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明 第130章

作者:素罗汉

做为院长的董强,更在乎的是剖腹产对于药品和器械的消耗。

眼下的局面十分紧张:自产磺胺和阿司匹林,消毒酒精,碘伏,麻醉药,生理盐水等等这些最常用的外科药品,“国内”目前还不能100%自产。

另外,包括各种型号的羊肠线,慕丝线,敷料,纱布等消耗品同样也不能完全自产。

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医院已经将所有病号简化成了前面说的“三种人”,但是每做一台剖腹产手术的话,还是等于少量消耗了进口配额……日积月累下来可不得了。

事实上为了能自产药品和医疗耗材,曹川甚至专门“定向邀请”了两位业内人士参加了穿越大业。没办法,这玩意太偏门,哪怕白树超和董强这种经验丰富的医生,他们同样也不懂慕丝线怎么制作?

这还不算,除了人手之外,专用的制造设备也同样要运到新世界。以上这些再加日常消耗,这就导致了医疗系统是仅次于工业和农业的第三大进口配额消耗部门。

所以事实上主政医疗系统的董强对每一处可能引起配额增加的苗头都处于严防死守状态。

至于妙树大师……此君除了在大员岛上的“内部小医院”给穿越众看看病之外,其余时间跑来大医院做几台手术就不错了,不能指望。

“明天我列个孕妇食谱出来,先通知报纸推广,然后再培训护工和护士,凡是来医院检查的孕妇,都要合理控制饮食,不允许营养溢出!”

董强想了想后,斩钉截铁地找出了对应办法。

第325章 孕妇学习班

董强在做出应对方案后,当即留下白大师和其他两名穿越者医生看家,他自己吃完午饭后抓紧写了份稿子,下午一上班先去了制药厂。

和所有其他小型实验室一样,制药厂也是被围墙包着的几组四合院式二层小楼。

这里在丘陵地带,距离化工厂不远,位置在上风头。距离近是因为制药厂没有单独的电力设备,需要从附近拉电线过来,另外,化工厂生产的一些原材料可以就近运到制药厂。

上风头是因为害怕化工厂出事故。由于管理人员太少的缘故,话说窑区里的工厂就没有不出事故的。和后世那些工业城市一样,发展的代价就是死亡和残疾人:赤崁一院几乎每天都要处理工伤人口,残疾人的比例一直处于缓慢上升的过程中。

而且这个上风头的设置也实实在在起到过效用:化工厂在建成的半年时间内,大大小小已经爆了好几次,有一次还发出了大招毒云术,这些制药厂都险险躲了过去。

制药厂的厂长叫卫家仁。

没人知道他穿越前叫什么,貌似这货把假名字直接带到了新位面,好像条子要跨位面来抓他似的。

此人穿越前在药厂实验室上班,后来因为被准丈母娘逼迫房子和车子,所以他铤而走险,利用工厂原材料合成了一些芬太尼用快递往大洋对岸发快递。

后来芬太尼被国家列入管制后,这货反倒制药上了瘾,和白老师一样放飞自我,女朋友也不要了,跑到墨西哥去打算建立一个毒品帝国……然后他就穿越了。

穿越后卫家仁发现:世界颠倒了过来。

他可以随时随地制取任何化学品,没人会来抓他。然而他既没有原材料,也没有钱赚——他已经是帝国制药的大BOSS了,将来生产伟哥就可以富甲全球,这很讽刺。

……

制药厂是董强除了医院外来得最多的地方。因为这里不但生产药品,还出品绷带之类的耗材。

现在最怕的就是这些耗材。事实上耐用器械,只要体积不大的反倒好办:一万个医用针头也用不了2立方米,直接进口一步到位,平时护士拿几个泡在医用酒精里重复使用就完事了,早期的医院都是这么做的。

所以现在像医用酒精这些耗材的生产反倒成了大事。

董强来到药厂后,按照惯例先是隔着窗户看了一圈器材生产线:屋里都是无菌的,换衣服太麻烦。

这一组院落里有好几条生产线,工人们负责生产绷带,消毒棉球这些耗材。

草草转了一圈后,闻讯而来的卫家仁却给董强放了一个卫星:他最拿手的芬太尼家族中的枸橼酸芬太尼在新位面被合成出来了!

“真的!?哈哈,这可太好啦!”董强闻讯大喜。

芬太尼这玩意吧,要不是美帝那帮瘾君子滥用坏了名声,其实是非常好的医用镇痛,麻醉剂。这种化学品的镇痛效率要比吗啡高80倍,起效快,而且副作用小。

一直以来医疗系统中都在渴望着吗啡或者芬太尼的自产。然而吗啡这玩意需要前置材料“罂粟”,考虑到某些令人不安的问题,所以当初大办公室就没有批准在“本土”种植罂粟的计划。

这样一来,就只能靠欧洲人从南亚那些国家进口鸦片来制作吗啡。这种渠道很不稳定,而且数量不多,所以董强很不满意。

那么缺乏镇痛剂怎么办呢?忍着!医院是不可能大批进口镇痛剂消耗在无数患者身上的。

得亏现在是17世纪,这个时代的人压根就没有麻醉药的概念。所以缝针时他们忍着,补牙时他们忍着,包括截肢时,医院很多时候也只是把病人绑起来而已。

是的,就是这么粗犷。后世那些娇嫩的同志们见到这一幕估计都要吓晕了,可是人类在19世纪发明第一种麻醉剂氯仿之前,几千年就是这么忍过来的……

董强这一刻抬起头来幸福地望了望天。最近这段时间,由于大会临近,从各方面传导过来的压力和有关于胎儿体重的问题使得他心情一直不太好。

现在好了,卫家仁居然合成出了芬太尼!

一把抓住卫家仁的双肩,董强兴奋地问道:“能连续生产吗?产量有多少?”

卫家仁点点头:“这要看化工厂那边能不能连续供给原料了,只要原料跟上,我这边产量不是问题,起码孕妇生产和截肢这一类大手术能足量供应了。”

董强哈哈大笑起来:手术的疼痛度也是分级的,像孕妇分娩这种产生10级剧痛的临床行为,要是有了足够的镇痛剂,哪怕达不到后世“无痛分娩”的级别,只要能减轻一半的痛感,那也是了不得的进步了。

“好好,还得看你们毒品界的同志啊,活人无数!”董强由衷地感叹了一声。

“滚蛋吧!”卫家仁笑骂了一句。

董强心情愉快地离开了制药厂。

眼看着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一点点强大起来的感觉还是很不错的:镇痛剂的自产,让医疗系统的进口配额又降低了一些,这让他在大会议中的主动权又多了一点。

……

从药厂出来后,董强马不停蹄又去了赤崁大道。在乡政府旁边的一栋楼里,他将自己写出的稿子交给了面前一个清秀的男人。

杨磊,穿越前在社区居委会搞宣传工作,擅长摄影拍照以及各种套路宣传。

穿越后他先是在各个部门流浪了一段时间,一心想当默多克的这厮起初打算搞媒体,然而那时候大伙隐蔽都来不及,媒体这玩意自然用不上。

这之后大部队来台湾站稳脚跟后,在猪场和牛场帮忙的杨磊又动了心思……事情还是没那么简单,要办媒体,纸张,油墨和印刷机器总要有吧?

他要的这些玩意,在各自体系里都不是急缺物品,永远有更重要的排在前方,所以杨磊只能继续含恨蛰伏……直到不久前大佬们开预备登基会议时,考虑到有必要弄一个宣传喉舌了,这才给杨磊拨出了办报预算。

守得云开见月明,杨某人这一刻终于抖起来了。

窑区那边根据指令,首先攒出了几台凸版手摇印刷机,这同时进口了一批用来制版的设备和铅字。至于油墨就更简单了,有了苗粟的汽油当溶剂,简单的黑色油墨是很好制造的。

最后是纸张。这个可以说是成本低廉,无穷无尽……这边什么都缺,就是不缺竹子和木材。

器材到位的同时,杨磊也从移民里搜罗了一票书店掌柜伙计之类的破产人士,然后“台江报社”就这样成立了。

既然叫“台江报社”,那么出版的报纸就是《台江邮报》了。这是帝国第一份专门面向大众的报纸,创刊号还是夏老中堂题的词。

《台江邮报》创刊号只有四版,由于是面对大众的,很快就会流传到海对岸去,所以报上关于政治方面的内容并不多。

这份报纸最主要的功用,自然是鼓吹新社会的幸福生活,以便吸引更多的大明移民来此处定居。

报纸的第二个功能就是发布商业信息。利用远超时代的电报系统,报社可以及时汇总从江南到厦门,再到大员之间的商业,航运信息,之后将这些信息筛选过滤后再发布出去。

第三个功能就是“移风易俗”了。包括一些经过筛选的后世小说在内的文化内容,会负担起“潜移默化,移风易俗,转变思想”的职能。

《台江邮报》自发行以来,就受到了两岸人民,尤其是商人阶层的热烈欢迎。在这个时代,没人比商人这个群体更加重视信息的传播速度了。

所以当董强来到报社时,梳着发亮的大背头,满面红光的杨·默多克·磊社长正在宽大的板桌后给下属指点江山呢。

看到董强进门后,杨社长到底还是没有膨胀成傻子,赶紧挥手让一票手下走人,他这边起身接待客人。

“就这份稿子,你看着给润色一下,最好做成系列。”寒暄两句后,董强便把自己写的稿子扔在了桌上。

杨磊拿起稿子看完后就笑了:“合理安排饮食,还附带了食谱……这不是咱们以前常见的健康软文吗?”

“是,也不是。”董强正色道:“这个时代的妇女都是要生好几胎的。如果不能合理安排孕期营养,头胎就剖腹的话,二胎三胎四胎怎么办?剖腹原本只是用来应急的,不能搞常态化,有百害无一利。”

“我懂,我懂。”杨磊这时候态度也端正起来了:“我当年在街道的时候,母乳喂养,顺产这些都宣传过。”

“嗯,要不这样吧,你这篇稿子我给你改成硬核科普形式,再做成系列,好好宣传一把。”

“这样最好,我的笔头不行,反正你理解要点就行!”

董强说到这里站起身,伸出手和默多克握了握:“等你的系列文章发表了,记得给我一份合订本,我要拿给赤崁政府那帮人看,让他们组织小区孕妇学习班……你懂的,很多家庭都不识字,平时也不看报。”

“了解了解!”杨磊微笑着送董强出门:“有些事就得安排到基层,不然效果不好。唉……做这种我最拿手了,想当年……”

第326章 会议(一)

办完两件大事后,董强又回到医院,开始完成年底前的最后一项工作:召集几个穿越者医生合写报告。

这是为大会准备的。

报告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医疗系统对于今年工作的总结,明年的规划以及最重要的进口物资申请表。

二是关于穿越者携带的微生物传染性的一份医学总结。

第一部 分内容属于必填项,老生常谈,事实上在董强他们几个写报告的同时,其他各部门的头头脑脑也都在写着同样的东西……这玩意是要在大会上公开念的。

第二部 分内容属于“命题作文”。

由于一部分穿越众认为自己来到17世界后就变成了“超级毒物”,随时在喷发着毒气和细菌;相反的,另一部分穿越众又觉得自己变成了弱鸡,会随时死于野蛮的原始细菌嘴下,所以大办公室当初就委托了几位医生给大伙解释这个问题。

然而医生们也傻眼了啊?他们又没来过17世纪,鬼知道中古细菌是什么根脚,传染性如何,和穿越众身上携带的“穿越菌”相比,害起人来哪家强?

这个问题其实已经属于科研范畴了,需要在实验室中对双方的细菌进行培养,比对;以及通过临床观察这些手段收集到第一手资料后才能做出判断。

于是这事就暂且搁下来了。

现如今一年时间过去,日常负责管理大员岛上那所“干部诊所”的白树超大师,终于通过一系列实验和临床观察,对这个课题得出了结论,所以这次的报告也就加上了这部分内容。

……

总得来说,结果还是令人安心的。

微生物是不停随着环境进化的。在后世那个医术昌盛的环境下,在各种抗生素围剿中存活下来的病菌,进化速度是非常快的。

事实证明,这些病菌整体的进化方向是按照“盗贼”这条路线走的。

什么是“盗贼”路线呢:强化隐蔽性,强化潜伏期,强化耐药性。也就是说,穿越众身上携带的细菌,和它们在17世纪的老祖宗比起来,就像盗贼遇到狂战士一样,双方早已走上了不同的进化道路。

这两种病菌没有谁强谁弱这一说,因为它们生存的环境不一样,需要面对的敌人也不一样。

现在问题来了:既然有了穿越者这种怪事,那么细菌换了环境后又会如何?

事实上谁都没有好下场:盗贼细菌进入明人体内后,习惯了对付强横战士细菌的明人免疫系统,在病症发作的第一时间,就会将这些弱鸡消灭掉。

……能活到成年的明人都是自然选择出的强人,盗贼细菌把资源都用在了潜伏技能上,发作起来威力自然就比不过老祖宗了。

而战士细菌在穿越众身上的效果同样不咋的:凶猛的愣头青发作起来是很猛,但是穿越众是什么人?发作的越猛,这帮货就会越快去医院打针吃药……其实来点磺胺就搞定了。

就像历史上磺胺,青霉素刚出来时的超神表现一样,古代细菌很快就会被消灭在穿越者体内。

总之,把狮子扔进海里和把鲨鱼扔在草原是一个道理:两个位面进化方向不同的细菌,离开各自熟悉的环境以后,在“陌生人种”的体内,都失去了原有的威力。

现在是最后一项了:把两种细菌放入同一个培养皿内。

这个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把能量都用在潜伏和耐药性上的后世细菌,单纯从吞噬和争夺营养物资这方面来说,是肯定比不过老祖宗的——盗贼无法和战士刚正面。

所以说,大家的担心都是多余的。

要知道200多个穿越众在穿越之前,都是经过详细身体检查的,他们身体健康,并没有携带后世独有的传染病(比如埃博拉和艾滋)。

当这些穿越众来到大明后,他们其实尽可以放心大胆的走在明人中间,和明人接触——普通的感冒病菌是不能把明人怎么样的。

以上就是白大师通过一年时间进行临床观察和细菌培养之后的结论。

……

集合众人之力攒出来报告完成后,董强又润色修改一遍,最终几个医生都在上面签了字。

接下来就是等会议。

新历1849年,旧历1628年12月22日,帝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大议会开始。

这次既是年终工作总结大会,也是第一届贵族议会,所以还是很隆重的。大员岛同样施行了戒严,所有在台湾的穿越众都参加了会议,身在外地的一些人也通过电台和U盘提前将自己的意见转告给了同僚。

会议的开办地点自然是建元殿。

眼下除过这里,再没有能容纳200多人的高档场所了。

尽管很多人认为应该修一座议会大厦,圆形的,很威严,就像罗马斗兽场那种,议员可以坐在里面居高临下,利用建筑物的回响来起哄发言人。

这个想法很好,不过在荒岛上建这玩意太不现实,怎么着也要去广州城之类的大都市吧?

所以大伙最终还是在建元殿里坐了下来,摆出一副传统的左文右武式开会格局。

首先出场的自然是皇帝。全套行头,从背后暗门中缓步走出的曹川微笑着挥了挥手,示意已经全体起立的臣子们可以坐下了。

这个场景就是日后“御前会议”的雏形:有关国是的重大场合,必须要有皇帝站台才算合法。

当坐在2层台阶上的夏相宣布开会后,首先由同样在2层台阶上的议长罗礼贤讲了几句,然后再由负责维护会议秩序的,一个叫周通材的司法部长宣布了会议秩序。

最后当一层台阶上的记录员和调音台伸出拇指表示OK后,会议就正式开始了。

第一项自然是夏先泽代表内阁做出的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