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河山风月 第362章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史皇帝带着皇后坐在上方,主帅李处耘用绳子牵着耶律贤,高声念了一大断义愤填膺,前面阐述辽国罪行累累,杀戮劫掠中国边民,二十多年前还攻入大梁掠夺民财等种种十恶不赦的罪行,总之足足有五十多条大罪,听得史皇帝都有些不好意思,这些文人真会编.......

只有话锋一转,开始称赞当今陛下的文韬武略,以及剿灭辽国的千秋之功。

随后,又牵着耶律贤去太庙,祭高天地先祖,他们完成的丰功伟业,又再次把耶律贤骂了个狗血淋头,这样样一套标准流程走完之后,献俘才算完成。

好在这些年来耶律贤也不是第一个,所谓熟能生巧,文武百官们都熟练了,所以在天黑之前,所有仪式都完成了。

之后耶律贤一家暂时被安置在鸿胪寺的驿馆,等候处置,跟多的事情还在等着史皇帝处理。

第557章 、天子权威

献俘之后,大梁城里一片欢腾,当夜放开宵禁,彻夜庆祝,如过节一般。

而史皇帝,已经迫不及待,一头扎入他专属的温柔乡,都说温柔乡英雄冢,史皇帝决定不做英雄了!谁爱谁去吧!

虽然舍不得符太后的温软玉香,不过第二天史皇帝还是被迫处理了很多事。

首先就是犒赏三军,之后就是安排俘虏。

该杀的早在上京就被他杀干净了,既然带回来的,史皇帝自然是不想杀的,耶律贤一家按照惯例被安顿到汴河畔去收集。

随后耶律斜轸一家也被安置,耶律斜轸被安排在兵部任职,而耶律沙和高勋则因誓死不降被判处死。

他们的死只是给天下人看个姿态,实际要杀的早已经杀了。

犒赏三军的事情史皇帝交給枢密院和李处耘一同负责,先拟定好章程再上奏给他看。

另外三件事也是需要史皇帝率先安排。

首先就是北面战后善后,随着边境线往北推,驻防安排也要改变,这是件大是,毕竟自此之后,北方边境要往北推千里,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安排好的。

其次,锦州大军的粮道要重新安排,虽然辽国的皇帝抓住了,不过灭辽战争其实还没完全结束,辽国还没在手中。

所以史皇帝早上就找来户部司的官员商议这件事,并做了安排。

最后就是今年上报各地秋收情况,其中蜀地税收特别亮眼,因为蜀地的赋税经过几年的爬坡已经赶上淮南楚州,位居全国第四,仅次于京城大梁,南面杭州以及楚州,不过看架势,明年成都就会超过楚州。

史皇帝自然知道这其中的情况,是因为成都附近推行新税法,而且这些年以成都为中心不断往外推广试行,如今整个蜀地乃至关中都都推行了新税法。

史皇帝之前就想过,逐渐推行天下,不过那时候北方强敌辽国尚在,大量禁军士兵囤驻边境,国内容忍不得任何一点动荡,所以他根本不敢大刀阔斧,怕引起国内的动荡。

不过如今情况变了,整个北面,加上锦州一带封锁辽国的军队,大约只驻扎了五万人。

大军主力在身边,北方也没有强大外敌威胁,国内的动荡也就可以承受,所以史皇帝可以推行改革了。

史皇帝想过,其实当下最难推行的地方必然是在中原,一来国都在中原,附近权贵众多,而他们手中土地也最多,权势也最大,接下来就是淮南。

而江南和岭南会轻松很多,那些地方已经被大军横扫一遍,该收拾的都收拾差不多,地方也没有像样的反抗力量了,民风也没那么彪悍。

原本在唐中晚期军阀林立,胡化严重的河北放而是最不难的,甚至已经推行开了。

主要原因就是唐朝以来一百多年乱世,主要战场就在河北,很多地方已经被杀成一片白地,人丁凋零,有大片空地。

之后他颁布没人耕种的地可以让没地流民去耕种之后,伴随推行的就是按照土地纳税,所以经过这些年,伴随流民越来越多,占据河北大部分土地,摊丁入亩基本也随之推行出去了,如今的河北基本也是全按照新法纳税的。

这个办法能够减缓土地兼并速度,不过遍朗史书,又经过后世高等教育的史皇帝也明白,这只是治标不治本。

事情总是在变化的,从微观粒子到宏观宇宙,万事万物任何时候都是变化的,没有一个办法是万能的,没有一个道理是始终有用的,也没有一条真理会亘古不变,人类的历史太过短暂。

且不说无边无垠额宇宙,就是在地球数亿年历史中,人类的记忆不过停留在几千年前,人类变“文明”也不过二三百年的事,所以很多事不可能追求完美,追求永恒,只能不断做出选择,符合当下时宜而已。

发展才是根本出路,做大蛋糕才是关键,问题总会不断浮现,不过那些他才懒得管,后人自有后人福,都让他们自己愁去吧,爷有这么多老婆,快乐得很。

之后几天,高丽,大理,六谷吐蕃,甘州回鹘,高丽,归义军等纷纷来使,随着这几个月的消息传播,北方霸主辽国的覆灭已经震动天下了。

这次史皇帝没有让鸿胪寺的官员接待,而是自己亲自设宴接待了他们。

宴会上,史皇帝端着酒杯一脸和善,下方坐着的众人脸上却都是严肃而紧张,他们大概已经听说了秦军俘斩五十万辽军,攻破其国都,擒获辽国皇帝的事情。

那是什么概念,就以六谷吐蕃来说,他们全部部落加在一起,男女老幼也只有三十万左右

所以才吓得匆匆派人来,带来各种财务特产,一来讨好秦国天子,二来探一探口风。

史皇帝高兴的说了一些客套话,大概是很高兴他们各位使者的到来,让他们吃好喝好之类的话,接着又和他们谈论各地的风土人情,就如同普通吃饭喝酒吹牛那样,谈天说地,宾主尽欢散席。

第二天,史皇帝将归义军派来的使者单独召入宫中,问了他一些问题。

归义军如今靠着和周边各势力联姻,日子过得还算可以,不过他们一直派使者与中国各势力保持联系,曾经还联系过南唐,大概以为南唐会如当初的大唐吧。

而归义军也一直受中国加封,所以有些问题史皇帝虽不全信他们,不过相比于甘州回鹘,六谷吐蕃等,归义军的人在史皇帝心中是更可信的。

如后汉天褔十二年的七月,后汉皇帝刘知远授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为特进、检校太傅。后汉乾祐二年五月,皇帝刘承祐授归义军节度使、特进、检校太傅曹元忠兼御史大夫、谯郡开国侯。

后周显德二年,归义军也派来使者,周世宗郭荣以沙州节度观察留后曹元忠为归义军节度使。五月戊子,以沙州留后曹元忠为沙州节度使、检校太尉、同平章事。

而在秦国建国两年后,归义节度使曹元忠曾派使者向史皇帝献宝马二百匹,史皇还骑着上过战场,要知道河西之地可是当年汉朝最大的养马场。

到三年前,归义军派来使节时,史皇帝为稳住西北局面,全力准备对付辽国的大战,还加曹元忠为奉国保塞功臣、归义军节度使、特进、检校太师、兼中书令、西平王以安其心。

如今找来归义军的使者,史皇帝也不拐弯抹角,直接告诉他,回去之后告诉西平王,把河西走廊附近的地形和各部族部署,聚落位置,做一个大致汇报,有图经最好,明年送到朝廷来。

听了这话,那使者当场愣住,之后又连连点头,虽然史皇帝没有说,可又是要地图,又是要标注各聚落位置,这这么看都是朝廷有要出兵河西走廊的意思啊

之后的事情有条不紊的进行,到十月初,三军犒赏完毕,禁军放假。

十月中旬,锦州大军的粮道筹备完毕,对辽东封锁继续。

十一月,朝会上范质,闾丘仲卿等先出来歌功颂德,称赞天子的功绩和威德,随后又由户部司户部使沈义伦提及蜀地今年税收大大增长,甚至夸张到了供给伐辽大军的高度,让后循循善诱的提出,蜀地财政收入之所以猛涨,是因为新税法的施行等等。

然后提出要在天下推行。

话一出,立即遭遇了一些反对,其中以京城官员为主。

不过这些反对都抵不上史皇帝一句话一锤定音,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忤逆天子的权威。

最终朝会通过,从明年起,向天下推行新税法的决议.

第558章 、平辽东

又是一年冬,大梁今年降雪提前了两天,冬日天气变得格外寒冷。

史皇帝为了御寒,只能和后宫的老婆们抓紧报团取暖,出去打了大半年的战,他早就忍不住了。

北方的冬天会更冷,这也是为什么他要提前把主力南撤的原因。

天气也是难以逾越的障碍,是人类无法对抗的自然力量之一,胜过百万大军。

吐蕃王朝能崛起是因为青藏高原气候回暖,而宋元明清往缅越之地用兵,结果几乎都像是一个模板刻出来的,先都是势如破竹,然后当地军队化整为零抵抗,随后打到夏天,天气炎热,疫病横生,只能退兵。

几个朝代众多出兵,一两次如此还只能说运气,可几百年来每次出兵都如此就不是运气了,只能说天气永远是最大的敌人。

如果大军在上京待到冬天,十几万大军都来自南方,不知道多少人能适应那里的苦寒,是件十分危险的事,所以史皇帝急着撤兵也不是想着他的后宫,还是为了天下着想,为了十余万将士着想。

这次回来,萧胡辇,小黄花的孩子都降生了,而由于史皇帝兢兢业业,孜孜不倦,夜以继日的努力,到冬月,赵侍剑,符太后又有了喜脉。

月末,枢密使闾丘仲卿与太尉李处耘一起呈送犒赏三军的章程,史皇帝着重看了对主要将领的升迁安排,这些位置很重要。

大多数史皇帝都同意了,只有少数几个他重新调整了安排。

对于普通士兵和基层军官的赏赐,史皇帝则自己看了一遍,看立功多的,又在第二天召集全军都指挥使到枢密院官署去看,问他们还有没有疏漏。

这些原本就是个都指挥使报上来的,史皇帝再次找他们确认一来是表示重视,二来也直接道:“都来仔细看看,朕让你们确认签字,也是留个字据。

士兵们脑袋挂在裤腰带上打出来的功绩是你们报上来的,如果以后有瞒报漏报,或是报错的可就只好来找你们了。”史皇帝笑呵呵的说着,说完招手让各都指挥使过来看。

随后自己去一边喝茶,看着他们查看,又补充道:“都想想,你们只是一时脑力之劳,对军士来说却是生死相搏换来的功劳,将心比心,别有什么疏漏。”

随后又给了他们两天时间,让他们再回去想想,有错漏的赶紧报上来。

之后两天里,果然有人重新报了一遍,之后史皇帝才勾画加玺印,让枢密院,户部司和兵部去执行。

到了腊月,犒赏三军的事情已经大体完成,多数禁军士兵放假。

而朝中则迎来一件大事,定难军节度使一家老小六十多人已经到京。

史皇帝派出鸿胪寺的官员去迎接他们,暂时安置在驿馆中。

之后于皇城中设宴招待他们,朝中很多人都没想到,原本以为会无比难对付的边境藩镇,就这么轻而易举的被史皇帝叫到了大梁。

李光睿带领全族人来京意思很明显,是告诉天子愿意放弃军权以求富贵和安全。

这件事震撼了很多经历过五代十国乱世的老臣,自唐中晚期开始至今近两百年的藩镇割据局面,似乎就被史皇帝这么轻而易举的化解了!

可史皇帝心里明白,真是轻而易举吗?那是二十年南征北讨,百万人前仆后继,血流漂橹换来的天威,如果辽国不亡,李氏不会轻易服软。

招待宴会上,史皇帝说了一些对李光睿一家安抚的话,也见到他的族兄李光俨。

不过比起这两兄弟,史从云对李光俨年仅十岁的儿子李继迁更感兴趣,因为在后世,这个儿子可比他爹和他叔伯名气大多了。

不过看着在他面前紧张不安的小孩,史皇帝忍不住一笑,再没往心里去了,只御赐他一套文房四宝,勉励他好好学习。

随后下令赏赐钱财和住宅,加李光睿侍中,又在兵部给了一个差遣,给他的族兄李光俨也加了官身,留在大梁。

至于西北那边的情况,史皇帝和枢密院以及丞相们商议之后决定,以向训为夏州防御使,领夏、绥、银、宥、盐五州诸军事,镇守西北。

党项人也有不同,他们一部分以李氏为代表,是愿意臣服朝廷的,不过在北面还有一些党项人之前就不太服李氏的统治,对中原王朝也更加抗拒。

所以史皇帝也找来自己的心腹老将,专门和他说了那边的局势,随后也给了他大方针,去了之后要剿抚并用,争取他们臣服,必要时出兵镇压。

为此他专门从禁军中调了两个炮兵营给向训。

向训领命,准备年后出发,率军前往西北。

.......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到康定四年三月,史皇帝的第十个孩子出生,是萧绰为他诞下的一位小公主,史皇帝很高兴。

在三月,辽东那边也有了结果,经过一年多的封锁和进攻,辽国最后的势力,东京留守耶律抹只忧惧成疾,病死在辽阳军中,守军开城投降,秦军入城,意味着辽国彻底灭亡,历时两年的灭辽战争总体落下帷幕,辽东完全被秦军掌控。

过去的一年多里,秦军大将林仁肇和王审琦完全执行了史皇帝的战略计划,他们一面以重兵死死封锁辽西,一面不断派游骑深入袭扰辽军,水军也从海上不断突袭劫掠辽东船只,截断海远,封锁海面,时不时对着岸边军队打炮。

随着时间的推移,辽东越来越封闭,越来越绝望。

西面众多州县纷纷投降,而秦军则继续稳扎稳打,以绝对的兵力优势,装备优势缓缓向东推进。

困守辽阳的辽军明白事情严重性,他们已经被封锁,根本没有退路,没有援军,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反戈一击,三番五次集结全部兵力准备与秦军决一死战。

结果秦军拿出的战法就是深沟高垒,拒绝交战,只是不断贴近辽军,只是以优势兵力向东步步逼近辽阳,辽军好几次试图突袭都被打退。

这种战术是王审琦和林仁肇商议后结合实际提出的,史皇帝同意了。

这有点像历史上司马懿对付诸葛亮的战术,大军贴身,然后避战,这是有优势的一方比较好用的战术之一,因为优势在手,打可能会输,因为战争充满风险,只要不打肯定赢。

司马懿的目的是让蜀军断粮或把他们压缩出关中,而秦军的目的则是以巨大优势向东压缩辽军残部的生存空间。

而东面还有女直人和高丽,海面又被封锁,这样的仗辽军是越打越绝望的。

秦军越不交战,他们越是恐惧,越是绝望,因为当下唯一的希望就是秦军与他们野战,然后在混乱的战场中求得胜机。

可惜到最后他们也没机会,到当年八月,秦军已稳扎稳打推进到辽阳府城下,沿途州县尽数投降,不少辽军也投降了,剩余辽军数千人与辽国东京留守耶律抹只等耶律贵族困守辽阳孤城。

随后的事情就好办了,王审琦继续率军围城,林仁肇分兵往东追击辽军残部,同时沿途收复东面诸多州县。

最后整个辽东只有辽阳城还在坚守,秦军也没急着打,因为冬天来了,城内物资贵乏,天气苦寒,比任何刀兵都有用。

困守孤城五个月后,耶律抹只忧惧交加病死,城中守军再也熬不住开城投降,原本围城时城里有军民八万人左右,等秦军入城时就只剩五万多了。

很多人被饥寒杀死,甚至出现了大量人相食的局面,到现在也是实在支撑不住了。

之后王审琦立即从周边州县调集粮食过来支援,才改善城中局面。

这也意味着自此,辽东也回到秦国手中,秦国领土向东已抵高丽边境。

同年四月,孟玄喆上表,北方边境于云州,武州,嬬州北等地,以古长城为依托,莲花堡为核心的边境防御线基本构筑完成。

第559章 、北方战事

到康定四年六月,原辽上京方向李继隆也带来消息,北面的莲花堡防线已修建完毕。

相较之下李继隆那边的边防压力是更大的,一些辽国余孽逃到草原,笼络当地部族,准备夺回潢州,时不时袭扰边境。

不过好在逃亡的辽国贵族中并没有耶律大石那样的人物,他们能力有限,没法整合西北草原,只是拉拢少数部族人马,组织起来的人不多,几次袭扰少的只有十余骑,最多的一次不过一千左右。

他们的袭扰没太多成功,只劫掠了一些边境牧民。

而大规模的南下,无论数百骑还是一千多骑,都被边境河谷中的莲花堡迎头痛击,死伤不少。

然而他们毫无章法的不断袭扰和杀戮,反而激起原本旧辽国人仇恨,加速了秦国对当地的统治,边境百姓牧民一旦发现敌袭,立即向官府报告,官军的反击也更加迅速方便。

而且在今年二月初,辽国余孽突袭河谷中的秦军据点,杀了十九名士兵,包括一个都头。

到二月中旬,有牧民向官府汇报了一些叛军据点的行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