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明 第85章

作者:素罗汉

有光号的建造工作,其实早在四个多月以前就开始了。但是因为有光号实际上是一艘验证舰的缘故,所以有些关于理论方面的分歧是一直存在的,就导致了建造进度的延后。当那几艘小型的“驱逐舰”已经在海面上硬怼郑芝龙时候,有光号还在船坞里趴窝呢。

最终,一切的分歧都在驱逐舰们带回来鸬鹚岛海战的第一手实战资料之后,烟消云散了。

根据当时的战况和事后测量,经过后世工业设备加工后的12磅拿破仑炮,是完全有能力在1000米距离上打破福船舱板,并且在500米距离内穿透敌船的。

也就是说,事实证明哪怕是郑芝龙的座舰,同样是缺乏船肋,单层船板的老式福船结构:弧形弹道的铁球,只要角度合适,就可以在500米内保证穿透舱板和底板,造成船只进水。这个效果在1000米内同样有效,只不过概率低一点而已。

实战是检验理论的最佳方式。现在答案既然已经揭晓,那么关于有光号的最终舰炮配置也就有了定论:不需要安装少量更大口径的舰炮,尽可能多地布置12磅炮就好。

有光号是一艘400吨级的机帆炮舰,当初建造这一级舰艇的初衷,就是为了对付以郑芝龙为首的中式海盗们。而这艘船一直未能舾装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舰炮布局一直有争论:全12磅拿破仑炮和更大口径火炮之间的争论。

现在争论终于没了:“全装轻型火炮”派获得了最后胜利。

……

1906年2月下水的英国“无畏”号战列舰,是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战列舰:它是第一艘安装蒸汽轮机的主力舰,航速达到了惊人的21节。

然而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无畏”号除了一些对付鱼雷艇的小口径速射炮以外,只装备了10门12英寸主炮,完全没有中等口径的火炮。

这就造成了“无畏”号的远程大口径火力比其他战列舰强一倍半;火炮射击指挥仪确保它的这些大口径火炮在最大射程上仍有较高的命中率。

正是由于这项独特的“全装甲重型火炮”布局,使得“无畏”号具有了划时代的意义,成为了这之后全球建造的150艘现代战列舰的代名词。

而某些穿越众附庸风雅提出来的“全轻型火炮”布局,从某种意义上也是借鉴了无畏舰的设计思路:全部的甲板空间都留给12磅拿破仑炮,不再安排小口径副炮……所有近距离内副炮的工作都交由火枪来完成。

这种舰炮布局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穿越者的火力优势和观瞄,射速优势。但是这种布局同样有缺陷:有光号的假想敌只能是开着福船广船的中式海盗们,遇到欧洲船就啃不动了。

……

有光号船长44米,宽7.5米,船型和之前那几艘飞剪艏,流线型的驱逐舰区别不大,只不过吨位放大到了400吨。而有光号这种程度的战船,在欧洲那边只能算是4等舰,吨位太小。

17世纪正是大航海时代如火如荼的时候,欧洲人在船舶领域已经将其他民族远远抛在了身后。凡是能跨越大洋来到东亚的欧式船,哪怕是纯粹的商船,在船体结构上也远远胜于单层船板的中式船:没有厚厚的船壳和船肋,航海家们早就在风暴中喂鱼了。

而在这帮欧洲人的老巢,强大的战舰正在层出不穷的出现在海面上。即便是远在30年前的无敌舰队大海战,以凯旋号和圣胡安号为首的英西两国舰队里,已经有了多艘1000吨级的加里昂式战舰。这些战舰厚厚的橡木船壳和船肋,就更不是有光号上的12磅炮能轻易击穿的了。

于是,有光号在确定了舰炮布局的同时,也把自己的档次明确了下来:只打海盗。

在确定了舰炮布局后,舾装工作就正式开始了。

这个时代的舰艇舾装和后世可不一样。后世那些战列舰,动辄就要半年的时间舾装——几百吨重量的炮座和15寸大炮不是那么容易安上去的。

而有光号的舾装满打满算只用了5天时间。

舾装很简单:首先是将一套煤气动力系统安装在船尾的轮机舱。由于有光号的排水量只有400吨,所以这里用不着将船壳先弄下水再安装轮机。

船厂的做法是直接在船架上吊装设备。

当煤气炉,发动机,螺旋桨,还有一座小锅炉都吊进艉舱以后,以乔正泰为首的工程师们用了两天时间,就将这一套体积不大的轮机系统全数运转了起来。

试车完毕后,船舶下水。下一步就是往已经设计好的炮位上吊装拿破仑炮。

有光号的甲板上一共设置了10个炮位。

炮位全部集中在船只中线,被布置在甲板正中的船楼分隔开来,前后各5门。炮位是360度底盘转向设计,头顶有收放式雨棚。

为了最大限度节省甲板空间,有光号的炮位上这次并没有安装占地面积很大的圆形滑轨,而是用炮井取代。

炮井的位置就在炮位下方,是由钢铁加强筋和滑轨系统组成。当头顶的火炮发射以后,巨大的后坐力就会顺着钢索和滑轨系统传递下来,这时候滑轨间安放的阻铁就会象电梯一样被强行升起,以便消耗掉火炮的后坐力。

炮井是极其先进的系统,它可以完全抵消舰炮的后坐力,使得炮组在急速射时无需再一次调整炮位:环形滑轨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而且炮井的存在,还减少了炮组人员的数量。通常来说,一个陆地拿破仑炮小组,标准的炮组人数应该是6—8人。

人数多的原因就是重量:无论是行军还是放列,射击,炮组人员都需要随时合作移动火炮沉重的驻锄,并且在身后的弹药车之间来回移动。

而现在有这套系统后,有光号上的炮组人员顿时就变成了3+1组合。3人在甲板上负责一系列简化后的射击程序,而炮井中的成员则负责替补和往头顶输送弹药。

总之,解决了后坐力,甲板上就可以变得简洁和整齐。所有炮位在指挥楼上的步话机和高音喇叭指挥下,不但可以齐射,还可以分成2组分别射击不同的目标。

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有敌方的中式船能突进到有光号300米范围内……除非敌船数量很多。然而穿越势力的船只,速度从来都不是问题,更何况还有逆天的螺旋桨来解决逆风问题,所以,敌人是无法摆出包围阵型的。

作为最大限度堆积火炮的代价,有光号也有弱点:桅杆。船上只有高度一般的主桅和前桅,没有后桅。这种设计,就预示着有光号是一艘相当重视燃料,轮机和风帆利用率几乎持平的机帆船。

要知道,之前那几艘驱逐舰,在大部分时间里是用不到螺旋桨的。而有光号不一样:底舱大批的设备燃料和甲板上的武备,再加上减少的桅杆,使得有光号的顺风巡航速度只能保持在8节左右,而如果开动轮机的话,船速最高只能达到14节。

当然,这个速度足够用了,还是那句话,现在是17世纪。

……

包括指挥楼里的电子仪器,机枪巢,以及辅助操纵船帆升降的马达系统在内,有光号所有的舾装工程,在船厂大批工人24小时不停的努力下,只用了5天时间便全部结束。

现在的时间就很宽裕了:海军接手新船后,至少能有10——20天的时间用来磨合和训练。而王晓辉这些人,也可以放下顾虑,正式以有光号为核心旗舰,设计剿灭海盗的方案。

第228章 群贤毕至(一)

海风习习,碧空万里,洋面上满是风暴过后的水气味道——这东西后世叫做负氧离子,是城市里的亚健康人群需要花钱才能吸到的离子……

时间:1628年7月10日晨。坐标:厦门岛西南角的中左所城外码头。

一身青色短袍,腰跨短刀,身型健硕,有着两撇浓眉的杜德伟,此刻正把臂站在缓缓行驶的船头,仍由海风吹拂着自己的发带,面上却毫无表情。

杜德伟今年27岁,是福建仙游人。杜家是小海商出身,其父早年间跑海时家业尚可,所以杜德伟少时便能入当地书院开办的蒙学读书。

然而在他15岁那年,其父死于海难,杜家于是家道中落,杜德伟也被迫走上了其父的老路:跑海。

在洋面上打拼10几年后,杜德伟如今也辛苦拉扯起了一支有20艘船的小股人马,自己当了掌柜。而今天他乘小船要去的地方,则是中左所外的中军大帐。

……

自从郑大掌柜连败官军和红夷,攻陷铜山所和中左所以来,大批闽粤小股海盗纷纷来投,声势一时无两。而杜德伟杜掌柜自然也不能免俗:聚散离合本就是海盗常态,势大者举旗,力小者景从,买卖做完各奔东西,再正常不过。

而在随波逐流加入大伙后没多久,杜德伟突然听到了一股传言:郑大当家又要招安了。

讲真,他本人对这个关于招安的老段子还是满怀憧憬的:从10年前干海盗的第一天起,他就有一个招安梦。自小念过私塾,粗通文墨的杜德伟,始终忘不掉自家是正经人出身,要不是当年为了寡母和自家弟妹,杀人劫货的买卖,他打心底里是不愿做的。

而令他惊喜的是,这一次的传言居然是真有其事:不久前的一天,年轻的郑大龙头在中军帐召集全部大小掌柜们,当众宣布了一件大事——他要去福州和官府大老爷面议招安事。

不提事后各路掌柜们纷纷扰扰吵吵闹闹,就杜德伟本人来说,这的的确确是好消息一条。所以,两天后的清晨,他还专程驾船去给大掌柜送了行。

……

不料大掌柜就此一去不复回。

从各家掌柜埋伏在福州的探子传来消息的那一天起,中左所附近的海盗大营就开始变得混乱起来——探子们是陆续在6月下旬,郑芝龙船队从福州出发后的那几天里乘船从福州码头回到中左所的。

福州距离厦门的直线距离只有200公里,换算下来也就100多海里,即便是再慢的船队,3天功夫爬也爬回来了……然而直到后出发的探子们陆续回来,所有人也没见到郑家船队的踪影。

到了7月5日之后,各种谣言便再也压不住了——因为被掌柜们疯狂撒出去再探的大批人马,从福州城溜了一圈回来之后,还是不见郑家船队的踪影……

海盗们是没什么信息管制概念的,所以当这一次的大批探子回来后,舆论市场顿时就开了锅,各种各样的真假消息开始大行其道。

有说是熊文灿当日借着送行的当口,封了福州内外城,暗中调齐抚标精锐,将郑芝龙一伙围杀在了福州城外,当时杀声震天,城南码头上血流漂杵。

也有说大掌柜先是被熊文灿引进大帅府,然后熊某掷杯为号,大掌柜当下里就被两厢冲出的伏兵捆缚,这之后熊文灿先是当众宣读数条郑逆大罪,然后请出御赐的尚方宝剑,就地斩了大掌柜的颈上人头。

……一干讲故事的人绘声绘色,听故事的人全神贯注,恍若亲临。

最接近真相的一条传言是:郑家船队在外海遭遇了官军大队人马的伏杀,全军覆没。

然而偏偏是这条传言在海盗高层这里最没有市场。要知道,现如今能在中军帐里有一把交椅的掌柜,无不是手中有百条船以上的大帮首领,这些人消息灵通,精明强干,所以绝不会相信此等谣言。

掌握着第一手最真实信息的大帮掌柜们,现如今普遍倾向于最平淡的那条答案:郑家船队在外海遭遇狂风,全军覆没。

……朱八八说过,刨除所有不可能的答案,剩下的那条就是真相,无论它多么匪夷所思。

掌柜们也是这么想的——尽管狂风将5条大福船800人马全数吹没这种事听上去有点低概率,但是这个结局在他们看来,就是眼下唯一合理的答案。

因为他们知道熊文灿是无辜的:当日熊大抚台出城依依送别芝龙的场面掌柜们很清楚。还是那句话,熊文灿在占尽优势的福州城里没有动手,那么在洋面上动手的可能性就是零……官军那点人船要是有这个本事,还用得着招抚郑芝龙?

所以,在掌握第一手信息的掌柜们这里,逻辑是很清楚的:郑家船队就是遭了海难,除此之外再无解释。

时间一天天过去,在郑家船队依旧消息全无的情况下,局面反而清晰起来:郑芝龙已死,此事大部分人已经认定。到了这时候,还聚在中左所的大小掌柜们要是再不晓得为手下弟兄们找条出路,那就是弱智了。

于是乎原本象征着威仪的中军帐,从7月初开始就成了菜市场,各路掌柜们每日里争吵不休。而随着时间推移,当郑大龙头生还的希望彻底被掐灭后,近几日已经到了摊牌的时间——人们彻底失去了耐心。

“呼……”想到这里,站在船头往中军帐方向驶去的杜德伟,禁不住还是长叹了一口气——郑芝龙的死,使得杜德伟这个海盗小头目借壳上市的美梦再一次破灭,着实令他扼腕。

……

在郑芝龙接受招安之前,17世纪的厦门岛,只是一所普通的岛屿,岛上按惯例有一些渔民和卫所军奴在生活,并不繁华。

历史上郑芝龙在当了海防游击以后,通过占据中左所城,打击月港的进出口贸易,强迫商船来此贸易,短时间内就将厦门岛打造成了福建对外贸易的中心,那时候厦门岛才开始繁华起来。

而现如今的厦门岛,则比平日里还要荒凉许多:前段时间官匪之间的连番大战,使得岛上的残存居民一逃而空。而坐落在厦门西南角的中左所卫城,此刻也早已荒废,就那么半敞着门横在那里。

这之前是有很多海盗在战后就直接住在城里的。然而在郑芝龙出发去福州之前,为了多少表示一点谦卑,于是他当时便下令将城中的海盗们都赶了出来,造成一个官府还未丢失城池的场景……也算是给官老爷们留了点面子。

当然了,随着郑芝龙出事,他之前的禁令也就渐渐不管用了。然而这时候局势又发生了变化:既然掌柜们每天都在中军帐里横眉冷对,手下自然就不能再跑去离码头几里外的卫所城驻扎。现如今盘踞在中左所码头外的上万海盗,统统都在自家船上过夜——这叫战备值班。

杜德伟乘着的小船,这时正在缓缓往码头方向驶去。沿途掠过的,是大片的福船,广船,鸟船,渔船等等各式杂船。这些船上很多都在做早饭,所以一路上炊烟袅袅。大批穿得破破烂烂的海盗们正在为了一碗食物在厮打喧闹,一些早已吃饱的正坐在船头,亮着坑脏的胸脯,嘶吼着不知哪里的土调。

没过多久,杜德伟乘坐的小艇便来到了码头。敏捷地跳上码头后,杜德伟只带了一个亲信,便往离着码头不远的中军大帐走去。

此刻侯在中军帐外的各路掌柜们的手下不少,杜德伟一路行来,满脸堆笑,一边和弟兄们打着招呼,一边径直来到门前插满了各家旗帜的牛皮大帐门口,掀开皮帘走了进去。

像杜德伟这种只有20艘船的小掌柜,在中军帐里是没有座椅的。因为海盗不是军队,大部分匪伙能上阵的主力船只其实并不多,大都是些杂碎渔船之类的凑数货色。

真正在中军帐里有交椅的,都是随时能拉出上百条大船的大掌柜们。

杜德伟进到帐内后,习惯性地眼前略微一黑,然后他草草抱拳对着周围行了个罗圈揖后,赔笑着走向了一侧的角落。而此刻已经坐在大帐正中两排交椅上的那几个人,没人搭理他。

“如何?可有结果?”杜德伟站到他应该站的位置后,扭头对着身边一个身高体胖,满脸胡茬的汉子小声问到。

这汉子名叫胡八,也是一伙小匪的头目。此人和杜德伟身份相仿,说话也投机,两人自打认识那天起,便互相对了眼,平日里也是相互照应。

“已然在打粮台的主意了。”胡八见是老朋友,便低下头,面上带着一丝冷笑,小声对杜德伟说道:“怕是今日就要做个了断,你我弟兄要小心行事。”

胡八话音未落,从上首的交椅中便传出来一句带着粤腔的话声:“如今再侯在此地,儿郎们也是坐吃山空。这几日粮台上放银米也不爽利,怕是有人起了什么瞎心思也未可知。不若早早散了也好,待来日郑大当家回来,弟兄们再聚首也未尝不可。”

第229章 群贤毕至(二)

毫不客气地指出后勤方面有问题,并且提出散伙的,是一个五短身材,哪怕坐在交椅上也比别人矮一截的男人。

此人40岁上下的年纪,肤色黝黑,面窄眼细,额头宽大,身穿一件不伦不类的南京府绸短袍,腰别短刀,脚下蹬着一双快靴,正是十八芝团伙中的大山头之一:刘香。

刘香出身于南丫岛的贫苦渔民人家,是十八芝里面唯一的粤人,属下也多是从粤地投奔而来的好汉。所以一直以来,主力以粤人为主的刘香团伙和以闽人为主的十八芝其他山头就不是很对付。

统御力MAX,唯一能压制住这些桀骜不驯的头目们的郑芝龙现在既然“下落不明”,那么大家平日的龌龊自然就爆发了出来,这中间散伙态度最激进的便是刘香集团。

刘香如此急迫于大帮散伙,这里面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

郑芝龙除过早年间在澳门当过葡萄牙人的马仔,这之后郑芝龙的政治路线,其实一直是在向荷兰人靠拢的。

从给荷兰人当翻译那时候开始,郑芝龙其实就已经和以葡萄牙,西班牙为代表的天主教势力渐行渐远。

要知道,一官同志当年在大员当“翻译”的岁月里,并不是在荷兰人身边当办公室白领——荷兰人给他的任务是:带领一支小船队去海峡内拦截葡西二贼的信使船。

也就是说,从那时候起,郑芝龙其实是和西葡两方是处于敌对状态的。当然了,这个时代的东亚海面上是丛林法则,大家今天打明天和是正常情况。后来郑芝龙做大以后,和荷兰人之间也是相爱相杀。

但是历史上的郑芝龙,最终还是选择了荷兰+大明这个组合。从郑氏被招安那一刻起,荷兰人就源源不断地从他手里得到了生丝和瓷器。

这种行为代表着什么呢?代表着郑芝龙彻底抛弃了葡萄牙+西班牙这一对天主教组合,选择了更有活力,更加商业化,武力更加强硬,代表着新教的荷兰人一方作为自己的生意伙伴。

这个时间点的西班牙,目前名义上还是葡萄牙的宗主国。两国虽说在欧洲老巢那里龌龊不断,但是在东亚洋面上,面对咄咄逼人见面就开炮的荷兰人,葡西双方还是很好地维持了抱团取暖的盟友关系。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郑芝龙靠不住,葡西两国又该扶持谁来做他们自己的郑芝龙呢?

刘香。

这就是刘香集团在确定郑芝龙已死后,迫切需要大帮散伙的原因。

对于刘香来说,眼下这种局面实际上是对他有利的:垄断日本贸易,压得他和背后的葡西海商喘不过气的郑芝龙失联(死亡)事件,是一件大好事,因为无论是贸易还是其他方面,从此刻起,广阔的空间已经打开。

他现在迫切需要从郑芝龙的大旗下退伙,然后回到潮州一带老巢,联络和他过从紧密的葡西两国势力。

下一步就简单了:在得到背后的主子支持后,刘香完全可以整军备马,隔岸观火。等这帮闽人海主自相残杀个差不多后,那时候的刘香,进可以走郑芝龙的招安老路,退可以继续劫掠沿海,和其余这些大帮争夺对日贸易的垄断权,前路多多。

真实的历史上,郑芝龙没有给刘香这个机会。

从招安伊始,代表着葡西势力的刘香就和郑芝龙正式翻脸,在这之后,双方进行了长达7年的海上战争。

面对北方强敌的战略压制,刘香集团无奈之下步步退却。为了保持集团凝聚力,刘香只能调过头在广东沿海大肆劫掠,将战争引入自家老巢。

这么做的代价也是惨痛的:刘香被广东官场所厌恶,最终引来了以郑芝龙为先锋的联合剿杀行动,从而导致他灭亡。

当然了,最终那波刘香也没亏——这位临死前还拉了郑芝虎作陪。身为最后一个被郑芝龙收拾掉的十八芝表面兄弟,矮子刘香也算是身残志坚的典型。

……

视线回到中军大帐里。

当刘香再一次重复了最近几天他一直在主张的散伙要求后,坐在他对面一个花白头发,松江棉布短袍,腰别短弯刀,四十五六岁的老者发话了:“刘爷,事情尚未定论,不妨再等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