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 第734章

作者:吾谁与归

也先拄着拐杖,从宝座上站了起来,一步步的走下了月台,来到了王复的面前,示意王复坐下说话,而也先也坐在了王复的旁边。

也先颇为疑惑的说道:“我的安答,听说你最近在忙着要废除封国和诸侯,我不明白你这么做的道理,你们儒学士讲究崇古,法三代之上。”

“三代之上那些贤名的君王,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没有谁能把它废除掉,在这蛮荒的土地上,我们为什么要废除它呢?”

王复俯首说道:“大石,先王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势之来,则必行也。”

“尧、舜、禹、汤的事,离我们现在太远了,记录不算周详,但是到了周代记载就很详备了。”

“周朝占有天下,把土地像剖瓜一样分割开来,设立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分封了许多诸侯。”

“这些诸侯,像繁星似地罗列,四面遍布在大地上,集结在周天子的周围,就像车轮围绕着中心运转,就像辐条集中于车毂,诸侯会聚集起来朝见天子,分散为守卫疆土的臣子、是天子的拥趸。”

“自此有了乡胥、县大夫、诸侯、方伯、连帅,而后有天子也。”

也先靠在椅背上,愣愣的问道:“这不是很好吗?诸侯有自己的封地而安稳,天子垂拱而治,不一直是你们儒学士的追求吗?”

王复十分确切的说道:“周夷王需要亲自出城去迎接朝见的诸侯,大石愿意出城去迎接瓦剌诸部的台吉、突厥诸部的特勤、蒙古诸部的鄂拓克、乌兹诸部的哈乃菲吗?”

也先摇了摇头。

王复继续问道:“周宣王南征北战,勤修政,法文、武、成、康之遗风,诸侯再复宗周朝见,可是周宣王依旧无法决定鲁国国君为何人,在周宣王三十一年、三十六年、三十九年,征原戎、条戎、奔戎、申戎、姜戎之时,诸侯无一勤王,更不襄助。”

“大石愿意日后无法决定某省方伯,敌人攻破撒马尔罕的时候,无人襄助,就像我们攻破撒马尔罕之时,这些诸侯们作壁上观那样?”

也先再次摇了摇头。

王复继续说道:“周平王将把国都向东迁移到洛邑,把自己排列在诸侯同等地位上。”

“从那以后,问周天子传国九鼎的轻重的事情出现了,用箭射伤天子肩膀的事情出现了,讨伐天子大臣凡伯、逼迫天子杀死大夫苌弘,这样的事情也出现了,天下开始丧乱,再没有把天子看作天子的了。”

“大石希望康国日后如此吗?”

也先再次摇了摇头。

“那秦国实行郡县制而不用分封制,但是仍然是短短十五年便亡国了,这郡县制也不见得比这分封制好在哪里。”也先仍然不太同意。

他不想王复节外生枝,因为这会耽误西进,此时的也先,迫切的希望西进,获得可汗的位置,摆脱对大明的依赖。

王复立刻回答说:“秦亡秦制未亡。”

“始皇帝征召百姓动辄数十万计,民生嗟叹,刑罚愈加严酷,那些扛着木棍的民夫,只要稍微有人挑唆,面对强弓劲弩的秦军也毫无畏惧,秦亡于百姓,而非亡于郡县。”

“守天下从不依靠强甲利刃,而是民心。”

秦朝,是历朝历代的士大夫们,最喜欢讨论的一个朝代,就如同一个流星划过了天穹,璀璨而短暂。

秦朝为何要亡,早就辩论的明明白白。

秦亡国亡在了百姓,不断加重的税赋、劳役,使秦朝上下离心离德,给野心家们创造了机会和舞台,并非郡县制的原因,否则后代千年,也不会沿用此制了。

也先点头又摇头,他同意王复的说法,但是他仍然不同意在康国废封土、灭诸侯,他继续问道:“那些有封国的诸侯,一定会把他管辖的地区当作自己的土地尽心治理,把他管辖的老百姓当作自己的儿女悉心爱护,使那里的风俗变好,把封国治理好。”

“郡县制的州县地方官,抱着得过且过的心理,一心只想升官罢了,怎么能把地方治理好呢?”

王复则是笑了笑,疑惑的问道:“道理的确是这个道理,但是事情往往并非如此。”

“列侯骄盈,黩货事戎,若做了乡胥,就想做县大夫,就想做诸侯、方伯、连帅,做了连帅,就想做天子了。”

“诸侯国内的一切人力物力,都用于戎事,来彼此不断的征伐,以期许成为天子,这一切的代价是什么?是百姓。”

“就如同眼下的康国,一渠水、一亩田、甚至是一只鸡,都能杀的血流成河,所谓的世仇,皆因此而来。”

“这就回到了秦国灭亡的原因之上,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也先忍不住拍手说道:“有理。”

王复是极其擅辩的,至今只在和陛下论与民争利之事上输过一次,当初的王复坚定的认为,民就是黎民百姓,但是后来,王复才发现,到底是谁,将手伸向了百姓米缸里最后一把米。

也先忽然想起召见王复的本来目的,是劝王复不要废封土、灭诸侯,他颇为认真的说道:“我的安答,你这样做会给你带来很大的麻烦,我觉得现在就很好,我们抓紧西进,到了拔都萨莱,再这么做也不迟。”

眼下康国上下之所以对他这个大石没有任何的尊敬,认定了王复这个康国公的地位,是因为王复可以给所有人带来好处,所以才会被拥戴,王复这么一搞,立刻损失了大批的拥趸。

也先和王复是利益相通的,王复失利,他也先这个大石,真的能坐的稳?即便是有人重新拥戴了他,他就能成为实际上的王吗?

也先确信不会。

正如王复所言,做了连帅,就想做天子,如果换一个野心勃勃的人,在王复的位置,早就杀进兰宫,一了百了。

而王复至今仍然尊重他这个大石,事事件件都愿意和他讨论,询问他的意见。

所以,也先希望王复能够稳健一些,等到他也先死了,这康国的王、这金帐汗国的可汗之位,给了那个不争气的二儿子阿失台吉,再由阿失台吉禅让给王复,也未尝不可。

这是所有康国的肉食者们,都想看到的局面,包括也先。

“我有把握。”王复胸有成竹的说道,干砸了,就跑回去。

王复是一切大明优先,康国若不是大明的康国,那完全没必要让康国成为康国人的康国了。

也先沉吟了片刻说道:“我的安答,我已经老了,年轻时受的伤如同蜈蚣一样在我身上爬行,我听到了,长生天正在呼唤我,我已经等不及西征了。”

“大石希望什么时候西征?”王复立刻反问道。

也先没有任何犹豫的说道:“明年秋。”

“那完全来得及。”王复松了口气,也先如果说今年秋天,那王复自然是极力反对,但是明年秋天,那完全来得及。

今年秋天,肯定不行,大军刚刚征战赫拉特,大胜凯旋,虽然得胜,但是军队疲惫,需要休整方能再战,尤其是西进之时,那个虎视眈眈的奥斯曼王国,会如何应对,仍不可知。

若是明年秋天,那王复要做的事儿也就做完了。

“真的可以吗?”也先颇为怀疑的问道。

王复看着也先,十分确信的说道:“这件事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大不了就停下,和台吉、特勤、鄂拓克、哈乃菲们讲和便是。”

这是睁着眼睛说瞎话,王复的真实想法是跑回大明,请天兵天将戡乱。

无论如何,康国必须是大明的康国。

“那我没有什么疑问了。”也先只关心什么时候西征,至于怎么西征,是王复要考虑的问题。

王复离开了兰宫,刚回到康宫门前,就看到了阿史那仪的父亲,阿史那合霍在门前等候。

阿史那合霍眉头紧蹙的说道:“康国公,街上都在传闻,康国公要拿回我们世代的封地吗?”

第八百零一章 信我者信,非我者非

阿史那合霍,是王复最忠诚的拥趸,甚至比最早投靠王复的乌兹人更加忠诚,而且阿史那合霍的女儿还嫁给了王复,生下了王永贞。

此时阿史那合霍来到康宫,来见王复,表明了王复在康国的所有支持者,都产生了动摇。

也先真的在尽力的劝解王复,康国和大明比不了,康国没有那个条件,大明可以搞集体所有制的农庄法,但是康国完全没有那个民意基础,更没有那个基层建设。

“特勤请进,事情并非简单如此,我们进去,慢慢细说。”王复请阿史那合霍进康宫详谈,在门前不是说话的地方。

这件事的确难办,但是难办就不办了吗?

“如果康国公需要土地,我可以把处月部的所有土地拿出来,献给康国公,但康国公要做更多,我就无能为力了。”阿史那合霍坐定之后,开门见山的表达了自己的来意。

阿史那合霍不是要背叛,他是真的做不了更多。

阿史那合霍已经用最委婉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反对意见。

康国这片土地,来来回回多少年了?

粟特人、希腊人、波斯人、匈奴人、花拉子模人、突厥人、蒙古人、乌兹人、瓦剌人等等前前后后,都占领过这里,千余年的时间,城头王旗变幻,但是城外的土地,各有所主。

康国公突然要拿走他们所有的封地,那就是与所有人为敌,到了那个时候,阿史那合霍能做什么?他什么都做不了。

王复颇为诚恳的说道:“我可以保证你们的利益不受分毫的损害,甚至比以往更多,这些封地的产出,仍然作为你们的食邑,享受数百家直到万家以上的食邑,衣食其租税,还不用费心费力的去管理。”

世袭制的食邑,将以征敛封邑内民户赋税,其数量按民产计算,拨付给康国地面上大大小小的军头们,而后将他们在封地上的权力,完全收回。

这是王复给出的政治余地,这是第一次磋商,他给出了条件,如果这些大大小小的台吉、特勤、鄂拓克、哈乃菲们仍然不同意,王复会给出第二次条件,只不过条件会更加苛刻。

没有第三次。

王复会让他们见识到什么叫做大明来的读书人。

“如果这样的话,那还好些。”阿史那合霍只知道王复要收回他们世代相传的封地,并不清楚还有食邑一说。

当你说掀开房顶时候,所有人都反对,当你说其实要开窗户的时候,就变的容易接受了。

王复不紧不慢的继续说道:“事实上,草原上台吉、特勤、鄂托克、哈乃菲,并不是世袭罔替的,而且更换的非常频繁,今日此人还是酋长,次日就被杀死在了大帐之中。”

“而这个酋长的妻子会被新的酋长凌辱、酋长的儿子被新的酋长祭旗、酋长的牛羊成为了新酋长的财产。”

“如果愿意乔迁至撒马尔罕,我可以许诺,只要康国在一天,就可以世袭罔替,再无这种担忧,半夜被人袭击大帐,丢掉了性命,也丢掉了一切。”

草原的规则就是没有规则,草原上的这些肉食者们,结局并不体面,即便是瓦剌西进,康国建立,这种局面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改观,连咨政大臣都会偶尔有所更换。

王复给了这些人另外一条路,用不太稳定的地方权力,换取真正的成为世袭罔替、与国同休的贵勋。

而不是时刻担心有人对他的脑袋感兴趣。

相比较草原上遍地的野心家,王复的信誉就显得极为坚定了。

阿史那合霍终于有些意动,他颇为无奈的说道:“我可以跟特勤们讲清楚,但特勤们能不能想明白,就不是我说了算了。”

“康国公手下有一批非常善战的斥候,若是将激烈的反对者杀死几个,杀鸡儆猴,这件事会好做很多。”

阿史那合霍说的是由王复率领的大明来的墩台远侯夜不收、掌令官和庶弁将,这些人能征善战,如果搞刺杀,自然是轻而易举的消灭一群反对者,将政令强硬的推行下去。

但是大明皇帝有明旨,夜不收不能暗杀、美人计和金钱收买。

王复虽然远在康国,但有恭顺之心,并没有打算违抗圣命。

王复再次摇头说道:“不妥,愈杀愈激,愈激愈烈,杀戮带来了短暂的安宁,却会带来长久的祸患,本来是为康国国泰民安的政令,反而是遗祸无穷。”

“我以为,同意就是同意,不同意就是不同意。这次新政,仍然秉持自愿原则,特勤难道以为我会强硬的推行下去吗?”

“信我者信,非我者非。”

王复透露了废封土的第二个前提自愿原则,愿意履行新政的可以尝试,不乐意的,可以继续过去的生活。

“那谁会乐意?康国公执掌康国数年,怎会如此不切实际?让豺狼吐出口中的食物,那只能杀死豺狼。”阿史那合霍听到这一条原则后,直接就笑了起来。

王复平静的看着阿史那合霍,就这么平静的看着,看的阿史那合霍心里发毛,他才止住了笑容。

阿史那合霍忽然意识到,真的会有人自愿,并不是每个特勤,都像他的地位这样固若金汤。

事实上,在阿史那仪生下王永贞之前,阿史那合霍每天早上醒来,都要感谢长生天,让他看到了第二天的黎明。

草原,是野蛮的,是血腥的,是没有任何规矩可言的地方,杀死别人和被别人杀死,都是一件很普遍,普遍到寻常的事儿。

“看来特勤是想明白了。”王复笑着说道:“特勤喝茶。”

这杯茶喝的阿史那合霍有些如鲠在喉,他愣愣的问道:“那还能保有军队吗?”

王复立刻回答道:“能,只能有两百人铁林军,而且必须有兵部的调遣负责保护安全。”

有,但还不如没有。

“燕雀无法阻止雄鹰的啼鸣响彻苍穹。”王复顿了顿说道:“废封土的消息很快会传遍整个康国,到那时愿意投献之人会不断的上位,我没有办法到阴曹地府给反对者们恩荣。”

王复的这番话是威胁,意思很明确,他不会下令杀死反对者,但是他会承认通过武力手段成为肉食者的诸侯,王复同样会给他们世袭罔替的勋爵。

阿史那合霍的这杯茶喝的变得胆战心惊起来,他忽然想起当初王复对付法提赫与卜撒因联盟时候的招数,无耻至极。

现在王复的招数,同样无耻至极,的确是自愿,王复并不会逼迫,甚至不会动用武力手段。

但是受够了朝不保夕的酋长们,会选择交出土地,换取食邑、爵位和保护;同样,草原上,从来不缺少野心家,只要成功上位,就可以到撒马尔罕换取世袭罔替,只要有一个人做到,那就有十个、百个、千个人去那么做。

阿史那合霍只能说,不愧是大明正经进士出身的读书人。

毒,极其阴毒。

“特勤还有疑虑吗?”王复看着阿史那合霍有些魂不守舍的模样,笑着问道。

“没有!完全没有!”阿史那合霍的脑袋摇的如同拨浪鼓一样两个手不停的摆动着,示意他绝对没有任何多余的疑虑了。

王复带着可惜的表情,无奈的说道:“没有了,可惜了。”

“康国公,不至于啊!大家都是从康国建立之初就为康国奔波,为康国公鞍前马后,何至于此,何止如此啊!”

“有事好商量,好商量啊!”

阿史那合霍吓了一个激灵,这么阴毒的招数用完了之后,王复居然还不尽兴?

王复当然有很多很多的招数没有用出来。

比如说咨政大院里的那些堆积如山的政疏,稍微偏袒一下这边,再偏袒一下那边;

或者在咨政院议事的时候,将两个世仇安排坐在一起;

亦或者说让夜不收们放出点风声去,对一些野心家们进行一些简单的资助;

上一篇:诸天反穿越聊天群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