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道天下 第614章

作者:庄不周

这次情况有些特殊,荀彧要与司徒杨彪等人商议大事,住在驿馆里过于显眼。杨彪原本的计划是让荀彧也住在司徒府,但天子有邀,荀彧索性就客从主便了。

院子虽小,却打扫得颇为整洁,只是没什么豪华的摆设,看起来有些寒素。

唐氏看了一圈,叹了一口气。“天子未免过于俭朴了。就这院子,连洛阳普通门户也不如呢。”她扬扬下巴,看向隔壁的院子。“你们也是如此?”

“差不多。”荀文倩满不在乎的说道:“我们各有各的事,也没多少时间在院子里,晚上回来睡个觉而已,有个舒服的床就够了。”

唐氏盯着荀文倩看了又看,觉得有些陌生。

这真是自己的女儿吗?

“你什么时候有空?陪我去一趟印坊,看看你小姨。”

“随时可以。”荀文倩笑嘻嘻地说道:“我向皇后告了假,还提了一些钱,这两天什么事也不做,就陪着你们。”

“那太好了。”荀俣先跳了起来。“姊姊,我们去买望远镜吧。”

——

荀彧来到中庭,刘协正在院子里,与两个匠师模样的男子讨论事情。见荀彧进来,刘协又交待了两句,便结束了谈话。

“不用急,先安心过年,过了正月再慢慢测试。研制武器,安全第一,首先要做好方案规划,确保万全。”

“唯。”两个匠师躬身一拜,转身走了,一边走一边低声商量着什么。

刘协转过身,看了荀彧一眼,扬手示意。

“荀君,堂上请。”

荀彧上前施礼,随刘协上了堂,各自落座。桥氏姊妹过来,换了茶具,又为荀彧倒了茶。小桥凑在刘协耳边,轻声问道:“陛下,要记录么?”

“嗯。”刘协点点头。

小桥随即在一旁的案后坐下,整理笔墨,铺开纸张。

荀彧看在眼里,有点好奇。“这是记起居注?”

“起居注由太史署负责记录。这是我自用的纪要,防止遗忘。”刘协抬手指了指太阳穴。“事情太多,记不过来。”

荀彧更加惊奇。“她不是太史署的文书?”

刘协微怔,随即笑了。“她们是今年新纳的贵人,这个是姊姊大桥,那个是妹妹小桥。她们的父亲桥蕤,你应该认识的。”

荀彧恍然大悟,一拍额头。“死罪,死罪。是臣糊涂了,唐突了贵人。”

刘协含笑看着荀彧。“荀君未曾收到消息?”

荀彧摇摇头。“没有。臣之前听到的消息说,陛下今年本打算纳袁术女为贵人,怎么突然变了主意?”

刘协淡淡地说道:“计划有变,自然就变了。荀君若是有兴趣了解内中原由,等有机会慢慢说。时间有限,我们还是先说说你在河南的情况吧。”

荀彧故意装傻,本是想将话题引到逃归案上去,见刘协不接他的话头,只好罢休。

“唯。”他从袖子里掏出一份文书,双手递到刘协案前。“这是河南今年上计的副本,还有一些臣的施政感悟,请陛下过目。”

“你大致说说。”刘协接过文书,却没有打开,只是示意荀彧继续。

上计的情况,他大致还是清楚的。总体来说,河南今年情况不错,至少要比去年强不少。可是在全国郡国排名中,河南并不靠前,甚至有些不起眼。

无论是绝对值还是相对值,河南都不突出,荀彧的政绩甚至比不上在河东时亮眼。

荀彧也知道刘协想了解什么,便将河南的情况叙述了一番。

河南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户口。

河南本有二十万户,一百多万口。董卓之乱,强迫河南百姓西迁关中,手段极为残酷,死伤惨重。此后又多次大战,剩下的人也被迫逃往四方,剩下的户口不到十分之一。

如今天下太平,但逃难的百姓返乡的却不多,原因有三。

一是天子迟迟没有还都洛阳的打算,洛阳不再是京师,吸引力大减;二是各地施行度田,为了吸引户口,即使不是本地人,只要在当地入籍,就可以得到土地,逃难的百姓不必回洛阳。三是袁术在洛阳绘制图卷,完成之前,禁止旧宅修复,很多人就算想还乡,听到这个消息,也改了主意。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臣度田太迟,错过了最佳机会。如今许多百姓已经在外地入籍,不想再费事。”

刘协端起茶杯,瞥了荀彧一眼,不置可否。

平心而论,他对荀彧的回答并不满意。

荀彧看似勇于承担责任,但他只是承担了三个原因中的一个,剩下的两个原因,他根本不认。

特别是第一个原因,已经直接指向了他。

以荀彧的聪明,难道看不出他滞留南阳,不回洛阳的真正原因?

装不知道罢了。

“这次司徒府招你们几个人来,是为修订法律而来。你有什么方案?”

荀彧思索片刻。“暂时还没有,当与司徒、司空商量之后,才能有所建议。不过,臣觉得陛下所言以法治国甚是有理,只是这法当是儒门之礼法,而不是法家之秦法。”

荀彧说完,静静地看着刘协,做好了迎接风暴的准备。

他虽然人不在南阳,却知道天子因为逃归案大发雷霆的事。可是他再三考虑之后,还是决定犯颜直谏。

如果一定有人会因为触怒天子而遭受惩罚的话,他愿意成为那个牺牲。

第1143章 礼法之别

“礼法之中,不也包括了秦法之法么?”刘协露出一丝调侃。“荀子的两位高徒可都是法家翘楚。说起来,李斯就是汝南人,韩非虽不是汝颍人,却也离颍川不远,勉强算是半个汝颍人。”

“过犹不及。”荀彧拱手道:“李斯、韩非之法虽出自荀氏,却已经不再是礼法,还望陛下明鉴。”

“理解。”刘协点点头,随即又说道:“我赞同你这个观点,治国当以礼法,不能以秦法。毕竟秦二世而亡的覆辙在前,总不能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荀彧愣了一下,没想到刘协会这么轻易被自己说服,下意识的有些不安。

刘协随即又说道:“以史为鉴固然是好事,但古今不同,也不能泥古不化。你说对吧?”

“这是自然。”荀彧本能地点头附和。

“眼下形势与高皇帝初肇宏业时不同,所以我们要担心的不是过,而是不及。”刘协收起了笑容。“在荀君眼中,我是与民争利的敛赋之君吗?”

荀彧躬身道:“陛下爱民,天下有目共睹。臣虽愚钝,亦不敢指白为黑。臣提倡礼法,并非指陛下重法,而是指陛下缺礼。”

刘协愣住了,半天没说话。

他还真没想到荀彧关注的重点会是礼。

在这方面,他的确很粗疏,不讲究。之前是没条件,现在则是没兴趣。

他一直觉得儒家过于注重礼法是形式主义,铺张浪费,没什么实际作用。就和所谓的贵族一样,总喜欢搞一些繁文缛节,以示与众不同。其实说白了,只是装逼而已。

只有色厉内荏的人才需要那些外在的东西来包装自己,内心强大的人根本不需要这种东西。

真正能让人尊敬的是人,不是那些虚张声势的形式主义。

穿得再华丽的戏子,也不如穿着布鞋、汗衫的国士。

刘协一字一句地说道:“荀君,我不反对礼,但正如你方才所言,过犹不及,礼太过了也未尝是好事。天下虽安,却还没有享受的时候。”

他顿了顿,又道:“当然,任何时候,我都不赞成文胜于质。”

荀彧的额头沁出了冷汗。“陛下所言甚是,文质彬彬,方为君子。”

刘协嘴角抽了抽,似笑非笑。

他一直提倡的是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荀彧却坚持“文质彬彬”,虽然都是儒家的理念,却有些本质上的差距。

看来儒门这次是不肯再退,坚决要斗上一斗了。

也好,该来的就让他们来吧。

——

刘协与荀彧谈得不投机,却也没撕破脸,算是君子和而不同。

他心里多少是有些失望的。

对荀彧这个三国时代最杰出的谋士,他给予了足够的尊重,却始终无法获得他的支持。那种貌合神离的别扭一直都在,让他很不舒服。

他维持着基本的体面,与荀彧坦诚的交流了相关情况。

但他没有留饭,算是小小的不满。

尚食监丞卞夫人已经为荀彧准备好了颍川特色的美食,却一直没有收到上菜的消息。最后等来了天子口谕,将这些食物送到小院,赐荀贵人。

荀文倩陪着母亲、弟弟去逛街了,只有荀彧在屋里等着,回味着与天子的对话。

他能感觉到天子的不满,但他不后悔。

有些事必须坚持,不能让步。

等荀文倩回来,尚食监立刻送来了食物。荀文倩一看,立刻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却没有多说,只是安排布食,让父母及弟弟大快朵颐。

天子不铺张浪费,但食物还是讲究的,卞夫人的能力有口皆碑。

第二天一早,荀彧去司徒府,与杨彪见面。荀文倩则陪着母亲先去印坊。

司徒府就在附近,荀彧选择步行,荀文倩三人坐车。出了门,分道扬镳,荀文倩上了车,撩开车帘,看着荀彧的背影,问道:“阿翁昨天睡得好么?”

“不好。”唐氏打了个哈欠,说道:“可能是认床,烙了半夜的饼。就算是在路上,也没见他睡得这么差的。”

荀文倩露出一丝浅笑。“不是认床,是昨天和天子谈得不好,他焦虑了。”

唐氏一愣,凑过来看了片刻,又看看荀文倩。“你阿翁和天子谈得不好,你这么开心?”

荀文倩放下车帘,轻敲车壁,示意车夫出发。她搂着唐氏的肩膀,轻轻晃了晃。

“阿母,你不知道,天子向来喜怒不形于色。我跟在他身边这么多年,只见他发过一次怒。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我怎么知道?”

“你应该知道的。”

唐氏愣了半晌,突然说道:“是不久前因逃归案,面折司空的那一次?”

荀文倩用力点了点头。“天子发怒,是因为对三公寄予厚望。他对阿翁表示不满,也是因为他对阿翁的期望甚高,否则他根本不会介意。”

唐氏一时有点糊涂,不知道自己是该高兴还是该担心。

马车向前走了一路,向右一拐,出了城。

为了运输方便,宛城的几个大作坊都在淯水沿岸,印坊也不例外。出城不久,马车沿着岸边的大道向前轻驰,荀俣拿着昨天刚买的望远镜四处乱看,觉得什么都新鲜。

“姊姊,那是什么?”他不停的问着。

荀文倩陪在他身边,一一解答。

宛城最近新鲜事物太多,有些她也不太清楚,还要去问随行的侍女。荀俣很快就对她失去了信心,选择直接问侍女。

荀文倩有些失落,看了一会儿,突然指着一群人说道:“你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

“你知道?”荀俣颇有些不屑的反问道。

“他们在架桥。”荀文倩得意地笑道:“架一座横跨淯水的桥。”

荀俣看看荀文倩,又看看那群人,将信将疑。“姊姊,你是在骗我吧?这么宽的水面,如何架桥?”

“姊姊怎么会骗你呢?你若是不信,过几天再来看。”

“过几天?”

“如果顺利的话,新年之前就能完成。就算再慢,上元之前也一定能完工。等你们回洛阳时,马车就可以从那座桥上走了。”

“这么快吗?”唐氏也伸长了脖子去看。“这可连桥墩都还没建呢。”

“这是一种新的造桥技术,没有桥墩。淯水上每天都有很多大船来往,建了桥墩,大船就走不了了。”

唐氏更加惊讶。“这么宽的水面,没有桥墩,怎么架桥?”

“这就是技术。”

第1144章 话不投机

荀彧来到司徒府,杨彪已经在后堂备好了茶水,就等着荀彧。

一见面,他看了荀彧两眼,嘴角撇了撇。

“听说你昨天与天子谈得不好?”

荀彧点了点头。

“主要是因为什么?”

“对文和质的观点无法统一。”

上一篇:归藏剑仙

下一篇:核动力剑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