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河山风月 第11章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众人大笑起来。

史从云很恼火,知道他们是嘲笑,又说不过他们,毕竟他们嘴多,只能认怂,让王仲扶着起身看前方战况。

第17章 、史官诚不欺我!

此地位于大军后方的小山,专门用于安置伤兵,能完全看清前方局势。

远处几里外周军旗帜漫山遍野,将士不断整齐高呼,士气高昂,已经将北汉兵团团围在一处小山上,史从云记得早上开战时,那小山还在北汉军阵侧后数里。

如今却成北汉军据险而守,负隅顽抗的最后一片依仗之地。

形势完全逆转,北汉兵如今再看,数量目测仅有周军一半都不到,比起早上初开战时,少说少了十之七八,已成强弩之末,据险而守做困兽之斗。

史从云激动得差点想哭,史官诚不欺我,我就说,高平之战果然是大周赢了!只是老子小命也差点交代在这。

.......

前方包围圈步兵和弓弩手在内,而史彦超部的骑兵一直在外围游弋。形成内外层次分明的几层包围圈。

从早上太阳完全升起开始打,如今已经是黄昏,这场仗打了整整一天,终于分出胜负。

不一会儿卸甲的邵季也过来了,史从云差点想抱着他哭。

他果然没看错,话少的才是高手!

像王仲那样整天哔哔没完没了的靠不住,邵季这样平时话不多的,打起来都是狠角色,今天救了他一命。

众人七嘴八舌向他说起一整天的战斗经过,毕竟他在中军,根本看不到全局战事。

原来官家的宿卫将张永德和赵匡胤各率一千五百多人,左右夹击北汉军左翼,打得北汉军接连后退,保护周军右翼的安全。

随后北汉派第一猛将,马步军指挥使张元徽带重骑兵反击。

结果反击不成他却在阵中因坐骑受伤倒地而被周军士兵围杀,顿时北汉士兵大乱阵脚,左翼被接连打退。

中军史彦超发现张元徽带重骑兵去右翼之后果断直取中军,北汉骑兵去了左翼战场,只能用步兵来抵挡,被重创。

史从云为落马后很危险,周围落马的士兵可以跑回后阵,但这些人大多都是骑艺不精湛的新兵,十分信服他。

见史从云落马后居然都不跑,而是冒险主动靠过去援救。

不一会儿聚拢上百人,随后抱团结阵,让北汉兵一时吃不掉他们,只能不断加派士兵出阵。

出阵的士兵多了,中军大阵也开始乱了,东南阵线出现薄弱地带。

加之此时战场起了大风,一时间飞沙走石,风向都是对着北汉兵吹的,许多北汉兵被吹得睁不开眼,弓弩也逆风射不远。

回去组织骑兵救人的王仲趁机带二百余骑冲上去,就把出阵的北汉散兵游勇杀得落户流水,又趁势冲击北汉军阵,在阵前薄弱地带撕开一道口子。

史从云大发神威带他们借风势杀了进去,搅动北汉中军大阵。

后方史彦超非常着急,见中军动摇,就令龙捷军全军往他们杀开的口子两翼猛冲。

北汉军本就被风沙吹得难睁眼,又被步骑配合冲杀到阵中,东南角乱成一团。

缺口越撕越大,死伤越来越多,最后再也支撑不住,中军阵线从东向西蔓延,整体性崩溃。

北汉兵争先恐后往后逃,被龙捷军一路追杀出数里。

全局战场上,北汉的右翼与白重赞、李重进部打得难解难分。

可他们没想到自己的中军,左翼都崩溃了。

等明白形势之后还来不及撤退逃跑,就被中军史彦超和向训部,以及右翼赶来的张永德、赵匡胤部包了饺子。

下场最惨,几乎被全歼,损失最大。

北汉军右翼大约一万五千多人,最终只有五千多人投降,一些趁乱逃跑,其余多数被围杀,血流成河,尸积成山。

经此一战,史从云对战场有了清晰的了解,也有许多感悟。

他不禁想只要有严密阵型,双方都是很难打的,死伤也有限。

因为对方不敢冒进上来砍你,自己也不敢冒进上去砍对面,谁要冒进面对的不是一个士兵,而是一堆士兵。

可一旦阵线崩溃,就会变成一边倒的屠杀。

散兵游勇面对严整的军阵永远会处于少打多的情况,双拳终是难敌四手的。

哪怕像张元徽那样的北汉第一猛将,装备精良,护卫亲兵众多,还战斗一开始就率军冲锋,杀溃樊爱能、何徽部。

可那又如何?

只要他不小心落马,被周军士卒逮住,你再厉害,七手八脚直接给你剁成肉酱了。

像之前他们的百余人,虽然没张元徽那样的悍勇和保护,只要能团结起来抱成团,共进退,互相照看袍泽左右,北汉兵多于他们数倍也一时半会拿他们没办法,这就是沙场。

他越发感慨在这乱世中袍泽兄弟的重要,今天如果没有那些新兵,没有邵季护他,没有王仲般救兵,一百条命也不够他死的。

但也有一种情况,即便阵线不乱也很危险,那就是被侧击和包围。

北汉军右翼就是这种情况。

他们阵线严密,和周军打得有来有回,从早上僵持到下午不分胜负,显然十分顽强,纪律严明,是能打的军队。

可他们的中军和左翼被打崩了,周军中军和右军趁势包围,前后和左面夹击,他们完全没办法。

人的生理缺陷就是只能兼顾前方。一旦侧翼或后方被包,几乎就是死局。

听王仲说,周军于右翼战场上受降时,北汉士兵甚至要搭起梯子爬过高高尸堆才能出来投降,足见他们到底有多惨烈。

而这么惨不是他们不能打,而是他们太能打,不能打的是他们的中军和左军。

......

不过,最令人大跌眼镜的还是辽国军队。

辽军本来就还在集结,见战事不利,北汉军土崩瓦解之后,根本没发一兵一卒相救,不放一箭掉头就走了。

其果断决绝,出乎所有人意料。

......

北汉国主刘旻没有放弃抵抗,因为此战若全败,周朝大军趁势北上,他的北汉国说不定就要完蛋了!

所以刘旻溃退数里之后,亲自摇旗收拢溃逃士兵,得兵接近万人,据险而守,负隅顽抗,准备再拼死一搏。

不过他的希望很快就会破灭。

西南面的大道口很快传来苍凉号角声,远远看去,山口与平原交界之地,漫天旗帜招展,大队人马正向北奔驰。

前方黑虎番旗,后方大大的“刘”字名旗,再后面是数十面红白相间的号旗。

看到那庞大队伍的瞬间,史从云心里有个念头,刘旻完了!刘词的后军大军终于赶到了!

“有多少人?”史从云问。

邵季答道:“看号旗数量,少说有一万五,实际只怕更多。”

史从云点头,心里完全放下了,果然是他们赢了,刘词后军一到,北汉连负隅顽抗的资格也没了!

第18章 、华州节度使

傍晚刘词后军一到,战事结果便已注定。

刘词的后军新到,都是精神饱满,还未参战的生力军,与已经打一天到晚的两军不同,各个生龙活虎。

这股兵力进入战场之后,很快向北,开往最前线。

半个小时后,刘词后军与诸军合军,逐步替代围攻主力,面对兵疲将衰的北汉军,打得十分顺利。包围圈在不断缩小,据险而守北汉军已摇摇欲坠。

........

史从云远远看着,明白此战已经不用他们忙活了。

围攻一直到入夜,消息逐渐从前线传回。

后汉兵又一次大败,溃逃者数千,投降者数千,斩杀无计,战斗已到最后关头,最终结果会如何还不知道。

不知道的并非北汉会不会败,北汉败局已定,关键的是能不能抓住或者杀掉北汉国主刘旻。

而另一件众人皆不在意,史从云却十分在意之事,就是他终于听到了赵匡胤的消息。

赵匡胤,赵大,原来他此时是郭荣身边的宿卫将,还非禁军高层将领。

比起向训和史彦超,史从云对赵匡胤的事迹可谓耳熟能详。

且不言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这样人尽皆知之事,就说什么千里送京娘之类的戏曲传说也在后世流传甚广。

此时红日西沉,皎月初升,四下风烈,野旷天低,远处杀声渐微......

王仲、邵季等众将士此时正围着他吹牛,活下来了又多许多谈资,死的则永远长眠此地。

这个时代的人没那么矫情,也没条件矫情,生就是生,死就是死,看得比较淡。

此战他们营损失也不小,特别是后来王仲又带众人前去解救他,直冲北汉大阵,原本三百零几人,如今只剩二百三十七人,受伤的更多。

不过生的喜悦,胜过死的哀伤,活下的人依旧有说有笑,开怀畅谈。

史从云此时坐在人群中心事重重,心事就是赵匡胤。

高平之战,可谓赵匡胤发家的第一战,今天是因为赵匡胤和张永德率部关键时候填补右翼空缺,大军没有立即崩盘,也是大功。

中军功劳最大,毕竟正面击溃北汉精锐中军,可右军表现也关键。

之前史从云还想找机会讨好赵匡胤,当下心中想到赵匡胤、张永德,他心中居然有种莫名的不快和不舒服。

这种情绪微妙且莫名,思来想去也想不通是哪里出了问题,自己为何不悦?

入夜,众人生起火堆取暖,厮养卒在叫骂中送来吃食,他们早饿得前胸贴后背,一个个狼吞虎咽。

史从云也饿得不行,不过一边吃,一边还在想。

他不是轻易被情绪左右之人,何况是这种莫名冒出来的情绪,自省总是有必要的。

思来想去,事情似乎一下清晰起来。

史从云恍然大悟,原来是利益啊!

说白了就是首功之争,此战首功应该是老爹的龙捷军,龙捷军击垮北汉精锐中军,奠定全局胜利。

可如今似乎有变化,因为赵匡胤可能抢他老爹的首功,赵匡胤关键时刻和张永德一起稳住大军右翼,击溃右军也是功。

不过赵匡胤功再大主力依旧是老爹率领的龙捷军,问题在于赵匡胤有张永德啊!

张永德才是郭家真正的自己人!

他是郭威的女婿,对于郭荣来说也是自家人,是能在官家面前说得上话之人。

张永德要是为赵匡胤美言几句,老父亲的首功说不定就被抢了。

所以史从云才会一听赵匡胤三个字顿觉心中不快,想到这他不禁思及,趋利避害果然是人之本能。

之前还想找办法接近讨好赵匡胤,如今涉及自家利益,有利益冲突之下下意识便觉得其人厌恶了。

史从云摇摇头连忙把那些不着边际的考虑都抛出脑海,那样的决策他是难以触及的,想也没用,若是妄言说不定还会招祸。

吃饱喝足,前方战事也一锤定音。

大军点着火把正向北追击,北汉军已全军溃逃,山野平原之上,光点闪烁,若漫天繁星,喊杀冲天,卷起滔天声浪,何其壮阔。

众人正远眺如此美景说笑,已卸甲的向训大笑着过来:“虎父无犬子啊,哈哈哈!这次云哥儿可出尽风头了,方才官家还夸你有乃父之风。”

史从云大喜,郭荣夸他,说明看到他们的表现,赏赐自然少不了,不然白拼命了,刚要拱手答谢,就被向训打断。

“某比你父亲年长,又是军中同僚,云哥儿往后称某为伯父吧。”

史从云顺杆子往上爬,“向伯父!”

他还嫌爹不够呢,如此乱世,有靠山最好。

想人家老赵,最后为什么能成事?最重要的就是一大班兄弟!

除了什么义社十兄弟,还有张永德、慕容延钊、韩令坤等等一大堆人。

最终侍卫司和殿前司两个禁军高层十个高官中,有七八成都是他的自己人,黄袍加身虽魔幻,但当时形势还真是有点即便赵匡胤不起事,他的那些兄弟们也会把他推出来的意思了,因为他背后人实在太多。

“嗯!”向训答应,随后关切的问了他身上伤势如何。

接着又跟他说一些乘舆大帐之内他难以耳闻之事。

向训是宣徽南院使,本就是官家近侍官,即便下部队也是监军意味更多,他办公都是在皇帝身边,自然能听到很多天子中枢的决议。

当然这都不是什么机密,很快就会全军皆知的,两人谈得来,向训也乐得说给他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