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庄不周
高手较技,差之毫厘便是胜负之别,何况用不趁手的兵器。
一旁的几个散骑听了周瑜的话,已经露出了不以为然的神色,相视而笑。
周瑜心里也清楚这一点,但他装作没看见,示意鲁肃进攻。
鲁肃挥刀上前,战刀斜撩。
周瑜展臂,挺剑便刺,希望利用自己臂长、剑长的优势,一举击中鲁肃,速战速决。
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
刘协看了这一眼,便知周瑜必败无疑。
他的战术是对的,但他的实力无法充分发挥出他的战术。
他的速度不够快,出剑的速度无法对鲁肃形成实质性的威胁。
果然,鲁肃轻松的拨开了周瑜的剑,抢入圈中,长刀接连劈砍,攻势凌厉。
即使他并没有全力以赴。
周瑜失了先机,便陷入了窘境,忙于应付鲁肃的进攻,再无还手之力。
几个回合一过,周瑜便有些气息不稳,手上的运作越来越慢,长剑再也无法挥洒自如。
鲁肃不得不放慢了速度,又和周瑜战了几合,这才抽身而退。
周瑜已经有些气喘,白皙如玉的脸上也泛起了潮红,也不知是急的还是臊的,也许是兼而有之。
“子敬武艺进步喜人,佩服佩服。”周瑜倒持长剑,心悦诚服地说道。
鲁肃拱手还礼。“公瑾,你一路辛苦,体力不足。休息几天,再行试过。”
周瑜岂能不知鲁肃的意思,心中感激,却还是摇了摇头。“多谢子敬。不过就算我休息好了,再练上一段时间,也不是你的对手。”
他转身又向刘协行了一礼。“惭愧,臣献丑了,不是子敬对手。”
刘协微微颌首。“知道为何而败吗?”
周瑜愣了一下,抬起头,打量着刘协。
他技不如人,拒绝了鲁肃的谦让,主动认输,只是他不想自欺欺人,丢了风度。可是天子并没有就此放过,反而追问他战败的原因,这可有些欺人太甚了。
而且很显然,天子并不认为体力不支是他失败的原因。
一刹那间,他很想反唇相讥两句。
可是话到嘴边,他又咽了回去。
因为他看到了天子的眼神。
从天子的眼神中,他看不到调侃或者戏弄这些情绪,只有期望。
就像一个长辈,带着热切的希望,希望他能够自省,找到失败的原因。
虽然知道天子比自己年少,但那一刻,周瑜还是顺从地接受了。
他打量了一下手中的剑,沉吟片刻。
“器不合道,手不称心,受挫在所必然。”
刘协满意地点点头。周瑜的武艺不能让他满意,但周瑜的态度却让他有意外之喜。
能当众认输,可能只是风度。
能当众剖析自己战败的原因,而且直指是引以为傲的佩剑有问题,这需要极大的勇气。
“换个称手合道的剑,过几天再试试吧。”刘协诚恳地说道。
在这一刻,他接受了周瑜。
周瑜轻轻地咬了咬嘴唇,躬身而拜。
“唯。”
刘协转头看向孙策。“看来,你只好选子龙了。你最擅长的武艺是什么?骑射?还是步战?不管是什么,尽情施展吧,让我看看乌程侯后人的英姿,能不能有撑起你封侯拜将的雄心壮志。”
孙策听了,热血上涌。
他的父亲孙坚以战功封乌程侯,孙坚战死之后,他本当嗣侯,但他将侯爵让给了弟弟孙匡。
这个意思很明白,他不想承父荫,要凭自己的本事封侯。现在天子说这句话,不仅表示了对他父亲孙坚的尊敬,更是对他的殷切希望。
此时此景,他岂能藏拙,错过这千载难延的机会。
“谢陛下,臣当尽力而为。”孙策大声说道。
刘协转身,对赵云说道:“子龙,小心些,此非寻常对手也。”
赵云不紧不慢,从容领命。
“唯。”
第701章 虞翻论易
赵云命人取来弓箭、比武用的长矛,由孙策挑选。
他还依据孙策的体型,为孙策准备了一套甲胄。
即使长矛的矛头没有开锋,在战马的冲击下,依然可能造成重伤。有甲胄保护,能够提高安全性。
两人先比射箭。
箭要射得准,不仅需要平时的训练,更要看心态。如果不能调整好心诚,不管是骑射还是步骑,都很难拿到理想的成绩。
先比射箭,就是要看孙策的自我调节能力,看看能不能在兴奋、紧张的情况下保持良好的心态。
换好了衣服的虞翻有些紧张,他清楚孙策并不是一个冷静的人。能不能经受住考验,谁也没把握。
不出所料,孙策第一番射(四枝箭)的成绩惨不忍睹,甚至有一箭脱靶了。
但他很快就冷静下来,成绩迅速提高,第三番射时,不仅总成绩不错,还有两箭连续中的。
中的(相当于十环)是比较难的事,甚至需要一些运气。即使是赵云这样的射艺高手,也未必能保证在一番射之内有两箭中的。
由此可见,孙策的心理抗压能力还是很不错的。
虽然因为第一番射成绩不佳,孙策的总成绩不如赵云,但他的表现还是获得了观战的散骑们一片叫好。
英雄出少年,孙策能在弱冠之年割据一方,独据江东数郡,不仅仅是因为父荫,的确有真本事。
随后比了步战。
赵云、孙策手持长刀、盾牌,你来我往,战在一处。
和刚才鲁肃、周瑜的比武有所保留不同,赵云、孙策都没有留手,几乎是全力以赴。
孙策更是如此。
见识过鲁肃的实力,又听了天子关照赵云的话,孙策知道赵云的武艺必然在自己之上,自己如果不全力以赴,根本没有取胜的可能。
要留手,那也是赵云留手,轮不到他留手。
所以他一开战,就使出了最强的杀招。
但赵云守得非常稳,没给他一点机会,偶尔抓住机会,一个反击,反倒险些重创孙策,看得虞翻等人出了一身冷汗。
见猛攻无效,孙策立刻改变了战术,围着赵云转了起来,并有意无意的将赵云引入林间。
刘协一看,忍不住点了点头。
孙策的实力不如赵云,但他的脑子很活,看出了赵云的步伐不够灵活,想以巧取胜。
这未必能奏效——赵云的步伐不灵活是相对于他的手上功夫来说的,并非真的笨拙——但思路是对的。
至少从临阵经验上来看,孙策要高出周瑜一筹。
如果是孙策攻江陵,或许不会像周瑜那么费劲,付出那么惨重的代价。
周瑜长于战略,孙策则在战术上更胜一筹。这两人如果能配合默契,倒是最佳搭档。
只可惜,眼下还真不能让他们搭档。
否则交州就未必是大汉的交州,弄不好就成了南越国。
眼看着孙策与赵云缠斗,难分胜负,刘协即时叫停,连骑战也免了。
他已经知道孙策的上限,无须再试。
步战胜不了赵云,骑战更没指望。
但刘协对孙策很满意。
别的不说,在这样的天气,穿着厚重的战袍和甲胄,能苦战这么远不落下风,心态也没崩,已经足以说明孙策是一员合格的战将。
刘协将目光转向了虞翻。“虞卿,该我们了。”
见孙策无恙,虞翻也松了一口气,拱手说道:“请陛下先行。”
“那我们就从这里出发,绕建章宫一周。”刘协跳上马,马鞭一指远处的建章宫。“你跟得上我,就随我进未央宫,做我的座上宾,坐而论道。跟不上我,这神行术以后就不要再提了。”
建章宫周围二十里,大约八公里,如果虞翻能将这八公里跑下来,还有足够的体力,那他日行二百里就算有些吹牛,水分也不会太大。
虞翻一口答应。
刘协轻踢马腹,开始小跑。
虞翻说他能日行二百里,大概就是八十公里,相当于两个马拉松。时速十公里,与小规模骑兵的行军速度差不多,略超马拉松记录的一半。对训练有素的运动员来说,这并不难。
可是对这个时代的人,尤其是读书人来说,这就有点离谱了。
刘协见过能跑的,但没见过这么能跑的,所以他非常想试一试。
虞翻迈开步子,跟了上去。
一看虞翻这跑步姿势,刘协就意识到他说的可能是真的,跑步姿势很专业,步辐大,节奏快,呼吸配合节奏,双臂摆动有力。
刘协不禁有些怀疑,这货会不会也是个穿越者,而且前世是铁人三项?一般人没事不会跑这么远啊。
“能说话吗?”刘协打量着虞翻,好奇心大起。
如果虞翻真是个穿越者,他应该知道我也是穿越者吧。
“能。”虞翻语气从容,丝毫听不出气喘。“臣冒昧,敢问陛下学的是哪一家易?”
刘协眨了眨眼睛。“我说一句口诀,你猜一猜,如何?”
“陛下请讲。”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刘协说完,紧紧的盯着虞翻的脸。但凡虞翻有一丝异样,他都能看出端倪。
虞翻沉思了良久,摇摇头。“恕臣愚钝,没听过这句口诀。这是谁家的易学口诀,听起来像是象数派的。”
刘协忍着笑,没有直接回答虞翻。
他不敢说虞翻不是穿越者,但他敢说虞翻就算是穿越者,也不会是来自于同一时空。
当然,要说疑点,这里面还是有一些的。
后世的易学分象数派、义理派,但汉代易学以象数派为主,义理派刚刚出现,连名词都还没确定。但是听虞翻的口气,他似乎已经知道义理派,只是没说,只说了个象数派。
但义理派本身就是相对于象派数而言的。
“你研习的易学是象数派?”
“这才是易学的正道。”虞翻说道:“以义理解易是刻意求新,避难就易,长此以往,会失了易学的真谛,只能沦为与老庄一样的谈资,或者为小人所用,成为鬼神之道。”
“何以见得?”刘协心生诧异。
某种程度上,易学后来的确成了谈资,是清谈客最为推崇的三玄之一。后世说易的很多,但大部分都是说其中的道理,听起来有理,但又没什么用。
《易经》成了东方哲学之源,也是因此而来。
就是因为说不清,所以谁都可以说两句。
“圣人制易,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只有象,哪来的义理?”
虞翻顿了顿,又道:“所以圣人做事,也是以象示人,不讲道理。讲道理是讲不通的,做给他看才有用。”
刘协心中一动,若有所悟。
第702章 当仁不让
开春几个月来,刘协除了五日一朝的惯例之外,大部分时间都在城外,不是去看太学的筹备,就是看讲武堂的修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