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道天下 第220章

作者:庄不周

赵云心中疑惑,却终究没有说出口。

刘协知道赵云疑惑,但他无法解释,也不想解释。

他只需要让赵云知道刘备的取舍,从而坚定自己的选择。不管刘备来与不来,赵云都与他无关了。

——

陈宫走进了太原城。

一路上,他想了很多,也有了一些想法。

马车停在司徒府门前,在派人通报时,他让陈容先去一趟司空府,拜见张喜。

张喜是汝南前贤,对袁绍有一定的影响力。

陈容救臧洪心切,连马都没下,直接踢马去了司空府。有马镫助力,短短十余日,他的骑术已经能让他快速奔驰,看起来像是一个习乘多年的骑士。

陈宫看着陈容的背影,心中多少有些不屑。

比起东郡,广陵终究还是蛮夷之地,臧洪、陈容行事都有些鲁莽。

一会儿功夫,司徒府中传出消息,司徒赵温让他进去。

陈宫跟着小吏进了门,来到堂上。

赵温正在处理文书,见陈宫进来,他示意陈宫就座,问道:“公台,饥渴否?我这儿只有最简单的茶饭,可没有酒肉。”

陈宫躬身说道:“多谢赵公关心。宫进城之前,刚刚用过午饭。”

赵温笑了。“那倒也是,手持诏书,在驿舍就餐倒是比司徒府吃得好些。”

陈宫陪笑道:“知道赵公忙于政务,不敢来叨扰。”

赵温端起水杯,喝了一大口水。“百废待兴,大家都很忙。公台,你刚从关东来,为何又去关东?太原还缺一个太守,暂时只能由我领着。你若有兴趣,留下来帮我,如何?”

陈宫怦然心动。

赵温身为益州人,以司徒之尊,主动邀请他一个兖州人出仕,天子应该不会驳他的面子。

“多谢赵公关心,只是诏命在身,不敢滞留。待从关东返回,向天子复命完毕,再为司徒效劳。”

赵温嘴角的胡须颤了颤。“你这使命能完成吗?”

“诏命在身,不得不往。”陈宫叹了一口气。“不求有功,但求尽力而已。”

赵温点点头,没有再劝。又说了几句闲话,便让陈宫自便。

为了给朝廷提供应急的粮食,他这两天也是忙得晕头转向,实在没时间,也没精力和陈宫闲聊。

陈宫虽然有些不快,可是见赵温神情疲惫,也不好多说什么,起身告辞。

来到隔壁的司空府,张喜正在堂上和陈容说话,神情凝重。见陈宫上堂,张喜也没起身,只是示意陈宫就座。

“公台,你这任务可有点麻烦。”

陈宫躬身道:“正当向张公请教。”

张喜看了一眼陈容,迟疑了半晌。听陈容说过陈宫的使命后,他就在考虑这个问题,却没有找到解决之道。

他其实也清楚这一点,陈宫素以聪明著称,都想不出办法,他又能想出什么办法。

陈宫来找他,无非是希望他以汝南长者的身份出面,希望袁绍给他一个面子,放臧洪一条生路而已。只要不杀臧洪,不对东武阳进行报复,陈宫的使命就算完成了。

至于袁绍退不退兵,根本是不用考虑的事。

袁绍怎么可能退兵。

但袁绍给不给他这个面子,他却没这把握。

虽说细阳张家也是汝南世族,可是在袁绍面前,这点影响力非常有限。

如果袁绍不给面子,他这个关东士族领袖可就丢脸了。

陈宫来找他,与其说是求助,不如说给他出一个难题。

与帮陈宫说服袁绍相比,他更愿意留下陈宫,推荐陈宫出仕,也能在朝廷中增加一份关东力量。

天子对关东人有偏见,引荐一个关东人很不容易。陈宫是吕布旧部,这是一个不错的机会,而且陈宫也无处可去。

张喜还不知道陈宫刚刚坑了吕布,断了自己后路,否则就不会这么客气了,少不得要骂陈宫一顿。

当着陈容的面,张喜想留陈宫的话不好说,陈宫也不好意思告诉张喜他出使的真实原因。陈容恨不得一步赶到东武阳,宣布诏书,救臧洪一命。

两人就这么阴差阳错的避免了尴尬。

张喜纠结了很久,还是写了一封亲笔信,交给陈宫。

最后,他给陈宫出了一个主意:你不要去上党,向东出井陉,中途拜会一下驻守在榆次的士孙瑞。

士孙瑞如今虽然只是北军中侯,但他依然是天子信任的老臣,而且足智多谋。你向他请教一下,或许会有帮助。

陈宫觉得有理,又请张喜给士孙瑞写了一封信,随即与陈容一起告辞。

第372章 老谋深算

士孙瑞驻扎在榆次城东的凿台。

太原户口有限,能供养的兵力也有限,士孙瑞只能尽可能的收缩防线,亲率主力守郡治晋阳,太行山腹地的大量关口只留少量兵力驻守。

即使如此,他的兵力依然捉襟见肘,只能狠抓训练,以备不虞。

陈宫来访时,他正在演练阵法。

听了陈宫的来意,士孙瑞抚着胡须,沉吟了良久。

演练结束,步兵校尉魏杰、射声校尉沮俊来大帐复盘,检讨得失,见陈宫在座,又惊又喜。

他们迫切的想了解北疆战事。

虽然从邸报中知道了大致的经过,但他们还是对具体的细节非常感兴趣。天子以三千骑出征,先破匈奴,再破鲜卑,前后击破胡虏近三十万,这样的战绩堪称神奇。

即使去除水份,那也是以一敌十。

有华阴之战的先例在前,他们都意识到,这可能和天子动员普通将士有关。面对如此悬殊的兵力,也只有万众一心,才有可能连战连捷。

陈宫并不清楚具体的细节,也没关心过这些事。面对魏杰、沮俊等人的询问,他说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信息,让魏杰、沮俊很失望。

士孙瑞也很失望。

他越发不明白,天子为什么会派陈宫这样一个书生去东武阳。

怎么看,陈宫也不像是能完成任务的人选。就连张喜都看出了这一点,所以让陈宫到他这儿来。

向他请教只是一方面,请沮俊出面联络沮授才是关键。

郭图、荀谌北上之后,沮授是袁绍最信任的谋士之一。

士孙瑞咳嗽了两声,打断了魏杰、沮俊的提问。“公台奉诏出使,关系到朝廷体面。当初关东州郡讨董,臧洪既是首倡,又是主盟。如此义士,不当令其枉死。”

沮俊会意。“让王凌去一趟吧,我再给公与写封信,请他劝劝袁绍,或许能有用。”

士孙瑞表示同意,命人去传司马王凌。

士孙瑞又道:“公台,我有个建议,也不知道有没有用,你斟酌着办。”

陈宫连忙躬身行礼。看到沮俊,再听到沮授的名字,他就知道张喜让他来见士孙瑞的用意了。如果说真有能帮他的人,只有眼前的士孙瑞和沮俊。

“你到东武阳后,暂时不要向袁绍表明使者身份,想办法进东武阳劝降,向臧洪出示诏书,劝他忍让一时。留得有用之身,以待将来。”

陈宫如梦初醒。

他起身离席,向士孙瑞躬身一拜。

士孙瑞一句话,纠正了他最大的思维误区。

不是袁绍要杀臧洪,而是臧洪要杀袁绍。只要能让臧洪暂时忍让一时,不要与袁绍针锋相对,袁绍未必会取臧洪性命。

杀了臧洪,对袁绍并没有好处。

当然,如果他以天子使者的身份去劝和,那结果就正好相反了。

就算袁绍不想杀臧洪,也不可能让臧洪去投朝廷。除非臧洪向他称臣,否则他一定会杀了臧洪,以免留下后患。

所以,只能让臧洪知道他是天子派来的使者,绝对不能让袁绍知道。

否则他的任务必然失败,弄不好还会赔上自己的性命。

想通了这一节,陈宫后背全是冷汗。

他早就知道天子的这个任命没按好心,却没想到会如此阴险。

荀攸,我记住你了。

——

王凌二十五岁,身材高大,容貌英武。

奉士孙瑞之命,王凌率领十名骑兵,随陈宫、陈容一起赶往冀州。

他对天子的河南之战也非常好奇,几次向陈宫打听。当他发现陈宫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时,态度便有些冷淡,不复之前的热情。

陈宫有点后悔。

他虽然没有随天子出征,却有很多机会打听更详细的消息。吕布父女亲临战场,张辽、高顺更是积累军功升职,他们都是战场亲历者,了解很多人无法了解的内幕消息。

但他却错过了这样的机会。

好奇之下,他反问王凌,你们为什么对河南之战的细枝末节如此关心?

听了陈宫的问题,王凌瞅了陈宫一眼,不由自主的笑了一声,眼中也多了几分不屑。

怪不得吕布被袁绍打得落花流水。身为吕布的首席谋士,陈宫就这水平?

你以为作战就是看看地图,排兵布阵?如果不了解每一个将领的性格、能力,如果不了解对手的底细,所谓的计策就是空谈,根本不可能打得赢,更不可能以少胜多。

尽管如此,天子的大捷依然让人觉得匪夷所思,所以他们都迫切的想了解更多的细节,尽可能复盘当时的战况,分析得失。

正如对弈之后的复盘能够增涨棋艺一样,复盘战役也能提高战术水平和指挥能力,尤其是对王凌这种初入行伍的新人,尽可能的了解一场真实的战役格外重要。

这些都是真实发生的例子,有大量鲜活的细节,而不是史书里简略带过的几句话。

这是士孙瑞再三强调的事,几乎刻在了王凌的脑子里。

王凌略微解释了几句,陈宫听了,若有所思。

陈容也觉得受益匪浅,看向王凌的眼神多了几分羡慕。

入仕之初,就能在士孙瑞这样的老臣麾下受教,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机会。

王凌将来的前程不可限量。

他问陈宫道:“天子身边是否也有像士孙瑞一样老臣,悉心指导他用兵,所以才能取得如此大捷?”

陈宫愣了片刻,想到了贾诩、荀攸,但他转念一想,又改变了主意。

“天子圣明,何须他人指导?”

“天子圣明固然不假,可是他毕竟年少,又从来没有指挥过战事,总不会生而知之吧?”

不等陈宫回答,王凌说道:“天子的确不是生而知之,但他却知道应该谁向学习用兵之道。”

“谁?”陈容好奇的问道:“天子身边有哪位老臣擅长用兵?不会是故太尉杨公吧?”

王凌忍不住哈哈大笑。“天子身边没有知兵老臣,却有老兵,成千上万的老兵。”

“老兵?”

“正是。”王凌昂然说道:“我亲耳听士孙公说起过,从华阴之战起,天子便深入军营,与普通士卒共饮共食,商讨战法。能够击败李傕、郭汜,并非天子生而知之,而是他能将无数普通士卒的作战经验总结起来,熔为一炉,自出新意。”

陈容将信将疑。

陈宫若有所思,想起了之前不曾留意的点滴。

第373章 顺天应人

襄邑,鸿沟。

曹操穿着单衣,敞着怀,站在近岸的浅水中,倒持竹竿,盯着水中,屏住呼吸,一动不动。

一条青黑色的鱼游了过来,慢慢接近。

曹操缓缓提起手臂,正准备用力掷出竹竿,地面忽然震动起来。

鱼倏地摆尾,消失在水中。

上一篇:归藏剑仙

下一篇:核动力剑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