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岭南仨人
显然塞马鲁和其背后的人,都清楚这一点,他们只能帮智人公司找好借口、法理,将这一切合法化,避免有人找智人的麻烦。
虽然看起来,别人找智人的麻烦,和塞马鲁他们没有直接关系。
问题是和智人签协议的势力就是他们,到时候他们肯定逃不了。
更何况智人也不是好惹的。
……
工程队来到港口,从附近乡镇招募的上千名当地人,迅速被工程队重组成10人一小队,由一百多名新人类员工带他们。
考虑到当地的文化习俗,这支工程队的成员都是从爪哇、马六甲、婆罗洲调派过来的。
苏林看了看手上的平板电脑,上面有规划好的任务流程图,有点像玩种田游戏那样。
港口码头区上,堆积如山的集装箱、水泥钢筋、工程车辆,可不能一窝蜂乱操作。
“第三中队,你们负责将工程车辆开到临时停放区,叉车组、运输组开始搬钢筋水泥,到4号仓库和5号仓库。”
“是。”
“明白。”
苏林又对另一个中队吩咐道:“第二中队,你们负责搭建码头的配套设施。”
“没问题。”
“第四中队,你们负责搭建临时住宿区。”
“收到。”
“第五中队,你们负责搭建临时配电站。”
“是。”
而第一中队就是之前被派去管理本地临时工了。
整个工程队各司其职的忙碌起来。
随着大量工程车辆和工程设备被拉走,码头很快就空出一大片区域来,根据提前留好的接口和插销点,一台大型吊机很快就被组装起来。
另一边。
一个个特高压输电铁塔,也从码头一侧延伸到距离港口码头区2.7公里之外的西侧空地上。
十几个集装箱被吊车吊在这片空地上,这些集装箱里面,都是提前设计好的模块化变电设备、配电设备之类,不需要二次组装,只需要连接好线路,就可以直接使用。
那些跟着过来实习的本地临时工,看着眼前的工程进度,第一次感受到工业文明的压迫感。
仿佛搭积木一般,一个配电站就拔地而起。
带队的新人类对此已经见怪不怪了:“快点,别走神。”
几个临时工赶紧将铁钩子,扣在刚刚通过快速捆扎机捆扎出来的钢筋网格体,这个钢筋网格体厚度30厘米,高度4米、长度也是4米。
吊机吊着整个钢筋网格体,缓缓地移动,直到钢筋网格体停在一条沟槽上方,其两侧是提前打下去的钢柱。
“快,向左一点。”
新人类队长指挥着临时工,调整好钢筋网格体的位置。
然后他拿起对讲机:“可以下放。”
“嘶……收到。”
吊机缓缓放下钢筋网格体,很快钢筋网格体就插入1米深度的沟槽中,并刚好卡在两根立柱之间。
另一个小组迅速接上。
先使用特制的连接五金件,将两个钢筋网格体和立柱连接锁定。
随即两台顶板机,将钢筋网格体两侧顶住,形成一个模板框架。
混凝土搅拌车和混凝土浇筑车,将使用海水搅拌的混凝土,灌注在模板中间。
特制的浇筑车上,其浇筑混凝土的管道出口,还连接着一条比较细小的注水管,这条注水管是用于注入特制溶液,可以加速混凝土凝固。
不到40分钟,顶板机开始后退,露出已经凝固完成的钢筋混凝土墙体。
使用这一系列工程机械和快速凝固的海水混凝土,一个台班可以建设48米的围墙。
而这样的施工小队,一共有6队,如果加班加点,一天可以修建五六百米的高强度围墙。
这就是智人公司的工程建设速度,一支500人的工程队,加上一些临时工,可以在几个月内,完成一个10万人级别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拥有如此快速高效的工程队伍和工程技术,造就了智人公司境内的各种基础设施,仿佛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
第三百四十章 恶贯满盈
洪库港的建设工程进行得如火如荼。
码头配套、仓库、员工宿舍、员工餐厅、配电站、公路、自来水厂、大型燃气储存罐正以为肉眼可见的速度扩充着。
与此同时。
作为港口管理公司负责人的许英诚,此时却不在港区中,而是在港区距离5.3公里左右的西北方向。
装甲车上,许英诚打开车顶,站在车顶上,拿着望远镜眺望周围。
眼前是一片干燥的沙地,别看一旁就是红海,就以为这边是温暖湿润的沿海平原。
实际上,这里是埃及最干燥的地区之一,是典型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热带沙漠气候。
除了海边有一些耐旱杂草和小灌木,越靠近内陆的区域,基本都是光秃秃的沙地、戈壁滩、石头山。
而眼前,一支特殊的队伍,正在这一片荒芜之地上忙碌着。
他们是来自海田农业集团的农技大队,同样是500人的规模。
农技大队的大队长米良·阿拉贡,也站在车顶上:“目前我们已经开垦了2万亩。”
放下望远镜,许英诚看了看米良递过来的规划图。
上面罗列了埃及红海行省的沿海平原区,整个红海行省的海岸线长度在1200公里左右,沿海低地平原大概有2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内陆次平原同样有2万平方公里左右。
这4万平方公里的区域,都在距离红海海岸45~90公里的范围内。
而智人公司已经和埃及达成协议,将租借这一片区域用于农业生产,租借期限为50年,每平方公里的租金为每年1.5万金元,合计每年6亿金元。
至于智人公司如何开发利用这4万平方公里的荒漠平原。
眼前这个海田农业的农技大队,就负责第一批100平方公里的实验田建设。
“许经理,供电设备要尽快完善,不然我们没有办法抽水。”
许英诚摆了摆手:“放心,下一批运输船会带一个燃气火力发电站的设备过来,发电功率有500兆瓦,足够你们使用了。”
“我这边已经平整好的农田,近期可以开始放水了。”
米良指着其中一片挖掘了排水沟、田坝的农田。
“对了,新吕宋造船厂那边一个星期后会送两艘核动力开渠船过来。”
“什么东西?”米良一脸诧异。
许英诚拿出自己的平板电脑,调出一份内部的设备简介,然后递给米良。
米良仔细翻看起来。
开渠船的设计类似于之前的海犁号,不过开渠船有专门的履带,可以海陆两栖,采用两台钍基熔盐核反应堆,总功率为100兆瓦。
其底部的开渠设备,可以挖掘出深度20~50米,宽度80~120米的巨大沟渠。
而进入开渠工作状态的开渠船,如果是沙土质的地层,其挖掘速度为每小时2~3公里;如果是岩石质的地层,其挖掘速度则是每小时500~800米。
“这东西都可以挖掘运河了吧?”
“这本来就为挖掘运河研发的,要开发红海行省的沿海平原,和更加深入的次平原,必须让海水自然流到农田中,才可以减少以后的营运成本。”
米良也点了点头:“确实,如果靠输水管道,肯定需要加压水泵,这需要消耗不少的能源。”
“而且120米宽度、50米深度的河道,完全可以行驶万吨级别的运输船,对于以后运输粮食和农机,也有不小的帮助。”
米良将平板电脑还回去:“还是公司考虑得比较周到。”
俩人看了农田之后,又来到一处建立在海边的育苗基地。
这片育苗基地是露天的,此时可以看到郁郁葱葱的水稻秧苗,为了方便接下来的种植,农技大队已经提前育苗了。
许英诚走到育苗田旁边,所有的育苗田都浸泡在海水中,而这些水稻秧苗却丝毫不受海水影响,仍然长势良好。
他蹲下来,拔起一株水稻秧苗:“听说这是最新改良的品种?”
“嗯,这是基因重组的多年生海水稻—海稻14号。”
“多年生?就是种了可以重复收割那种?”
米良点了点头:“是的,以红海行省的热带沙漠气候,可以实现一年三熟,连续收割5年。”
“好东西呀!不过这水稻产量如何?”
“只要追肥足够,每一茬亩产大概是800公斤左右。”
许英诚稍微计算了一下:“亩产800公斤?一年三熟……也就是年产2400公斤,4万平方公里就是6000万亩,每年可以生产1.44亿吨大米。”
“如果4万平方公里都改造完成,确实可以达到这个产量。”
许英诚眼睛微眯:“这水稻有没有防盗?”
“放心吧!公司早有准备。”米良笑着耸耸肩。
作为基因重组的特种水稻,海田农业自然不会毫无防范。
不仅仅做了留种不育的基因处理,还故意往往水稻基因中插入了三种耐高温毒蛋白,这些毒蛋白不仅仅可以让水稻叶片充满剧毒,连稻米本身都含有毒蛋白。
而插入毒蛋白的理由,美其名曰“杀虫”。
杀虫确实是海田农业插入毒蛋白基因的目的之一,普通昆虫吃了海稻14号的叶片和稻米,会被直接毒死。
包括埃及地区经常爆发的蝗虫,都无法免疫这些毒蛋白。
而海田农业的另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让海稻14号无法被窃取。
这三种毒蛋白基因是处于该水稻基因序列中的核心基因中,如果敲除了这三个毒蛋白基因,该水稻会失去耐盐碱、抗虫害的特性,同时无法长出稻米。
而更加可怕是,这三种毒蛋白是耐高温的,可以忍受240摄氏度左右的温度不分解,其毒性对于人类和牲畜同样有效。
普通成年人吃3克海稻14号的稻米,就会中毒死亡。
既然毒性如此猛烈,那海田农业为什么种植这种水稻。
原因就在于海田农业有处理这些毒蛋白的技术,这个处理技术名为“病毒发酵技术”。
只要通过一些特殊的基因重组病毒,就可以破坏掉这三种毒蛋白,将毒蛋白变成普通的氨基酸和水、二氧化碳。
经过这种无害化处理之后,海稻稻米就可以直接食用,或者进一步加工提炼成为米粉、淀粉、米糠油。
而使用海水浇灌的农田,以后必然会彻底盐碱化,只能种植海稻,无法再种植其他农作物了。
智人公司的行为,显然是充满了恶意。
当然,红海行省本身就是热带沙漠,土地盐碱化其实也无所谓,埃及应该感谢智人公司开发了这里。
只要这4万平方公里的沿海平原开发完成,那就意味着埃及本土将增加1.44亿吨大米的产量。
而且埃及总面积有100万平方公里,其中荒漠有95万平方公里,这些荒漠都有开发成为海稻田的潜力。
虽然智人公司必然会占据绝大部分的利益,但那些残羹剩饭,也足够埃及吃饱了。
第三百四十一章 暗中试探
就在许英诚去农业基地视察的时候。
距离洪库港大约一百多公里之外的南侧,红海平静的海面上,一艘几千吨的捕鱼船,正在这边捕鱼。
只是此时捕鱼船上,十几个“渔民”却没有将心思放在捕鱼上,而是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海面。
一个大胡子拿着望远镜,看着远处的海面,特别是西北方向,更是他的重点关注方向。
“切尔西,别那么紧张。”
大胡子放下望远镜,瞄了一眼有些吊儿郎当的黑皮:“我可不想死在这里。”
“你为什么选择单独执行任务?”黑皮靠在窗口前,看似吊儿郎当,实际上他一直警惕着另一个船舱。