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素罗汉
这一刻,饶是情报局老资格特工,二人对于人生中第一次获得奖章,对于人生中第一次获得同僚和总局“大人物”认可,也是激动不已。
他们强忍着心中翻滚的情绪,嘴唇有点哆嗦地走上前,面皮僵直,挺直身躯,等待着南望给他们授勋。
和军方强调勇猛无畏精神的系列勋章不同。由于特工大多时候需要暗中做事,所以情报系统的勋章,寓意多是用来表达隐忍、坚毅等核心思想。
就连名称也是如此:恒毅勋章。
装在锦缎盒子里的恒毅勋章,是后世常见的八角样式。
而恒毅勋章所对应的功劳,则是三等功。
三等功有多项针对条目。套用此刻的黄忠二人,就是克服困难,积极主动、迅速有效地提供后勤、技术或者其他作战保障,对完成任务有较大贡献这一条。
下一刻,南望将漂亮的勋章别在了二人胸口。
勋章图案很简单。四周呈现光芒放射之余,正中是压模白桦树……象征着冰寒中不屈,贴合题意。
恒毅勋章图案简单,但材质不错。其基料是镀铜马口铁,章链采用花丝镶嵌的中国结工艺,四周配有明式手工蓝色珐琅雕花,中心冷压成型,可谓制作精良,各处细节无不宣示着情报总局财大腰粗的一面。
简短的授勋仪式到这里,基本就要结束了。
如果是在总部或者后方大站,按理还应该有颁发奖状奖金房产证等仪式。
然而现在在“敌占区”,所以南望接下来也说明白了:“如今我等身处险地,其余见诸文字之物……规矩你二人懂的,都在总部备案,回去后自领就好。”
“属下明白规矩!”
和当年土共起家时比起来,一干穿越众现在真可谓是五星开局了。既然是这样,那么给立功手下的奖励,也就不仅仅限于精神方面了……有钱人邀买人心嘛,物质奖励简单粗暴,明人层次低,不听大道理,就吃这一套。
包括军警宪特等各大山头在内,现如今但凡有资格得到三等功这一级别奖励的人员,都会伴随着相应的财物和住房奖励。
如今新区的房子可不便宜。
如此,今天这场简短而又隆重的授勋仪式,就要完满结束了。
最后一步,获奖人接受全体队员羡慕嫉妒恨的眼神和鼓掌致敬……两位有了恒产的获奖人这一刻激动万分,热泪盈眶,表示要誓死追随曹大帅,竭诚听命于南站长,争取再立新功,搞它个二套房留给儿子住。
仪式完毕后,南望又顺势任命黄忠为武汉站情报组副组长,任命房延孝为行动组副组长。
这两个任命是题中应有之意。
不说黄忠二人命好,赶上了武汉站起势这一茬。单说这几日,自南望率领大部队到埠,黄忠组将一应后勤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各种信息渠道收集齐全,就说明此二人业务精通,在之前漫长的潜伏期里,是一直在兢兢业业认真工作的。
这也是南望在通电报的第一时间,给黄忠组报功的原因。
……
奖励了有功人员,提升了部下士气,整合好内部后,南站长开始日常工作了。
在一地建立情报机构,尤其是武汉这种甲类大站,那是半点也急不得的。根基打不好,日后很可能就会在某个小地方出大差错。
所以南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按部就班,不疾不徐,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行走。
首先,南老爷在购了新宅后,并没有急于开设新商号,而是继续交际。
在这个过程中,南老爷不光去会馆与人攀谈,他也会邀请一些合眼的商贾来自家的新宅做客,洽谈生意。
与此同时,逐渐熟悉情况的南老爷,又开始连连投帖,寻机拜访本地的一些头面人家,商业领袖。
这类人在明代大多是某一行的会长,都属于长袖善舞之辈。江南来的南老爷既然把帖子和礼物都投到了,那肯定没有不见之礼。
所以南老爷踩地皮的活动也进行得比较顺利。至少这段时间,本地商圈也知晓了他这个杂货商的存在,多少混了个脸熟。
然而也就仅止于此了。
夏口作为天下通衢的大商埠,每岁到这里意图干一番事业的商人不知凡几。然而起起伏伏之间,最终能获得成功的终究是少数。
像南老爷这样来踩地皮跑门路的,大家见过太多,所以多是观望态度。
当然,准备好了诸般手段,准备让这个南方来的阔佬好好领教一下什么叫做“欺生”的本地各路黑白团伙,也已经在摩拳擦掌磨刀霍霍了。
南老爷貌似对这些一无所知,因为他很忙,顾不上这些鸟事。
如此这般,到了4月中旬,场面上的事情大致都跑得七七八八,南望于是打算就近选个吉日把商行开张——他跑门路这些天,情报组和行动组都没闲着,已经使银子盘下了官街左近,石马夹街里的一溜三间门面,外带后院。
石马街虽说不是正街,但是距离正街也就几个街口的距离,而且距离江岸码头很近,同样繁华热闹,是合适开商行的地方。
如此一来,开业前的准备工作就开始进行了:定制新匾额、将库房的货物搬至商行、预订酒席、给各路商人朋友发请帖……
事务繁忙,好在武汉站人手充足,现在还有小小的外围组织,所以这些工作都有条不紊地开展完毕。
如此,在开业的前三天,各路黑的白的,明的暗的朋友,都做好了参与“客博阁”商号开张的准备。
然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南老爷却在第三天一早,坐着东广福号,跨江去了武昌城。
事实上,南老爷的几张拜帖,早在七日前,就已经送进了武昌城内。
明朱元璋攻克武昌,设湖广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等“三司”衙门,衙址均设在武昌。
明英宗年间,于武昌设湖广巡抚一职。此时武昌城内衙门云集,既有省级的三司衙门,还有武昌府级、江夏县级官署,因此称之为“湖广会城”。
武汉站作为情报总局的重点建设项目,站长南望早在出发前,就已经获得了高速海邮系统送来的几封推荐信。
这些信件是北京站运作的。写信人,都是目前在北京城里有实力的大官僚。
而写信人的目的,就是给武昌城里的故交好友,推荐南望这个“小老弟”,求知交好友照看一二。
按照预案,南望可以酌情启封这些信件,来迅速营造当地背景。
于是,在武汉客博阁开张前一天,从武昌城归来的南老爷,先是连夜请来裱糊匠,将一副墨宝挂在了商行内。
这副墨宝只有两个字:“永隆”。
字画上的私章,落款是新任湖广巡抚王梦尹。
翌日,鞭炮响过,各路宾客纷纷进门后,顿时震惊于南老爷的背景:这永隆二字是巡抚大人亲笔手书,盖了私章的,不是幕僚写出来混钱的那种。
各家人物顿时对南老爷刮目相看。
紧接着,更令人吃惊的一幕出现了:夏口镇实际上的老大,夏口通判袁火昌袁大人,带着全套的仪仗官牌衙兵,前来给客博阁南老爷随喜。
这一刻,群小退散,诸邪避易。
第653章 贺喜的背后
新任湖广巡抚王梦尹,字叔任,北直隶真定府宁晋县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
此人在朝中混了16年穷京官后,这次是以右佥都御史衔出抚湖广。整个过程平淡无奇,就是京官熬级别终至外放的标准套路。
有鉴于此,王大巡抚本人还是很好说话的,尤其当朝中大佬来信有所请托,他自然要对素未蒙面的南望南老爷照看一二。赐一副亲笔墨宝用来镇宅,属于正常应对方案。
能外放的穷京官,一定是个有派系懂做人的穷京官……没派系不懂做人的那种……就是个穷京官了。
巡抚大人应对得当,但是夏口通判袁大人,这次貌似有点应对过头。
后世改革开放,官员拼命招商引资,之后参加企业开幕仪式,那是再平常不过的事。领导届时多半还要剪彩讲话……这属于配套服务。
而现如今是十七世纪,是一个讲官威讲官声讲仕林风评的封建官僚社会,不兴改革开放那一套。
所以夏口通判袁火昌袁大人,这次真过火了。
通常来说,官员参加“友商”开业,一张名帖就足够,贺客们自然会领悟其中代表的意义。
如果老爷硬要亲至的话,能被社会接受的最顶格表现,则是青衣软帽,小轿一顶,悄然而来,淡淡道贺……这已经是自家小舅子开业的档次了。
以上做派不但符合社会期待值,也符合儒家精神。更加重要的是,此举不会在官场留下恶名和蠢名——官员本人亲至所带来的影响力,并不比一张名帖高多少,可是后遗症不少,很容易就被人抓到把柄参课。
然而这一次客博阁开业,袁通判却是浑然没有在意各种潜规则和后续麻烦。他不但亲身而至,而且身穿官袍,座下八抬官轿,前后差役鸣锣开道,一路呼喝而至,分分钟搏上热搜的架势。
这才是开始。
客博阁门前下轿后,方面大耳,留着三缕黑须的袁老爷,不但给闻声出迎的南老爷道喜,还和南老爷当街攀谈,说着好大声的吉祥话,附送仰头大笑,把戏路做了个十足十。
众多围观的贺客也被袁大人这一套给惊了个十足十。
那么说了半天,袁通判到底是何许人也?
在这个时间段,夏口(汉口)镇早已是天下有数的大商埠。身为槽盐槽粮在北中国的官方指定转运枢纽,繁华的汉口和佛山镇、朱仙镇、景德镇并称天下四大名镇。
然而名声再大,经济再发达,也不能改变一个事实:汉口镇依旧是县级行政单位。
也就是说,汉口镇理论上,最大的官儿是县太爷。
没办法,明代皇帝思想僵化,哪怕再繁华,也不会给汉口升档到地级市,县级市也不行。
当然了,由于汉口日渐增长的工商规模以及随之而来的实际公共服务需求,官府也不可能真撒手不管……毕竟一个县太爷操作不了这么肥……复杂的业务。
别说县,汉口镇的实际GDP早已超过了很多府级单位,公务需求也超过了一府所需。
于是,湖广布政使衙门在很早之前,就将汉阳府通判派驻在了汉口镇“帮办政务”:汉口镇的上级行政单位就是汉阳府。
通常来说,通判这个职务,在一些下等穷府都是可有可无的打酱油位置。
然而在汉口,这个通判职务却是极其重要的。这是除了盐政、漕运、河道等专业衙门外,全权管理汉口镇日常行政事务的最高级别政府部门。
官场上的事,一旦形成惯例,那就不可撼动了。时至今日,汉口通判一职,早已演化成了专责施政汉口的固定职务,有点类似于后世的单列市。
以上,就是今天贺客们吃惊十足的原因。
袁火昌这位通判,官不大权利极大,是事实上的汉口隐性府台。
那么看到府台大人今天如此不计后果地给某人撑腰,在场贺客吃惊之余,心下顿时多了十分的警醒:“破家的县令灭门的令尹,与这位南老爷,日后还是结个善缘为妙”。
接下来,通判大人不出所料,又大方地参与了开业喜宴活动。
宴席上,袁大人面露春风,不但与与会宾客亲切交流,而且酒到杯干,全程谈笑风生,可谓给足了南老爷面子。
同桌的各位商行大贾,这一次反而拘束了形状,并没有脑残一般去探问袁老爷和南老爷之间的关系——袁老爷今天的“癫狂”表现,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意义上的官商合作。
不论双方之间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眼下这情况,在座人等事实上已经嗅到了危险味道。没有摸清事情首尾之前,这些历经世事的老油条们,压根没人再敢轻举妄动了。
最终,一场别开生面,超出所有贺客预料的开业典礼,在各怀心思的道别声中拉下了帷幕。
经此一事,由上海到埠的南老爷,以及他所开设的客博阁杂货商号,一夜间在夏口(汉口)镇站稳了脚跟。
无论白道黑道,在这位打通了天地线的神秘商人面前,都收起了爪牙,变得客客气气和蔼可亲……大家和气生财嘛。
南老爷在显露了手段后,倒也没有再出什么惊人之举。
接下来的时间,他除了安顿生意之外,一应活动都是寻常路数,很是低调:参加商会,拜访友商,与人在茶楼小酌谈一谈生意喝喝茶之类。
闲暇时分,南老爷多是本份居家,研读四书五经,不失秀才本色。
如此,七日之后,南老爷发自上海的第二艘货船到埠了。
这艘新到的货船,明显是之前就用电报沟通提前启程的,现在来得正是时候。
之所以说刚好,盖因南老爷商行开张,生意还是不错的。
虽说批发的大多都是些寻常杂货,但架不住夏口繁华。再者,很有些本地商贾愿意进一点南老爷的货结个善缘,所以头一船发来的货已经卖了不少。
然而这第二艘船上装着的,可就不全是寻常杂货了。船上不但多了50桶水泥,还有一个工程组,其中包含了工程技术人员、账务人员和有经验的工匠。
是夜,闻信亲自赶来的袁通判,这次可真真是青衣软帽毫不起眼。而当袁老爷亲自下舱检查完货物后,更是一叠声地催促丛人:“快,快,连夜给本官卸了,都进甲子号官库!”
“卑职遵命!”
看袁大人恐慌的眼神,仿佛生怕站在船头赏月的南老爷反悔一样。
下一刻,袁老爷出得舱来,三步并作两步,对着南老爷长揖到底:“先生如此信人,学生铭感五内,这厢代万千黎民,谢过先生及……诸位大人了。”
南望闻言,赶紧上前扶起对方:“大人不必如此见外,须知这点水泥才是第一批货,往后日子还长着呢!呵呵。”
……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穿越者虽然掌握着领先时代的科技和知识,但要在远离老巢几千里外的地方搞定一任知府,说到底也不过是最实在的权钱二字。
搞定巡抚大人靠得是权,而袁通判这里,就是钱了。
袁火昌其人,有关这位普普通通的明代官员,其在历史上唯一留下的痕迹,是一项工程:修堤。
真实历史上,恰恰就是在这一年,公元1635年,汉口通判袁火昌主持修筑了一道江堤,西起硚口,东止今江汉区东堤街。
正是有了这道堤,才在今后的几百年岁月里,保证了汉正街不被江潮侵害。
为纪念袁通判,后人将这道堤称为袁公堤。
虽说在民国之后,袁公堤由于城市改建而逐渐消失在长江岸边,但是历史记住了这道堤坝,袁火昌的名字也由此留在了地方志和府志上。
造桥修路这种事,无论在哪个朝代,永远是高大上的选择。
比起张良萧何这种名垂青史的少数派,数量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寻常官员,假如想在史册上留下自己的名字,那么造桥修路基本就是这些官员唯一能选择的路线了。
无数鲜明的例子都阐述了这一路线的可能性。
蜀郡太守李冰。千百年后,没人知道他有什么其他政绩,然而就是靠着修造都江堰,这位太守老爷硬生生从秦代被人传颂到了明代……乃至后世的课本,太守李冰和他的都江堰,都是重要知识点。
上一篇: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下一篇:开局顶流的我怎么会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