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河山风月 第349章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史皇帝想了想:「告诉他,最多打到锦州就可以,辽东之地不在首要,只要正面战事顺利,断绝辽西走廊,孤立辽东,拿下并不难。

反倒是锦州等扼守辽西走廊的要地,必须拿在手中,西面辽军才是最大威胁,首要是消灭辽军,才有机会站稳辽西,攻城略地并不着急,特别是一些不好守,不仅要的地,切不可因立功心切而去做无意义的争夺。

当年淮南之战,初顺风顺风,诸将争功,重镇寿州不下,四处掠地,取无关紧要的州县来获取功勋,结果兵力分散,寿州久久不下,南唐一反击就有败势。」

赵侍剑起身,记下他的话,史皇帝不对他们怎么打仗做约束,但在战略上他必须提醒这些将领。

之所以用当初的淮南之战提醒林仁肇,是因为林仁肇新归附朝廷,肯定是最想立功了,怕他立功心切,冲昏头脑,主次不分。

淮南之战打了两年多,确实是很好的教训,如果一开始就集中兵力打寿州,南唐很难再翻起什么浪花,可战争初期各个将领却是一片四面开花的景象,寿州却迟迟不下。

辽西、辽东的战局也是,打下其它再多地都没有,只要辽西走廊几个重镇,如锦州,渝关,平州,营州等一旦被辽军控制,再多的地都守不住,迟早要丢。

这是战略上的方向,史皇帝身为最高决策者,必须在这方面把关。

「就目前来说,虽然有几场小胜,不过战略上还没有什么突破。」史皇帝起身看了一眼一直挂在大殿中的庞大地图。

脑子里心烦,他又拉写好的赵侍剑过来,抚慰自己的心灵。

就在这时,外面的书记官急匆匆见来,见他抱着赵侍剑,连迈过脸去,赵侍剑脸红想起身,却被史皇帝抱着挣脱不了。

「有什么事直说。」史皇帝老脸比城墙厚,他可不在乎这点小事。

官员连低头转过来,不敢抬头看,高声说:「官家,山后大捷!」说着递出了战报。

史皇帝向来是听赵侍剑这个随身小秘书总结的,官员们都习惯了,这下她终于匆匆起身过去,故作镇定接过战报,立即看起来。

书记官也识趣的退下了。

安静了一会儿,赵侍剑面露喜色,「山后大捷,杨继业、李继隆于嬬州附近设伏,大败辽军,歼敌超过五千,俘获两千余,杀了辽军大将耶律休哥!

根据辽人交代,耶律休哥是西路军主帅,辽军在西面有一万余人,几乎尽灭!」

赵侍剑最后为他做了一句总结:「辽军西面空虚了!」

史皇帝也一下站起来,几大步走到地图面前,看了一眼山后的位置,压抑内心的激动,问了一句,「他们什么意见?」

「向训、郭进、杨继业、李继隆请求,以向训部为主力,自山后直插奚王牙帐一带,截断辽中军主力退路。」媳妇一句话给他总结了前线将领的意见。

….

「立即派快马,今天必须到嬬州,告诉他们准许,北进之后不必请示,自行决断。」史皇帝道,毕竟是调动数万主力大军的事,现在靠近幽州,他们向天子请示,可以后要向北穿插,山高路远,不能事事都问天子再做决断,那样根本来不及应付形势变化极快的战争。

无论是向训,郭进两位老将,还是杨继业,李继隆两位新秀,他都信得过,相信他们的能力。

很快,赵侍剑起草诏书,就令快马七百里加急送出去了。

随后史皇帝才问了具体的战争过程,伤亡,功劳等,听说又是河东将士拼死拖住辽军才能完成歼灭之后他感慨不已,这一路来河东军死伤太多了,赏赐要向他们倾斜才行,也让赵侍剑记下。

脑子里逐渐开始构思起千余里漫长战线上的局势来,到下午,史皇帝又给中军李处耘去了诏书,让他们要更加积极主动的对辽国中军发起进攻,以为吸引起注意力,为西路军创造更多机会。

「现在形势有变,这是战略上的转机!」史皇帝压抑内心的高兴,冷静的评价,无论将来战局怎么走,这场一炮打死耶律休哥的山后之战都必将会永载史册。

史皇帝感慨,耶律休哥啊,没想到他会是以这样一种方式永载史册。

感慨之余更多的是高兴,秦国少了一个大敌,当初他还在担心,辽国大将不少,其中耶律休哥就是他最忌惮的人之一,因为其在历史上的名气不说,光是这些年辽国的间谍就带来不少他的消息,耶律休哥这些年为辽国平定了部族叛乱,是很有战功和战争经验的将领,而且常常身先士卒,骁勇强悍。

不过再骁勇的血肉之躯,也挡不住一颗炮弹!

第530章 、孟玄喆

用手袖抹去硬皮马靴上的泥印,将马鞭整理好,交给身边的亲卫,整了整衣冠,随后孟玄喆才让大帐外的亲兵去通报。

亲兵们早习惯了,笑道:“孟将军可是全军最讲究哩!”

孟玄喆哈哈一笑,也不在乎,“麻利些,大帅说有事商量呢。”

“大帅交代了,不必通报,将军直接进去吧。”亲兵道。

“那还让我等着!”

“不是候着将军打扮吗。”

孟玄喆不理会,直接进入大帐。

孟玄喆早不是当初后蜀那个胆小怕事的白胖胖子,如今他瘦了很多,也更黑了,是大秦朝的镇州节度使,殿前都虞侯,在军中有很高的威望。

一开始军中确实有人看不惯孟玄喆那套做派,不过如今已经无人会说了,因为尊重都是打出来的。

谁也想不到,当初后蜀那个丢下大军逃窜,贪生怕死,出卖国家的求活命的太子爷,跟随官家南征北战多年之后,居然意外的十分有能力。

几次大战中无论是在河东河北,还是在岭南,孟玄喆虽然不想那些悍将,但也全然不似当初,总是领军在前,临危不乱,很快获得军中将士的好感,简直和当初判若两人,慢慢也累军功升高位,颇有威望。

人们都啧称奇,觉得官家真是天命所归,无所不能,连孟玄喆这样的人在他麾下也能大有作为,也对孟玄喆更加尊敬了。

孟玄喆进入大帐,发现张正涛,张正海,张齐贤,刘清川等将领都在了,连拱手与他们打招呼。

随后上首李处耘直接道:“官家来了书信。”

此话一出,众人都严肃起来,立即竖起耳朵。

“山后大捷,西路军于嬬州附近大败辽军,西面空虚,向训将军已奉命率三万精兵走嬬州西北,准备去截断辽军中军后路。”

众人眼睛一下亮起来。

“已经出发了吗?”刘清川立即上前一步,看得出他的激动,他们这些老将都明白这样的突破意味着什么。

“此时已经出发了,不过往东北要翻山,马走不了太多,三万大军需要时间,他们找了嬬州当地向导,但肯定也快不起来.”李处耘道。

并不是怎么懂兵事的张齐贤忍不住问了一句:“为什么他们不来正面支援我军,若合兵一处,我们的兵力必与辽军主力相当,一击击破岂不快哉!”

他这话说完诸将用看傻子的眼神瞟了他一眼,随即没人接话了。

孟玄喆率先岔开话:“当下西路军最需要的是时间。”

李处耘点头:“不错,官家就是说这件事,西路军需要时间,官家要求我中路军改变策略,从之前的守株待兔,变为主动挑衅,主动进攻进攻,以吸引辽军主力,为西路军争取时间。”

众人全然明白。

李处耘道:“所以自明日起,如果辽军还不主动发起进攻,我准备往北部署兵力到河谷中去,主动吸引和挑衅辽军,如果他们主动进攻,最好,如果不主动进攻,我们在月底打几次夜袭。”

话说话,张齐贤立即道:“大帅,我请领兵去北口!”

这书生虽然还没太多经验,军事上不老道,不过胆气却不输半点,丝毫没有怯场。

“夜袭很难,你不合适。”李处耘直接拒绝,夜战不只考验士兵也十分考验将领,特别是跟辽军交战,张齐贤这样的新人去并不合适,他的目光落在了孟玄喆身上。

孟玄喆一下没说话,他早就感受到大帅的目光,也明白他的想法。

可他心里却是忐忑的,原本他就只是一个胆小怕事,有些机灵的亡国太子,原本以为国破家亡之后能够继续过富贵日子,安享晚年就是最大的期盼。

没想一次在大梁,官家单独请他和蜀地将领去赴宴时对他说,“我在蜀地就时常听蜀中大臣说你自小聪明伶俐,饱读诗书,只是心思没用在正道上,我觉得也是,你其实是个该有大作为的人”

那些话至今他记在心里,自那之后,他一直告诫自己他是个有本事有头脑的人,要把心思用在正事上。

之后他就一直以此鼓励自己,也跟随官家南征北讨,其实亲临战阵,很多时候他都怕得不行,只不过每每想到官家的期许和对他的评价,他就强撑着故作镇定。

没想到的是他慢慢发现自己真有一些天赋,在战场上他比许多将领都要想得长远,也更能领会官家的部署好意图,能弄清楚很多战阵的为什么这么用的缘由,时间久了不仅加官进爵,将士们也更加尊敬他。

可越是这样,官家越器重,将士们越敬重,就会将越重要的任务交给他,慢慢让他迫不得已往前.

回神时候,大帅期许的目光还在他身上,刘清川,张家两兄弟也不由自主向他看过来。

孟玄喆缓缓深吸口气,又在心中回想官家对他说的话。

“我必将大有作为!”他在心里告诉自己,随后立即拱手:“大帅,我请领兵北上去对付辽军。”

大帅没有犹豫,立即同意:“孟将军这些年来南征北讨,屡立战功,有你领兵,某就放心了。请你切记,北上只有主要目的就是吸引辽军注意,不让他们安稳,河谷中还有莲花堡和数百门炮可以配合你。

若战事不利,沿河谷往南退,沿途还有我们的炮台可以掩护,大军也会在河谷南端守备接应。”

“我也去!”年轻人张齐贤再次请命。

李处耘看向他,孟玄喆点头:“行,不过张指挥切记必须听从号令。”

张齐贤点头,保证道:“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虽然这读书人有些书生意气,不过其不怕死的勇气还是令大家喜欢的,而且这家伙有一种.独特的书生气,有些异想天开又十分能调动人,每次打仗前都让他慷慨激昂的说一番话,能说得将士们热血澎湃,大大鼓舞士气。

当下下午,孟玄喆出大帐之后立即就去点兵了。

最终集结了十二营铁骑军精锐骑兵,刘清川,张齐贤都跟在他手下听用,准备妥当之后立即给各军指挥使发布军令。

第二天一早,便开始沿着河谷北上,当天下午就到达北口以南十五的河谷中落脚,与前方莲花堡内秦军取得联系。

一问之下才发现,根本不用他们主动挑衅,前方将士回报,辽军把熬符水的大锅增加到三百多口,炊烟冲天,显然是准备发起大规模的进攻了。

得到消息之后,孟玄喆立即做出判断,下令全军不要北上,就地扎营,辽军肯定还没有发现他们的到来,那么他这十二营人马完全可以作为奇兵使用,在合适的时机打辽军一个出其不意.

第531章 、北口战役(三)

“看来辽国人真信了。”

“这些天来他们接连发起过十来次小规模进攻,最多的一次七八百人,少的时候只有几十人,最后几次某直接放他们到了城脚。”

北口以南山头,一片松林后,孟玄喆,刘清川正与莲花堡的六个指挥使在后方山头率先会晤,商议后续作战细节。

“太冒险。”孟玄喆道,他远看下去,河谷中六个莲花堡犬牙交错,扼守河谷,再往北,远远看得见高高的北口长城,到处都是辽军旗帜。

长城以南则营寨林立,连绵成一大片,东西延绵十余里,依旧不见头,靠近河谷的几处不高山坡上,也到处都是辽军营寨。

靠近河口的地方有大量辽军活动,依旧能隐约看到他们的数百口大锅,在河谷口那边的山坡上,原本的北口村中,全被那些锅占了,从村口到村里茅草屋舍周边到处都是。

“将军,这不要紧,反正他们上不到城,最近的一次就放他们到了坑沟口边上。”几个指挥使笑道,孟玄喆是军中脾气出了名的好,大家跟他一块没那么紧张。

“他们真全信吗?”孟玄喆看着那些场景感觉奇幻,辽国人熬制符水的大锅从村口摆到村尾,甚至在西面山坡上还摆了一些,规模之大,都足够为数万大军造饭食了,这算什么场面,打这么多年战还真没见过。

最多的是熬制金汁,煮油水的,可也没这么大排场。

“真信,大信特信!”几个指挥使颇为得意,这可是他们的杰作,“我们每天都加多放空炮的数量,他们那些人能糊弄谁,一看就是来试的,不是真心要打。

我们算着呢,一天少让他们死点人,他们以为是符水喝多有用。”

“还是要小心,万一他们使诈。”孟玄喆叮嘱。

“将军放心,他们都没能入坑,等他们进了坑道咱们还有火雷可以用,直接往墙角深坑里丢,多少人得死在那,除非他们先死够了人,用尸首把坑填满。”几个指挥使信心满满。

听他们这么一说,孟玄喆觉得也是,经过十多年的战争和技术革新,如今秦军守城,已经多不靠滚木礌石和金汁火油了,将士们更加喜欢扔的是火雷。

一种早就在荆南之战中使用,历经十余年不断改进的武器,一个球形铁壳,里面塞满火药和铁珠,一旦爆炸威力惊人,十几步内能轻易击穿铁甲,而它的威力近距离更是能把人炸得四分五裂。

那可比滚木礌石,金汁和滚油那些东西方便运送多了,威力也大太多,而且方便携带。

一个普通士兵可以轻松带好几个颗,而传统的守城器件取材不易,搬运费时费力不说,就是携带也及其不方便,威力差强人意。

孟玄喆点头:“也对,只要补给不断,辽军不太可能攻下任何一个堡垒,不过还是小心辽军的冷箭,他们军中肯定有不少好手。”

几人点头,这点确实,辽军人太多。

“将军,看他们这些日子的备战架势,三到五天内必会发动大规模进攻,他们已经信了符水管用,觉得找到办法。”

孟玄喆点头:“如果他们坚信可以减少伤亡,全面进攻也就不远了。

这正和我意,西路军已在山后打败辽军,正自西北向辽军背后穿插,官家希望前方打起来,以在正面吸引辽军注意。

我本来怕他们不敢打,要组织主动出击,现在好了,等他们自己打过来吧。”

随后他与几个指挥使商议道:“我们有十二营骑兵,驻扎在你们后方,辽军肯定不知道这边的情况,等开打之后,你们重创辽军,多消磨他们的士气,然后我们再发起冲锋,一举击垮他们的主力。

不过这需要很好的配合,后方太远,不清楚前线战事,需要你们通告可以出击的消息。

伱们的炮火也要配合得当,不要误伤。”

几人立即点头,随即推出位于最后方堡垒的指挥使,因为从他的位置上可以总揽全局战况:“将军,一旦辽军遭受重创,有撤军的迹象,我们立即放信号弹。”

信号弹,类似民间的烟火,不过秦军的信号弹是经改良过的,加入大量黑火药和松脂,火光明亮,声音巨大,几里外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孟玄喆又交代:“如果战事不利,或是辽军用了什么意想不到的法子,要立即提前发信号,我领兵支援你们。”

“谢将军!”几人拱手。

孟玄喆接着说:“大帅说,今晚会来补给船,给你们补充更多弹药以备大战,能放下多放些,不过要小心火烛,别战没打,先把自己炸了。”

几人严肃点头,之前在大清河畔确实出现过火烛管理不善,导致弹药库爆炸的惨剧,死了七个人,现在秦军中已经有一套用了好几年的烛火管制的规矩。

随后,几人有商议了跟多细节,比如怕炮火和硝烟影响视线,孟玄喆军派传令兵专门在山头看信号弹,骑兵进如战场之后的规定追击路线在河谷正中和西侧,将辽军往水力赶,将大道东侧让出给火炮清理,约定六个棱堡火力在骑兵进入后的开火原则等。

商议这些一来是为更好杀伤辽军,二来也是为免误伤,毕竟炮弹打出去可不认人。

当天下午,一群人在山顶俯瞰河谷,躲在几颗矮松后,感觉就已经把下面的数万辽军安排得明明白白了。

傍晚,秦军一批补给船到达,给堡垒补充大量弹药。

一场大战已经在所难免,而因为不知道辽军会何时发动进攻,但大致就在这几天,孟玄喆也不敢放松,要求将士们枕戈待旦,自己以身作则,晚上睡觉不能卸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