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明 第95章

作者:素罗汉

而参观队伍除了在厂房里走马观花一圈之外,倒也没做出什么脑残指示来。毕竟大伙对这方面懂得不多,一般人看到那些密集的不锈钢管道就已经头晕了。

除了公用的各种吸收塔,综合塔,蒸馏塔,换热器,转化器,沸腾炉,废热炉等等外,像焚硫炉这种生产硫酸专用的设备在厂区也都有配备。另外,包括蓄水池和工人宿舍在内的配套设施在附近都已经修建完毕。

穿过长长的一号车间后,大部队在走进一扇气密门后,来到了二号车间。

二号车间是精密车间,面积只有一号车间的一半。这里负责的是将前者生产的基础原料转化成产品。

譬如说:当一号车间生产出三酸两碱,再用煤气和焦油之类的原料提炼出苯后,二号车间就会用硝酸和苯来生产苯胺,然后再用苯胺生产出大杀器磺胺。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二号车间既是化工车间,也是药厂,同时还是染料厂——苯胺是多种化学染料的核心成份。在这种情况下,二号车间的仪器精密程度和洁净程度都有了相应地提高。

而当大队人马走进画着醒目黄漆线,铺着塑胶地板的二车间后,一股熟悉的气息顿时扑面而来。

“噫?这不就是白老师的制毒工厂吗?”

“是啊是啊,好熟悉啊,你看这口大汤锅,白老师都是跳进去洗锅的。”

“看这边看这边,桌上这套可以煮咖啡的,真空的那种,很好喝的!”

……

和《绝命毒师》里那间地下工厂风格很相像的二车间,顿时勾起了穿越众们遥远的记忆。

而原本勤勤恳恳当着导游的洪序,这时傻眼了:包括曹川在内的所有人已经自动散开,大伙围绕着自己熟悉那些设备纷纷开始了评头论足。

先是有人夸张地敲着那口巨大的不锈钢高压反应釜,然后模仿影片里的语气说道:“听见没有,这声音就是质量,煮化学品那是一流!估计是德国佬造的。”

一群人纷纷赞同地点着头。

然而站在旁边的某人,此刻的脸色可不大好看。听见这外行在满嘴胡沁,对自己的工作和设备从来都充满了神圣感的洪序,这时已经在幻想着将这货先扔进釜里,然后开动釜底的搅拌器,搅肉成酱,再用高达几百个kPa的压力将贱人带骨压熟……

没等他从幻想中挣脱出来,更恶心的事来了。

一帮围着化验台的家伙,先是热烈讨论了一番减压蒸馏咖啡的美味,就好像他们喝过一样;接下来这帮货开始郑重要求洪序“整几斤蓝冰”出来先,他们要卖给荷兰人捞点快钱……

一旁还有人宽厚地安慰他:“纯度低点也行,用不着像白老师那么高。”

……翻着白眼的洪序无奈开始解释道:“白老师在制备‘产品’的时候,铝粉是成袋往里倒的,甲胺是随便用的,人家的氢氟酸已经多到用来化人了……我们有什么?”

洪序说到这里,禁不住悲上心头:“我们屁都没有!一管试剂,一瓶纯水都需要老子从头开始配制,就这还想嗑药?磕你老母!滚,都给我滚!”

……有些狂狷性格的文人一旦发起飙来,那就谁也不认了,皇帝在也不好使。

于是乎,一帮把高压反应釜当汤锅的外行就被咆哮着的某人赶出了车间……最主要是这货手里挥舞着一个棕色玻璃瓶,里面有可疑液体,所以没人敢和他计较。然后参观行动就这样虎头蛇尾地解散了,大伙连专门负责电解的三车间都没去成……

三车间的面积和二车间差不多,里面的设备主要以电解槽为主,其他电镀槽、水洗槽、酸洗槽这些基础设施也都有配备。

一开始窑区刚刚兴建的时候,为了给整个体系提供一点必须的化工产品,洪序他们有进口过一些化工设备。但是这种进口方式毫无规划,零散不成体系,只能说是勉强解决了少量化工产品的有无问题。

现如今当正规的厂子建起来后,之前那些散件就可以归位了。

第250章 化工厂(三)

合并的设备里,就包括了三车间的两组电解槽。

电解槽是生产多种化工品的必备物。电解食盐水可以制取烧碱,氯气和氢气;电解氧化法可以制取各种氯酸盐、高锰酸盐、过硫酸盐。

另外,湿法电解可以精制金属铜、银、金、铂。厂房里那些电镀,电抛光的样品,也都是通过水溶液电解来实现的。

有了三车间,穿越众就可以放出一头潜伏着的吸金兽:镜子。

早在穿越众出现之前的16世纪,威尼斯人就已经发明了圆筒法制造板玻璃,同时发明了用汞在玻璃上贴附锡箔的锡汞齐法来制造镜子……这种2.0版的镜子使得传统的金属镜逐渐减少。

而历史上用硝酸银制作镜子,则要等到1835年德国化学家利比格出场。他把硝酸银和还原剂混合,使硝酸银析出银,然后附在玻璃之上做出了3.0版镜子。至于真正的电镀银镜子,则还要等将近100年后,英国人才会发明这项技术。

而现在既然三车间已经成立了,那么穿越众很快就可以用电镀法来制造4.0版的现代镜子了。

……

轰走了以皇帝为首的捣乱团伙后,洪序在其他三个化学狗敬佩的目光中,开始集合工人布置生产任务。

化工厂的工人并不多。

尽管只要洪序张张嘴,三五百号人说话就能被派过来,但是这种套路在化工厂不好使——拧错一个阀门就会出事故的地方,外行越多,大家死得越快。

所以新开张的化工厂,不算那些外围干粗活的,现在有资格上生产线的一共只有32个人。

在这32个人里面,有20个是普通工人,然后是4个穿越众每人带2个徒弟……没办法,就是这么寒酸。

普通工人都是之前野蛮生产时野蛮选拔出来的。这些人属于性格温顺,服从性好的自然选择品——大大咧咧,放飞自我的那些货不是残废就是死了。

而徒弟们就更珍贵了。

化学是进阶科学,一个人要想接触到化学的皮毛,那么他的基础数学水平至少要小学毕业才行。

尽管穿越势力的核心教育部门:小学,现如今已经扩展到了3家。但是大伙从登岸到现在只过去了一年多时间,大批的小学生还没毕业呢。

虽说穿越小学取消了美术课,音乐课,电脑课,英语课,品德与生活课;但是就算这样,1年时间里学生也不可能数学毕业……即便是有学霸,那也是低年龄的宝贝,是留着深造的,不可能用来当技工。

所以洪序他们需要的技工类人才,就只能从识字的明人少年里寻找了。这个要求是很苛刻的:那些岁数大,知识结构已经固化的明人是没用的,洪序他们需要的,是十六七岁左右,对学习有热情,还要能在工厂吃苦的人。

通过每个社区都有的工人学习室前期筛选,再加上另一样大杀器:高工资的引诱,洪序他们好歹在工厂建成以前找来了一批学徒。

这些学徒在来到大员之前,大部分都是江南地区的伙计和织工……今年7月底发生在杭州附近的潮灾,使得江南富硕地带的大批乡下的自耕农和城市里的工人阶级破产。

而做为大明识字率最高的地区,从江南一带被抢运来的这些流民,可是好好让穿越众下属的各部门过了一把肥年。

要知道,同样是工人,从江南地区来的织户质量可是要远高于那些只会种田的泥腿子的。

这些中古时代的工人很多都识字算数,而且懂得协作,能忍受枯燥的工业流程,随便训练一下,这些人几乎都能无缝衔接到窑区下辖的各处工厂中去。

洪序他们手下的8个学徒中,有一半都是织户家的小子。

……召集工人和学徒再次强调一遍注意事项后,随着洪序一声令下,所有人都穿上了进口的橘黄色防护服,然后大家各就各位,开动设备,点火锅炉,开始了黑石沟化工厂的第一次试生产:硫酸。

硫酸的生产流程相对简单,比较适合练手。工人先是将台北火山群运来的明黄色硫磺块倒进料口,这些硫磺块就会被皮带输入进熔硫槽内。

熔硫槽会很快将硫磺加热为液体,并且输送到储存罐中。在这个过程中,全程都会有0.5MPA的蒸汽伴随,以便保持硫磺的液体形态。

液硫进入罐体后,首先会被精硫泵加压,然后通过磺枪雾化,最终被喷入焚硫炉内。

焚硫炉里要求的环境也是很苛刻的:空气首先要经过过滤,然后经过鼓风机加压,浓硫酸吸收干燥这些程序后,才会被送进炉腔。

接下来就是一系列的吸收和浓缩程序。硫磺气体会在吸收塔和烟酸塔中不停循环移动,通过循环槽,循环泵,以及喷淋,浓缩等等工序后,最终进入存储罐的,就是浓度超过98%的成品硫酸了。

整套工艺流程在4个穿越众的操作下,并没有掀起多大的波澜就完成了。穿越众毕竟来自于21世纪,即便是这套简单的硫酸生产线上,依旧存在着各种监测,温控,以及自动化管理的控制端,操作者并不需要大费周折。

成品硫酸最终被装入了一些厚玻璃罐中。这大概就是窑区现在能给予化工厂最高科技的支持了,剩余的只有那些粗黑的反应罐支架和推车。

整套工序完成后,洪序他们顿时化身为人民教师,第一时间开始给各个岗位上的工人讲起课来。

对于普通工人洪序没什么特殊要求。这些半文盲脑中没有压力,气液态,酸碱值的概念,他们其实就和后世流水线上的工人一样,只要在岗位上完成固定的几个动作……一句话,老实听吆喝就好,对于他们来说,循规蹈矩就是最大的成功。

重点是那8个学徒。

这几个被当作未来的工段长,车间主任,厂长来培养的年轻人,恭敬地跟在老师身后,穿梭在阀门和管道的海洋里,听着详细无比的现场讲课。他们可以随时提出问题,并且得到不厌其烦的解答。

第251章 后遗症

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

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譬如说,当化工厂制造出硫酸后,就可以用硫酸和硝石来合成硝酸了。

另外,在比较古老的方式中,盐酸也是通过硫酸和盐来反应制取的,只不过后来被改成了电解盐制取法。这就是所谓的三生万物。有了三种酸,化工厂就集齐了神龙,就可以变出无数种化工产品来。

在试生产硫酸成功后,原班人马先是总结学习,接下来又开始制备硝酸。

硝酸的制备是最简单的接触法:浓硫酸+硝石。这种方式耗酸量大,污染高,设备腐蚀严重,在后世早已停止使用。

但是穿越众没得选。前文说过,钢城一般的合成氨工艺根本不是洪序他们这几只小猫能玩转的。

事实上,即便是化工厂现有的设备,工人们都做不到全体运转。洪序眼下只能带着同一帮人来轮流操作不同的成套设备,他们连同时生产硫酸和硝酸这种简单的工艺都做不到——没有足够的成熟技工。

“古法”合成硝酸,从原理上来说是很简单的,但是实际操作起来一样要经过很多流程。首先,从臭气熏天的硝田里采集到的硝石是含有很多杂质的,处理硝石中附带的各种杂质是很麻烦的工艺。另外,当硫酸和硝石在反应皿中相遇时,稍不注意就会产生猛烈地喷溅和酸雾,容易引起事故,合格的工业硝酸并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

将第一批硫酸全部和硝石反应完后,硝酸试制就算搞定了。看着被工人用小车推进库房的2吨成品,洪序不由得摇了摇头:无它,原料太少。

……修建在赤崁新区正北方的硝田区,正在以5亩为单位不断扩建。然而这种扩建是有很大限制的,必须要以“粪”定产。

尽管海对岸已经开展了官府允许下的公开移民行动,但是截止今天,穿越势力控制下的总人数也才刚刚超过15万人——运输和消化移民是需要时间的。

这15万人平时“出产”的粪尿,再加上一些臭鱼烂虾,就是硝池的全部原料了。而硝石的最终产量是多少呢?每月20吨。

当然,这里的硝石不是指半成品“硝土”,而是指经过净化,结晶和提纯后的成品硝石。

通过硝化细菌来分解腐败物,是要经过许多道工序的。穿越众这里已经尽可能的给细菌大爷提供了最舒适的条件:譬如遮光棚,譬如25度的恒温,譬如弱碱环境,譬如富氧,湿润的大颗粒泥土,等等等等。

尽管如此,硝石的产量还是远远跟不上消耗。

要知道,发射一次火炮,就要用掉几十上百克的黑火药,另外,不光是黑火药,火药厂和矿山那边,还等着硝酸来制造急需的硝化甘油呢。还有,窑区基地本身也需要很多的硝酸来制造产品和自我升级。

最后,多余的硝石还要去填补无底洞一般的肥料消耗……无论是氨水还是尿素,现在都是稀缺产品,对于已经开垦了两万多亩薄田的穿越势力来说,这点产量纯粹是九牛一毛。

总之,每个月20吨的硝石是远远满足不了某个饥渴的初级工业社会的。

穿越众现在只能靠荷兰人和大明方面不定期运来的硝石混日子。这种局面无疑造成了硝酸的紧缺,说它是现阶段最重要的化工产品一点都不夸大。

测试完硝酸生产后,洪序当即下令收工。等到第二天,原班人马又测试了一遍盐酸生产线。盐酸的制备比较轻松,至少盐场今年的产量已经迈向了千吨级,不至于发生原料不足的窘事。

将饱和食盐水进行电解,除了得到氢氧化钠外,还会有氢气和氯气产生。在反应器中将氢气和氯气通至石英制的烧嘴点火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并发出大量热。氯化氢气体冷却后被水吸收成为盐酸。

由于各种进口的电解槽和反应设备比较给力,所以洪序他们今天比较轻松地完成了盐酸和烧碱的制备。

接下来就是团队熟练工艺的过程了。洪序的要求不高:半个月内,大家能同时开动三酸生产线就可以。至于其他那些设备,暂时只能闲置了……一步一步来吧,没看现在连原材料都不够吗,有些产品想练手都没得练。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洪序他们这一次是钻了空子的。因为按照大家一直以来的默契,凡是进口的设备,都是人等设备,很少有化工厂这种设备等工人的情况。

而洪序他们就是利用了化工厂专业性强这一点,偷偷加塞了一部分设备,从而导致了现在设备等人的奇葩局面出现。

这种情况很快就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尤其是窑区的正副总管邹国庆和姚浙生。

……

“我算是明白洪序那个混蛋为什么在参观团当天发飙了:这叫做贼心虚,生怕被人看出破绽来。”

姚浙生把着胳膊,站在机器声轰鸣的通用机械厂里,看着车间两旁长长的机床大军,满脸愤慨地说到。

“这就是传说中的老贼了。你别说,那货演得还挺像,书呆子的精髓都被他装出来了。”一旁的邹国庆倒是没有那么恼怒,反而面带笑容地评价起洪序的演技来。

然而自穿越以来就狂热得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了穿越大业中的姚浙生,分外受不了洪序这种“欺骗组织”的行径。所以当他发现邹国庆居然心态还不错的时候,禁不住扭头瞪了突额头的老邹一眼:“就这么让他滑过去?别人多少急需的设备就这么耽搁了!”

早已位列台阁,在大办公室负责穿越势力整体工业规划的邹国庆,这时露出了一个“年轻人,你的人生中还是被中人干的太少”的宽容表情,然后他微笑着说道:“人家已经把设备都安装好了,咱们能怎么办,拆了?”

说到这里,他拍了拍姚浙生的肩膀,止住了热血男的话语:“放心,正义只会迟到,但不会缺席……洪序那老小子这次犯了众怒,还在曹皇上面前装了一逼,下次有他哭的时候!”

第252章 机械厂

凭心而论,姚浙生是不愿意就这么放过洪序那帮化学狗的。然而就像邹国庆说的,已经都这样了,难道还能把那些化工管道拆掉不成?

所以姚浙生有点郁闷。他是学机械的,对于化工设备不是很精通,这次让混蛋们钻了空子。最终当他想明白这事只能君子报仇后,也只能无奈地摇摇头认栽了。

把小账本在心里记清楚后,姚浙生打叠起精神,开始跟着老邹在机械厂里巡查起来。

……

通用机械厂是窑区基地的核心部门之一。这里聚集了穿越势力迄今为止所有进口和非进口的机床,每个月都会生产出各式各样的机械产品。

和后世的老国营厂一样,穿越众在窑区开设的通用机械厂,同样是五脏俱全。

超过1000人的大厂,除了各种车间和仓库之外,行政楼,食堂,澡堂,宿舍楼,急救室,文化课教室这些功能建筑都是必不可少的。

姚浙生走在水泥铺成的厂道上,不时就会有穿着蓝色麻帆布工服,带着藤编安全帽,推着简易滑轨板车的工人从身边路过。

机械厂的正规车间内容也很全。不但有一二三按照设备分级的机加工车间,还有热处理,锻锤这些辅助车间。

大部分“自产”的设备都在一车间,所以这里是学徒乐园。和后世兔子的很多产品一样,所谓“自产”,其实核心零件还是进口的。

机床最关键的丝杆和步进电机,眼下穿越众还造不出来。或者说,强行造出来的那些,质量就只能呵呵了。所幸这两样关键物品的体积都不大,要不然窑区这机械厂还真开不起来。

一车间有一部分机床就是这种用来培训学徒的“全自产机床”。这几台样式简陋的机床旁边堆满了各式金属下脚料,通体上下都是全自产零件,每天都要接受学徒们的蹂躏。

学徒们岁数有大有小。在大员这种疯狂移民的环境下,一切都处于野蛮生长状态,所以剃着青头皮,满脸皱纹的中老年学徒在任何一家工厂里都有很多。

这些人的职业五花八门。木匠,铁匠,石匠,锁匠,篾匠……总之,凡是从大明朝来此的手工业者,都会得到一个进工厂实习选拔的机会。

传统的手工业者没见过形形色色的机器设备,所以在出徒之前,没人知道他们适合哪个岗位。这些学徒们会像实习医生一样,首先在多个岗位轮转一圈。这之后再根据他们本人的兴趣和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分配工作。

这就是姚浙生他们进入一车间后看到的场面了:老中青三代学徒围着几台简易车床在练手,戴着黄漆头盔,年龄并不大的土著“老师傅”正在教导他们。

一车间里剩下的车床都是普通货。这些由工业党们DIY出来的土货相貌丑陋,品种齐全,各种镗,铣,刨,磨应有尽有,像两排黑乎乎的狗熊一样卧在那里,不时发出各种怪叫。

这两排机床是穿越势力正在蓬勃发展中的“农机担当”。几乎所有不需要精密配件的机械,包括各种农机和诸如制砖机在内的小型设备,眼下都是由这些车床来负责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