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道天下 第542章

作者:庄不周

与其如此,不如将楼船营调到荆州,牵制益州水师。

之所以用楼船营,而不是孙策率领的江东水师,是因为当时辽东未定,太尉府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结束。如今辽东已定,孙策所部撤回青州休整,当然可以调往荆州参战。

至于张济、丁冲的意见,倒也没那么严重。

楼船营就算调到荆州,也是受骠骑将军张济指挥,不存在争功的可能性。

张济的部下以西凉步骑为主,不擅长水战,这是明眼人都知道的事情。虽然征用了荆州水师,但荆州人不服调度,相互之间的配合并不默契,太尉府早有耳闻。

之所以没有报到行在,是因为还没开战,双方只是暗地里较劲,没有撕破脸。一旦开战,这种不和必然会影响到作战。

娄圭、黄忠都是南阳人,与双方都有共同利益,也许能起到调和的作用。

杨阜说完,有意无意地看了孙策一眼,返身入座。

孙策阴着脸,一言不发。

杨阜最后一句话,等于否决了他去荆州作战的可能性。

张济、丁冲与荆州水师貌合神离,他与荆州水师却有仇。

指挥荆州水师的大将是黄祖,当年在岘山伏击孙坚的罪魁祸首。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就算他再识大体,也不能保证和黄祖和平共处,还要并肩作战。

就算他愿意,黄祖也不信啊。

所以,调楼船营去荆州,而不是让他去荆州,太尉贾诩是深思熟虑的。

司空周忠也清楚这一点,所以与其说推荐他去荆州,不如说是推荐周瑜去荆州。

总而言之,这场大战都和他没什么关系。

听完杨阜的发言,刘协看向其他人,示意他们可以畅所欲言,不要有什么顾虑。

孙策、周瑜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军事会议,有点拘谨,又涉及到自己,不太方便说话。

讲武堂互相讨论,暂时也没发表意见的想法。

庞统站了起来,咳嗽了一声,表示骠骑将军张济、长史丁冲与荆州籍将领不和的事,他略有耳闻,可以解释一下。

首先,他们之间的确有矛盾,但没那么严重,应该不至于影响作战。

其次,矛盾的起源并不是个人恩怨,而是双方对水战利弊的分歧。

张济、丁冲希望荆州水师能逆流而上,直抵巫县、鱼复,将战线压到益州的门户。但他们忽略了一个问题,就算荆州水师到达鱼复城下,如果不能攻克鱼复,还是无济于事。

三峡水流湍急,顺水而下很容易,逆水而上却很难。一旦僵持,后续粮草的运输就会成为难以承受的负担。

而鱼复易守难攻,以荆州水师现在的实力,想攻克鱼复几乎是不可能的,反倒有可能遭到益州水师顺水突击,招致大败。

张济、丁冲没有水战经验,他们把事情想简单了,以为黄祖等人藐视他们,不肯出力,贻误战机。

等庞统说完,陆议问道:“依你之见,荆州水师应该如何作战?”

庞统说道:“以荆州水师目前的实力,主动进攻的机会不大,但牵制益州水师,为北军创造机会,倒是没会问题。太尉府建议调楼船营去荆州,或许也是出于这个目的,不一定就是指定楼船营能突破益州水师的阻击,进入益州腹地。”

他顿了顿,轻笑一声:“就看骠骑将军是否甘心做疑兵了。”

众人沉默,神态各异。

刘协也听明白了其中原委。

归根到底,是张济、丁冲想立功,但朝中无人愿意帮他们说话。贾诩是准备直接压制张济,杨阜虽然要为西凉人辩护,却没兴趣帮张济争取机会。至于荆州人,就更不可能帮着张济说话了。

庞统那一句看似轻描淡写,其实已经有指责张济只顾个人私心,不顾荆州将士性命的意思在里面。

俗话说得好,朝中有人好做官。张济孤立无援,自然成了众矢之的。

实事求事讲,就连他本人,都没什么帮张济说话的兴趣。

当初华阴之战时,张济表现是最差的一个。如果不是段煨牵制,他很可能会策应李傕,在他的背后捅上一刀。

让张济继续做骠骑将军,已经是顾全大局了。再让他立功,难道准备升他为大将军?

他也配?

尽管如此,刘协还是尽可能地心平气和的说道:“骠骑将军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纵使不熟悉水战,也不会是浪战之人。”

他转向孙策。“伯符,如果你率部参战,有几分取胜的把握?”

孙策一愣,连忙长身而起。

“臣……没去过三峡,不敢妄言。但陛下有诏,臣自当身先士卒,奋力而言。胜负不敢说,肯定要比荆州水师强上三分。”

第1006章 高瞻远瞩

刘协转向庞统。“如果调江东水师参战,荆州的钱粮能否支撑?”

庞统收起了笑容,正色道:“两三万人不成问题。若有不足,将西凉骑兵撤回南阳即可。在攻克鱼复,进入益州腹地之前,骑兵都没什么用处。”

刘协不理会庞统的含沙射影,指示讲武堂讨论江东水师参战的利弊。

这等于否决了将楼船营调往荆州的建议。

娄圭、黄忠是容易与双方相处,但楼船营还没有战船,到了荆州还是要受荆州水师牵制,不如直接调孙策参战。

至于孙策与黄祖的矛盾,就当是给张济的一个考验。

张济如果控制不住部下,他这骠骑将军也就做到头了,别再做大将军的梦。

虞翻也表态支持孙策参战。

理由有二:一是孙策部兵力充足,士气旺盛。所部两万多人,从迎战袁熙开始算起,就一直在战斗,却又没有经历真正的恶战,如同练兵。

二是孙策部不仅能水战,更能攻坚,为荆州水师不能及。

话音未落,庞统的脸色就有些不好看,嚅了嚅嘴,没吭声。

论战斗力,荆州水师的确很菜,不及孙策率领的江东水师远甚。黄祖之前和孙策交过手,被打得落花流水。

张济进攻不利,固然有鱼复城易守难攻的因素,黄祖不能攻坚也是原因之一。换上孙策,这一路就不仅仅是牵制了,很可能形成突破。

只是这样一来,荆州水师会很丢脸。作为荆州人,庞统心里也有点不舒服。

当着天子的面,他也不好说什么,只能耐着性子,大致介绍了荆州——尤其是南郡——最近的情况。

刘表被调离荆州之后,南郡就开始推行度田,今年已经初见成效,供应大军进攻益州问题不大。

刘协很满意,让庞统去司徒府调一下荆州各郡的上计结果,确认钱粮供应充足,毋须从其他州郡大规模的调运。

刘表前年冬天入朝,其后南郡、江夏就开始推行度田,去年、今年两年,有了一些积累,支撑几万大军攻战应该问题不大。

仔细算起来,刘表在荆州的这几年虽然零星战事一直没停,大战却没有,还是有些积储的。

了解完了荆州的大致情况,刘协转头问孙策。

“你还有什么要求,不妨一并提出来。”

孙策感激不尽,拱手说道:“谢陛下,臣没什么要求,唯有死战,以报陛下。”

“不要死战。”刘协摇手道,又抬起手,指指太阳穴。“要多动脑子,以最小的代价取得胜利。现在你还在国内,有损失也能尽快补充。将来出海,还怎么补充?”

“是,是,陛下教训得是。”孙策连连点头,随即又说道:“若是陛下能让虞祭酒随行,臣就更有把握了。”

刘协笑了,却没说话。

孙策有些尴尬。

周瑜眨眼一转,凑到孙策身后,轻声说了两句。孙策微怔,回头盯着周瑜看了两眼。周瑜垂着眼皮,不动声色的点点头。

孙策咬咬牙,随即又道:“臣冒昧,讲武堂乃天子练将之所,岂能随臣出征。臣敢请陛下委任军师,教臣军事,如刘征东故事。”

刘协微微一笑。“你可有相中的人选?”

“有。”孙策说道:“散骑常侍庞士元。”

刘协满意地点点头。“等庞士元回来,问问他的意见。”他随即又对周瑜说道:“公瑾,你也跟着走一趟吧。虽说漠北地理与益州不同,但将来西征,与罗马相遇,水战在所难免。趁此机会,你们一起商量一下战法。”

周瑜喜出望外,躬身领命。

刘协最后转向虞翻。“祭酒,你也带几个人,一起走一趟,参骠骑将军军事。北人乘马,南人操舟,这次要水陆并进,尽快平安益州,为将来进军交州做些准备。”

虞翻躬身领命。

讲武堂的学生也兴奋地互相看看。

这可是捡来的机会啊。

说完了益州的事,刘协又说起了辽东。

辽东其实没什么好说的。荀攸、刘备都在那里休整,等着明年春天再次出征。公孙度虽然授首,却还有一个女儿嫁给高句丽王,据说蠢蠢欲动,要说公孙度报仇。

至于是真是假,刘协也不打算去搞清楚。

反正高句丽是必须要灭的。

这些都说完,刘协又提到了一件事。

随着诸路大军渐次展开对蛮夷的征讨,负责教化的儒生必须跟上步伐。大军走到哪里,儒生就应该跟到哪里,就像当初为军中将士配备教师一样,也要为蛮夷们考虑周到,让他们能沐浴在华夏文明的光辉之下。

武力只能征服于一时,文化才能长久,真正将化外之地变成王土。

这个步伐可以慢一点,但必须有。

差不多说完,庞统也回来了。

经司徒府确认,南郡、江夏、长沙、武陵四郡节余的钱粮足以满足大军征战,不需要朝廷从其他州调运。如果作战顺利,还有节余,以备将来南征交州。

刘协很满意,随即让讲武堂与太尉合作,拟定作战方案。

得知自己也在出征之列,庞统很诧异,心里的怨气烟消云散,变成了昂扬斗志。

早在法正外放,协助刘备出征之时,他就在等着自己出征的机会,没想到一等就是两年。

如今机会终于来了。

除了让虞翻带一些讲武堂的学生参战之外,刘协还让虞翻多安排一些精通机械的匠师,接管豫章船官,加快海船的改造进程。

海船的改造进度太慢,已经影响了孙策出征。攻克辽东之后,与刘备的东征军之间的联络也需要大量的海船,不能再拖了。

为了能再快一些,刘协借着将罗马水师的资料移交给讲武堂的机会,将自己关于海船的一些了解夹在其中,算是难得的亲自下场,做了一回推手。

他有一种感觉,与罗马的接触会比他预期的来得更快。

这可能是这个时代唯一有资格能与大汉一较高下的文明,能否战而胜之,关系到民心士气,关系到华夏文明能否越过葱岭,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如果有可能,他想抢在北方的蛮夷大规模入侵之前,攻占罗马,而不是等蛮夷摧毁罗马,将罗马城变成一片废墟之后再去。

这也算是他对罗马文明的一点敬意。

第1007章 一孕傻三年

周忠一手抚着胡须,一手端着茶杯,浅浅地呷了一口茶,半天没说话。

周瑜坐在对面,脸色平静。

将天子的安排转述给周忠后,周忠就没说话,似乎有些意外,又似乎早在预料之中。

过了好一会儿,周忠放下茶杯,双手拢在腹前。

“公瑾,天子胸怀,非常人能及。这是你的机会,也是庐江周氏的机会,万万不可放过。将来就算不能像刘备、孙策一样在海外建国,封侯拜将、位列公卿也是绰绰有余的。”

周瑜点头表示赞同。

他也觉得天子志向甚大,甚至连漠北都不是终点,万里之外的罗马才是他最关注的目标。果真如此的话,刘备、孙策在海外建国就不是特例,其他人同样有机会。

建国,对任何一个家族来说,都是致命的诱惑。

累世公卿又如何,哪有世袭的爵位来得实在。更何况这种封国还不是空有爵位,不能治民的爵位,而是可以完全控制的封国,宛如春秋方国。

“叔父,论天下户口之盛,首推兖豫青徐,以及河北之冀州。开拓海外,于此数州最为有利。若使天子大业成真,户口滋生,也有去处,不复有黄巾忧。”

周忠瞥了周瑜一眼,嘴角轻挑。“公瑾,我既然有意将家主之位传给你,自然会以你的选择为选择。当初我就不反对度田,现在更不会。”

周瑜松了一口气。“叔父,家主的事切莫再说。海外征伐,非一日之功。叔父富春秋,理当主持大局,使我等小辈无后顾之忧。”

周忠笑笑。

有了周瑜这句话,他和周瑜算是把话说开了,真正达成了一致。

“既然你这么说,我就问你一件事。”

“请叔父指教。”

“你与孙策同年,孙策已经有三女一子,你却还没娶妻,怕是不太合适吧?”

上一篇:归藏剑仙

下一篇:核动力剑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