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明 第47章

作者:素罗汉

这几样展示品眼下穿越众还造不出来。煤油灯和打火机缺石油,短期内不用指望;玻璃制品倒是没有材料限制,眼下窑区正在兴建玻璃窑,林氏下一趟来大员,估计就能有货。

正是因为造不出来,所以这几样好东西,就成了罗教授嘴里的积分兑换品——林家兄弟想购买煤油灯,只有多往大员运货,攒够积分后才可以兑换,至于何时能攒够积分,那要看何时挖出石油……本积分规则最终解释权归罗教授所有。

……

“这伙髡人还真是机巧,做出这许多好玩意。”罗教授走后,林保安爱不释手地把玩着zippo,比平时亮度高出许多的小屋中,不时传来打火机清脆的“叮叮”声。

“大约这几样也不好做,看那劳什子积分就知道。”林保全这时趴在桌上,一边入迷地调节煤油灯亮度,一边幽幽地说到。

“要我说,这铁壳就该去了,换成金银纹饰壳……琉璃灯,金银盏,再配上这不冒烟的髡人火油,乖乖,五哥,你说福州城里的大户,肯不肯500两买一盏?”林保安见五哥在意煤油灯,这时两眼发光,随便就想出来一条以包装占领市场的月饼路线。

林保全没有答话,坐起身,翘起二郎腿,拿起桌上的煤油瓶,玻璃镜,他开始一样样细看起来。

许久之后,林保安抬起头,这一刻他眼中似乎明亮许多,张口问道:“不算公帐上的银子,老家你有多少现银?”

“私银?”林保安一时间没有反映过来,想想后才说道:“这个大约不多,一千多两吧,要回去问婆娘。”

“怎么才这么点?”林保全听到数字后,皱起眉头。

“都在货上押着。”林保安见族兄脸色不好,有点期期艾艾的回道:“婆娘年节盘了间锦缎铺子,新进些泉州锦,又买了小厮……咱们本就没多少银子啊,大头不都是公中的?”

林保全听到这里不禁摇摇头:“这趟回去要买船,你想法子凑钱出来。”

“买船?买船大头也应该从公账……”林保安说到这里,突然间停住嘴巴,在和族兄对视一眼后,林保安明白过来。

“咱们还要养着那帮废物到什么时候?”林保全见族弟明白过来,也就不再掩饰自家的想法:“新船就你我二人出银子买,不要别家的股,放着这么好的买卖再不搏一铺,何时搏?”

林保安这时已经完全明白了族兄的意思,想想后,他脸露难色:“五哥你既然打定主意,我自无二话,就是怕银子不凑手:兴安平号当初是2000银子买回来的,再备办一船货的话,还得万把两银子,咱们没这么多啊!”

“两千银子不够!”林保全这时长身而起,不停在屋里来回踱步:“新船是你我兄弟安家立命的本钱,要买就是八百料的大船,船料要好,船要新,怕是三四千银子才够。”

无视此刻张大嘴的族弟,林保全越说越兴奋:“卖,统统卖掉!绸缎铺子盘掉,小厮卖去堂子,婆娘的头面首饰都拿去典掉!咱们这趟回去,日子不过,脑袋当掉也要凑出来船钱和货钱!”

“唉,可惜了那个小厮,模样俊俏,我爹蛮喜欢。”林保安见五哥决心已下,向来唯林保全马首是瞻的他,这时再没有二话,迅速转变思路,已经开始考虑怎么从老爹手里卖出小厮了。

“你爹!对,你那死鬼老爹埋下去的棺材本也要挖出来,嗯,这么一来,再算上我家那些老本……江湖上朋友再筹措一些,也就差不离了。”

林保安的表情已经有点呆滞:“族中相借一点岂不是更便宜?”

“那帮废物的银子少借为妙。”林保全用一种“你懂得”眼神看了看族弟。

见族弟点头后,他这才说道:“这帮髡人眼下立足未稳,正是千金买马骨的时候。你我这趟只一船铁料,就得了观天测位的这许多好处,可见此地急需船商往来。”

林保全这时走到桌旁,轻轻用手指弹了弹桌面上那一盘铁艺鲜花中间突出的花蕊,然后得意地说道:“咱们自家买的船,装什么货是你我说了算。便是头几趟只运铁料,有那积分法子托底,咱们也不亏。”

顿一顿后他继续说道:“眼下大员开埠的消息还未传出去,咱们因缘巧合来此,算是消息上占了便宜。这积分一说,在我看来就是不论贵贱,依多为胜,铁料这等粗货反倒占便宜。等积分攒出来,这些金银盏,水晶镜咱们先行兑到手,到时拿到福州杭州一出手,嘿嘿,嘿嘿。”

林保全说到这里,和族弟对视一眼,小屋里顿时传出来一阵招牌式的坏蛋笑声。

……

第二日一早,元气满满的林氏兄弟找上门来,打算和罗教授商量再买一套测量仪器——既然要买新船,就不能只有一套,海路多舛,船队被大风吹散也是常事。

机器猫依旧是满脸笑容,在听完兄弟俩买船的构想后,并没有显得多惊讶,而且他仿佛早有准备一般,当场就从神奇口袋里掏出了珍珠……其实是信用贷款,花呗。

罗教授表示:他很支持贤昆仲自主创业,所以愿意用低息贷款的方式,来帮助兄弟俩渡过前期的资金难关。

当然,亮闪闪的珍珠不是那么好拿的,接下来某人就开始提条件了。

一张画着林氏兄弟最熟悉不过的福宁州地形图,被罗教授亮出来。这张地图的比例尺比较精细,上面已经贴心的用华里和繁体字标出了一些特殊的地点。

罗教授首先指着地图上方的一处标着“玉林银场”的地方,问二位知不知道这是哪?

林家兄弟怎能不知道银场?

位于福鼎氡泉保护区,后世叫做叠石乡这块土地上,矿产资源丰富,有大量铅锌矿,并伴生银、铜、铬,硫、铁等十三种有色金属。

此处在宋代就已经开发出玉林银场,是由官府控制采挖,明代一般无二,银矿官营。

既然兄弟俩知道地方,那就方便了。罗教授随即拿出几张照片,上面都是一些黑色和灰色的石头,然后递给兄弟俩。

在二位仁兄翻来覆去研究“画稿”的同时,罗教授告诉他们:派点人去银矿区附近找这种石头,找到后带来大员,如果确实是这边需要的,那么一斤石头5分银,这边包收。

和生铁一般价的石头……原本满肚子疑问的林家哥俩,这一刻瞬间闭嘴,再无半句废话。

见兄弟俩识相,罗教授也就不再啰嗦,只是叮嘱他们,派去采集石头样品的人,一定要记清楚地点云云,另外,各处银坑铁厂采出来的废石,也要带一点样品回来。

穿越众的目的是铬矿。

铬矿在福鼎产量不多,品味也低,而且多数都是伴生矿,以后世的标准,是不划算开采的。穿越众也是没办法才出此下策,能弄一点算一点吧,谁让南亚的高品位铬矿现在够不着呢?

说完铬矿的事,接下来是另一种石头:叶腊石。

叶腊石里面含有铝,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穿越众现在急需铝来制作电炉盖上的耐火砖,还有炼钢时用的脱氧剂。

叶腊石要便宜一点……2分银子一斤。因为叶腊石在福建到处都有,地图上福鼎附近的产区还不少,而且叶腊石顾名思义,外观细腻有光泽,可以制作印章,很好区分。

兄弟俩继续把一叠画着花石头的彩色照片揣进怀里……

……

接下来是最后一项:人。

罗教授直言不讳的告诉二位:大员眼下缺人。如果二位觉得赤崁新区的居住条件还过得去的话,那么可以把消息散播出去,顺便捎带一些在福北活不下去贫民来此地安居,到时候穿越众会按照人头给钱,价格比照摩云观的流民成本。

真实历史上,今年福建会遭遇大旱,得了官身的郑芝龙会在熊文灿支持下,拿出大笔银子,“召得饥民数万”,这是有史以来大陆第一次大规模往海对岸移民。

穿越众现在一样在做着从海对岸移民的准备,包括让林家兄弟在福北散播大员有吃有喝……人人有功练这种消息。

这样的话,无论1628年的局面是什么走向,穿越势力能否如期消灭郑芝龙匪帮,勾搭上熊文灿,大员都能从福建的大旱中,分得一杯羹。

第153章 妹子

林家哥俩从港务局的移动房里出来后,互相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眼中蕴含着的激动和兴奋。

罗教授低息贷出来的,是总价约5000两的珍珠和银子,这笔款子顿时解决了哥俩的燃眉之急。如此一来,他们回去后再筹措资金,会轻松很多,后续只要跑一趟福州,把珍珠出手,兄弟俩就离摆脱家族困缚,拥有自主创业的第一条货船的梦想,近在迟尺啦!

林氏兄弟现在对这帮髡人的看法,也改变了很多……屁股歪了,看法自然就歪了。现在罗教授在两人的眼中,已经变成了仗义疏财的宋公明哥哥,而赤崁新区也变成了好人扎堆聚义的梁山泊,这帮人除了头发短一点,再没有缺点。

……

回去合计一番后,两人发现诸事已然办妥,现在就等着去窑区参观一圈后,过几天搭船顺利回家。

兴安平号运来的货物,已经入仓交割完毕,而大员眼下能出口的四种粗货,林氏也酌情选购了其中两款,作为返程所用。

这四种粗货是:木料,红砖,食盐,土水泥。

砖头林家不需要,闽北本地就产青红砖。虽说大员出品的红砖笔直整齐,比当地土砖质量高,但是闽北说白了就是个十八线贫困山区,没有那么多富户消费奢侈品,运砖头远不如运盐划算。

木料更不用说,有明一代,福建出产的杉材都是江南地区最重要的建筑和船料来源。

林保全选的是盐货和水泥。

窑区出产的盐货,今天正在装船。盐货里有一小部分是盐场试生产出的粗盐,其余是窑区出品的细盐。

无论粗盐还是细盐,品质都远远超过兄弟俩惯常见到的各种杂盐。工业化生产的细盐和后世小袋装的超市盐没有区别,洁白细腻,毫无杂质,咸味纯正,后味甘甜。林保全当时第一口尝到盐货样品后,就决定回程时把货仓都塞满盐包。

然而当他在赤崁转悠两天后,突然发现工地上的土水泥也比较好用,于是货仓里又添了一点水泥。

土水泥其实并没有多土,所有包括石灰,粘土和炉渣在内的配料,和后世并没有区别。台南平原矿产资源匮乏,唯独在后世能够得上工业开采标准的,就是石灰岩资源。穿越众的水泥配料其实相当良心,石灰比例肯定是超过县长小舅子家的小水泥厂产品。

然而配料再好,设备跟不上也没用。后世用来焙烧水泥的,爆米花一样不停旋转的那种回转窑,眼下工业部还不打算进口——体积太大,配套设施太多。

没有回转窑,就只能用老式的层叠法焙烧,这种焙烧方式原料受热不均,所以成品的效果差强人意。

当然,即便是老式水泥,效果也足够震撼到林保全这种土著,所以兴安平号在回程的时候,还会捎走几十包土水泥回埠贩售。

这些粗货外加火绳枪和两门小炮,已经完全超过了兄弟俩的预期。另外,梁山好汉们这几天正在突击培训兴安平号上的一些船员,荷兰人遗留下来的火药被用来打炮放枪,培训学员如何杀人放火……讲真,穿越势力如此周到的服务,也没谁了。

……

两天后,林氏兄弟终于如愿以偿,被获准来到窑区参观。

参观效果自然是相当强劲,唱秦腔的老头第一次看李贞贤阿姨的扇子舞,震撼也不过如此。

到处都是响亮的轰鸣声和尖利的啸叫,脸上蒙着布片的工匠,喷射着火花的砂轮,被大铁锯瞬间切开的大木。

还有那宛若地府般的炼钢车间……巨大的铁炉吞吃掉铁料,头顶滑动着的铁爪,铁炉吐出的通红铁水,蓝色的精钢锭……

古代铁场需要雇工的数量很多:“有凿矿者,有烧炭者,有煽炉者,其余巡炉、运矿、贩米、贩酒等役亦各数十人,是一炉常聚数百人。”

林氏兄弟无法理解这种不需添碳,搅炉,拉风箱,只有几个貌似什么都没做的闲人,就能炼出精钢锭的神秘方式。兄弟俩从炼钢车间出来后,腿都是软的——狂野的炼钢过程和极端稀少的炉工,这两者的结合令他们感到诡异和恐怖。

陪同参观的罗教授善解人意,赶紧带兄弟俩去不那么震撼的砖窑放松放松。

砖窑效果不错,至少电力驱动的制砖机不吵也不闹,看着工人这头把砖泥铲进制砖机,那头就不停吐出来整齐的砖坯,林保安实在按不住心头疑问:他现在就想知道,这些机关铁器是怎么动起来的?

罗教授自然不可能给二位介绍法拉第同志,遇到这种说不清的时候,他只能用屡试不爽的东方天元不动如山大法来解释——单手指天,面带神秘微笑,微微摇头。

哦……这下林家人秒懂,看来这铁器无风自动的法子是髡人的不传之秘啊,怨不得这帮髡人在此地开山立柜,原来有秘法在手!

林保全和族弟的观察视角向来不一样,族弟是微观,而他属于宏观。所以当族弟在打问人家的秘法时,林保全早就跑到一边,感慨地看着那川流不息,不停出砖的轮窑,以及砖场上那一望无际的红砖垛。

在林保全眼中,木器厂那些分分钟被切片的巨木,在未来就是一艘艘战船;铁场那些半个时辰就能炼出来的精钢,未来就是枪炮……

他的思绪这一刻漂浮得很远,他现在终于知道,杭州的熊老爷,以及大员的罗老爷,为什么给他借钱时都是一副满不在乎的神色……这伙髡人有此等秘术,怎能甘居于此?此辈日后定然是要聚兵出山的,到时候谁敢欠他们的银子,不怕抄家灭族吗?

林保全这一刻念头通达,再无疑虑,他转头看看已经跑去参观煮盐池的族弟背影,微微一笑,跟了上去。

……

四天后,满载着货物的兴安平号从台江离开。

兴安平号是跟着以狗眼号为领航船的队伍出发的,穿越众的船队,现在终于不再空舱返回杭州,除了食盐以外,木材,红砖和水泥现在都是外销品。

林家兄弟站在船头不停挥手。事实上,这次来到大员,他们收获到远远超过货值本身的东西,这些东西不仅是货物,还有贷款和一些更加重要的:希望。

没有土著在看到钢铁工厂后会无动于衷,林氏兄弟同样如此,此刻他们站在兴安平号的船头,望着渐渐远去的大员岛,心情愈发复杂。

……

有人走,就有人来。林家兄弟所在的船队出发后没几天,万狼瞩目的妹子们终于来了……

这个时代没有两地分居就要闹离婚这一说,男人出门赶考打工行商做官,几年十几年回不到家乡的情况太过普遍,新婚妇人在家尽孝,几年后小孩长大,却收到同乡带来的男人骨灰,一样常见。

从穿越众占领大员到现在,过去了将近半年时间。在这段时间,前期穿越众从杭州购买下的妹子们,始终待在塘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和那些在家尽孝的妇人们一样。只不过她们不学女红,学得是算数。

妹子们大部分都是从杭州人市购买的,流民里面可没有免费妹子,或者说,在成为流民和乞丐之前,家人就会把女孩子卖出去……这至少是一条活路。

事实上绝大部分的“高端人口”,都是需要购买的。这里面包括妹子,包括小童,包括本地一些典身为奴的工匠,杭州站都需要先买下来——不要钱的流民乞丐,只会是破产农民。

为了配合这项永远都属于“最高级别”的人口转运工作,杭州站的同志们不但前后毒死了两个官牙,还花大价钱从布政司衙门买到牙贴,扶自己人上位,就为买一些“高端人口”。

这些贫户家的女孩子被穿越众买到手后,会被录下一段展示身材容貌的小视频,然后硬盘会随着船队出发。大员论坛上现在专门有一个“花榴社区”用来展示妹子形象,每个穿越众都有一次动用自己“小妾资金”的机会来挑选妹子。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新妹子的小视频被上传,如果有人看上了某个妹子,就可以动用自己唯一的“小妾资金”机会下定。如果同时有人看中同一个妹子,那么在协商无果的情况下,就会启动残酷的ROLL筛子机制来解决争端。

花榴社区自创始的那天起,就是关注度最高的论坛板块之一,每天都有人在论坛评头论足。每当出现多人争抢某个妹子的局面,那更是大伙喜闻乐见的节目,顿时就会引出大批的狗头军师,外带评论和起哄,谩骂。

包括“小妾资金”的始作俑者妙树大师在内,一部分穿越比较早,在前期已经买过妹子的人,是没机会再挑选新妹子的:小妾资金每人只有一次,现在资源紧张,暂时只允许一夫一妻……所以这帮人比较郁闷。

新来的同志也不好过,他们经常会陷入痛苦的纠结中:人们总觉得过几天会有更好的妹子出现。

他们一边告诉自己再等等,一边又怕妹子起运后,那时候自己如果还没挑到满意的,岂不是要半夜去邻居家听墙角?

这个纠结在大办公室正式宣布下一波船队启运妹子后就不存在了。

一夜间,所有论坛上待定的妹子被一扫而空。

第154章 黄老爷

阳春三月,小雨如酥,正是一年春好处。

杭州城笼罩在一片迷离的细雾中,小桥乌篷行人瓦檐,若隐若现,山水蒙蒙。

一顶凉轿正在青石路上缓缓前行。

簇新的细呢凉轿装饰精美,轿身轿窗轿杠无不用料考究,一看就是大户人家的自用之物。抬轿的四个轿夫身穿同款细布号衣,步伐整齐,配合默契,显然训练有素。

轿前引路的是两个身高体壮,一脸横肉,满身绸锦的豪奴;轿后跟着的长随和小厮,手中举着苏州产的油纸四君子伞,亦是绫罗满身。

这一行脸上写满了“穷鬼退散”字样的奢遮队伍,此刻正走在太平坊外的青石板路上。位于杭州上城区的太平坊,富户云集,官绅扎堆,故而街面上时常有人修缮,青石板路平整光滑,一行人在小雨中步履很快,没多久,凉轿拐入一条路边的侧巷中。

这条侧巷名叫古柳巷,巷口有一株盘虬卧龙的老柳。巷子两旁尽是丈五高墙,整条巷只有四户人家……这叫一体四户,听上去逼格略低,没有后世一体两户那么牛B。

说话队伍就来到一扇朱漆大门前,这时早有那门子打开侧门,有负责上来迎候的,也有负责返身进宅,提气长喝的:“老爷回府喽……”

凉轿一路不停,顺畅的拐入侧门,来到轿厅,四个轿夫这时齐齐住脚,一声轻喝,缓缓落下轿来。

长随这时躬身在轿门旁轻轻说道:“老爷,进府了。”

听到轿内传来“嗯”的一声后,长随这才轻轻卷起轿帘,轿后有两人这时极端默契的微微一抬轿杆:天启七年丁卯科杭州乡试第三十三名举人黄平黄志诚老爷,就从轿子里走出来了。

好久未见的黄老爷颌下已然留出短须,此刻他头戴一顶黑纱四方平定巾,身穿苏坊的玉色湖丝大袖直缀,腰间挂着坠子,香囊,手指戴着玉环,气色丰瑞,体态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