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道天下 第426章

作者:庄不周

袁术气极,拔出思召剑,准备直接砍下袁绍的首级,送往长安。袁谭苦苦哀求,请袁术给袁绍一点考虑的时间。

袁术答应了,命人将袁绍软禁起来,由袁谭慢慢劝。

他召来郭图、许攸等人,询问他们的建议,是按兵不动,还是进续南下,攻击审配,收复整个冀州。

许攸哑然失笑,说袁术不自量力,就凭这骗来的三万人就想收复整个冀州。

你真当审配是无能之辈?

如果审配真是无能之辈,我们何至于滞留冀北多时。

袁术频频点头,走到许攸身边,突然拔剑出鞘。许攸措手不及,连忙抽身急退,终究还是慢了一步,被袁术一剑击中右肩,伤口深可见骨,鲜血淋漓。

“袁公路,你……”许攸怒目而视。

袁术变了脸色,厉声下令,命人将许攸擒住,缴了他的剑。

许攸虽然剑术高超,但受伤在先,又寡不敌众,很快就被擒住,按在地上。他怒视着袁术,骂不绝口。

袁术蹲在奋力挣扎的许攸面前,拍了拍许攸涨得通红的脸。

“许子远,我早就想杀你了。你剑术高超,我奈何不了你。今天你落到我手里,还想嚣张吗?来了,先给我砍了他的右手。”

郭图连忙上前阻止。他张开双臂,挡在许攸面前。

“公路,你太过份了。”

袁术打量着郭图,微微一笑。“郭公则,我这是救你,你知不知道?”

“怎么说?”

“你与他相交多年,不会不知道他当年与王芬谋刺孝灵皇帝的事吧?这可是谋逆,要诛三族的,天子再大度也不会饶了他。你和他混在一起,想干什么?你要是想一起死,我成全你,反正就是一刀的事。你要是不想死,就站远一点,不要溅你一身血。”

郭图的脸色变了几变,僵立不动。

袁术伸手将他推开,用脚踩住许攸的右臂,一剑砍下了许攸的右手。

许攸痛得一声长嚎,晕了过去。

袁术有些遗憾。“噫,你和何伯求还真是一路货,平时看起来无所畏惧,真遇到事,就现了原形。一只手而已,你杀人的时候那点狠劲呢,怎么都不见了。”

郭图、逢纪等人面面相觑,心生悔意。

怎么和这种人混到了一起?

他们不肯为袁术出谋划策,袁术也不信任他们。袁术一面排兵布阵,准备迎战审配,一面上书朝廷,请求朝廷安排大军合击冀州。

与此同时,袁谭带着袁绍等人赶赴长安。

——

冀北的变局超出所有人的预料。

最先收到消息的是荀攸。

早在袁术出兵之前,荀攸就收到上谷太守张辽的消息,说幽州牧袁术征召乌桓骑兵,也不说是什么原因。

荀攸当时也没多想。身为幽燕都护,他的辖区在塞外,上谷、代郡并不是他的直接辖区,只是配合他作战而已。袁术身为幽州牧,原本就有调动上谷、代郡兵力的权力,并不需要向他通报。

而且袁术只调上谷兵,不调代郡兵,看起来也不像是有大动作。

等荀谌赶到,问起这件事,荀谌才意识到袁术不是说了玩,是来真的。尽管如此,他也不觉得袁术真能干成这件事,只是建议荀彧攸多留心,派人去打听详情,再作计较。

这一犹豫,就错过了时间。

等荀攸收到消息,确认袁术是真对冀州用兵的时候,袁术已经拿下了河间。

收到消息,荀攸、荀谌大惊失色。

但他除了急报朝廷之外,也无可奈何。

没有朝廷的诏书,幽州也没有向他求援,他无权带兵入塞。

与荀攸差不多时候收到消息的是审配。

崔琰滞留长安未归,审配摸不清朝廷的心思。在收到崔琰劝他向朝廷称臣的消息后,他也懒得理会。

睢阳来的邸报也有进入冀州的,却被他控制住了。除了一些信得过的人,普通人根本不清楚朝廷在对度田进行大讨论。

他的注意力在青州。

孙策转任北海太守,率领江东水师进入渤海,截断了袁熙的退路,也威胁到了冀州本土的安全。审配不得不将主力安排在平原、清河,接应袁熙,防止孙策、刘备趁势进攻冀州。

兵力有限,他甚至无法对袁谭软禁袁绍的事做出及时反应,一拖再拖。

收到袁术集结人马的消息,他并不怎么相信,派人再三确认。

等他知道袁术夺取了河间,将袁绍、袁谭一网打尽的时候,这才意识到出了问题。

与田丰商量后,他决定收缩兵力,固守邺城。同时派人上书朝廷,控告袁术擅自用兵,攻击冀州。

士孙瑞、钟繇等人也陆续收到了消息,但他们都无法做出响应,能做的只是上书请诏。

——

温室殿。

诸葛亮将几封奏疏按照时间顺序摊在案上。

刘协看着这些奏疏,心情有些复杂。

一方面,他对冀州的事变大感意外。他怎么也没想到会是袁术来挑起事端,而且举得了几乎是决定性的战果。

袁绍被擒,正在送来长安的路上,冀州大局已定,只是最后如何收官的问题。

另一方面,他又清楚的知道,这是必然之局,迟早的事,算不上什么赫赫之功。

要说影响,就是让他更有信心了。就算不用武力,仅凭降维打击的优势,他也能一步步推进改革,没人可以挡住他的脚步。

区别只在于快慢而已。

一会儿功夫,议郎田畴先赶到了。

见礼之后,刘协也不迂回,直接让田畴先看袁术的奏疏。

田畴看完,又惊又喜。惊的是袁术简直是胡闹,没有朝廷诏书,擅长用兵,犯了大忌,还拖上了幽州人。喜的是袁术居然成功了,不仅夺取了河间,还生擒了袁绍。

有这样的功劳在手,就算朝廷怪罪,袁术至少也可以功过相抵,而幽州人大概率会有些功劳。

刘协说道:“子泰,你觉得该继续用兵吗?”

田畴迅速权衡了一下利弊,躬身说道:“臣以为可急进兵,缓度田。”

“怎么说?”

“袁绍虽称臣,但一直不执行朝廷制度,形同割据。此非长久之计,如今有机可乘,当以武力平定冀州,使诸郡国并受朝廷委任。至于度田,当依中原制度,择一二郡国试行,不必急于推开,以免激起不必根的反抗,徒增伤亡。”

他顿了顿,又道:“至于冥顽不灵,非要与朝廷刀兵相见之辈,自然当予以严惩,枭其首级,没其家产,以儆效尤。如此,冀州不度田亦是半度田。”

第789章 大小之辨

刘协很欣慰。

他欣慰的不是田畴的方案有多好——田畴的方案并无新意,都在他的预料之中——而是田畴态度的改变。

经过几个月的讨论,度田利大于弊已经成了共识,剩下的分歧是该不该强行度田。反对的意见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以不义的手段推行度田无法实现正义的王道;一种是急功近利会激化矛盾,不如缓缓图之。

前一种务虚,后一种务实。

田畴显然是后一种。

在冀州强行度田,不如分而治之,仅对顽固分子如审配之流进行打击。打掉这些实力最强的反对者,不仅可以实现震慑,度田的目标也实现了大半,而且更加彻底。

当然,更重要的是没有心理负担。

违抗诏书,逆势而动,人人得而诛之。

从这个角度来说,田畴的方案近乎完美。

正说着,刘和快步走了进来。见田畴在座,他有些意外。行了礼,入座,看了几份奏疏,刘和大感惊讶。

“不意袁公路竟有如此胆略。”

刘协也不禁莞尔。

诸将之中,袁术的能力大概是最差的,胆子却是最大的,而且不按常理出牌。说得好听点,是兵不厌诈,出奇制胜。说不得好听点,是卑鄙无耻,无所不用其极。

上次在庐江伏击颜良,这次在冀北偷袭袁绍,一南一北,他两次打破僵局,功劳足以让很多人瞠目结舌,甚至捶胸顿足。

“你觉得该如何处理冀州?”刘协开门见山。

他很忙,没时间和他们互相试探。

刘和仔细想了想。“臣以为当趁势进兵,平定冀州。袁绍被擒,袁谭请罪,冀州人心惶惶,正是进取之时。袁熙在青州,为孙策、刘备所围,急需增援。若能四面进击,包围邺城,则袁熙孤立无援,必败无疑。袁熙败,则审配固守孤城,非降则死,又有几个人能与他同心?”

刘和说完,手指轻叩案几。“当初袁绍不肯降,是希望朝廷急于度田,山东生变。而山东诸郡之所以反对度田,也是寄希望于袁绍起兵。如今袁绍被擒,山东士大夫绝望,正是朝廷进击之时。”

田畴诧异地看了刘和一眼。

刘和就是东海人,他居然如此激进地赞成度田?

刘和感觉到了田畴的目光,却没有说话。

刘协微微颌首,随即又问了一句。“你们觉得谁来负责这场战事?”

田畴、刘和异口同声地说道:“非陛下亲征不可。”

刘协有些意外。

在他看来,这一战其实并没有什么难度,不管是韩遂还是士孙瑞,都有足够的能力摆平,似乎不需要他亲征。

但他转念一想,又觉得他们说得有理。

正因为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所以任命谁,都会让其他人不平。想来想去,只有他亲掌全局,才能让诸将听从命令,集中力量作战,而不是互相争斗。

“兹体大事,当与三公商议。”刘协最后做出了决定。

——

出了大殿,田畴与刘和并肩而行,脚步轻快。

“几日不见,公衡面目一新,可喜可贺。”田畴半真半假地说道。

刘和转头看看田畴。“子泰今日气色也不错,同样值得一贺。跟我去喝两杯,如何?”

田畴哈哈一笑。“军中能饮酒么?”

“平时不能,今天情况特殊,不妨小酌。”

“既然如此,恭敬不如从命。”

田畴是议郎,刘和是右部督,领散骑侍郎数十人,都是光禄勋寺的属员,只是平时不在一起,离得并不远。

来到刘和的官廨,刘和命人上酒食,与田畴对坐。一会儿功夫,酒食布好,刘和率先举杯。

“子泰,幽州故旧随袁公路立功,这是喜事,当贺。”

田畴也不推辞,举杯与刘和喝了一杯。

鲜于辅等人随袁术立功,这的确是值得庆贺的喜事。自从刘虞与公孙瓒发生冲突后,幽州人就忙于内斗,失去了话语权。

就连最后击破公孙瓒,为刘虞报仇,都是借重袁绍的力量。

如今在袁术的指挥下,居然误打误撞的生擒了袁绍,最终促成冀北平定,算是来得虽晚,却赶得很巧,运气好得让人羡慕。

有此一功,幽州也有底气与并州、凉州比肩了。

如果再考虑到刘备、刘和这两个宗室的影响加成,幽州甚至有后来者居上的感觉。

身为幽州人,田畴当然高兴。

放下酒杯,田畴长出一口气。“公衡,我所高兴的事不仅仅是鲜于辅等人立了功,从此有了立足之地。更是天子的新政让我看到了希望。从此以后,幽州不会因为人口少而缺席于朝廷了。别的不说,就军中而言,幽州人当三居其一。”

刘和哈哈大笑,举起筷子,指指田畴。“子泰,此言深得我心。虽说讲武堂招生没有地域之别,但是论吃苦,还是边州人更胜一筹。中原士大夫生活过于安逸,能考进讲武堂的毕竟是少数。”

田畴顺势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所以你支持朝廷度田,要让他们自食其力,劳其筋骨?”

刘和眨眨眼睛。“也不尽然。”

田畴端起酒杯。“还请公衡指教。”

“子泰,你虽然没有成见,但见的人太少了。你身边的人大多是世家子弟,他们对度田的态度难免要考虑到自身的得失,先入为主,不见得准确。我所领的侍郎虽然也不尽是庶民,但他们大多家产有限,对度田不见得有多排斥,心态相对也平和一些。”

田畴点了点头,承认刘和说的是事实。

议郎大多是官宦子弟,而且是二千石以上的高官,家里大多有些田产。一旦度田,损失很大,所以对度田的弊端更为在意。有些人已经偏执到枉顾事实的地位,连他都看不下去。

上一篇:归藏剑仙

下一篇:核动力剑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