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公务员 第126章

作者:水叶子

一个御史言官开始撇清的时候,这意味着什么还用多说?

“黄昏不宜拜客,明天早上我去驿馆拜会他一趟,一来是尽到殷勤之意,另外好歹要探些东西出来”,唐成脸色凝重的从书案后站起身,边走边道:“让钱总捕找一个机灵点的公差往怀戎跑一趟,州衙里毕竟消息灵通些,走时多带些钱看能不能打听到此人的一些底细。除此之外,驿馆那边也要安排人,把甘鸿宇给盯死,他去了哪里,见了谁都要搞清楚”。

杨缴点头答应之后出去安排了,唐成在公事房门外又站着想了一会儿后才回后衙。

第二天早晨,唐成径直驱车到了龙门驿馆,孰料驿吏们却说甘鸿宇一早就出去了。

“这么早?住的房可退了?”,见驿吏摇头,唐成跟着又问了一句,“甘御史出去的时候带什么了?”。

“御史老爷从驿馆要了马,随身虽带着行囊却不大”,那驿吏迟疑着想了一会儿后猛然道:“对了,甘御史带的有雨具,小的当时还纳闷,天都旱成啥了还能有雨?”。

既没退房随身带的东西又少,这说明甘鸿宇必定不是要离开龙门;但他要了马而且还随身备着雨具,这又说明去的地方肯定不会是在城里,听到这里,唐成几可断定他必定是往龙门乡下去了。

到这个时候,唐成不用再见面试探也已知道这个甘鸿宇来者不善了。

转身回衙之后唐成直接找到了杨缴,“驿馆外安排人盯了?”。

“昨晚就安排了”,杨缴答完随口问了一句,“明府此去收获如何?”。

“我到的时候他早就走了,若我所料不差的话他是跑下边微服私访去了”,唐成的手在杨缴的书案上轻轻叩击,“天下各道以河北最大,龙门又是本道最不起眼儿的县治,仅仅三个监察御史在别处都忙不过来怎么会突然到了这儿,而且行事如此不合常理,杨先生,来者不善哪”。

“来的是蹊跷,不过现在当务之急是要弄明白他到底想干什么。”

“想也无用,等回报吧。昨天派去那人心眼活不活?别被甘鸿宇觉察了才好”。

“老钱拍胸脯保证过的人当不至于如此粗疏吧,就是发现了又能怎地?明府你矢口否了就是,这就是个说不清楚的事情”。

“一有什么消息传回即刻通知我”,唐成已走到公事房门口时,又回头说了一句,“这边虽要防备,但也别耽误了咱们的正事”。

“我知道”,杨缴闻言一笑,“误不了份内事的,明府放心”。

两天后,跟着甘鸿宇的公差托一个回家看望生病老母的壮年庄户带回了第一份便笺,呈送到杨缴手中后他没有片刻耽搁的到了唐成的公事房。

第二百四十九章 古怪的龙门,古怪的唐成

“甘鸿宇还是为赈灾来的”,公事房中,唐成从便笺上抬起头道:“从这份回报上看,他还是依着章程行事的,倒没使什么罗织罪名的手段”。

“便笺上所说未必便可尽信”,杨缴闻言摇了摇头,“毕竟甘鸿宇问话的时候咱们派去的人并不在旁边听着,待人走后再去问那些乡农,谁又知道他们在甘鸿宇面前到底说了什么?”。

“这事多想也无益,目前也就只能如此了,一切等他回城之后再说,在他离开龙门之前我总得与他见上一面”,唐成放下便笺,脸上的神色已是轻松了许多,“只要他不用阴私手段我就放心不少,这两天为此人分神了不少正事,现在且就放到一边吧”。

“嗯,等去州城打探底细的公差回来之后咱们再议议”,杨缴手上有一摊子事忙活,实也没有太多时间在这里耗,眼见事情说完之后起身就走,人都已经到门口了,突然又想起一件事来,就此站在门口扭头过来道:“明府,夫人今个儿亲自开始发放赈粮了”。

此前郑凌意还一直是躲在幕后核算报工及赈粮数字,不承想前天和昨天在分队发放赈粮的时候都出了错,这倒不是有人在粮食上做手脚,只因为事务太过琐碎,人又太多太吵导致经办人出了差错,差错虽然不大且发现的也及时,却也让郑凌意坐不住了。

这毕竟是唐成给他安排的职司,这个职司的重要性当日也是说过的,如此以来郑凌意就在幕后坐不住了,昨晚回来之后就跟唐成商量着她要亲自走到人前主持粮食的发放,对此唐成当然是不会阻止。

虽说唐时对女子行为的限制并不多,但以嫁做人妇的官员正妻身份在大庭广众之下抛头露面的也不多,“斯行不雅训,缙绅官宦之家难为之”,郑凌意虽不是扭扭捏捏的小女儿,但今天早上临出门前却也是颇有几分踌躇。

想到她早上对着镜子银牙暗咬给自己打气时的样子,唐成脸上就忍不住露出个浅笑来,“嗯,这事我知道,怎么了?”。

“没怎么?今个儿赈粮发放处比往日安静的多了,粮食发放的又快又准”,杨缴仔细打量着唐成的脸色说完这句话后,眼瞅着都要走了却又迟疑着来了一句,“唐夫人今日之举……明府……”。

“杨先生到底要说什么尽管直言就是”。

“啊……没什么,没什么”,杨缴摆摆手,人已从门口走了。

见状唐成笑着摇了摇头,他当然知道杨缴的意思,只不过却不想就此事讨论什么,女子出来做事在后世里再正常不过了,但这年头的人不好想也是正常,这是因时代差异造就的不可跨越的鸿沟,就是解释了也没用。

既然解释不通那就不解释了,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总不能只为了顾忌别人的看法让自己难受。

一笑过后唐成便将这个小插曲抛到一边,低头专心做起手头的公事来。

……

两骑健马驮着甘鸿宇和他的贴身小厮奔行在龙门乡下的田野里。

寒风如刀吹乱了甘鸿宇身上的平民服饰,也吹散了他那梳理的整整齐齐的鬓发,其中很有几缕甚至钻出了帽檐随着风在他脸上飘来荡去。

但让随行小厮纳闷的是,自家这位素来最重仪容整洁的主子今天却对此视而不见,骑在马上的他眼神定定的瞅着一处,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甘鸿宇在想唐成,要说他现在的思绪就只能用一个乱字来概括。而这种乱却是来源于矛盾。

这种矛盾几乎无处不在,脚下这片土地就是最好的例子。

直到真正踏上龙门的土地之后,甘鸿宇才知道这个地方今年的旱情到底有多重,从县城一路下来,沿途一面面山坡的庄稼地竟是看不到半点绿色,瘠薄的田土里到处都是干裂的宽可容拳的口子,因大旱导致的灾情实已到了让人触目惊心的地步。

初见到这样的景象时甘鸿宇心里实在是沉重得很,作为监察御史他去过的地方着实不少,民情也透。按照以往的经历来看,但凡是遭遇这种灾情的地方都蕴含着极大的风险。

民以食为天,大的天灾带来的不仅是绝收,更是百姓们的绝望,加之田土里再没什么事情可干,这就构成了动乱的根源。在这种时候地方衙门尤其要小心理政,一旦处置的稍有不妥就如同在干柴堆上点了火,瞬时之间就可成燎原之势,这样的事情甘鸿宇不仅亲眼目睹过,史书所载更是不绝于缕。

龙门县大旱如此,偏偏据此前听到的消息说本县县衙更在此时大征徭役,天灾加人祸凑到了一起,这让一心报效朝廷的甘鸿宇如何不忧,如何不急。

然则当忧心忡忡的甘鸿宇开始走访农户百姓时,此前他从不曾遇到过的情况出现了!这里的百姓不仅没有他预想中的绝望,反而是满怀希望,看他们的精神头儿竟是比丰收年景丝毫不逊。初开始时甘鸿宇还以为这是百姓们不敢说县令坏话,但当他一连走访了几十个农户,个个都是如此时,他才不得不承认这种反常的情况竟然是真的。

第一个矛盾出现之后,第二个紧随其后的就来了。沿途所见,百姓们的日子过得真是苦啊,在这样的大灾之年家家顶门立户的丁壮男人却被抽调一空,只剩下老弱妇孺困守着,日日在山中寻觅一切能吃进肚里的东西,树皮、草根、随后和着一点点存粮支撑着保一条性命。

百姓生活已经艰苦如此,县衙却不曾向这些老弱妇孺发放一粒赈粮,要按着以往的经验来说,这时的百姓必定早已是群情激奋,把个坐堂县令不知道骂成什么样子了。但在这里,当甘鸿宇走访农户时,这些个连树皮草根都吃不饱的百姓对于县令唐成竟没有多少怨言,不仅如此,还有很多百姓一边喝着草根汤一边对其交口夸赞。

本该是绝望的土地上却满怀希望,饭都吃不上的百姓却对一粒赈粮都没给他们发的县令称赞不已,几天的走访下来,甘鸿宇在龙门乡下的所见所闻都是平生未遇,这种情况甚至是想都想不到。

怎么会这样?怎么可能这样?

越走访甘鸿宇反倒越糊涂了,对于此次的调查对象唐成也就愈发难以把握。能在如此大灾之年将治下百姓的民心民气安抚成这样,唐成毫无疑问是个干才,是他近七年监察御史生涯中前所未见的干才;但是任百姓生活困苦如此居然不放一粒赈粮,这个唐成分明又是个十足的昏官,甚至说一句残民以逞也绝不过分。

一正一反,截然不同的两面,而这两面又都如此鲜明,以至于让甘鸿宇都分辨不出那一面才是真正的唐成,到底是百姓们口中能干的县令,还是残民以逞的昏官?

这就是甘鸿宇苦苦思索的问题,下来走访也有好几天了,但随着走访的越多,这奏章反倒越发没法子写了。

“古怪的龙门县,古怪的唐成”,沉思许久的甘鸿宇喃喃自语了一句后猛然一拨马头,小厮见状惊问道:“老爷……”。

“回去”,口中说话的同时,他已反鞭催马当先往来路而去。

再走访下去已经没什么意义了,现在甘鸿宇的心里就只想着一件事物——梯子田!正是为了这个他从不曾听说过的东西,龙门县百姓才会满怀希望,才会一边吃着树皮草根一边对唐成交口称赞。

甘鸿宇现在就想看看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他希望能在那里找到解除疑惑的答案。

回去的时候要比来时快的多了,龙门县城外,甘鸿宇打问了几个行人后,将手中的马缰一引,径直往右边的山口而去。

不久他就看到了阿史德支前几天看到的一切,来回循环不见首尾的奚人牛车队;山谷中忙碌不堪、走路带风的公差和文吏们;山坡上劳作如蚁的庄户汉子。

除此之外,还有一样是阿史德支不曾看到过的,当甘鸿宇在山谷中看到发粮的那人竟然是个貌美如花的妇人时着实是吓了一跳。

大灾之中赈粮的发放是第一等要紧的事情,多少乱子就是由此而起的,龙门县衙竟敢将如此重要之事托于一个妇人,实在是太儿戏了。随着那些各队派来领粮的庄户,甘鸿宇一点点挪到了前面。

亲眼看着那妇人发放赈粮,从点名到计工册的核对,再到据册放粮,甘鸿宇在人群里足足看了两炷香时间也没找到一点错处来,一切皆是有据可依,而领粮的庄户也并无怨言,更让人难解的是这些丁壮不仅没有因为给他们发放粮食的是个妇人而口出不逊,反倒是眼含敬重。

直到听了队伍中的小声耳语之后,甘鸿宇才知道这个穿着朴素、言行干练的妇人竟然……居然是县令唐成的夫人。

一个能让夫人在这种杂乱场合抛头露面做这等琐屑繁杂之事的县令会是一个昏官?默默从队伍里走出来的甘鸿宇随后又上了山坡,当他走访到那些正不停忙碌的庄户汉子时,对于县令唐成,这些盯着寒风辛苦劳作的庄户们的回答依旧是交口称赞。

甘鸿宇站在山坡上将庄户们修出雏形的梯子田看了许久后,转身下了山坡,此后一路直奔城中龙门县衙。

第二百五十章 一物降一物

见杂役拿着甘鸿宇的名刺进来,正跟公差说话的唐成愣了一下,这么快?他书案前站着的公差就是此前几天被派去跟着甘鸿宇的人,回来也没多一会儿嘛。

摆摆手让公差退下,唐成起身理了理官衣后径直往衙门口走去。

甘鸿宇正坐在门房中喝茶,这是个三十多岁的人,身形瘦削,带着一股浓浓的书卷气息。一瞥之间,满脸含笑的唐成已拱手走了进去,“未知甘御史大驾光临,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甘鸿宇放下手中茶盏借着起身的机会将唐成打量了一遍,“唐县令客气了,不敢当”。

还行,这个甘鸿宇的脸色瞅着倒不算坏。而他此番能主动登衙请见,这本身就已表明出一种态度。毕竟监察御史与地方官是分属两个系统,既无统属关系更谈不上什么交情,作为调查者的甘鸿宇也不是非见他不可,更别说主动登门了。

见礼完毕,唐成手指着外边的天色笑说道:“赶得好不如赶得巧,马上就是散衙时候了,近日正好听说龙门客栈新到了一批美酒,便请甘大人前去把酒夜话如何?”。

“龙门大旱,百姓食树皮草根犹不得一饱,实在无心宴饮”,许是又想到了那些老弱妇孺乡民们的苦状,甘鸿宇脸上油然浮现出一片黯然之色,“宴饮便就罢了,借唐县令一处僻静地方说话即可”。

这话一说,黯然神色再一摆出来,顿时就把唐成衬的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了,但仔细看他脸色却又不像是刻意讥讽,心中郁闷的唐成既不想再劝,也无法再劝,当下手一引,“请!”。

有刚才那句话一冲,见礼时的好气氛顿时一散而空,往公事房走的路上两人都没说话,此后让座倒茶也不过只是循例而已。

端起茶盏默默的呷了一口,甘鸿宇清咳了两声后抬头看着唐成道:“本官此来是有一事相求,请唐县令暂停梯子田修筑之事,将一干征调丁壮放回,赈粮亦循人头发放,以使万千灾中百姓同沐皇恩”。

唐成端着茶盏静静地看着甘鸿宇,手指无声的在茶盏边缘敲击着,一时没有说话。甘鸿宇会说到这个并不让他意外,不解的是他说话的方式和态度。

监察御史并无直接插手地方政事的权利,所以他要想变更龙门县衙的施政方略只能通过自己,问题是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若是对自己的施政不满,直接呈奏本上去弹劾自己就行了,又何必要登门说这一番话?

简而言之,甘鸿宇的职司身份与他现在说出的话是矛盾的,以至于唐成把握不准他真实的意图到底是什么。

唐成沉默的想了片刻后,放下手中茶盏缓缓正色说道:“甘大人来龙门也有几日了,想必对本县的情况也多有了解,难倒甘御史觉得本县县衙的做法不对?”。

“唐大人治政抚民的干才,尤其是行事的气魄都令本官钦佩”,见唐成要说什么,甘鸿宇抬手摇了摇,“某说的不是官面套话,确是发自真心。也正是为了这一点,某才有今日冒昧登衙拜访之举,唐大人勇于任事自然不错,但这时机的选择却实是有些不妥。”

“愿闻其详”。

“大灾之年首重养民,龙门县衙却于此等天灾之时大兴徭役,而今龙门乡下诸多老弱妇孺依门无靠,日常所食里倒有八成是从山野间寻觅的草根树皮之属,田地绝收、腹响如雷却不见一粒赈粮,唐县令身为一方父母,焉能忍见百姓困乏如此”,言至此处,甘鸿宇一声低沉的叹息,“饶是如此,本官几日探访之中,百姓们对于唐县令仍是交口称赞,如此百姓,县令大人便怜惜他们一条活路吧。而今县衙所作之事大可置于丰年再行推展,何必要在此时?”。

“百姓们过的苦本官也知道,但行大事哪有不吃苦就能做成的?征调丁壮之前本官已派文吏于各里各村摸过底,各家存粮约略再撑月余当无问题,待得那时,本衙便将酌情发放赈粮,这一点上甘大人尽可放心”,解释之中的唐成语调也极为诚恳,“刚才大人也曾说过,百姓们日子过的如此艰难仍对本县颇有赞誉,这足以说明民心是支持县衙当前作为的,大灾之年不仅要赈济,亦要使百姓有所安业,方今田中受灾无事,本县趁此机会借赈粮发放之机聚民改田,正如夫子所言是‘惠而不费’,今则所费者简而廉,而所惠者公而博,为政之道有美于此?甘大人三思”。

“恕某愚笨,竟不知夫子此言竟可做此解法”,甘鸿宇丝毫不为所动,“朝廷赈粮有限,唐县令俱将此投放于修造梯田之事,丁壮劳作辛苦必致食量大增,一日之费足可顶户部拟定的三日赈量,敢问龙门县衙有多少赈粮当得起这般靡费?一月之后又能所剩几何?介时又拿什么来赈济乡野之间的老弱妇孺?”。

“这个本县正在想办法”。

“原来县令大人仍无成法”,甘鸿宇一听这个却是恼了,“万千百姓食不裹腹,实是生死一线,唐县令既无成法焉敢擅行徭役之事,荒唐!”。

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这些日子为了梯田的事情县衙上下那个人不是累的臭死,现今可好,竟被甘鸿宇个不做事的人挑来挑去给了个“荒唐”的考语,唐成也是有火气的,怎么受得了这个评价,当下脸色也沉了下来,“本衙上下为今冬大旱之事可谓夙兴夜寐,人人劳苦,甘御史这荒唐二字不敢拜领,至于一月之后的赈粮之事本县自有解决之道,若到那时无粮可赈,大人再来发御史台的官威不迟”。

“到那时就晚了,万余百姓性命安危岂容儿戏”,甘鸿宇从胡凳上猛然站了起来,“本官念你尚有爱民用事之心,方才好言相劝。不想尔竟如此执迷不悟,朝廷赈粮乃是专用于赈济百姓之用,却不容尔为了一个闻所未闻的梯子田而一意孤行。”

“以工代赈,本官所为亦不悖于朝廷法度,至于梯田……”,唐成冷然一笑,“无论甘大人闻与未闻,此都是利国利民之善政,既是善政本官自当一力推行之”。

恰在这时,就听门上传来一阵荜拨的叩门声,唐成头也没扭的大声道,“出去”。

“刚愎至此,本官竟是错看你了,等着弹劾吧,告辞”,甘鸿宇连拱手礼都免了,说完这句后径直到了门边拉开就要往外走。

门拉开的瞬间,甘鸿宇先是一愣,继而猛然弯下腰去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老师怎么在这儿?”。

老师?唐成应声看去时,却见拉开门的公事房外正站在三人,杨缴站在最后,他身前则是一个五旬年纪的麻衣老者,这老者虽不认识,但他身子侧后方的白发老仆却是当日在流官村孔珪家见过的。

心思一转之间唐成已明白这老者到底是谁,深呼吸一口气从书案后走到门口,拱手行礼道:“珪公”。

孔珪先没理会甘鸿宇,从头到脚将唐成仔细看了一遍后,微微点头道:“梯田之创功在百代,大灾之年所以兴造,皆欲于民生业,并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仰此为食者绝非仅有丁壮而已,工技、饮食之人皆可受益焉。以尔之年纪能有如此施政,殊为难得”,说到这里时,孔珪清癯的脸上已经有了几分笑意,“老夫欲借大人公事房一用,未知意下如何?”。

“珪公谬赞了”,说话之间唐成身子一让,引手道:“请”。

孔珪点点头,往公事房里走时淡淡一句道:“进来吧”,唐成反手带上房门时正好听见甘鸿宇的声音,“旧日同窗来信告知老师乃是去了岭南,怎么却在龙门?”。

那白发老仆站在门口,唐成也不便再听,带上房门后前走几步与杨缴一起到了庭院,“怎么回事?”。

“前几天从州衙探听消息的公差一回来我就动了这心思,甘鸿宇是国子监出身,孔珪在国子监呆的时间可也不短,两人之间八成有师生之谊”,孔珪一脸的笑,“只因此事不能确定,加之孔珪那脾性我也没把握就一定能请动他来,所以这事就没跟你说,原也只是抱着试试的心思,没想到接信之后他却当即就来了,还就有这么巧的,刚到县衙就听说甘鸿宇也到了。天意,天意呀!”。

闻言,唐成伸手拍了拍杨缴的肩膀,“多谢了”。

“何须如此”,杨缴摇头笑笑后探头过去看了看紧闭着的公事房,“有孔珪在,此事就尽可放心了,要论在国子监士子中的声威,就连当今祭酒也比不得孔珪,甘鸿宇遇见他正好是一物降一物”。

“其实这甘鸿宇人倒是不坏,要说他今天来也是好意。就是性子太执拗了些,容不得人多说话解释”。

“你两人都是脾性硬的,碰到一起怕是好不到那儿去,刚才吵起来了吧?”。

闻言,唐成笑了笑,“是啊,吵的还厉害”。

两人在外边说话边等,大约三炷香功夫后,公事房门打开,孔珪与甘鸿宇从里面走了出来。

唐成迎上去的同时,一并发出了前往龙门客栈的邀请,在他想来孔珪八成是不会答应的,却没料到结果迥然相反,老夫子居然毫不犹豫的点头应下了。

龙门客栈的雅阁中,唐成殷勤劝饮之余借着闲话的方式将州衙赈粮发放及龙门县衙修造梯田的构想与过程备细解说了一遍,甘鸿宇虽没说什么多余的话,却实实在在向唐成邀饮了三盏。

此后便是只谈诗文辞赋,直到此时甘鸿宇才恍然得知近两年来哄传天下的诸多名篇佳作竟是出自眼前这个龙门县令之手,很是赞叹了几句,听的唐成甚是惭愧,坚拒了他即席赋诗的说辞,一时之间雅阁中的气氛其乐融融,直到兴尽而散。

当晚,唐成便安排孔珪主仆住在龙门客栈,孔珪也不曾拒绝,但等第二天早上唐成再去时,他主仆已于天明时分动身走了。就连甘鸿宇也一并从驿馆中退了房。

孔珪此举意思已明,唐成也就没再飞马去追,暂将心思重新收回到了梯田的建造上,大约又过了七八天,等着的阿史德支没来,倒是前些时候派往道城的来福一脸风尘的回来了。

不等他说什么,唐成一看他的脸色就知道,这趟去道城的事情怕是办得不顺当。

第二百五十一章 危若悬卵,远行

来福去道城的事情的确办得不太顺当。

“从宁明远那里弄到服辩之后,小的就快马赶到了道城,遵照大官人吩咐在城里找了一个籍贯妫州的破落户做首告,光是状子小的就找人写了十份,每份里都带着宁明远摁红指头印的服辩”,说到这里,来福伸手又倒了一盏茶水,仰脖之间一口气喝的干干净净,随即打了一个响亮的水嗝后接着道:“他在道衙门口比着官衣递状子的时候小的就在一条街外看着,明明白白都是给了穿绯红官衣的,小的甚至还使着他去了不远处的行军大使衙门也递了状子,结果……这些状子都跟泥牛沉海一样,连着好几天一点消息都没有”。

“你找的那个破落户是个什么情状?”。

“此人名叫燕兴国,是个穷的没法的人,三十多岁连个浑家都没混上,靠做力工谋生奉养寡母,这次是他老母染了重病等吃等药,小的这才找到他出头顶下这民告官的泼天官司”。

唐成原本是想问着看看这个首告的破落户可不可靠,不承想却听到了这些,一时间不知怎的就想到了他自己刚穿越来时唐张氏要自卖的绝望及家里日子的凄惶,“以民告官是重罪,有理无理先有三十小板等着,燕兴国这么个情况一个不好就是两条性命”,手抚着膝盖一声长叹,“你接着说”。

“等了几天见没个动静,小的就……”,来福暂停住话头看了唐成一眼后咬牙道:“小的就使着他往道衙击鼓告状了”。

闻言,唐成的嘴抿了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