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明 第265章

作者:素罗汉

于是老威廉紧急命令水手收起炮口并且降帆。身为这艘船三分之一的大股东,兼船舱里许多货物的拥有者,老威廉既然说来者是朋友,那么其他人自然不会反对。

下一刻,误会解除。

雅各布夫人号降下了帆。待双方顺利沟通再一次升帆后,大船便在小船的陪同下,于第二天正午,来到了鸿基外海。

“感谢万能的主,老朋友们居然在这里又建立了港口。很好,他们又能看见亲爱的老威廉了!”

威廉·简斯站在船头,兴奋地望着远处忙碌的港湾,以及高耸的旗帜,挥舞着短手杖,旁若无人地哈哈大笑。

威廉·简斯口中的老朋友,自然是穿越众了。

伴随着大笑声的,除了头顶大群正在刮躁的水鸟外,还有雅各布夫人号上的嘈杂水手们。

下一刻,武装商船缓缓进港。水手们喊着号子,爬上爬下,将大船上的帆缆陆续收起。而船身由于正在拐弯,也发出了欢快的咯吱声。

最终,在1632年3月1日这天,老威廉乘坐的雅各布夫人号,经停在了雏形中的鸿基港。

船下锚后,老威廉指着港湾中那两艘巨大的战舰,以及岸上大批蚂蚁般的劳工,兴奋地搂住了旁边一个人的肩膀,对他说道“看吧,罗伯特,这就是我很多次说给你听的那个势力。”

说完这句后,老威廉想一想又珍重补充道:“东方伯爵的私人军队。”

被老威廉搂住肩膀的人,是一个穿着短衬衣和棉布外套,大约二十七八岁,看上去还算年轻的绅士。

这位绅士的名字,叫做罗伯特·克劳利。

他有着一头棕色短发,圆脸,以及并不是很突出的鼻子。整体看上去,个头不高的克劳利先生脸庞很柔和,和有着鹰钩鼻子的红发老威廉不太一样。

答案很简单:罗伯特·克劳利先生不是荷兰人,是英国人。

克劳利先生来自肯特郡,是一个乡下男爵的次子。

和东方传统的“诸子分家”模式不同,西方爵位的长子继承人会得到家庭所有财产和封地。所以贵族家庭的次子们,通常在成年后就需要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了。

当然,由于从小就接受教育,有文化有修养的原因,次子们出路通常都不错。他们可以给其他贵族当管家、侍从、副官;也可以去政府部门做事、还可以去军队服役,担任低级军官。

事实上哪怕到了一战,无敌天下的大英舰队,其中大部分低级军官都是由贵族来担任的。

罗伯特·克劳利就是这样一个次子。

他成年后,先是在伦敦某公爵的私人图书馆里担任文员。之后,由于对诗歌和文学感兴趣,于是他又去西区大歌剧院谋了个管事的职务,兼任场务,日常还负责指导一些新人演员。

再往后,结婚生子的克劳利,原本认定这一生就这样了,于是他打算在市政府内谋一个长期差事。

而就在这个时候,克劳利的人生转折点来了:他的一个远房舅舅去世,死后无子。

克劳利的母亲是续弦,克劳利的大哥是男爵前妻所生,和这位舅舅没有血缘关系。这位舅舅的财产,克劳利是第一顺位继承人。

舅舅是个商人,克劳利没有继承到房产,只是继承了一笔资金和一些货物。

俗话说的好,钱壮怂人胆。

克劳利自己都没想到,拿到遗产后,他一夜间就变得雄心壮志,打算和这个时代无数的冒险家一样,去广袤的大海上寻找无尽的财富。

老男爵得知这件事后,除了咒骂一通也没有太多办法。毕竟次子们生来就是出去闯荡的命,他既然给不了次子们财产,也就没权利安排人家的人生。

不过老男爵事后,还是尽了一点自己做父亲的绵薄之力……这里当然不是给克劳利赞助一笔,家族所有的财产未来都属于长子,老男爵无权给克劳利大笔赞助。

老男爵赞助的,是一封信。

这封信,是写给老男爵的朋友兼战友:荷兰人威廉·简斯的。

老男爵年轻的时候,曾经在尼德兰叛乱战争中,和红头发的威廉·简斯一起,对抗过西班牙王国的骑兵,两人是生死好友。

就这样,罗伯特·克劳利登上了去东方的商船,于1631年冬季,在荷属巴达维亚,寻找到了父亲的老朋友,威廉·简斯。

第601章 克劳利的奇幻之旅(二)

威廉简斯一把推开船舱门,急切得大声嚷嚷道:“我的孩子,好运降临了。”

时间,已经是雅各布夫人号驻泊在鸿基港的第二天。

由于鸿基港正处于建设时期,还没有那么多码头可以同时供应舰队、本土运输船以及外商武装商船驻泊;所以头天进港后,荷兰船便被指定在了鸿基湾内一处水面下锚。

这样一来,人员物资就不方便卸载了,需要通过小船趸运。

好在雅各布夫人号这次只是临时停靠补给,这艘船最终目的是澳门和台南,在鸿基并没有卸货需求。

第二天一早,威廉简斯拄着那根当初养伤时穿越众发给他的短手杖,下船去找门路了。

而当他中午回来时,却大声地嚷嚷道:“我的孩子,好运来了!”

老威廉带回来好几个消息。

第一个消息:东方伯爵的私人军队,在不久前征服了土著王国,与本地土王签订了贸易协约。

第二个消息:因为上述消息的原因,导致伯爵手下的官员们大批到此——其中恰好就有老威廉的朋友。

第三个消息:老威廉见到军方的朋友后,得到了提前卸载货物的要求。

第四:明天正午有宴会,老威廉得到了邀请。

这几个消息,前一个对于威廉和克劳利来说,意义并不大。他们是私人海商,他们当下所处的社会位置,并不需要去关心东亚地缘政治以及由此带来的国际关系变更。

而后几个消息对于两人来说,可就影响到切身利益了!

尤其是克劳利。

事实上,在这之前,克劳利已经算得上是走投无路。

……

当初克劳利从英国出发的时候,携带的货物是十七世纪英国的传统出口物资:纺织品。

正处于“羊吃人”早期的英国,这一时间段没有全球贸易线,没有拳头商品。英国商人在全球兜售的,都是毛呢亚麻这一类货品。

克劳利也不例外。作为一个商人初哥,他出海前就把起家的资金全部换成了毛呢亚麻棉布,然后搭船出海。

而等他一路乘船到了苏拉特后,沿途收集的信息告诉他,在炎热的南亚,某些纺织品的销路并不好。

尤其是市场还面临着荷兰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竞争时。

最后,克劳利只能割肉出货,将一部分货物平价出售给其他商人。这样一来一去,算上长途运输的成本,小商人克劳利无形中已经亏损了4分之1的原始资本。

这时候克劳利才发现,他前半生引以为傲的文学、诗歌、口才谈吐等等高端能力,在商业市场上起不到什么用处。

好在不久之后,克劳利从商馆打听到了威廉·简斯的消息。于是他又搭船去了巴达维亚。

在巴达维亚,克劳利如愿见到了命中贵人:老威廉。

老威廉看完信件,唏嘘感慨了一会后,第一时间就把克劳利认成了自己的亲侄儿:当年老男爵在战场上是救过老威廉性命的。

这之后,濒临破产的克劳利终于时来运转。

他首先在老威廉的建议……其实是“命令”下,迅速将手头所有货物出清,回拢资金。

接下来,他跟随着老威廉上了“自家人的船”:老威廉刚刚买下了雅各布夫人号三分之一所有权。

再之后,克劳利随船返回印度,并在印度沿岸的几个城市盘桓了半年时间。这期间,克劳利将所有资金都采购了老威廉指定的货物。

也就是说,现如今在雅各布夫人号货仓里停放的那些货物,是克劳利最后一博了。

然而老威廉今天带来了好消息:军队的老朋友得知情况后,要求雅各布夫人号提前卸货。

“感谢万能的主!威廉叔叔,这真是一个好消息,终于不用再闻那股粪便的味道了!”

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克劳利在胸前划了个十字。

老威廉则哈哈大笑:“克劳利,我可怜的,从宴会中来到船舱的克劳利……你要学的还有很多。重点是,现在,你是个商人,所以不应该歧视马粪,那是金钱的味道!”

是的,老雅各布夫人号的船舱中,最重要的货物,是三十匹马瓦里马。

马瓦里马,印度优异马种。这是一种优雅强壮的中等高度马,其被人类培育使用的时期,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战场。

马瓦里马是阿拉伯马和土库曼斯坦马杂交的后代。这种马曾作为骑兵用马,伴随着主人攻占了一座座中亚城池。

由于土库曼马曾经是亚历山大大帝的军马,所以其后代马瓦里马,也特别适合在干旱贫瘠的地区生存。

马瓦里马的这一点优势,穿越众十分看重。因为未来的帝国骑兵军团,势必要在戈壁、大漠和塞外饮风踏雪追亡逐北,马瓦里马是陆军骑兵计划中重要的马种储备。

所以当驻扎在鸿基堡的陆军得知老威廉的船上有种马后,第一时间就发报给广州和台南,要求马场即刻派人来鸿基接管马匹。

陆军的急切并不是空穴来风。十七世纪帆船运输条件恶劣,老威廉之前采购的马匹总数其实是三十六匹,然而在航海过程中马匹需要草料和大量淡水,这都是船上缺乏的东西,另外还有卫生情况也不容乐观。

所以,即便这一路上尽了最大努力,当雅各布夫人到鸿基时,也已经死掉了六匹马,剩下的三十匹状态也算不上好。

于是陆军要求迅速卸货,将马匹先弄到岸上调养。等过段时间马儿们恢复健康后,陆军再安排更加专业的船只将马儿运走。

陆军不想再承受任何一匹种马的损失。

拥有信息化优势的穿越势力动作是很快的。老威廉回来后不久,几艘交通艇便来到荷兰船泊位联络。与此同时,这边陆海军已经沟通完毕,原本鸿基主码头上停靠的一艘战舰,立即升帆起航,给荷兰船让开了泊位。

荷兰船来到繁忙的码头后,是无比繁忙的场面:川流不息的运煤队伍,以及大批在围堰中搭设水泥基桩的劳工。

之后,第一匹马儿从舱里被推出来后,克劳利先生第一次见到了传说中的机械:由一组蒸汽动力系统运作的吊臂,轻巧而又舒缓地将马儿从船头吊载到了码头。

“哇哦,神奇的机械动力!”

克劳利是学过数学和达芬奇几何的文化人,所以他并不像老威廉这些粗人一样凡事往上帝和神学方面靠,而是第一时间意识到了问题关键:吊臂的动力。

可他无法观察到想看的东西,因为整个动力系统都藏在一间码头上的小房子里。除了房顶冒出的黑烟外,克劳利看不到什么。

身处异乡,谨言慎行的道理他还是懂的。所以克劳利最终只是把疑惑和求知欲压在了心头。

机械系统效率很高,用了大概两个小时时间,船舱里的马儿们就被转移到了岸上。

然后老威廉带着两个皮肤黝黑的印度马夫上岸,与陆军办了交接手续,连人带马一股脑交给了军方。

克劳利站在船头,仔细观察着东方士兵。这些士兵统一穿着绿色薄棉布铜扣短上衣,相比欧洲士兵算得上“宽松”的裤子,以及闪亮的短帮黑皮鞋。

从士兵身上各种闪亮的金属物,以及整齐的队形和枪械看来,最起码,他们的主人拥有很多财富是肯定的。

这一点,也和克劳利之前收集的信息相符。老威廉告诉过他,东方伯爵的私人领地极其广大,财政充裕。

最后,被一个戴着奇怪军帽,看不清面孔的军官在肩膀上拍几下后,老威廉喜滋滋地回到了船上。

关上舱门后,老威廉一脸得意的出示了那张短短的收条:“烫手的马儿们终于在死亡前被主人接收了。克劳利,我们下一步,只需要去广州领取报酬就可以了!感谢上帝,赐予了虔诚的子民好运气!”

见威廉一副卸下肩头大山的轻松模样,克劳利不禁有点担心。他实在对这张三指宽的纸条有点怀疑……尽管纸条的纸质非常洁白挺括,属于高级货。

于是克劳利小心疑问道:“威廉叔叔,您确定能用这张,嗯,‘简陋’的纸条在澳门得到我们的货款吗?”

“孩子,你还年轻,经历的事太少。”老威廉一边珍重地收起纸条,一边说道:“东方伯爵的领地,有着世界上最廉洁的行政系统。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放心吧,关于伯爵领地更多的了解,等你到了澳门就会有了。”

“哦。那么,威廉叔叔,我们接下来做什么?”

“接下来?呵呵。”

老威廉用拇指抹了嘴角上翘的大胡子一下,这是他心情愉快时的小动作:“既然船停在了码头,既然老威廉在这里有大人物朋友,那么,我们可以进城,先去洗个澡放松放松……晚上有主人举办的宴会,这是我们接到下一份委托的好机会,我会带你参加的!”

说到这里,老威廉突然想起来了什么:“把我给你的那两套衣服拿出来,就现在。我们需要更换服饰,才可以更好地获得机会!”

第602章 克劳利的奇幻之旅(三)

早在巴达维亚出航前,老威廉就给克劳利准备了两套西服。老威廉知道,想栽培这个送上门的老友侄子,就一定要和某势力搭上关系。

对此老威廉深信不疑。他本人就是靠着这点,从一个嚼着烟叶替人卖命的老佣兵,变成了如今的威廉先生,一位受人尊敬的富商。

所以老威廉很注重细节。

于是乎,克劳利从行李箱中,翻出了那两套从没有上过身的简单服装。

“很好,现在我们进城,带上衣服和羊皮纸。”

“是我想的那些羊皮纸吗?”

“是的,宴会中有关心它的人,我昨天见到了。”

……

从码头去鸿基堡很方便。下船后,就有瘦小棕黑,穿着整齐橘黄色马甲的安南滑杆车夫在揽客。

克劳利自从来到东方后,在不少国家和城邦都坐过滑杆,其形制大同小异。于是他很自然地和老威廉雇两副滑杆,一前一后进了城。

码头距离鸿基堡西门很近,只有300米距离,刚好在城头炮火最佳覆盖范围内。

不过引起克劳利注意的,并不是城头的大炮,而是脚下的煤渣路。

掺杂了石子的煤渣路黑亮平整,从码头一路通进了城内。坐在滑杆上放眼望去,码头东边还有几条同样的煤渣路通向内陆。路面上有川流不息的安南人推着小车,将黑色的煤炭顺着坡板推进船舱。

“威廉叔叔,明国很冷吗,为什么港口在大批输出煤炭?”

“并不冷,至少在澳门和大员并不冷。”

克劳利的问题有点深奥,十七世纪的老威廉怎么可能有工业化和煤炭之间关系的认知。想了想,老威廉最终说了个模棱两可的回答:“或许是军火工厂和铸币工厂的原因吧。伯爵需要很多火枪和大炮来维护领地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