生物,通过烧煮加热是可以杀死的。因此把食物放进瓷瓶,用软木塞塞好,大火煮沸杀虫,再淋蜡彻底隔绝空气,就能长时间的保存食物。”

“好!”赵瀚笑着鼓掌。

正在吃饭的皇室、宫女、侍卫、武将、文官、学者,全都跟着皇帝一起鼓掌。由于现场人数较多,那些隔得远的,根本不知道在说啥,但见大家都在鼓掌,于是也跟着疯狂拍手。

赵瀚让众人继续用餐,随口问道:“橡胶实验得如何?”

李铨不仅带回了橡胶树苗和种子,还带回一些已经凝固的天然胶乳。

负责研究橡胶的皇甫隽,此时正在隔壁桌吃饭,连忙放下快子站起:“回禀陛下,从美洲运到南京,那些胶乳早已凝固,臣等没见过液态的橡胶乳。因此,只能对固态橡胶进行研究。温度高了,橡胶会变软。温度低了,橡胶会变硬。反复多次高温加热橡胶,橡胶会彻底老化,甚至是失去弹性。”

“就这些?”赵瀚有点不满意。

皇甫隽无奈道:“陛下,臣等希望能研究还没凝固的橡胶,已经凝固的就只能做冷热实验了。”

赵瀚对此表示理解,说道:“吕宋和椰城的橡胶树,再过两三年应该能割胶了。你们自己报名,在吕宋建一个研究所,专门研究橡胶的配制和使用。去了吕宋,俸禄不变,但有额外津贴。”

“是,臣愿去吕宋。”皇甫隽其实不想去,但必须给赵皇帝面子啊。他是橡胶项目的负责人,不去也得去,否则必然让皇帝失望。

天然橡胶有严重缺陷,就说抹在布料上做防水布吧。气温骤然下降,那层橡胶就弹性变弱,甚至是变得脆硬易碎。而被太阳暴晒之后,又将严重老化,多晒几次就不能用了。

而且不耐摩擦,无法做成轮胎。

负责橡胶项目的学者们,已经制定了实验计划。

手段非常粗暴,就是把各种物品,混合在胶乳里搅拌,然后记录每次的实验结果。总有一两种东西,能跟胶乳产生反应,试错试得多了,就能试出对的配方。

赵瀚突然又问:“电呢?”

一个叫彭仁虎的学者站起来:“陛下,我们用电杀死了一只小鸡仔。”

“哦,快说说。”赵瀚顿时来了兴趣。

彭仁虎说道:“以往发电,都用玳冒、琥珀之类,昂贵且非常不方便。五年前,欧洲德意志的马德堡市长,发明了静电发电机……”

“等等,”赵瀚问道,“马德保市长?他跟马德堡半球实验有什么关系?”

彭仁虎惊讶道:“陛下日理万机,居然也知道马德堡半球实验。这个实验,正是那位市长在11年前做的。”

钦天院有一笔经费,专门用于订购欧洲学术论文。

来自荷兰、法国、英国等国的商人,会收集欧洲的最新学术论文,他们前往椰城贸易时,顺带高价卖给总督,椰城总督再把论文送到南京。

彭仁虎说道:“静电发电机是这样的,在玻璃瓶里加入硫磺,对玻璃瓶持续加热。硫磺融化之后,继续加入硫磺,直到把玻璃瓶给填满。并在硫磺凝固前,插入一根木柄。待玻璃瓶冷却,就将其砸破,得到一个带木柄的硫黄球。”

“此球一端是正极,一端是负极,比玳冒、琥珀更适用于做实验。”

“不过,这位市长的发电机,只能吸引纸屑、头发。我们则进行了改进,将硫黄球做成更大的圆柱体,再用脚踏机械使得硫磺圆柱高速旋转,通过摩擦丝绸产生静电。硫磺圆柱是可以储存静电的,电的威力很大,直接把一只小鸡仔给电死了。”

静电能有这么大威力?

赵瀚完全没有相关概念,甚至电磁感应实验,他都已经记不全了,只提醒道:“你们可以用铜线绕圈,在两块相斥的磁铁之间来回移动看看。具体怎么弄,我也不清楚,但我总觉得磁与电有联系。”

第1025章 【铜壳罐头】

突然,一个在铸炮厂工作过的学者,站起来说道:“陛下,罐头其实可用镀锡铁,封口处再镀一层锡即可。”

镀锡铁,就是马口铁。

在欧洲,14世纪就出现马口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量用于制造军用罐头。而中国直到抗日战争,还无法生产马口铁,甚至就连马口铁这个名字,都源于澳门的音译,因为罐头早期是从澳门进口。

中国无法生产马口铁,是没掌握电镀技术。

14世纪的欧洲,当然不可能电镀,使用的是传统镀锡法。

而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会镀锡了。甚至还掌握了焊接技术,三星堆出土的大型青铜文物,各个构件就是焊接上去的。

“你叫什么名字?”赵瀚问道。

那个学者说:“回禀陛下,臣名叫江鎏,籍贯江苏,家中开着冶铁作坊,以前靠冶炼苏钢谋生。臣从小耳濡目染,对钢铁冶炼颇感兴趣。从扬州大学毕业之后,随导师一起借调到江西铸炮厂。去年因功升做学士,今春调入南京钦天院。”

赵瀚说道:“你且讲讲,如何用镀锡铁做罐头。”

江鎏详细阐述道:“锡在常温时展性很好,而且无毒,因此百姓常打造锡制餐具。阳明公当年谪居龙场驿,离开贵阳之时,就专门打造了一套锡制碗快。而且,铁器镀锡之后,还能防止生锈……”

“呵呵。”

没等江鎏说完,就听席间传来一声冷笑。

江鎏寻声一看,正是参与研制瓷瓶罐头的杨爽。

赵瀚问杨爽:“你想说什么?”

杨爽起身拱手:“陛下,用镀锡铁造罐头,如此简单的事情,难道我们没有想过吗?其一,镀锡需要用汞,汞有毒,即便加热去汞,也根本去不干净。不信可在银上镀锡,去汞之后,银器依旧发黑,这是汞没有去干净啊。”他转身质问江鎏,“阁下难道想让前线将士吃毒罐头?”

“并无此意。”江鎏连忙否认。

杨爽继续说道:“其二,你说用锡焊接罐头封口,从古至今,焊料都是高铅低锡。铅有毒,你知道吗?《本草纲目》有载:嵩阳产铅,居民多造胡粉……铅气有毒,工人必食肥猪犬肉、饮酒及铁浆以厌之。枵腹中其毒,辄病至死。长幼为毒熏蒸,多萎黄瘫挛而毙。”

“研制罐头,钦天院和军粮厂合作,前前后后搞了六年。实验了数十种材料做容器,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你张口就想把大家的努力给推翻?说话之前,先过过脑子!”

江鎏被斥得哑口无言,红着脸说:“是在下之失,请陛下不要怪罪,也请研制罐头的同仁海涵。”

“好说!”杨爽拱手坐下。

赵瀚抬手笑道:“不要怕说错话,错了改正便是。”

江鎏却是个犟脾气:“陛下,臣愿参与研制罐头,改进传统的镀锡之法!”

“可以,朕准了。”赵瀚非常欣慰。

志气可嘉,但几乎无解,想不加汞而镀锡,想不要铅而锡焊,必须依靠电能才行。

锡焊可以改进,把铅换成别的,但加工起来效率不高。

镀锡却没法改进,汞是根本绕不过去的坎。

江鎏一头钻进改良镀锡工艺的死胡同,这辈子几乎不可能有成果,科技进步之路就是如此冰冷无情。

众人继续用餐,江鎏却吃不下饭,脑子里想着改进方法。

他虽是犟脾气,却不是死脑筋。

熔汞镀锡之法,从先秦到此时都未改进,想来是非常困难的事情。那就先从锡焊方面入手,找个什么材料代替铅,采用另一种锡合金来焊接封口(纯锡也可焊接,但不耐低温,北方冬天直接就裂了)。

至于罐头壳子,可以暂时不镀锡,直接用蒸汽机冲压熟铁罐。外面生锈了无所谓,罐装前擦洗里面便可,吃罐头时有股铁锈味儿无所谓。

杨爽觉得自己之前说话过重,干脆端着碗快,移步坐到江鎏身边,低声说:“熟铁不易锡焊。”

“啊?”江鎏愣了愣。

杨爽说道:“在熟铁、钢材上锡焊,非常容易裂口。我们试过了,真的不行,除非罐头壳子用铜来做。铜很贵啊!”

江鎏说道:“铜虽贵,但吃完罐头,可以收回来啊。就拿前番远征漠北来说,如果携带大量罐头,前线将士就能吃上菜蔬和鲜肉。”

“吃腌肉也一样可以打仗,”杨爽笑道,“至于菜蔬,陆地作战,不怕得坏血症。有的是东西可以代替,某些树叶和青草,煮水喝就可预防坏血症。”

江鎏说道:“但海上需要啊。”

杨爽说道:“走西边的船只,可以沿途补给。真正需要罐头的,是走美洲的船队,拢共十多艘船而已。给他们做瓷瓶罐头,是最方便划算的,罐头可以吃,瓷瓶可以卖,还能节省船舱空间。你专门弄来蒸汽机,给区区十多艘船做铜壳罐头?妥妥的赔本买卖啊。”

“非也,非也,”江鎏摇头道,“前往美洲的船只,今后会越来越多,对铜壳罐头的需求量很大。而且,可能不止跑美洲呢,一直往南听说也有陆地。还有就是遭遇海难,不知飘到哪里,船上备着些铜壳罐头也好啊。”

杨爽说道:“那就等跑美洲的海船多起来再说,否则现在就做铜壳罐头,恐怕根本卖不出去几罐,连采购蒸汽机的钱都赚不回来。军粮厂虽然是朝廷的,但也不能赔得太厉害啊,那会在兵部老爷们面前吃挂落的。瓷瓶罐头就很好弄,让瓷厂烧些广口瓷瓶便可,海军和海商来采购都有得赚。”

江鎏默然,他没考虑过这种实际问题。

回到钦天院之后,江鎏就暂调去军粮厂,他向厂监提出铜壳罐头计划。厂监却让他继续研究,至于研究出来做不做,还得请示兵部才行,毕竟蒸汽机是很贵的。

江鎏觉得多半无法通过申请,越想越觉得憋闷,干脆辞官回家了。

他认为铜壳罐头有搞头,反正自己家里有钱,让父亲给钱自己办厂就是。

接下来,一切都非常顺利。

铅锡合金既然不能用,那就用铜锡合金来焊接,无非成本变得更高而已。助焊剂早就有了,只是没后世那么先进,但主料一直都是松香,先秦出土的青铜器也是用松香做助焊剂。

顺带一提,先秦的青铜器,包括那些用来盛食物的器皿,锡焊时也残留了大量的铅元素,只不过古代贵族不知道那玩意儿有毒。

他自己手动敲出铜罐头壳,把煮熟的蔬菜,扔在铜壳里装好,又自己进行焊接密封。

然后用沸水烧煮,第一次给煮炸了,蔬菜水分汽化膨胀,把焊接口都给冲开。用罐头制造术语来说,这属于顶隙过小,里面的东西装多了。

反复试验多次,江鎏总算能控制好顶隙空间。

但怎么打开罐头呢?

焊得太他妈结实了,第一个罐头,江鎏撬了半天,最后是用锤子砸开的,里面的蔬菜给撒了一地。

江鎏坐在自家院子里,看着地上的蔬菜,情绪稍微有些复杂。

这事儿果然不好搞,否则钦天院那些人,早就已经弄出来了,哪里还能轮得到他?

用铜锡合金来镀锡的法子,明显是行不通的。

接下来整整一年,江鎏尝试各种锡焊材料。就连晚上睡觉,都躺在床上翻阅古书,试图从中寻找到一些灵感。

终于还是让他找到了,而且是常用材料——倭铅(锌)!

关于倭铅,最早记录在五代时期,但那时生产的锌纯度不高。

一直到大明嘉靖年间,炉甘石炼锌之法诞生。后世从广东出土的锌块,有“万历十三年字样”,纯度高达98%。

又用了大半年时间,江鎏忙于调配锡锌合金,他的锡焊配方,既要保证焊得牢固,又要保证能轻松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