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明 第148章

作者:素罗汉

话说这卜老爷是万历年间的三榜末尾进士。其人虽说公务员考试成绩一般,但卜老爷生性方正,酷爱研习经义,对圣贤之道相当有钻研……换句话说,就是他死板不适合做官。

好在卜家于仙游县也算是殷实人家,族中虽说进士不多,但举人秀才不少,所以也不缺他这位道德君子。于是卜老爷的仕途就比较写意:他始终在各衙门的副职中迁转,没有当过主官。

有点狂狷气质的卜老爷到了四十岁后,发现自己愈发看不惯这官场的蝇营狗苟,再加上朝堂中党争剧烈,于是他就在自己老家附近找了这个闲差,打算一任干完,就回乡去教书育人。

不想临了却接到这样一份公文。最让卜老爷不爽的是,这份公文明摆着是打发他这个闲职去一趟大员应付差事的。在公文上有府衙和抚衙两大衙门的签押和批文——人家早已经把关节都打通了,就等着应付完差事好花公帑去结交那姓曹的海寇了!

这就是卜老爷在书房大骂一干赃官和海寇的原因。

就在卜老爷决定上折子痛骂熊文灿并一干奸党,然后挂印而去的当口,他被人劝住了。

劝他的是一位远道而来的后辈。这位后辈的名字在后世有点名气:他叫方唐镜。

不过这位明代的方唐镜可不是清朝末年的那位著名状师,他只是一个普通的落第秀才而已。

方唐镜是从杭州远道而来的,他是卜老爷一位要好同年家的客卿。此次来闽,方唐镜一是代表自家老爷看望卜老爷,除此之外,他最主要的目的则是去台湾一游——杭州站同样在当地创造了财富神话,所以很多嗅觉灵敏的士大夫纷纷派出人手前往台湾调研。

于是当方唐镜得知卜老爷发怒的原因后,正中下怀的他就急忙开始规劝老爷,准备吆喝着老卜一起去台湾转一圈:反正是公费,不去白不去。

第362章 落脚

要说这方唐镜的客卿职务可不是白给的。比起只负责捧哏和搞笑的清客来说,客卿在东家的地位就相当于师爷,是有资格参与某些事物的决策,并且被予以重任的人。

方唐镜就是这样。他不但是东家一手资助起来的文人,还娶了东家的远房侄女,算得上是真正的自己人……要不然东家也不会将调研髡贼老巢的任务交给他。要知道这可是代表着家族未来的战略投资方向,是顶顶重要的事情。

能肩负这份担子,方唐镜自然是老于世故,圆滑精明的那种人。所以当他得知事情的缘由后,就急忙跑去将准备暴走开群嘲的卜老爷给劝了下来。

方唐镜劝服老爷的理由很多。这其一嘛:像熊文灿这种货色,骂了也就骂了,反正老熊是流官,过几年就要滚蛋,他也不能把本地土著卜老爷怎么样。

但是其他人骂起来就要慎重了:卜老爷卓尔不群,雅量高洁是不假,但是家族毕竟是要在这里生活的,开地图炮得罪了那些半大不小的土著官儿,反倒是一件麻烦事。

方唐镜在卜家盘桓的这些日子里,由于他谈吐和见识都相当不俗,所以卜老爷是很喜欢这个年轻人的,尽管方唐镜已经三十岁了。

所以卜老爷在听完方唐镜的劝告后,也略微清醒了下来。他是有点老愤青,但他还没有愤到不顾家族利益的程度上。

想明白后的卜老爷大度表示:那就放那些杂虫一马,老爷我这回给皇上上书,就只弹劾姓熊的和姓焦的这两个王八蛋算了。

下一步方唐镜又给卜老爷出了主意:既然要喷姓焦的,那不如老爷亲身去一趟大员。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样一来,说不定卜老爷就能找点军购案中的把柄出来,日后喷起来才有力度……毕竟那份公文在明面上可没有任何毛病,老爷你真要捅顶头上司的菊花,那也要有实证在手才捅得爽不是?

有些时候,更换思考角度是很重要的:同样的问题往往就是这么解决的。所以当方唐镜换了个角度来诠释这份公文后,老愤青卜大醒同志顿时觉得此话有理:是需要去一趟黑洞洞的贼巢穴,回来后再将败类们杀它个干干净净了!

于是乎,一个心思各异的参观团就这样组建起来了。团员如下:团长卜老爷,副团长方唐镜;成员:卜老爷的长随小厮各一,方唐镜的小厮一。

五人团收拾准备一番后,便于1629年6月1日正式启程。大伙先是从兴化府坐船去了泉州,然后很轻易就上了去大员的班船。班船从泉州出发先是南行去厦门,到厦门后和其他商货船一起编了个组后,就直航大员了。

除了厦门港一些冒着黑烟的工房让卜老爷感觉不大舒服外,这一路上大伙倒也过得轻松。

班船的上等舱可是很舒服的。不但有洁净的床铺,还有保温壶和不漏水的保温杯这种奇物。能在摇晃的船上泡热茶喝,虽说免不了嘟囔两句“奇淫技巧”,但是卜老爷终归是茶水没少喝。另外,红色的茄汁鱼块浇米饭也让大家赞不绝口。

一路欣赏着海景,夜晚时还出舱观赏了澎湖明亮的灯塔。卜老爷就这样和方唐镜在谈谈说说之余,于正午时分进入了台江通道。

繁华的台江总能让初次驾到的人们目不暇给。然而人的注意力是不尽相同的:就在方唐镜和下人们指着船舷左侧的“海底捞”咂舌时,卜老爷却阴沉着脸,背手望向了船舷右侧的皇城。

坐落在大员岛正中的皇城褶褶生辉。在17世纪,这所被大幅面玻璃幕墙反射的蓝光和红砖包裹的建筑很是威武雄壮,还带着一些奇幻色彩。

然而就是这座在当地被称为“将军府”的建筑,却让卜老爷冷着脸看了半天。直到船只进入台江后,他才转过身来对方唐镜说道:“红砖包墙,此乃僭越之举!”

“呵呵,松翁(卜大醒字松明)您就莫要求全责备了。此处从来都是化外之所,那曹氏也是方才招安,朝廷的那些忌讳,野人怎能知道?”

方唐镜心里对卜老爷的吹毛求疵是不以为然的。眼下早已不是开国时的风气了,现如今世风奢糜,没有功名的富豪们各个身穿绫罗,车配双马,朱门高墙,早已把朱太祖定下的那些个规矩抛到了九霄云外。

即便是卜老爷所在的兴化府,在衣行宅第上逾制的人也同样遍地都是,大家出门就能见到架豪车和乘多人大轿的富商在豪奴拥趸下呼喝横行……

而卜老爷平日里对这些视若无睹,如今跑到这完全不懂大明规矩的化外之地,却偏要指摘人家逾制僭越……方唐镜不由得在心下摇了摇头:大约这松翁对曹大将军早就看不惯了,如今非要挑些刺出来才肯罢休。

……

笑眯眯地将老爷安抚下来后,方唐镜便急忙招呼下人收拾行礼准备下船。他忽悠卜老爷来此地,是为了借卜老爷办公事的光——这样才能深入考察一些此地不对外开放的项目。现在看来,想沾光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这老爷子太不让人省心了。

船队进入台江内海后,就沿着不同色彩的浮标各走各了。参观团这边乘坐的客船,则是过海去了对岸的赤崁码头。

当卜老爷看到码头上林立的吊机,铁轨和冒着黑烟的货车后,这一次他反倒是沉默了,估计是敌军太多的缘故。

赤崁码头上新修的海关大厅很是气派。和后世的各种缴费大厅同样规格的大跨度建筑,令初来的明人一个劲抬头往上看:他们想不通如此高阔通透的大屋为何没有立柱和大梁?这顶子为何没有掉下来?

新下船的旅客排着队来到了大厅门口,在得到几个腰间挂着各种警具的大盖帽指引下,参观团便依着脚下标出来的大字来到了对公窗口。

看到对公窗口里同样戴着大盖帽,穿着天蓝色短袖衬衣,蓝色肩章的女性文员后,排队上前登记的卜老爷明显有点不适。避开对面这个短发女孩子外露的脖颈和手臂,卜老爷一边默念“非礼勿视”,一边低头填了表。

然而君子这种生物毕竟是少数,所以团里的其他人都对女性公务员相当好奇。长随和小厮登记时的猪哥像就不用说了,就连方唐镜也是摇开折扇潇洒了几下后,这才开始填表。

填完表后是一些例行的问询和红外体温仪的检查。看到身穿绿色袍子,戴着口罩的怪人将一束光打到自己脑门上后,卜老爷又被吓了一跳。

像他们这种临时客人不需要关进检疫营,不过每天例行的红外测体温和指定住宿这些都是必须有的。

得知方才的怪事是郎中在探病后,卜老爷不由得心下又暗骂了几句——他对红外线一窍不通,自然是把这种举动当成了巫蛊之类的土著邪术。

所有流程走完后,参观团终于被带到了会客厅。

会客厅是公务接待专用的,里面摆放着沙发和茶几,其实就是后世车站的VIP候车厅。

沙发这玩意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由于技术含量低,现在像福州这样的大城里都已经铺开了沙发店。穿越众拿核心科技粗弹簧入股,明人股东负责招工制作。

参观团的人自然是有见识的,所以他们没有大惊小怪。

很快,两个接待人员便从侧门走了进来。打头的男人身材高大,同样戴着大檐帽。这人一来就笑嘻嘻地伸出手,和不太习惯的卜老爷握了握。而另一位相貌普通,穿着一身灰色亚麻西服的,则从头到尾一言不发,一副跟班的样子。

参观团的现在知道,凡是戴大盖帽的,都是这边的“公人”。

打头的这位自我介绍姓马,是海关的接待科长。在验看了卜老爷的公文和勘合后,马科长点点头,然后用一口带着点闽音的普通话和卜老爷沟通了起来。

马科长先是表明这边已经知道了卜老爷要来的消息,也已经有所准备。所以关于这起军购案,明天开始双方就可以进入实质性操作。

卜老爷对这一点没什么异议。

接下来就没什么好谈的了。马科长热情地将参观团成员带出了海关,领他们去了专门用来接待贵宾的台江酒店下榻。

台江酒店就在海关后门,双方之间只隔一条主马路。四层的台江酒店算是住宿区里位置最好的建筑了,能凭窗眺望台江风情。里面的客房大部分是套间,这是专门给带着下人的明国有钱人准备的。

帮卜老爷他们办好入住手续后,马科长告诉客人:明天就会有军方的参谋来对接这件事,让大家安心休息。临走时,马科长还善意地提醒各位:请好好阅读住宿指南。

住宿指南在后世很常见,但是在17世纪的大员可就是稀罕物了。所以卜老爷进门后,任由下人忙碌,他本人则饶有兴趣地拿起了印刷精美的住宿指南,坐在沙发上看了起来。

第363章 曹大头

住宿指南里面的内容分为好几部分。

第一部 分是介绍酒店和套房里的设施。这本册子里的文字和卜老爷来到大员后见到的所有文字都一样,全是缺笔少划的俗体字。

卜老爷流利地看完册子第一部 分后,便现学现卖,指挥着小厮去卫生间给他放了热水……他老人家要泡澡。

躺在洁白的浴盆里,感受着白瓷那种细腻触感,伴随着蒸腾的雾气,卜老爷舒服地长叹一声。

一米多的大澡盆自然不会是瓷烧的,难度高不说,即便烧出来瓷器也承受不了水和人体的重量。事实上卜老爷是把搪瓷表面当成白瓷了。明人洗澡,要不就是木桶,要不就是石砌的澡池,所以卜老爷没见过后世浴缸也是正常的。

这种后世最普通的浴缸,在这个年代的技术含量是相当高的。因为缺乏焊接科技树,所以洁具厂需要把整块的薄钢板先用钣金技术弄成澡盆形状,再用表面喷釉将浴缸里外搪瓷化,才能做出成品。

后世再普通不过的浴缸,在眼下由于技术难点多,废品率高,所以目前除了自用外是没有出口的,这也是卜老爷没见过的原因。

舒舒服服泡完澡,喊小厮进来搓完背后,卜老爷发现唯一的遗憾就是这趟没带侍女了——平时这些工作都是小丫头干的。

换上一身月白中单和酒店提供的蔺草凉拖鞋,卜老爷坐在单人沙发上,喝一口用经典可口可乐玻璃瓶装着的橘子味汽水,然后打开住宿指南继续研读。

指南第二部 分详细标出了台南所有景点。这些景点包括了著名的台江夜市,窑区工业旅游,还有风景美妙的天然泄湖,以及本地一些高档餐馆和购物商场等地方。

指南上不但标出了上述地方的位置和简图,还将各种公交站点,私人租车,以及徒步游览的攻略都写明了出来,十分贴心。

“倒是不怕人琢磨。”卜老爷嘟囔了一句后,又翻过下一页。

这一页上都是一些注意事项。包括住店需知,卫生检查需知,紧急求救需知等等。

当卜老爷看完所有的内容后,他又将长随和小厮唤了过来,吩咐他们去楼下服务台,将带来的银子都换成本地货币。

卜老爷虽说在意识形态方面很鄙视曹氏团伙,但是这不代表他没有生活智慧。相反,人在屋檐下的道理老愤青还是很清楚的,尤其是他这种习惯照章办事的方正人物。

所以当他看到指南上的换汇说明后,便及时照办了:外来商旅在大员居留期间,必须将手头的银钱去指定地点兑换成本地货币才可以消费。这种兑换是双向的,商旅离开前也可以将银钱兑换回来。

这一条本质上是废两改元的货币政策,在今年年初穿越众开完大会后就执行了:自1629年1月开始,帝国的直辖领土(台湾岛)范围内,国民日常消费不再允许使用旧制银钱,强制转为银币+纸钞的混合货币体系。

长随和小厮两人应声提着装银子的包袱就下了楼。财政部指定兑换银钱的地点有很多,包括商业区的银行,居民区的储蓄点,还有像台江酒店这种涉外机构的前台都可以操作。

所以两个下人走了约莫有半个时辰后就回来了。

“哗啦”一声后,长随卜贵把包袱里的钞票和银元一股脑倒在了桌面上:“老爷,全换了。”

“嗯,我看看。”卜老爷这时放下茶碗,坐起身子,用两指从桌面上那一堆钱钞中夹出了一枚亮闪闪的银币。

映入卜老爷眼帘的,是一枚核桃大小,中间无孔的银饼子。

先是银饼的边缘有一圈密集的直齿。接下来的外环,里面镌刻着一条角爪俱全的飞龙;这条栩栩如生,鳞须张扬的飞龙刚好将银币绕了一圈,头尾相接,看上去十分精妙。

下面就是让卜老爷大吃一惊的图案了:银币正中有一位约在而立之年的男子头像。这男子头戴冕冠,颈露衮服,坚毅的目光斜斜望向远方,庄严霸气,不怒自威。

卜老爷虽说平日里都用得是铜钱和银锭,但他第一时间就依靠自己灵敏的政治嗅觉猜出了这副头像的用意:这是昭告年号,就和铜钱上的帝王通宝那几个字是一个道理!

强忍住心中波澜,卜老爷用颤抖的手指将银币翻过了反面。

反面的外环同样有一条飞龙,只不过龙头龙尾和正面是相反的。而银币正中的图案则是简单明了:用麦穗和稻穗包围起来的“壹园”繁体字。

在竖写的“壹园”两个大字下方,是新历的“1850”这几个卜老爷不认识的阿拉伯数字。

“这钱是柜台上兑的?可有名目?”卜老爷细细看完银币后,先是闭目养了一会气,然后他才缓缓睁开眼,张口开问。

长随卜贵见老爷发问,赶紧回道:“禀老爷,都是从柜上兑的。听那朝奉说,这钱官名叫银洋,有个诨名叫曹大头。”

“曹大头……哼哼……曹大头。”卜老爷这时反倒给气笑了:“跑不脱那位曹将军了,好妥帖的名字!”

一旁小厮卜墨年纪不大,所以看眼色的本事还差点。见自家老爷在发笑,小孩还以为老爷是真喜欢这精美的银饼子,于是卜墨赶紧两指掂起一块银洋,鼓起腮帮在嘴边使劲一吹,然后献宝般将银币放在了老爷耳边:“老爷你听这音色!朝奉说这是防……哦,防伪,别家铸不出这般带响的。”

“还用听响吗?”卜老爷晃了晃脑袋,将银币传来的悠长回音赶出自家耳朵,然后他盯着曹某人图像上那一根根模压出来的精细头发,悠悠地说道:“便是这纹路花色,大明哪家匠人能铸出来?哼,这一个能兑一两银吧?”

长随卜贵这时已经觉察到老爷的不高兴了,所以他赶紧恭恭敬敬地回道:“是,这壹园的银洋总重七钱二分,柜上兑了咱们一两银。”

卜老爷冷哼一声后说到:“不亏,这等做工,七钱便值一两。”

卜大醒同志下意识说出的这句话,恰恰指出了银洋眼下的真实价格。事实上自从这款“曹大头”在年初发行以来,其和普通银两的兑换比例,就从来没有跌出过110%。

也就是说,在除了官方兑换点以外的私人兑换活动中,每块银元总能兑换来一两一钱以上的碎银子,最初有段时候,甚至能兑换一两三钱。

精美的图案,精准一致的个体重量,边缘的防刮齿,还有那独特的嗡鸣声,这些被附加在银币上的科技含量,就像ZIPPO防风打火机之于火镰一样,很快就被明人发现并且认同,使得曹大头的价格长期坚挺。

验看完了银币后,卜老爷又将桌上那一堆花花绿绿的纸钞挨个看了一遍。

纸钞上面的图案和银币大同小异,正面都是曹某人的半身像,背面是繁体字的纸钞面额和各种花卉。

只不过根据面额不同,这些图像也随之换了元帅服,西装,中山装等服饰,某人的头型也在大背头,三七分,中分等式样中不停切换……看来曹总这一次是真用心了,生怕后人发行新版钞票时没素材,所以照了N多高清电版数码照片。

卜老爷很快从这堆钞纸中看出了名堂:面额越大的,钞纸体积也越大。除了最小的“壹分”面额上是一个四十多岁,留着大背头的中年男人做图案之外,其余元角分上的图案,尽管服饰变了,可还是那位曹将军。

细细看完所有钞纸后,卜老爷又一次嘿嘿笑了两声。

然而老爷这次可不是被气笑的。卜老爷是士大夫,他对大明当年发行“宝钞”后的一系列骚操作是知之甚详的。包括官府征税时居然不收自己发行的宝钞这种脑残行为,包括宝钞的无疾而终,卜老爷前后都很清楚。

所以当他看到桌上这些纸钞后,很容易就联想到了纸钞的本质:这就是“宝钞”,无论印制多么精美,都是用来搜刮民脂民膏的恶物。

“看尔等如何收场!”卜老爷阴笑两声后,心情不由得好了许多,他已经在幻想这帮不学无术的海寇官儿将来焦头烂额的景象了。

……

验看完纸钞后,卜老爷变得心情不错起来。伸个懒腰,扭头看看窗外,发现天边布满了火烧云,台江已经被金光笼罩——晚饭时分到了。

“银洋锁起来,带些钞纸,咱们去下馆子!”

敲开走廊对门的套间,叫上方唐镜主仆二人后,卜老爷一行人便下楼去觅食了。

掏出袖中的住宿指南,一路上按图索骥,卜老爷很轻松便找到了附近的美食街。然后老爷在方唐镜的撺掇下,便进了一家有白胡子老叟做招牌的“啃德鸡”百年新港社土著老店。

这家由归化的新港社人开的炸鸡店生意很不错。卜老爷一行人坐在新奇的火车座上,吃了招牌野人祖传炸鸡,吃了汉堡,吃了老新港鸡肉卷,还喝了自制可乐和咖啡,最后吃了冰激凌。

事后大家一致表态:看来这新港社野人归化还是有意义的,炸鸡味道相当不错。

第364章 意向协议

吃过晚饭后,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卜老爷一行人前脚出了饭馆门,后脚便发现街边的路灯一串串亮了起来。

路灯就像信号,在点亮了台江两岸的同时,宛若地上星河一般的华光,也将大量的人群吸引了过来。

穿着蓝色工装的工人,穿着花T恤的农工,穿着白色衬衣夹克的文员,还有同样黑头发,留着月代头的矮个子倭人,金发碧眼的番人……最重要的是,穿着清凉衣服的妹子们。

卜老爷他们身不由己地被突然冒出来的人群簇拥着往灯光最亮的地方走去。这一路上满眼都是体恤短裤,露出胳膊和腿脚的女孩子,把个卜老爷看得是面红耳赤,心下大骂姓曹的荒淫无耻,土鳖不知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