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射雕之剑归何处 第81章

作者:徒己

六条手上的,六条足上的。

这“六脉神剑”,只写了右手一套,想来段家老祖思平公,是右手用剑之人,所以只创了右手六脉。

郭默在想,自己会“左右互搏”,如果内力够强,理论上是否也应该能够开发出左手的“六脉神剑”呢?

他把这个想法告知了“一灯”大师,“一灯”也点头称赞,只不过善用左手的人太少而已。

而且,单单“六脉”,都没有多少人能练出来,这要是扩展到“十二脉”,想想都有些骇人听闻。

少商剑:剑路雄劲,颇有石破天惊,风雨大至之势。

商阳剑:巧妙灵活,难以捉摸。

中冲剑:大开大阖,气势雄迈。

关冲剑:以拙滞古朴取胜。

少冲剑:轻灵迅速。

少泽剑:忽来忽去,变化精微。

“一灯”、郭默二人这一开练,就忘记了时间。

虽然事先已经告知众人,二人练功之时,如果忘却了时间,无需理会,就当是二人在“露天闭关”吧。

可是,剩下的人,无论是“渔樵耕读”四大弟子,还是黄蓉,谁又能真的不去关心这二位呢?

“朱师兄,要不咱们叫醒他们吧?这不吃不喝了,已经十天了。”

过去了这么多天,黄蓉已经跟“渔樵耕读”四大弟子混熟了,也一口一个师兄地叫着,而这四人也喜欢这个聪明漂亮的“小师妹”。

最主要的是,这个小师妹,武功居然跟他们在伯仲之间,貌似只有老四朱子柳能压她一筹。

黄蓉才多大?而且很快又面临突破一流境界。

倒是黄蓉的一手厨艺,彻底征服了几人。

本来他们都在修炼“一阳指”,黄蓉和朱子柳已经掌握了“一阳指”的功法,缺的就是多加练习和实战。

而其他三人,还尚需多下功夫。

但是,连续好几天没见到“一灯”和郭默,众人也没心思安心修炼了。

纷纷到后山,离得远远地看着场中的“一灯”和郭默二人。

有时候,他们各自修炼;有时候,却又对战在一起。

有时候,二人唇枪舌剑地,讨论个不休;有时候,居然盘膝而坐,几个时辰都不睁眼的......

黄蓉已经提议好几次了,“渔樵耕读”几位,可没一个人敢过去叫他们的。

这四人,先前是“南帝”的臣子,后来又是“一灯”的徒弟,双重身份的转变和存在,让他们在内心深处更加地敬重自己的老师。

“哈哈哈——小友,咱们的修炼也应该告一段落了,再不回去,那几人恐怕就要忍不住冲过来了。”

十多天的修炼,二人对“六脉神剑”也有了更深的认识,连带着本身的武功都有些许进境。

到现在为止,“六脉神剑”二人各自练成了“四脉”。

只是“一灯”觉得,郭默应当是“藏拙”了,想必是不想明面上把自己这个老和尚比下去。

倒是十多日的相处,“一灯”对郭默的称呼,一变再变。

先是“施主”,其后“贤侄”,再后“小子”,一直到现在,对郭默的称呼变成了“小友”,这已经算是把郭默,看成跟他自己同一级别的存在了。

“师傅......”

“师傅......”

“‘一灯’大师、默哥哥,我今天做了一大桌素菜,你们二人赶快洗漱一番,过去吃吧,要不然又被四位师兄给吃光了。”

“哈哈哈哈——”众人一阵大笑。

“蓉儿的厨艺,老衲一定好好尝尝。”

......

“小友,这就要走了吗?”

“一灯”大师,难得的流露出一丝不舍。

郭默、黄蓉的到来,时间已经过去了快三个月了。

春天再次到来,满山的草木,已经开始萌发勃勃生机。

“大师,这‘天蟒’的‘蛇胆’果然不凡,您现在的境界恐怕不是简单的‘绝顶之境’吧?”

两个月前,在郭默的护法下,一灯”大师服下了“天蟒”的“蛇胆”。

“天蟒”性火,而“一灯”大师多年修行“一阳指”功法,也是火性内力。

吸收“蛇胆”的能量之后,直接就转化成“一阳指”的内力,就“一灯”大师停滞了几年的“一阳指”,一举突破到一品。

“一灯”大师,整个人的气质都随之一变,甚至在想,如果当年“华山论剑”,要有此一品之境,当能跟王道兄多应对一番吧?

而就在昨日,“一灯”大师的“六脉神剑”也修完了所有的经脉。

好笑的是,“一灯”修完“五脉”,郭默就马上修完“五脉”;“一灯”修完“六脉”,郭默也就随即修完“六脉”。

“你呀,小友,就这么怕刺激到老和尚吗?”

“一灯”大师能够明显地感受到,在修炼速度上,郭默是有意控制着自己的进境。

“大师,您这可冤枉小子了,‘六脉神剑’是你们家的,谁知道里边有没有藏什么秘密,小子得让您在前边先探探路啊。”

“小子是一个惜命之人,您练成了没什么不好的反应,小子才敢去修炼的。”

“哈哈哈——”

短短的相处,“一灯”就喜欢郭默这一点,彷佛在郭默眼里,所有人都是平等的,虽然他也能感受到郭默对他的尊敬。

但是,郭默的这种尊敬,与自己的四大弟子不同,他的尊敬是建立在大家平等相处的基础上。

这种感觉很是奇怪,至少“一灯”,还从来没在别人身上见到过。

“‘一灯’大师,小子有一个建议,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哦,小友有什么话,当讲无妨。”

“一灯”很喜欢听郭默说话,他总是说出一些令人深思的话来,彷佛历经沧桑的感觉,可他偏偏才二十出头。

“如果您没有什么特意的安排,我建议,您还是让‘渔樵耕读’四位师兄,归于朝廷吧。”

“一灯”大师,没想到郭默提的,居然是这样的建议。

虽然这些天来,他们除了武学,也探讨过很多关于朝廷、军队、民生、经济等领域的话题。

“一灯”大师,只当是郭默好学的表现,也就尽己所能,倾力相告。

“小子自幼在‘大漠’长大,亲眼见证了蒙古的崛起,准确的说,是见证了‘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崛起。”

“他于几年前,已经统一了蒙古各部,现在想必已经开始西征西夏、西域诸国,东征高丽等地。”

“那是一个好战的民族,即便铁木真已经年迈,但他的继任者也必定将征战进行到底。”

“东征西讨之后,南下是必然的,您觉得金国、宋国、或者大理,谁能独挡其锋?”

“大师,您虽已出家,但毕竟根在大理。郭默人微言轻,大师却是有能力做些事情的,多做些准备总是好的。”

“一灯”大师,没有说话,静静地听着郭默的分析。

他虽然没有见过铁木真本人,单是从“成吉思汗”的称号,就能看出此人的胆略和志向。

“一灯”毕竟是做过几十年皇帝的人,目光和眼界同样不凡,又怎能听不出郭默这话里涵盖的信息和智慧。

只是让“一灯”感到震撼的是,这个年轻人,武学上突出也就罢了,怎么在这大局观方面,竟然有如此高瞻远瞩的眼光?

单单作为一个武林人物,可惜了,要不......

“一灯”突然觉得,要是把大理交到此人手上,是否能结束眼前国内的掣肘呢?

第一百四十九章 沅水遇险

郭默和黄蓉,还是要离开了。

即便“一灯”大师再三的挽留,天下没有不散的延席。

“蓉儿,你这一走,老衲不知何年,才能再吃到你做的美味啊,有时候挺羡慕药兄的,即便争得‘天下第一’又如何?”

“小友,你带来那本卷册,就留给老衲吧,毕竟是家祖亲笔所书,也许将来供奉天龙寺,或者成为段氏传家之物。”

郭默自然不会去争那“六脉神剑”的剑谱,剑法已经学会,想要剑谱,还不是动动笔的功夫,何况那是人家家祖的手书。

“你们来这一趟,老衲也静极思动,准备回大理看看。小友如此年纪,就已经修炼到这般境界,老衲此次回去,当严厉督促儿孙几日。”

看来,这老和尚还是被郭默给刺激到了,打算回去拿自家晚辈出气。

“渔樵耕读”四人,自然也要随“一灯”大师回大理。

他们四人,其实年龄也都不算太大,最大的“点苍渔隐”,今年也不过才四十三岁,而“书生”朱子柳刚过完三十八岁生辰。

看来郭默的话,“一灯”大师还是听进去了。

只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四人当然不会官复原职,至于如何安排,那就需要“一灯”大师,回去跟他的皇帝儿子商议去了。

“小友、蓉儿,你们二人此次回去,也应当结为夫妇了,老衲手里正好还有一对凡俗之物,今日就提前送于你们,当做贺喜之礼吧。”

说着,“一灯”从袍袖之中,拿出一对“龙凤玉佩”。

居然是皇家惯用的明黄之色,关键是玉佩入手清凉,当有清心宁神之功效。

“师傅,这您都舍得拿出来啊?跟随您有几十年了吧?”

“书生”朱子柳,故意在旁边酸熘熘地说道。

“哈哈,身外之物而已,算不得什么,只是跟随老衲有些年头了。如今,老衲毕竟是出家之人,再带着它们终是不妥。”

郭默也没客气,跟“一灯”大师相处了几个月,要是再客气反而显得见外了。

“‘一灯’大师的厚赐,我和蓉儿就愧领了,哪天诸位得暇,可往‘桃花岛’一行,我和蓉儿必然扫榻相迎。”

郭默恭敬地接过“龙凤玉佩”,仔细把玩,果然非是凡品。

就这样,二人辞别众人,出了深山。

这回二人倒是落了个清闲,进山之后就开始修炼武功,等他们想起来自己的马时,已经是过去一个月了。

郭默再到山口寻找,却早已不知去向。

好在周围没有发现马匹的残骸,应该是自行走掉了,二人还不至于太过自责。

伤感还是要有的,毕竟这一黑一白两匹马,跟随自己也这么久了,走南闯北的,相伴了几千里路。

好在二人的“凌波微步”已经修炼有成,在这旷野荒郊施展出来,发力之下,也快如奔马。

时隔几个月,二人再次回到了桃源县城,又在那家客栈用了饭菜,找来伙计,帮忙买来两匹马代步,带足路上的应用之物,这才离开桃源县,踏上归程。

“默哥哥,咱们离开‘桃花岛’,已经过去小半年了,也不知道娘亲怎么样了?”

毕竟此次大理一行,主要是来学习“一阳指”,好回去彻底解除冯衡的病患,却生生地绕了一个大弯儿。

错走贵州,再到大理,最后反而是在湘西见到了“一灯”大师。

“蓉儿,不必担心,有你爹爹这样的医道圣手在,你娘亲的情况,只会越来越好。”

“况且,咱们出来时,你娘亲也说过,让咱们在你生辰之前赶回去就好。算算日子,还有一个多月,应该来得及。”

“一灯”大师隐居的深山,原则上也属于武陵山脉,位于沅水西北岸,他们想要东归,还必须要渡过沅水。

而最近的渡口,却要向西南走六十里地,进入泸溪县境内才行。

好在有了马匹,不需要再纵地疾驰,虽然能够做到,带着一堆行李,终究不雅。

申时一刻,二人到达了沅水码头,一个叫“渔溪渡”的地方。

一条沅水,裹挟豪情,汇聚百川,穿越千山万壑,一路奔腾而来,涵养了这方水土独特的地域文化,催生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神话传说。

刚刚到达“渔溪渡”,天空竟然下起了小雨,二人却没有带雨具。

郭默赶忙下马,去招呼船家。

“船家、船家——”

时间不大,从“渔溪渡”停靠的一群小船中,打最排头的一艘船舱里,弯腰走出一人。

头上戴着斗笠,还算是春寒料峭的时节,对方却穿着单衣,卷着裤管,裸露在外边的腿脚,都显得有些黢黑,看来是常年都这样裸露着。

“来啦——”

上一篇:洪荒:玄门大师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