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庄不周
“你以为他是从善如流?”唐夫人哼了一声,带着些许不屑。
荀文倩知道唐夫人对几个伯父颇有意见,她作为一个晚辈,夹在中间不好说话。可是听到唐夫人这句话,她想了想,也意识到荀谌的态度变化并不是因为学问。
而是看到了机会。
天子如果有意征战天下,对冀州用兵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用兵会增加伤亡,与其两败俱伤,不如一起对外征伐。
如此一来,袁谭与朝廷媾和的机会大大增加。
如果袁谭有机会对外征伐,汝颍士人立功的机会也跟着增加,被闲置的可能性就小了。
这个结果对朝廷有利,对袁谭有利,对荀谌等人同样有利,可谓一举多得。
荀谌来长安,不就是想要这个结果么?
难怪他突然改变了态度,变得热情起来。
“姑姑,还是你想得周到。”荀文倩兴奋不已。“待我回宫,当为姑姑请功。”
唐夫人微微一笑。“不是我想得周到,只是我天天与这些人打交道,知道他们满口仁义道德的面目之下,究竟想要些什么。”
第768章 似曾相识
荀谌回到住处,命随从点上灯,煮上茶,展开文稿细读。
他越看越觉得疑惑。
从这些夹杂着古怪名字的文章中,他看到了熟悉的东西。甚至可以说,如果去掉那些名字,说成是某个子书中的章节,也毫不为过。
难道西域的蛮夷也受我华夏流风所染,这才出现了类似的想法?
荀谌起身,来到对面的窗前,轻轻叩了叩。
过了一会儿,里面传出毛玠有些含糊的声音。
“谁啊?”
“孝先,是我。”
毛玠清醒过来。“是友若啊,什么事?”
“你来一下,我有事和你商量。”
“好的,我就来。”毛玠轻声说道。
荀谌就在门外等着,听着里面悉悉簌簌的轻响。
过了一会儿,毛玠披着衣服出了门,小心翼翼地带上门,又拉了拉衣服,走到荀谌面前。
“什么事啊?”
荀谌拉着毛玠就走,回到自己的房间,示意毛玠入座。看到案上的文稿,毛玠笑了一声:“又是谁的大作?友若,你真是忙啊。”
荀谌也不回头,将文稿递给毛玠,自己取来杯子,为毛玠倒了一杯茶。
毛玠连忙摇手。“不喝,不喝,喝了睡不着觉。”
荀谌轻笑一声:“不喝你今天也睡不着。孝先,是我疏忽,没给你备点灯油。论讲在即,你这么早就睡,真的睡得着吗?”
“有什么睡不着的,说来说去,还不是那些。”毛玠笑笑。
荀谌眉头微皱,点了点头。
某种程度上,他也赞同毛玠所说,大半个月下来,其实能说的话题都说了,反对度田的理由就那些,已经没什么新意。
问题并没有解决,只是被回避了。
那篇没署名的文章看似淹没在无数反驳的文章之中,甚至被有意无意的忽略了,但那个问题一直都在,让人无法面对。
毛玠突然“咦”了一声:“友若,这篇文章是谁写的?”
“你觉得像谁?”
“像道家,又有点像墨家。”毛玠说道:“你看他这用投石子来选出官员的办法,像不是道家的小国寡民?这尚贤的说法,像不像墨家?”
荀谌一愣。
他从文章里看到了熟悉的感觉,但他还真没想到道家和墨家。听毛玠这么一说,还真有点那么回事。
“你确定吗?”
“没法确定。”毛玠放下一篇文章,又拿起另一篇。“诸子的文章本不成篇,也向来不为人重视。我对诸子的了解都是道听途说,未曾认真研习过。况且有些子书本来就不是一人所著,而是后学积累成篇,驳杂不纯,其中不乏冲突之处。”
“这是西域贤者的文章译稿。”荀谌说道。
毛玠一愣,抬起头。“西域贤者?”
“是的,这几篇文章成稿四五百年了,据说作者与孔老差不多时候。”
毛玠低头看看文稿。“难道是老子西行之后所传的弟子?”
荀谌一时语塞,倒不知如何应对,只好催促毛玠将其他几篇文章看过多再说。
毛玠带着疑问,将几篇文章看完,陷入了沉思。
里面的古怪名字以及陌生的故事告诉他,这些文章绝非中原之作,论述的方法也有与中原人论难的习惯不同。但这些文章体现出的思想,却和儒道墨法有暗通之处。
他明白荀谌为什么要将他叫过来了。
此事殊不可解。
他不知不觉地端起了茶杯,一口接一口的喝着。
荀谌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荀文倩透露的消息说了一遍。“孝先,有没有兴趣和我一起去同文馆看看?”
毛玠也知道荀文倩来书坊的事,他的妻子刘氏回来之后就和他说了。
“能行吗?”
“应该没问题。你要是愿意的话,我明天一早就去找贵人,请她一起办了。”
“好。”毛玠点点头,答应了。
他倒不是想去西域立功。他就是想知道那些西域前贤还有哪些想法,和孔孟诸贤又有多少相似之处。
仅凭这几篇文章,显然不足以判断。
“孝先,你觉得这天下有多大?”
毛玠没回答,但他却意识到,自己对天下的认识非常有限。
一直以来,他都觉得只有中原地区才是衣冠之地,东至海,西至陇山,北至燕山,南至大江。除此之外,都是蛮夷之地。
甚至连大河以北的冀州都有些胡化,毕竟冀北在赵灭中山前还是胡地,如今的文化也远远不及中原鼎盛。
可是现在看来,只怕是自己坐井观天了。
即使是西域,也有能与孔孟比肩的贤者,而且他们的想法是如此的相似。
葱岭以西,不都是茹毛饮血的蛮夷么?毕竟凉州人已经那么野蛮了,而葱岭更在凉州以西几千里。
具体几千里,他也说不清楚。
“友若,你说……西域也有天子么?”毛玠突然说道,声音中透着强烈的不安。
荀谌看了毛玠一眼,欲言又止。
他也有类似的担心。
天无二日。天子如此重视西域之学,会不会是为以后征伐找借口?
远征万里之外,这可比秦灭六国、汉武拓边四夷的战事规模大得多,需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
他想起那个压力像山一样大的西域雄主,不由自主的打了个寒战。
“主君,崔君派人相请。”侍从进来报告,打破了沉默。
荀谌回过神来,和毛玠交换了一个眼神,不约而同的起身。
“走,去和崔季珪商量商量。”
毛玠回去换衣服,荀谌收拾好文稿,一起出了门。来到对面的驿舍,驿舍还很热闹,看起来,像是酒宴刚刚结束,一个个酒气冲天,高谈阔论,情绪亢奋得很。
进了崔琰的房间,荀谌、毛玠一眼看到了孔融。
孔融的精神有些萎靡,一副酒醉的模样。
荀谌很诧异。
孔融虽然不年轻了,但酒量极好,今天这是喝了多少,醉成这样?
“季珪,这是……”
崔琰拱手施礼,请二人入座。“这么晚请二位过来,实在抱歉。本来是想请你们一起来饮酒的,可是你去了书坊,只好作罢。”
“什么事,这么急?”
“祢正平到了长安。”崔琰看了一眼孔融,眼神有些不忍。“去了一趟汉阳,祢衡……不再是之前的祢衡了,性情大变,怕是要成为你我的劲敌。”
第769章 入室操戈
荀谌心中一紧。“你见过他了?”
崔琰摇摇头。“没有,他不会来见我,除非先练三年剑。”
荀谌松了一口气。“那就好,那就好。”
崔琰的口才未必胜过祢衡,但崔琰有一手不错的剑术。按照长安的风气,除非能和崔琰在剑术上一较高下,否则根本没有辩论的资格。
忽然之间,荀谌有些庆幸有这个原本极端鄙视的风气。
没等荀谌这口气吐完,崔琰又叹息道:“但他会写文章。”
荀谌刚放下的心立刻又拎了起来,转向孔融。“他的辩才无人可敌?能不能找几个文章写得好的,对他对阵?”
一直耷拉着脑袋的孔融苦笑。“友若,恕我直言,连我都不是他的对手,遑论他人?此子天资聪颖,不仅博通五经,更擅长析名理物,辩才极佳。兼有文采,出口成章。一旦印行,必是名篇。”
荀谌转头看向毛玠,想起了刚才看的文章。
听孔融这意思,祢衡只怕对名家非常熟悉,说不定也看过这些西域哲人的文章,想在辩论上胜过他,几乎不太可能。
否则孔融、崔琰也不会这么紧张了。
“如果只是文章,倒也罢了。”孔融一声叹息。“据他说,汉阳百姓对山东反对度田殊为不解,更愿意诉诸武力。一旦朝廷有征召,只怕凉州精锐便会齐聚长安。”
他抬起头,用无奈的眼神看着荀谌、毛玠。
“这可是真正的入室操戈啊。”
荀谌、毛玠无言苦笑。
这的确是真正的入室操戈。凉州人手里拿的可不是笔,真要是天子失去了耐心,不再想和他们讲道理,选择用武力征服,绝不是他们愿意看到的结果。
看崔琰的神情,想必他也不愿意走到那一步。
袁绍的经历已经证明,在平定凉州的那一刻起,天子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甚至可以说,能和他们讨论度田,已经是朝廷的莫大仁慈。只要天子愿意,数万急于立功的并凉精锐随时可以踏平山东。
韩遂就是典型。
从这个角度来说,天子转贾诩为太尉,可能就是一个失去耐心的征兆。
“也许,我们应该重新考虑一下许文休的文章。”荀谌说道。
孔融歪着头,眼神疑惑。“你说的是哪一篇?”
“第一篇。”
孔融恍然,“哦”了一声,抚须颌首。
许靖的第一篇文章有一个重要的议题,就是度田只是解决兼并问题的手段之一,而非必然。
许靖的本意并不是支持度田,但他含糊的态度依然引起了不少人的反对,觉得他不够坚决,首鼠两端。还有人写文章和他辩论。如果不是许靖掌握着审稿的权力,只怕他自己就要被骂死了。
可是现在想想,或许许靖的应对才是合理的。
兼并问题必须解决,如果能找到更好的办法,也就没必根度田了。
荀谌很自然地想到了石韬。
以许靖的那篇文章为引,荀谌转述了石韬的观点。朝廷想度田的根本原因是要解决吃饭问题,不想再出现流民。度田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如果不度田也能解决这个问题,朝廷并没有坚持度田的动机。
事实上,河东就没有度田,占据着超额土地的大族并没有受到什么冲击。
虽然天子对此很不满,但也只是不满而已,并没有强令荀彧度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