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道天下 第623章

作者:庄不周

听都听不懂,还提什么问题?

荀彧转头再看向潘濬。“《五经章句后定》是尊师的大作,想必你是字字精熟了?”

“精熟不敢当。只是下了一些苦功,大致意旨还是精楚的。荀尹若有疑问,我倒是可以代答一二。”

“所以,你推举此书,而不推举《牵星定位术》,是因为你不懂《牵星定位术》,还是因为你觉得《牵星定位术》的价值不如《五经章句后定》?”

潘濬顿时语塞,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荀彧缓缓环顾四周,目光扫过众人,尤其是那些为宋忠鼓与呼的人,眼神渐渐严厉。“尊师重道,本是君子美德。但师与道之间,当以道为先。牵星定位术研究的是道,章句只是五经枝末。诸位就算听不懂牵星定位术,也应该知道牵星定位术的价值绝非为五经定章句可比,却依然力荐《五经章句后定》,就不怕为尊师招谤吗?”

第1161章 大势所趋

荀彧的观点并不新颍,王粲之前已经说过,但他的影响力绝非王粲可比,效果也自然不同。

潘濬等人因为王粲不支持宋忠的缘故,对王粲意见很大,今天来参加荐书会,又故意推荐宋忠著的《五经章句后定》为冠军,本身就有针对王粲的用意,就是想让王粲难堪。

荀彧与宋忠没矛盾,而且他指出了一个问题。

《五经章句后定》的影响力只会局限在经生这个小圈子里,《牵星定位术》则会在所有应用范围内为人所重。就算他们今天推举《五经章句后定》为冠军成功,也无法否定《牵星定位术》的价值,只会让人觉得《五经章句后定》德不配位。

荀彧还有一句话没有说。

如果有人怀疑这是宋忠的弟子们结党,或者故意为另一个作者刘表鸣不平,麻烦更大,很可能会直接影响他们的仕途。

没人愿意承担这个后果。

一句话灭了潘濬等人的意气之后,荀彧没有再和他们纠缠,转身向徐岳请教起了具体问题。

他刚才已经在上面听了一些,此刻有机会向徐岳当面请教,效果截然不同,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妙处,随即提到了一个问题。

能否以牵星定位术证明大地是球形这个猜想?

徐岳一听就笑了,挑起大拇指,称赞荀彧举一知十,不愧是王佐之才。

他告诉荀彧,这个推论是可行的。实际上,他们已经拟了一个实验方案,等牵星仪研制成功之后就进行实验。就他的直觉而言,牵星定位术足以完成这个实验,并最终得出可靠的结论。

不管这个结论证明了大地是圆还是方,数学上都足够严谨,找不出漏洞。

考虑到周群最近观测结果对宣夜说的支持,他个人倾向于大地是圆的,不是方的。

徐岳一边说,一边在白板上写写画画,一会儿功夫就画满了几块白板。很多人看得头晕脑胀,但能看懂的人却大呼过瘾,为徐岳的算学折服。

有荀彧这样的名士、高官撑场子,周群也兴奋起来,与徐岳探讨了宣夜说的优势与不足。

宣夜说最大的问题是违背常识。

如果日月星辰都是漂在气中,那它们为什么不是乱飞,而是周而复始,亘古不变?

如果大地真是圆的,那么支撑大地的又是什么?

诸如此类的问题,会让人觉得莫名的恐惧,也无法理解。

这时,王粲提出了一个观点。

人面对未知的时候总会感到恐惧。比如一个少年,第一次独自走出熟悉的环境,走向未知的领域,自然会紧张,会恐惧。

可若是克服不了这个恐惧,你又如何发现新的事物?

一辈子不出门,待在熟悉的屋里吗?

这显然不是一个正常的选择。

所以,面对未知感到恐惧不可怕,想办法去了解未知,克服恐惧,才是真正的智者、勇者。

《牵星定位术》显然就有这样的作用,可以帮我们在未知的领域里了解自己的位置,掌握正确的方向,而不至于迷失。

相比之下,《五经章句后定》只是对已有的宅院进行修修补补而已,无法带给我们更大的世界,更新的知识。

王粲的话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牵星定位术》的得票迅速增加,最后成功反超《五经章句后定》,成为冠军。

不知不觉间,日已偏西,大堂上下点起了灯。

唐夫人宣布开席,笔墨收了起来,酒菜端了上来。争得口开舌燥的众人闻着香气,垂涎欲滴,再也顾不上口舌之争,只想饱口腹之欲。

荀彧抽空,上楼看了一眼,却发现二楼的房间里已经人去楼空。

天子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走了,荀文倩也走了,只剩下唐氏一脸崇拜的看着他。

——

刘协坐在马车里,身体随着马车的前进轻轻摇晃,心情也跟着起飞。

不管荀彧是不是出于自愿,从他的发言来看,他至少认识到了牵星定位术的价值,也清楚振兴实学是当前大势,无可阻挡,所以选择了敞开胸怀,拥抱大势。

这是他希望看到的结果。

造势的使命基本达成,杨彪、荀彧、杨修、诸葛亮,几任司徒都有了合适的人选,未来五十年内不会有什么原则性的路线问题。

分歧肯定会有,矛盾也会一直存在,但大方向不会变。

在他坚持西征的背景下,尚武之风的养成指日可待,合格的太尉是不会缺的,反倒可能会因为候选太多,难以抉择。

相比之下,倒是司空的人选还没着落。

再好的政策,如果没有人监督,迟早会变成一笔糊涂账,你好我好大家好,一起和稀泥,捞利益。

只是如何监督,这却是一个亘古难题。

权力会让人上瘾,屠龙的少年迟早会变成龙,监督者迟早会被拖下水,与被监督者沆瀣一气,甚至比被监督者更加为人不齿。

但三权分立又是不合时宜的。

且不说他见过三权分立带来的弊端,就眼前而言,三权分立导致的效率低下就是一个无法克服的问题。生产力还没发展到相应的水平,消息传递还在靠人走马跑,最高权力之间的扯皮只会使朝廷失能,处理不了任何政事,更无法应对内外威胁,最后在内耗中灭亡。

甚至在灭亡之际都不忘内耗。

大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大明也是。

他虽然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却不是一个被人洗了脑的理想主义者。在远方和诗面前,他选择眼前的苟且——帝制。

现在的生产力水平需要皇帝。

只是要时刻提醒自己,他是一个监督者,不是一个执行者。他应该拿着鞭子,监督大臣们施政,而不是亲自亲为,把所有的权力都揽在自己手中。

什么都管,最终将变成什么都管不了。

当马车在行在前停下,刘协拉开车窗,对骑着马,跟着马车旁的何晏说道:“你去司空府看看,都有哪些人已经到了。”

“唯。”何晏应了一声,抖动缰绳,轻踢马腹,向司空府去了。

陪在一旁的荀文倩眼皮轻挑。“陛下是想物色下一任司空么?”

刘协“嗯”了一声:“你有合适的人选推荐吗?”

荀文倩微微一笑。“有,只是未必合陛下的意。”

“说来听听嘛。”

“抚军大将军韩遂。”

刘协一愣。“他?”

“陛下,法本自军法而来。韩遂文武双全,又在军中多年,出任司空是绰绰有余。这几年在山东,他的表现还是很不错的,深为山东百姓敬畏。”

第1162章 移风易俗

刘协没有立刻答复荀文倩。

他对韩遂另有安排,司空不在计划之中。

况且合适的司空人选虽然不多,却也不是没有,没必要从军队中挑选,尤其是西凉人。

贾诩担任太尉已经引起了不少山东人的不满。再让韩遂出任司空,三公占其二,山东士大夫怕是要暴走。

但就事而论,韩遂任司空倒也不是不合适。他虽然心思多,但允文允武,既有资历,又有军功,出任司空是足够的。这两年坐镇兖豫二州,表现也算勤勉,执行诏书到位,对改变西凉军的恶名还是起到了不小作用的。

如果让他出任司空,山东的百姓未必就不能接受。

“除了韩遂,还有合适的人选荐吗?”刘协问道。

荀文倩转头看了看刘协,嘴角带笑。“陛下不觉得臣妾唐突?这可是后宫干政。”

刘协也笑了。“你知道最反对后宫干政的人是谁么?”

“谁?”

“想从太后手中拿回权力的少年天子,或者想和外戚争权的士大夫。”

荀文倩想了想,哑然失笑。“那倒也是。”

“再说了,你们如今也不是深宫里的贵人,接触到的政务也不少,将来或许会接触更多。布衣都能议政,却不准你们议政,未免有失偏颇。”

刘协推门下了车,转身去扶荀文倩。荀文倩吓了一跳,连忙推辞。

“陛下,当不得。”

“你有孕在身,又跟着我奔了一天,算是奖励吧。”

荀文倩受宠若惊,含羞应了,扶着刘协的手下了车,随即曲膝致谢。

两人一边往里走,一边接着刚才的话题闲聊。

后宫干政的事,有人进谏过,刘协也考虑过。总体来说,有利有弊,但根本原因还在天子本人。天子有能力,有主见,后宫想干政也干不了。天子没有能力和主见,想干政的就不仅是后宫了,谁都想来捞一把。

他已经将宦官从制度上取消了,总不能再将后宫也取消,真做个孤家寡人。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别说取消后宫制度,就算他想少纳两个贵人都不容易,有太多的利益需要平衡。

左思右想之下,只能说开国君主有其特殊性,有些规矩还推行不了,只能以后再说。

进了作为后宫的大院子,皇后伏寿正与甄宓坐在堂上,马云禄、吕小环站在院子里,正在比划什么,小桥在一旁听着,却没看到大桥的身影。

见刘协与荀文倩进来,她们都停下了手里的事,迎了过来。

“陛下今日出行,收获如何?”伏寿含笑问道,上前接过刘协的大氅,转身交给小桥。

“还行,不仅蹭了一顿午饭,还打赌赢了二十金。”

“还有这等好事?”吕小环忍不住插话。“谁这么傻,竟敢和陛下打赌?”

荀文倩说道:“我。”

“你?”吕小环有点尴尬,讪讪地笑了两声。

荀文倩看了刘协一眼,得到请示后,说起了今天在印坊的见闻。

众人在堂上落座,一边命人安排晚餐,一边听荀文倩解说。得知潘濬等人欲为宋忠鸣不平,要推荐《五经章句后定》为冠军,皇后伏寿的眉头就皱了起来,很是不快。

“这些书生,胆子也太大了,竟敢假皇室之威,与陛下做对。”

“你不要动气。”刘协劝道:“让他们说话,天塌不下来。”

甄宓也劝道:“就是,他们那点小心思,成不了大事。殿下大可宽心。他们这么着急,正是因为愿意研究经学的人越来越少,郡学连招生都有问题了,不得不做垂死一击。”

刘协不解地问道:“这从何说起?”

甄宓略带得意的一笑,说起了最近的一些消息。

她这几天一直在忙着造桥,协助她的工匠除了讲武堂的技师,大多是本地人。工匠们提到最近南阳的风气,说南阳坊多,对匠师的需求大,只要粗通文墨,踏实肯干,就能找到一份不错的事做,养活妻儿。

相比之间,那些读经的就难了。之前读经能做官,有个好老师就行,现在做官要经过选举、考试,关键在看自己的能力,老师是谁并不重要,就没必要赶到南阳郡学来拜师,在本地的县学读书就行。

真正想潜心研究经学,不问仕途的人毕竟是少数。

这么一来,愿意赶到郡学,拜在宋忠门下读书的人就少了,明年还能不能招满足够的生员都是个问题。

如果《五经章句后定》能被推举为冠军,或许能为宋忠扬扬名,增加一些吸引力。

甄宓还没说完,便忍不住笑出声来。

刘协听了,也是哭笑不得。

原来潘濬等人力荐《五经章句后定》的背后还有这样的原因,看来脱虚向实已经初显成效,接下来还要注意适当引导,不能太过了。

理论研究还是需要的,毕竟儒家的大旗还不能丢,征服西域之后,还需要他们去建立社会共识,教化百姓。

儒家的毛病不少,但是对大一统的坚持还是有意义的。

——

晚饭后,何晏回来报告,司徒府发出通知的时间比较晚,各州刺史又没有固定的治所,一直在各地巡视,文书交接上有些困难,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到达。

上一篇:归藏剑仙

下一篇:核动力剑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